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月,南京地面传来了好几声炸弹声,百姓纷纷躲进防空洞。
起初以为是军事演习,多年后才知道,那是国民党在炸毁汪精卫的坟墓。
当被问及棺材中的情况时,马崇六只说开棺后,尸体未发生任何腐化的情况,也没有任何陪葬物,只是口袋里放了一张纸条。
蒋介石为何秘密下达命令让他们炸毁汪精卫墓,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汪精卫的尸体未腐化,他的口袋里那一张纸条又写的什么内容呢?
历史的罪人
1910年,汪精卫参与暗杀摄政王载沣的行动,被大家传为一时佳话。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前半生和后半世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前半生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在国民党中享有很高的名誉和地位,尽管后来和蒋介石明争暗斗,但依然稳坐国民党政府二号人物的宝座。
只是没想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竟然觉得中国不足以和日本人对抗,选择和他们狼狈为奸。
派亲信和日本代表签署秘密协议,成立汪伪政府,彻底上了日本人的贼船。
由于他通敌卖国的行径,引起了许多爱国青年的愤怒。
1935年11月,一名记者向汪精卫连开数枪,一枚子弹打中了他的脊椎骨,虽然没有当即丧命,但是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为了养好身体,汪精卫只能到日本寻医问药。
原本身体已经大好,但是没想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的伤口再一次恶化,危在旦夕。
虽然医生全力救治,但是他的病情时好时坏,极不稳定。
1943年8月,汪精卫的病情继续恶化,除了背部疼痛外,就连胸部和两肋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由于铅毒深入骨髓,多方治疗,还是不见效果。
为了挽救他的生命,日本人将他送到南京日本陆军医院,取出了子弹。
可是术后没多久,汪精卫病情再次复发,并且比之前情况更加严重,医生也都表示回天乏术。
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病死在了日本名古屋。
汪精卫死后,他的灵柩被送回了南京。
1944年11月13日,汪精卫的尸体被放入上等的楠木棺材内,重新安葬入殓。
他的尸身被仔细擦拭过,还换上了长衫和玄色马褂,戴着礼帽,一副绅士模样。
为了能让丈夫安眠,陈璧君拿出一方宣纸,在上面写下“归去来兮”4个大字,塞在汪精卫的马褂中,作为最后的凭吊。
随着棺盖合上后,汪精卫埋葬在哪里成为了汪伪政府迫在眉睫的事情。
当时汪伪政府选定了两个地方:广州和南京。
陈璧君坚持将汪精卫葬在广州黄花岗旁边的白云山上,毕竟这是汪精卫的老家,她想让丈夫落叶归根。
但是陈公博和周佛海却不同意,他们提议将汪精卫葬在南京,第一,南京既是帝王之都,又是汪伪政府的办公地;
第二,汪精卫很喜欢梅花,曾经将梅花设定为南京市的市花;
第三,他是孙中山较为喜爱的人之一,孙中山病危时,汪精卫还受命整理、记录孙中山的遗嘱。作为助手,理应和孙中山葬在一起。
虽然陈璧君同意葬在南京,但是她提出要葬在和中山陵遥相呼应的地方。
选址出灵
为了给汪精卫选一块风水宝地,汪伪政府的人到处寻找精通风水的高人。
南京城里精通风水和堪舆术的人有很多,但是他们一听要给汪精卫寻找墓地,都面露难色。
他们痛恨一切出卖国家的汉奸、走狗。
陈公博听闻此事后,让手下用连绑带威吓的方式找来了一位风水先生,用枪逼他为汪精卫挑选风水宝地。
风水先生迫于无奈下,只能在汪伪总统府卫兵们的押解下,直奔南京的紫金山。
紫金山山势险峻、蜿蜒如龙,山前埋葬着孙中山,南麓埋葬着孙权,西边有梅花山,明孝陵,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在他的挑选下,汪精卫的墓地选在了南京紫金山上的梅花山,梅花山峰环暗拱,山山重叠,是一个难寻的好穴处。
一切就绪后,陈璧君松了一口气,自从丈夫死后,她一直忙碌操劳丈夫的后事。
这天,她到西湖散心的时候,看到岳王坟下跪着的秦桧夫妇雕像时,心中大惊。
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和丈夫汪精卫,作为卖国求荣的头号大汉奸,万一哪天日本人靠不住了,中国人岂不是要将他当成秦桧一般“抛棺鞭尸”?
“不行,丈夫的墓室一定要修建得坚不可摧!”陈璧君向日本人和汪伪政府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在她的坚持下,汪伪政府连夜派出一队工兵,寻找钢筋混凝土,重新浇灌成厚度达1米,墓室宽3米的墓穴。
坟墓的图案也是仿照中山陵的设计,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施工要求极其严格。
陈璧君以为,经过自己这么一布置,即便是南京城今后改朝换代,也没人能动得了如此坚不可摧的陵墓。
下令迁坟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准备将国民政府设立在南京,他一边处理同共产党的和平谈判,一边部署“还都”南京的工作。
对汪精卫坟墓的选址,蒋介石心里是不痛快的,他汪精卫凭什么将坟墓修建在梅花山?
蒋介石和汪精卫积怨已久,于公于私他都觉得汪精卫的坟墓葬在南京中山陵,不是很适合。
孙中山是什么人?他是中国的民族英雄,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是中华民国之父。
汪精卫却是一个通敌叛国,人人喊打的民族败类,让他这样的人埋葬在孙中山旁边,那是对孙中山极大的不敬。
蒋介石知道贸然迁坟,只会被百姓诟病,必然要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才行。
可是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一个可以堵住悠悠众口,正当的迁坟理由,最终蒋介石决定把这件事交给何应钦负责。
至于何应钦以什么理由,什么方式来完成目的,那就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
万一引起民众愤怒,蒋介石还可以将他推出去当替罪羊,何乐而不为?
何应钦接到这项命令后,也陷入了为难的境地,他也不想被百姓唾骂,但又不能公然违背蒋介石的命令。
1946年1月15日晚,何应钦秘密召集马超俊、马崇六、南京宪兵司令张镇、肖毅肃和邱维达等人,参加会议。
这些人都是南京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官员,也是何应钦手下的得力干将。
由于他接到的命令紧急,所以在众人到齐后,他直奔主题:“今天召集各位来此是商议一件事情,这件事事关重大,所以你们要绝对保密。”
参会人员很少见到何应钦如此严肃且忧心忡忡的样子,不由得猜想,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何应钦继续讲述:“委员长不久的将来,就要在南京建都,可是汪精卫这个卖国贼的坟墓竟然和国父葬在一起,不成体统。委员长看到了,必然会生气。”
何应钦的话还没有说完,来参加会议的人便明白他的意思,也知道这确实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何应钦将要传达的事情说完后只留下了一句话:“至于如何迁坟,你们妥善处理即可。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内和国际的视听,所以一定要谨慎处置。”
然后他带着警卫员扬长而去,留下一屋子的人面面相觑。
正如何应钦没办法拒绝蒋介石一样,参会的人也没办法拒绝何应钦的要求。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烫手的山芋他们只能接下,只是一时之间他们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方法。
会议室里出奇的安静,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他。
还是肖毅肃官位大,提前接到了上司的命令,他站出来说:“我们已经接到重庆方面的命令,要在10天内解决这件事。”
他还提议驻南京的74军派出工兵执行迁移,宪兵担任内外警戒;迁移的时候,市政府派人协助。
安静的会议室里,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肖毅肃让他们安静下来,听自己说话:“诸位,这项命令是蒋委员长下达的,死命令。除了执行,别无他法。”
“可是汪精卫的坟墓有坚固的水泥保护,别说10天了,就是再来10天也完成不了!”
“是啊,当初修建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坟墓特别坚固。”
“如此坚硬,除非用火药炸,否则根本没办法迁走。”不知道是谁提了一句。
“我也建议采用爆破的方式,这样效果好,速度快,若是采取一些掩护的措施,爆破的行动也不容易被外界知道。”邱维达突然发话。
肖毅肃也觉得火药炸毁坟墓是唯一可用的方法。
经过有关各方面周密细致的准备后,他们决定行动就定在1月21日深夜12点,夜深人静的时候。
炸毁坟墓经过
确定好相应的行动方案后,南京的各大报刊便登出一则军方的“公告”。
公告声称在1月16日到22日,梅花岭附近驻军将进行紧急的军事演习,试射各种炮械,需要实行戒严,由宪兵总队执行。
为了防止被人看破他们的企图,在行动前三天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实行了临时管制措施。
宪兵把守了各个路口,禁止行人出入,更不许他们靠近。
这天深夜,南京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带领工兵营乘着夜幕悄悄开进了梅花岭。
他们将200多公斤的黄色炸药埋进汪精卫的墓基,在当夜山下轰隆声不断的演习试炮声中,工兵拉响了炸药包,炸开了汪精卫的墓壳。
马崇六命令士官劈开汪精卫的棺材一看,不由得惊慌失措,墓里面只有汪精卫生前穿过的几件衣服,并没有他的尸体。
由于是夜间,做的又是挖人坟墓这种损阴德的事情,马崇六也有些心惊胆战。
他将目前的情况向何应钦做了汇报,何应钦满腹疑惑,没有尸体?难不成还魂了不成?
他带着随从上山进行检验,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当何应钦看到后,不由得大笑起来:原来一切都是陈璧君搞的鬼!
陈璧君担心有人破坏汪精卫的尸体,特意将棺材里放了一些衣服,至于真正的尸体,恐怕只有她自己清楚了。
既然此地没有尸体,那还修建一个高高耸起在梅花岭的汪精卫墓冢干什么?
何应钦下令让人将墓穴填平,准备向蒋介石交差。
在何应钦的指示下,马崇六填平了衣冠冢后,在原地修建了一个大的四角凉亭,周围又建了几个小凉亭,铺设了一条通往中山陵的小路。
无巧不成书,在工兵修建小凉亭平整周围的地基时,无意挖开了周围的一个小山包,里面惊现一个楠木棺材!
楠木棺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力,马崇六让士兵将棺材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当看到汪精卫的尸体时,马崇六惊讶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汪精卫的尸体没有出现腐化的情况!
一个死去几年的人,竟然能保持尸身不腐,这让马崇六如何不害怕?他不禁想起了鬼神的那套说法。
只见汪精卫的尸体上覆盖着一面满地红旗,身穿长袍马褂,头上戴着礼帽。
唯有面部呈现出褐色,还出现了一些黑斑点,像是中毒了似的。
虽然马崇六坚信鬼神的说法,但是何应钦却见怪不怪,应该是陈璧君让人做了防腐处理。
就在大家都仔细观察汪精卫尸体的时候,马崇六下令,让手下的士兵仔细看看棺材里有没有陪葬品。
但是检查一番后,结果却出乎意料,这位头号大汉奸竟然没有陪葬一丝一毫的金银珠宝。
除了在他的马褂口袋里发现一张白色的纸条外,没有任何陪葬物。
纸条很小,大概有3寸长的样子,上面是陈璧君用毛笔写下的“归去来兮”四个字,想来是为汪精卫招魂吧。
检查完毕后,马崇六随即命令李东阳将棺材装上陆军总部早就准备好的车辆,还让他务必在今天晚上将坟墓平掉,不留一丝痕迹。
邱维达让李东阳随车护送棺木,平整墓地的事情交给了李东阳的副手办理。
就这样,汪精卫的尸体被送到清凉山进行火化,火化后的尸体也被工人用鼓风机向炉膛送风,头号大汉奸的骨灰随即被吹得无影无踪。
无论生前如何辉煌,死后的他只能化为一缕黑烟,顷刻间灰飞烟灭。
不过汪精卫投敌卖国的事情却被留在了历史上,被百姓唾弃。
李东阳向邱维达汇报了焚尸扬灰的具体经过,邱维达听完后又询问了他墓地的事情。
梅花山墓地在李东阳副手的带领下,工兵部队连夜将汪精卫的坟墓平整完毕。
谁也未曾想到,汪精卫的坟墓和尸体会在一夜之间,彻底从人间蒸发。
为了不让人起疑,他们在原来的地方新建了一座小亭子,名字为“观梅轩”,这个名字也是由孙科命名的。
小亭子周围还栽种了许多花木,梅花山的南北麓都修建了小路,变成了一处风景宜人的游玩场所,根本不会有人想到这里曾经埋葬过汪精卫的墓地。
炸墓行动过后,大家都以为汪精卫的坟墓是被迁往了别的地方,因此还议论纷纷。
但是当晚参与炸坟的人员许多,不知道是谁说漏了消息,汪精卫的尸体被人秘密火化,尸骨不明。
得知这一消息的汪精卫的女儿火急火燎从国外赶回南京,指名要见南京市长马俊超,希望他能给出一个说法。
但是马俊超却推脱着怎么也不肯见汪精卫的女儿,他平了汪精卫的坟墓,哪里有脸面对?
但是又不能任由汪精卫的女儿在此大闹,于是马俊超派出一名秘书与之周旋。
秘书告诉汪精卫的女儿,汪精卫坟墓迁移的事情与他们市政府无关,是陆军总部干的。
汪精卫的女儿又去找何应钦,结果被陆军总部的卫兵一下拦住,说无事不能闯入。
汪精卫的女儿连续好几天在陆军总部门前索要说法,但是都没有见到何应钦的身影。
他们甚至推辞说这件事是市政府的人办的,与他们无关,让她尽快离开。
汪精卫的女儿知道他们是在互相推诿,若不是心中有鬼,为何连见都不敢见?
无奈之下她决定使出泼妇的手段,在陆军总部门前开始大哭大闹,大骂何应钦不该炸掉她父亲的坟墓。
汪精卫的女儿边说边哭:“既然南京不让安葬,就让我将尸骨运回广东安葬好了,难道这也碍着你们的事了吗?为什么非要焚尸扬灰呢?”
她要求何应钦归还自己父亲的骨灰,这个要求虽然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是何应钦却做不到。
因为汪精卫的骨灰早就不知道被风吹到哪里去了,索性他也不搭理这个女人。
何应钦不作回应,但是汪精卫的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加之百姓都喜欢看热闹,聚集在陆军总部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告诉围观的百姓,说这名女子神志不清醒,是个疯子,不要相信她说的一切,还疏散围观群众。
他们一行人将汪精卫的女儿带到僻静的地方,用枪口顶着她的脑袋说道:“不要再在这里闹事,否则我们会给你冠上一个扰乱秩序和袒护汉奸的罪名,将你送上法庭。”
看着他们凶神恶煞的表情,汪精卫的女儿知道自己是没办法索要一个说法了。
只能愤愤离去,灰溜溜离开南京。
想来这也是上帝对汪精卫出卖国家的一个惩罚吧,不仅尸骨无存,还连累后人遭遇这样的事情。
若是他当初能坚持对抗外来侵略者,也不会被爱国青年射中,更不会死后还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