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8.13江苏
汪精卫曾两写绝命诗。第一首是他年轻时舍生忘死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未遂入狱后所写: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第二首是汪精卫死前写下的一首题为《自嘲》的绝命诗: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写第一首绝命诗时,汪精卫是名满天下的反清革命英雄,其视死如归的冲天浩气,比起任何前贤都不逊色。
写第二首绝命诗时,汪精卫却成了卖国求荣、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两首绝命诗,可谓是冰火二重天。
汪精卫与蒋介石
汪精卫是广东番禺(今广州市番禺区)人,生于1883年,比蒋介石大四岁,比毛主席大整整10岁。他是同盟会元老,同盟会章程就是他起草的。
汪精卫不仅是著名的美男子,而且文笔很好,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党人士笔战时,犀利的刀笔功夫引来好评如潮。直逼得保皇党的几个大笔杆子不得已私下托人说情,要求休战。
一句“远距离革命家”,顿时成为同盟会领袖们的“符号”:以革命大话为号召,煽动人家子弟去送死,你们这些头头还是好端端地活着,怎么一点事没有?
这个指责,真是要命。汪精卫决心扭转这种对革命党极为不利的局面,就铤而走险去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了,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汪精卫的第一首绝命诗就是在这次入狱自感生还无望的情况下写成的。
汪精卫进京暗杀清摄政王载沣时,他后来的老婆陈璧君同行。
两人认识与1908年3月,相识的地点是在马来西亚的槟城,陈璧君时年17岁,但已是同盟会马来西亚分会的盟员了。她是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生活养尊处优。一见汪精卫,陈璧君就喜欢上了他。但汪精卫对她,却无男女方面的兴趣。
陈璧君是个敢爱敢恨的人。在暗杀行动的前夜,她走进了汪精卫的卧室。据与汪精卫曾关系很好的张学良后来回忆说,那一夜,陈璧君对汪精卫说:我没什么能给你的,就让你干一下吧。
这样的语言表达,很辣眼睛。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汪精卫由袁世凯开释出狱,任南方民军议和总代表伍廷芳的参赞,暗中秉承袁世凯的意旨,与君主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国事共济会,鼓吹革命、立宪两派联合拥袁,实现南北统一,曾阻拦北方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1912年,汪精卫欲与陈璧君结婚了。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汪精卫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25年3月孙病危,汪精卫代为起草遗嘱。孙中山病逝后,广东革命政府于1925年7月改组,汪精卫被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地位远在蒋介石之上。
当时蒋介石想和汪精卫关系处得好一些,就送来一个金兰谱,想和汪精卫结为拜把兄弟。蒋介石的甜言蜜语,汪精卫很受用,于是就给蒋介石回信,称呼为“介弟”,陈璧君不喜欢蒋介石,就说:“你愿意做他的把兄,我可不愿做他的把嫂!”
汪精卫赶紧撕了写好的回信,重新写了。
汪精卫与妻子陈璧君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也于7月15日发动政变,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1928年11月,陈公博等在上海成立国民党改组派,汪精卫被举为首领。
1930年,汪精卫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共同反蒋。失败后,汪精卫潜逃香港。
1931年,汪精卫纠合各派反蒋势力,在广东另立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各党派共同抗日。蒋、汪再次合作。1932年1月28日,汪精卫担任了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汪精卫被举为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其在党内政权内的地位,均在蒋介石之下。
这年12月,汪精卫潜逃越南,发表“艳电”,公开投降日本。
汪精卫的投日,陈璧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不满意丈夫汪精卫久居蒋介石之下受闷气,极力鼓动汪精卫另开生面,独立经营,却昧于大义。
陈璧君为了取媚于日本,甚至认为“东北五省根本不是中国的地方”,“奉天本来是满清带来的嫁妆,他们现在不过是把自己的嫁妆带回去就是了”。
妥妥的汉奸言论。
陈璧君的权力欲望很强。当时有人建议,让汪精卫干脆劝蒋介石参加对日和谈。陈璧君竟然说:“难道汪先生做汉奸也要排在蒋介石后面?”
不可救药的女人。
1939年5月,汪精卫等赴日,与日本当权者直接进行卖国交易。回国后的8月,汪精卫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宣布“反共睦邻”的基本政策。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精卫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在汪伪政府中,陈璧君任中央监察委员,后又兼任'广东政治指导员'。
1944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病死。其第二首绝命诗就是在名古屋病死前写成的。
汪精卫投日后,在延安的毛主席对其评价是:日本走狗。1939年9月,重庆《新民报》记者张西洛与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扫荡报》记者耿坚白在延安访问了毛主席。张西洛后来回忆:
谈到关于国民党所谓“限制异党”问题的时候,毛主席说:“先生们关心这件事是很对的。关于这件事,近来情况虽然好一点,但是根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国民党搞的那个所谓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是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各种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共产党和进步势力的反动行为的根源。”
“你们知道,共同抗日的军队叫作友军,不叫做'异军’,那末,共同抗日的党派就是友党,不是'异党’。抗战中间有许多党派,党派的力量有大小,但是大家同在抗战,完全应该互相团结,而决不应该互相'限制’。什么是异党?日本走狗汪精卫的汉奸党是异党,因为它和抗日党派在政治上没有丝毫共同之点,这样的党,就应该限制。”
张西洛还回忆说,毛主席当时指出:我们的口号一定要同汪精卫的口号对立起来,分清敌我,而决不能和他相混同。就这个特定的问题,毛主席在这次谈话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著名的政治原则,震动了中外。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下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头号女汉奸陈璧君惶惶不可终日。很快,她落入了军统之手,被关进了南京宁海路25号看守所。
1945年12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了《惩治汉奸条例》,明令由各省区高等法院或其分院审理汉奸案件。条例规定,凡犯了通谋敌国十二项罪行中的一项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陈璧君自认必死,听候死期。
国民党的法庭最后判处陈璧君无期徒刑,陈璧君接到判决书,道:本人有受死的勇气,无坐牢的耐性,所以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国民党的法庭,当然不会听她的。
解放后,陈璧君被解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1959年6月17日,67岁的陈璧君死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结束了其可耻但又死硬的一生。(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