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9.09辽宁
1944年11月12日下午,南京光华门外机场出现了3架很特殊的飞机。几人从其中一架飞机上抬下一口神秘的棺材,旁边还有汪伪政府的周佛海等人神情严肃地护着棺材,地面还有不少人在等候。
汪伪政府如此兴师动众,只因棺材里躺的是他们的“主子”,也就是一代大汉奸汪精卫。两天前,他死在了日本,随后尸体被妻子陈璧君请人运回南京安葬。
从人人敬佩的革命志士,到人们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卖国贼,汪精卫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为了一己私利背叛祖国,与日寇狼狈为奸,煽动亡国灭种的假“和平运动”,注定要遗臭万年。
临死前4天,或许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病入膏肓的汪精卫叫陈璧君来到病床前,开始口述遗嘱,让妻子代笔写。立下遗嘱后不久,他就死了。陈璧君在入殓时,往丈夫身穿的马褂口袋内放了一张写有4个字的纸条。
陈璧君找人精心修建了一座坟墓安葬汪精卫,想保护其尸骨。然而,她的愿望落空,汪精卫在死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10年,清朝的统治进入尾声,同盟会的力量不断壮大。为了激励革命人士的士气,同时给予清政府重击,同盟会决定派成员到京城刺杀高官。接手这一任务的,正是汪精卫、黄复生等4人。
汪精卫等人在北京开了一家照相馆,以此作为掩护,暗中调查官员们的行踪,制定刺杀计划,并研制炸弹。几人商议后,选定了刺杀对象——摄政王载沣。此次刺杀行动非常重要,若成功了,很可能改变当下的革命形势。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决定在载沣上下桥必经的一座桥炸死他。
3月31日晚上,黄复生和喻培伦到桥上安放炸弹和引线,第二天载沣经过这里时汪精卫就引爆炸弹,从而达到目的。但两人神色慌张地回来称有人看见了他们放炸弹,他们便藏在暗处观察情况。紧接着,目击者叫来警察拆除了它,计划可能暴露了。
但汪精卫认为警察只发现了炸弹,没有看见具体是谁放的,他们没有必要立马逃走。3月31日,清政府登报称因为内斗,才有人刺杀载沣。4人信以为真,殊不知这是清廷“引蛇出洞”的手段。
汪精卫让喻培伦去日本购买炸药,为第二次刺杀载沣做准备,安排陈璧君回南洋筹款,大家才有活动的机会。喻培伦和陈璧君离开不久,他与黄复生就被清政府逮捕,被判处终生监禁。这时的汪精卫满怀斗志,有以死报国的决心,写下了令时人钦佩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因为这句诗,他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表面上,汪精卫是一个宁死不屈的革命者,实际上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墙头草。肃清亲王善耆看透了他的本质,对其稍加引诱,他的立场就有了一些变化。汪精卫后来会叛变,成为汉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之后,汪精卫被袁世凯释放,他开始暗中成为袁世凯的拥护者,为其卖命,主张让孙中山“让位”。孙中山逝世后,他与老蒋在国民政府中争斗不断。老蒋技高一筹,汪精卫逐渐失去了大权。
为了继续追逐权力,汪精卫不惜与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的日寇合作,借助他们的势力成立汪伪政权,与日本当局达成卖国交易。他投靠日本,很大部分原因是“恐日”,认为“数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落后于日本,两国开战,中国没有胜算”。他不仅自己唱衰,还企图给中国民众“洗脑”,让他们放弃抵抗。
成为日本人的傀儡之后,汪精卫与陈璧君呕心沥血地为主子服务,千方百计地讨好日本政府。他大力鼓吹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东亚联盟理论”等,毒化、奴役日本战区的民众,企图瓦解中国人的抗日决心与信心,让国人沦为“亡国奴”。
日本人大力扶植汪精卫,有两个目的。
第一,利用他保证沦陷区的治安,让中国人管理中国人。
第二,利用他的势力大肆掠夺中国的战略物资,令前线日军的物资有保障,保证日本侵略计划继续进行。尤其是1942年末之后,日本加紧扶持汪伪政权,希望汪精卫能提供更多支援。
汪精卫与日寇沆瀣一气,做了很多损害国家利益、伤害民众的恶行,国人对他恨之入骨,人人得而诛之。他的报应,很快就来了。
1943年夏天,汪精卫时常觉得背部酸痛,后发展为胸部、两肋同时痛,加上糖尿病等疾病,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即便身体不好,他仍不忘向日本表忠心。同年11月,他拖着病重的身子赶往日本,参加“大东亚会议”。
会上,汪精卫声嘶力竭地为日本主子摇旗呐喊,发表了激情高昂的演说,表示自己会与日本“同生共死”,随后回到南京。
几经折腾,汪精卫突然晕倒了,吓坏了陈璧君,当即命下属将他送到了南京日本总医院。医生给的检查结果是:病情恶化,必须取出子弹。汪精卫体内的这颗子弹,还得从8年前说起。
1935年,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经非常明显,国人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但国民党却和日本政府“暧昧”,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有着“暗杀大王”之称的王亚樵,见国民党的态度不清不楚,还有与日本人勾结的意思,断然针对国内的抗日人士与组织。在他看来,这就是汉奸才有的行为。
刺杀汉奸日寇是王亚樵一直在做的事儿,于是,他派铁血锄奸团的成员孙凤鸣去刺杀老蒋。孙凤鸣是抗日爱国青年,非常气愤老蒋和国民党的态度,因此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个任务。他打听到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将在丁家桥中央党部召开四届六中全会,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行动机会。
当天,孙凤鸣化装成记者,来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大院里,混在人群中,等待下手的时机。他左等右等,没发现老蒋出来跟大家合影,只看见汪精卫离开了一会儿后又回来,与其他人拍照。
正当汪精卫等人照完相准备站起来时,孙凤鸣趁他们放松了警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掏出枪,对着汪精卫连连开枪。事发突然,汪精卫来不及躲避,倒在了血泊之中。
“来人,叫医生,救治汪先生!警卫呢,立马捉拿凶手!”
警卫们立即朝声源涌去,围观的人群一边大喊一边惊慌失措地逃离现场。很快,孙凤鸣就被警察发现了。双拳难敌四手,他不幸被子弹击中,当场牺牲。
原本孙凤鸣是想杀老蒋,谁知他没出现,只好退而求其次,刺杀国民党的二把手汪精卫。虽然他没能打死汪精卫,但也给其留下了致命的隐患。
汪精卫的左颊、手臂、背部三处中了枪,左臂的伤较轻,没什么大事儿。而打伤左颊的那颗子弹,损伤了骨头。背部的那颗子弹,则打在他第五、第六两根肋骨中间,伤到了他的脊骨。前两颗子弹头被医生取了出来,可第三颗子弹不好取,医生给汪精卫做了手术,没能取出来,引发了心脉间歇,医生们不敢再轻举妄动。它留在了汪精卫体内,这次刺杀使他元气大伤。
有趣的是,老蒋还提醒过汪精卫。合影时,大家迟迟没有等来老蒋,他便去楼上请老蒋下来拍照。老蒋透过窗户,看着底下的人群,语重心长地对汪精卫说:“精卫先生,你看,面秩序很混乱。我担心出事情,我不去照了,我也不希望你去照。”
汪精卫不听,执意去合影,最终替老蒋挨了三颗子弹。他没想到,背部的子弹会要了自己的命。
1944年,日军在各大战场上节节败退,处于劣势。汪精卫的身体,似乎在随着日本战局的处境而不断变坏。
从1943年底开始,后脊背子弹对汪精卫的影响越来越大。他晕倒之后,同年12月19日早上,南京日本总医院的医生给他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取出了那枚发黑的子弹头。然而,他的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1944年初,汪精卫的双腿发麻,站着直发抖,还伴有高烧。那时候,恰好是新年,比较忌讳去医院看医生,他只好在家休养。紧接着,他的双腿不能站立,几乎瘫痪,发烧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全身疼痛难忍。
见丈夫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陈璧君心里很着急。汪精卫害怕死亡,想着“既然中国的医疗条件有限,那就去国外治疗”。他给东条英机发了封急电,告知对方自己现在的情况,提出想去日本接受治疗。东条英机需要汪精卫继续为日本做事,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同意他来日本。
1944年3月,汪精卫夫妇满怀着期待,坐上了到日本就医的专机。途中,陈璧君安慰丈夫说:“先生你放心,日本人那么厉害,一定有办法治好你的病!”汪精卫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心中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活得久一点。
汪精卫夫妇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弹头上的铅毒早已扩散,弹片导致他得了脊骨髓炎,名古屋医生的医治没有缓解他的病情。他持续高烧,精神越来越差,神志模糊,还出现了并发症。
躺在病床上的汪精卫,浑浊的眼睛里有泪水,开始慢慢回顾自己的一生。
讽刺的是,他到死都认为自己“没有错”,“所作所为是为了中国以及中国人”,为自己和陈璧君开脱罪名。因此,他在遗嘱中写道:“余年甫弱冠,即追随先总理,献身党国。赤忱微劳,国人共见”、“交涉东洋,组府还都,皆不得已之手段而已”。
汪精卫说着说着,突然想起了警报声,美军开着轰炸机来了,往名古屋不停地投掷炮弹。爆炸声此起彼伏,他所住的地方的天花板受爆炸影响,开始不断掉土。汪精卫夫妇被吓到了,被手忙脚乱的日本人转移到地下室。他哪里的经得起这番折腾,晕了过去。
醒过来后,汪精卫在寒冷的地下室继续口述遗嘱。陈璧君心如刀绞,一边哭,一边颤颤巍巍地纪录他说的话。他们在地下室待了一晚上,汪精卫高烧不退,情况愈加严重。11月10日下午四点多,汪精卫死在了异国他乡。
汪精卫死在了抗日战争结束之前,逃脱了中国人民对他的审判,但人们对他的恨意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减少半分。
汪精卫本来不想死在国外,可现实情况不允许他回国。陈璧君知道丈夫的遗愿,入殓时,她在一张三寸纸条上写下“魂兮归来”4个字,希望他能魂归故里,并将纸条塞入他的手中。看着工人们钉下钉子,她痛哭流涕,差点儿昏死过去。为完成丈夫的遗愿,她不能倒,11月12日带着棺材乘坐专机回国。
陈璧君知道丈夫想葬在中山陵旁边的梅花山上,因此她和周佛海等人商量后,决定11月23日在梅花山为汪精卫举行葬礼。他们企图用金钱诱惑南京人给汪精卫送行,特意放假一天,但人们不买账。国人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又岂会去参加他的葬礼?
陈璧君担心日后人们挖开汪精卫的坟,进行鞭尸,所以命人运来重达5吨的坚硬碎钢块混在混凝土里,为坟墓打造了厚厚的保护壳。在日本人的严密监视下,汪精卫被葬在梅花山。日寇在时,当地人没有行动。等日本人被打跑了,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大汉奸。
在南京人民心里,汪精卫叛国投敌、当日本人的走狗,没有资格葬在梅花山,守护国父孙中山。他们强烈要求国民党拆除汪精卫的墓,迫于舆论压力,老蒋不得不同意,让何应钦负责此事。
谁能想到,汪精卫仅仅下葬10个多月后,何应钦命张灵甫等人到梅花山拆掉那座墓,他们找来参与建墓的人,商量后用300斤炸药炸开了外壳。
接着,他们用炸药炸开了内窑,打开了棺材。尸体做了防腐处理,保存完好,那张写着写着“魂兮归来”四个字的纸条依然在他身边。国军将尸体和棺材运到了清凉山火化,骨灰被他们随手丢在路边的水坑里。汪精卫生前估计没想过,自己死后不得安宁,会落得个如此下场。
陈璧君早已预料到丈夫的坟墓很可能会被毁,当初她才会费尽心机想保住汪精卫的尸体,让他能“安息”。她内心的担忧还是发生了,而且还来得那么快。得知汪精卫的陵墓变成了一处风景点,其骨灰被随意丢弃,陈璧君痛苦不已。但她没有办法改变什么,更不可能前去清凉山寻找丈夫的骨灰。因为,她被关在了监狱中。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陈璧君作为汪精卫的得力助手军师、头号女汉奸,被军统关在25号看守所。她没有汪精卫那么幸运,逃脱不了审判。法庭上,陈璧君没有丝毫悔过,拒绝认罪,狡辩称:“汪先生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没有错,他不但没错还有功!”
不管陈璧君如何诡辩,她和汪精卫叛国投敌、同日寇一起残害同胞是事实,永远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她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事实证明,背叛祖国和人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汪精卫和陈璧君靠着日本人作威作福,将自己的荣华富贵建立在国人的鲜血和生命上,恶人自有天收!
陈璧君晚年同汪精卫一样疾病缠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我党派医生全力救治,没什么效果。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死在了监狱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