汪精卫前后变化为什么这么大为何叛变
汪精卫之所以会叛变,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因为汪精卫有一种失败主义的悲观,第二就是人生宿命,最关键的就是不幸的婚姻,陈璧君虽然一直都在支持汪精卫,但是很明显在结婚之后,汪精卫处处都会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也会导致生活受到相应的影响,后期可能就会出现叛变,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关键因素。难怪有人在分析之后就会认为,这就是成也陈璧君败也陈璧君
一、有失败主义的悲观病
二、其次就是人生宿命
如果把汪精卫看成是秀才,蒋介石就是看成士兵,那么这真的就说明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在争斗的过程中,汪精卫一直都会处于下风,手里面没有兵,心眼也并不是很多。因此在争斗的过程中总是会遭受到各方面的打压,因此就有了一种投敌叛国的想法。
三、不幸的婚姻
陈璧君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真的一直都会支持汪精卫,但是在征服汪精卫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胜利者,这种火爆的脾气,照样让汪精卫觉得无福消受。汪精卫在结婚之后处处都会受到妻子的限制,有人说这简直是成也陈璧君败也陈璧君。汪精卫曾经就说过,这不仅是自己的妻子,也同样是一个老同盟会员,因此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去考虑对方的意见,在没有考虑对方意见之前,真的很难做出一些重大的决定。
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是富可敌国的财富是学富五车的学识是海枯石烂的爱情也许,更珍贵的,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只是那一腔热血!
梅思平
一百年前的1919年5月4日,走在游行队伍里的梅思平,热血沸腾。
同学们怒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举着大大小小的旗子,写着“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北京学界泪挽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一臭万年”。
一路散发着传单,游行到东交民巷使馆区,受到了警察的阻挡,也彻底点燃了学生们的怒火。自己的国家里都没有行动自由吗!
队伍中有人喊道: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里去!”于是转而去赵家楼曹宅抗议,抑制不住愤怒的学生们,路上还把一辆乱按喇叭的汽车砸毁。
三千多名学生浩浩荡荡游行到曹宅,曹汝霖吓的躲了起来,大门紧闭。他们高喊着“卖国贼”,“曹汝霖滚出来”,曹宅没有任何人出面,只有几十个荷枪实弹的军警监视着他们。
情绪越来越激动的学生们,从边上的窗户翻入,打开了大门。不得不说那时候,学生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军警们急忙卸下刺刀退出子弹,生怕误伤了学生。
他们找到了章宗祥,误以为是曹汝霖,把他痛打一顿。军警们全程围观,不敢阻止。梅思平和几个同学找了易燃物,准备放火烧了赵家楼。
游行总指挥傅斯年和游行大会主席段锡朋都来阻止,热血沸腾的梅斯平决心以死相拼,第一个放起了火。五四运动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被免职而告终,梅斯平作为五四先锋,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热血总是会冷的,当年的那个愤怒的少年渐渐走远。19年后的梅思平,已经变成了十足的政客。
1938年,他受汪精卫委托,与日本签订《日华协议记录》,协议规定日军可驻兵中国,承认伪满洲国,日本开发中国资源等,一系列卖国条约。并历任汪伪政府的组织部长,内政部长,浙江省长等,成了十足的汉奸。
1945年抗战胜利后,梅思平因汉奸罪被逮捕,次年9月被枪决。临终前,他留给子女的遗言只有八个字:努力读书,忠贞报国。
读来让人颇为伤感,或许此时浮现在他眼前的,还是赵家楼烈焰里,那段热血沸腾的青春吧。只不过有些错,已无法弥补,他将被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
汪精卫
人生总是峰回路转,令人难以逆料。与梅思平激昂后又罪恶的经历相反,五四运动的三个亲日官员,都没有做卖国贼。
特别是曹汝霖,日本人成立华北伪政权,曹汝霖拒绝合作。被硬扣上很多职务,但他也从不视事,拒绝为日本人服务,还数次阻止日军屠杀平民。痛改前非,决心以晚节挽回前誉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