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流传下来的诸多诗中,有两首诗吟咏、批判的史实在他和张治中的传记中没有记载,在巢湖两位将军故居的展陈中也没有体现,这里值得一说。
(一)
为张主席夫人捐棉衣作(1938年9月29日)
天气已经大秋凉,战士还穿单军装。早晨夜晚风露重,不久更会下严霜。张主席夫人洪希厚女士,关心抗战,赤热心肠。各省各地募寒衣,希厚女士努力提倡。自己捐一万件,还要代募万件送前方。三湘人士闻风起,一千两千来输将。全国同胞必感奋,前线将士必发皇。
弦高(注:弦高,春秋时郑国商人。公元前627年,弦高经商途中,经过滑国,半路遇到袭击郑国的秦军。于是他冒充郑国的使者,以4张皮革和12头牛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同时,他又急忙派人回郑国禀告。秦军统帅以为郑国已有准备,于是领兵顺手灭掉滑国后返回,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亡国)爱郑国,为缓秦兵赠牛羊。
令尹父子(注:指斗伯比、斗谷於菟父子,《左传·庄公三十年》记载“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毁家产,为助楚国打胜仗。
希厚女士比先辈,今与古,相辉煌。还望各地女同胞,奋起捐募不相让。政府只要百万件,我们要把百万双,爱国心肠热不热,要在此时来较量。
1909年,张治中遵父母之命,同洪希厚结婚。在留给世人的印象中,洪希厚一生一直是站在张治中身边相夫教子的,没想到,她在抗战中曾有此壮举。
1937年11月20日,张治中起程前往长沙,担任战时湖南省政府主席。一上任,他即立下了这样的省训:“廉正勇勤。”洪希厚此举无疑给他从家风角度作了巨大支持。
此时武汉会战正处于紧张关头,随着武汉20多天后失守,湖南就成了抗战最前线。9月14日,冯玉祥还写有一首诗《汉口怪现象》。
满地都是外国旗,
高等华人往里挤……
前线弟兄拼血肉,
后方同胞出钱又出力。
你替国家做了什么呢?
想想你自己,
看你怎么笑眯眯!
洪希厚此举,对激励湖南各阶层民众踊跃支持抗战也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号召表率作用。
(二)菜花黄
(1939年1月3日)
时当二九天,蜀道菜花黄。
灿烂真悦目,风来阵阵香。
此花有傲骨,胆敢战风霜。
前方正抗敌,汪贼竟投降。
平素空谈论,离奇又狂妄;
岳飞是军阀,秦桧是忠良。
有人对我说,此话出于汪。
此为其哲学,“有奶便是娘!”
……
领袖欲太重,汉奸也愿当。
行年已半百,晚节末路忘。
只知富与贵,不替民族想。
国家与朋友,尽弃投敌邦。
千年万年后,“精卫”恶名长。
认贼作了父,甘心拜天皇。
倭寇发狂言,欺世惯中伤。
巨奸欣然喜,竟谓好主张。
不要我赔款,中国整个亡。
取消租界地,全属贼东洋。
日满华合作,主人倭寇当。
三国成一家,日寇是父王。
此理至明显,世人都知详。
谁说汪不知,那又怎样讲,
“卖国贼”三字,头衔最适当。
孙凤鸣(注:1935年11月1日,伪装成记者的孙凤鸣曾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后100多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在会议厅前集体合影时,对在第一排的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中枪倒地,孙凤鸣被卫兵击伤,于11月2日凌晨牺牲)壮士,一击连三枪。
早晚铸铜像,佩他有眼光。
决心过荆轲,锄贼优张良。
我们为民族,小败心不慌。
我们能持久,一定打胜仗。
我们为民主,天皇定灭亡。
我们有信心,始终不摇晃。
信念最坚决,至死不投降。
四五千年史,此战最芬芳。
成仁与成功,必耀青史上。
呜呼汪精卫,心肝尽丧亡。
呜呼汪精卫,不如菜花黄!
1940年2月,重庆成立以冯玉祥为委员长的“重庆各界声讨汪逆罪行委员会”,发动社会各界捐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并在碑前仿西湖岳王坟前秦桧夫妇跪像塑汪精卫陈璧君夫妇跪像。决议通过后,即请著名雕塑家,时为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委员会委员王临乙设计。
一开始,南京国民政府表示大力支持,可随后态度暧昧,拖而不办。眼看计划就要流产,冯玉祥再次站出来,他顶着压力四处募捐,终于使此雕像完工,将汪精卫夫妇“罚跪”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只是由于钱款有限,原计划的铁铸改成了青石。此诗在批判汪精卫叛逃行为时就把汪氏夫妇与秦桧夫妇联系在了一起,在说到孙凤鸣时也说到了铸像,应该说此诗就是接下来冯玉祥在“重庆各界声讨汪逆罪行委员会”成立时主张和推动建碑塑像的思想前提。
此碑上个世纪40年代末因修路而被填埋,本世纪初,沙坪坝区政府又重新按照王临乙的设计铸造了塑像,并且按原议换成了铁铸,让“汪氏夫妇”再次跪到抗日阵亡将士们面前,使抗战期间冯玉祥以此来警告惩戒汉奸激励国人坚持抗战到底的创举又一次展现在了后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