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君,是汪精卫的妻子,1891年11月5日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乔治市华商家庭,从小就接受中英文教育,15岁华侨小学毕业,随后进入当地的璧如女校读书,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参加同盟会的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热情,曾经与母亲一起去拜见孙中山,母女俩不顾父亲的反对都加入了同盟会。
陈璧君先生大鉴:
但陈璧君不认为自己有罪,竟然拒绝了宋庆龄、何香凝的善意挽救,回信说:“我固守受审时公开宣布的立场,对日本的和与战都为救国,属殊途同归,无罪可言,无罪可悔,但愿在牢房中送走最后的岁月。”
在随后的几年里,她拒不认罪,甚至认为共产党不该关押自己,声言:“我有什么罪行不过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只有一部革命史!”甚至拒绝写例行的思想检查,在管教干部反复催促、动员下,她却写出洋洋洒洒2万余言的《自白书》,从题目到小标题到内容,只有表功,没有一点罪行。其中以一万五千字的篇幅,大谈自己的革命史,如加入同盟会,为革命捐助家财,谋刺清廷军政大员、参加反袁护国斗争,协助孙中山重组政府及改组国民党等。管教干部看过她的《自白书》后,指出:“你前期对革命有功,我们并不否认,但简略带过就可以了,把重点放在检讨罪行上。”
“我写的已简无可简,要简略,干脆全部略去。”陈璧君气势汹汹,“我早已告诉你们,我只有一部革命史,并无罪行可写!”
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因大叶性肺炎引起心力衰竭,病死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时年67岁。陈璧君的子女解放前都去了国外,她在上海没有直系亲属,尸体由其在上海的儿媳之弟收殓火化,骨灰送到广州。第二年,由陈在香港的子女派人到广州认领。次年秋,陈璧君的骨灰由其子女撒入香港附近的大海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