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的来信”看这些名人的“朋友圈”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7.01

尺牍即是书信,那优美典雅的数行墨迹,可传达深厚的情意和丰富的思想。所以文人生活最直接的史料其实来自于尺牍,尺牍所谈多为生活中的交游、文学、书画创作、官场文化、饮食健康等。其涉及的范围广大,内容真实,文辞、书法更是自然而率真,可谓大观。

本次永乐春拍古籍善本部特别聚焦在几个面向:

清朝名臣,涉及官场文化:如张之洞、翁同龢、曾国藩、何璟、马新贻、陈湜等大臣。内容多为起居问候、官员任用等,是了解晚清士大夫社会生活,生平交往,政治关系的重要资料。一窥大清士大夫阶层当时官场的一个缩影。

文艺雅士,是实践文人美学生活化的领航人:如祁寯藻、陈淦、郭仪霄、翁方纲、余集、杨振麟等清朝名贤,以文艺为根基的百年流风折射出清代文化教育的成功。

文|北京程盼盼

何为尺牍?古代把公私往来的书信称为尺牍,因早期多书于近一尺长的竹、木简上,故又称尺简;又因捆扎封寄,复称尺札;今天我们所提的“书信”,按宋代欧阳修的说法,是“其事卒皆吊哀候病,叙暌离,驰通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的手札文书。

书札尺牍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格式。如授受之间,必须有称呼,因人而异;如对上的师长、父母、上司,必须用敬语;对平辈的同事朋友兄弟、对下的学生子侄等等,都有不同的习惯用语以及抬头、空格的程式要求。

一封尺牍书信,最前端的上款写收信人,最尾末处的下款署己名,中间叙事述文,这是明代至目前最习惯的做法。在汉魏直到唐宋之际,书信的格式是在前端先写自己姓名,在最后处才书受信人的上款名讳。或在开始时先署己名以明所出,再书对方名讳。比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做法,是先起首“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让拆信者一展卷还未言事即先知是谁的来书,在文尾则有“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的自谦式敬语。

唐末宋初,尺牍的格式随着文人社会文化的逐渐兴起有了明显改变。其特征是更注重谦和斯文的教养,更强调虔敬。尺牍书札原是为了传达语义的实用需要,属于日常书写;而在宋代,却增以彰显文人士大夫品味格调才情的功用,可供他人月旦评骘。

尺牍何为?欧阳询说自己学习的经历是:“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文人尺牍,是最能体现东方审美的艺术品。读懂尺牍,也就读懂了书法。

尺牍是中国书法艺术“无意乃佳”的集大成者。由于尺牍都是写给亲朋好友,甚至只是随笔的记录,其着笔刻意程度就被弱化,涂抹圈改,自是常态,只要自己能辨认清楚就行。如此放松的心态下,书写者之天性与高超技巧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达到心境手笔浑然一体的水准。永乐2024年春拍LOT5294号拍品翁方纲、梁同书、许兆椿等名人尺牍,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标点和墨圈的随时出现,打破了既有平稳的节奏,使整幅手札都呈现出一种时而跳跃、时而优雅的律动。一时之间,异彩纷呈、蔚为大观。

只是,书法毕竟讲究一个“法”字,若个性流露过头,或满纸糊涂乱抹,则又堕入粗野狂疏的窠臼之中。信札则恰好平衡了这个问题:首先,信札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文字需要有一定的辨识度,就不会过于潦草;其次,书信尺幅不大,古代称之为“尺牍”,就是一尺来长,决定其不能粗野到没有边际;最后,古人写信有一定的格式,这些要求使得信札的章法别具一格:规矩中自然错落,变化里暗循法度,形成“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视觉美学。永乐2024年春拍藏品LOT5290—5301的清代翰札就是对《书谱》中“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完美的诠释。翰札的要求,就是真草并用,于其中变化多端,呈现作者的文采风流。

尺牍作为文人间互通情愫的文字,更充分地反映了文人的心境。如写信者是敏感人物,其信札常会“阅后付丙”,家藏各方来往信札更是容易被查抄焚毁,少量能够留存于世者已是侥幸,然其信函往复的语境亦因此而支离破碎,难以作脉络连贯、相互印证之解读。上述种种,可见以精品尺牍的收藏难能可贵。本次永乐古籍部特别聚焦清朝名臣,如张之洞、翁同龢、曾国藩、何璟、马新贻、陈湜等大臣。内容多为起居问候、官员任用等,是了解晚清士大夫社会生活,生平交往,政治关系的重要资料,一窥大清官场风云。

翁方纲·范玑·余集·杨振麟·邵齐然·刘恕·陆润庠等清代名人信札册

清写本

1册15开纸本

钤印:冯酒借红颜(白)归兴浓于酒(白)余氏蓉裳(朱)东村(朱)

提要:此册有余集、陆润庠、杨振麟等人信札数通,共二十九页,内容多为起居问候、官员任用等,是了解晚清士大夫社会生活,生平交往,政治关系的重要资料。这批信札呈现的书法艺术风格亦多变化,一窥晚清士大夫阶层日常书写的极佳范本。

作者简介:

1.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苏斋、彞斋,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国子监司业、礼部侍郎、内阁学士、鸿胪寺卿、内阁侍读学士。精鉴赏,富藏书。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冠绝一时。尤精书法,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翁刘梁王”四大家。

2.范玑(清),号引泉,江苏常熟人。山水笔墨潇洒,自谓师瞿麘,瞿师姜渔,姜师黄鼎,黄师王原祁、渊源有自,而墨林今话称其仿王翚、吴历稍变其法,神韵盎然。尤善鉴别书、画、古物。

3.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秋石、秋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官至侍讲学士。工诗、书、画,有三绝之称。山水秀逸,兼长花卉禽鸟,无不入妙。尤工士女,风神闲静,然不轻为人作。

4.杨振麟(清),字桂山。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人。嘉庆九年举人,官山西布政使。善行楷书,收藏旧拓碑帖甚富。

5.邵齐然(清),字光人,号暗谷,昭文(今江苏常熟)人。乾隆七年进士,官杭州知府。工书,学苏轼,与沈君拭齐名。

6.刘恕(清),一名惺常,一作惺棠,字行之,号蓉峰,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吴县(今苏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藏书家、举人,官至广西右江道。家世殷实,善鉴赏书、画。刘恕是今日苏州留园前身的主人,当时留园被称作刘园。

清廷要员陆箕永·杨希曾·巢世奕·钱晋珏·王·王懋讷·张集·励杜讷·施何牧等江南文士致仁老来诗札册

1册11开纸本

提要:此诗札册,共有九诗用行草书之,虽历经沧桑岁月仍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册页中有诸如陆箕永杨希曾·巢世奕·钱晋珏·王·王懋讷·张集·励杜讷·施何牧等等大家为仁老来书写,足见珍贵。清人书法之奇肆诗意之清远及其人格之高迈皆大略可见。

1.陆箕永,字二水,号诗城。苏州人。康熙生人,官厦门同知。圣祖南巡,箕永献九峰赋,召试行在,令随祭酒孙岳颁赴京,再试畅春苑。

2.杨希曾,字鲁公、申一,号东轩。无锡人。康熙生人,研精诗文,楷书入晋唐堂奥。康熙四十四年南巡,献长句诗并进所摹御书“金刚经”,录用供奉武英殿,与纂“佩文韵府”。著有《献芹录》。

3.巢世奕,字大傅,号牧堂。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三十六年举人。詹事府任詹事,精于史学古文,擅书尤工于诗。

4.钱晋珏,字梦得,官工部郎中。江南长洲(今苏州)人,康熙生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年)进士。查《吴江县志》卷24,《苏州府志》卷63、《进士题名录》均有载册。

5.王,字蘅州,号南湖。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雍正四年训道。

6.王懋讷,江苏宝应(今扬州)人,康熙三十八年举人,授武英殿纂修,历官直隶青州、乌程县知县、知州。著有《聊存稿》、《抑夫诗文集》。

7.张集,字殿华,号慕庭、曼园。江南青浦(今上海青浦)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官兵部左侍郎。

8.励杜讷(1628-1703),原名杜讷,字近公,一字澹园。直隶静海(今天津静海)人,祖籍镇海(今属浙江),清朝时期不可多得的文化和政治人物。由诸生出身,官至刑部侍郎。其书法精湛,尤擅长楷书。

9.施何牧,字赞虞,号觉庵、一山、一山老人等。清崇明(今上海)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吏部考功司主事,官至吏部稽勋司员外郎。

陆润庠·张之万·钱应溥·孙毓汶·恩溥·额勒和布·李经羲·吕海寰等清廷要员致沈恩嘉信札册

1册9开纸本

鉴藏印:心清珍藏(朱)庄敏公九世孙文和公第六孙(白)

提要:

本拍品为张之万、孙毓汶、陆润庠、恩溥、钱应溥、额勒和布、李经羲、吕海寰等人致沈恩嘉的信札册,共计十四通十八页。其中张之万一通一页、孙毓汶六通九页、陆润庠二通二页、恩溥一通一页、钱应溥一通一页、额勒和布一通二页、李经羲一通一页、吕海寰一通一页。对研究沈恩嘉生平交友、社会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信中所提及人物颇多,如恭亲王奕欣(恭邸)、礼亲王世铎(礼邸)、许庚身(星翁)、张之万(青翁)、吴承璐(吴广庵)、孙毓汶(莱翁、迟庵)。

信札内容着重讲了上峰官员请沈恩嘉代写奏折事宜,如孙毓汶信中提及“自三月至今折费奉上票银十六两”“仍求吾弟代办两折,汉文四六,语不必多”“万一额相与兄两分不撤,仍请台从办折”。信札中特别讲到关于满族官员在谢恩中“汉折”“清折”上的思量,如额勒和布受到皇上恩赏荷包等件,在信中言“弟与莱翁同折谢恩,唯思满员若用汉折似不合体制,拟仍用清折陈谢”。信中其余多为托事,如陆润庠信“供事王宗湜系弟癸酉年弟兄,近闻枢垣将点派承发,渠或可望,特为奉求”;张之万信“兹有供事名条数纸,仍祈逾格关垂”;钱应溥信“陆存斋观察亦欲奉谒,祈于来时指示一切”。此亦为当时官场的一个缩影。

上款简介:沈恩嘉[清],字鹿苹,直隶天津府(今天津市)人,曾任宗人府府丞、都察院署左都御史,且长期担任军机章京,一度为汉领班章京。

1.额勒和布(-1900),字筱山,满洲镶蓝旗人,曾任户部主事,累迁理藩院侍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2.张之万(1811-1897),字子青,号銮坡,直隶(今属河北沧州市)人,太子太保张之洞堂兄。历江苏巡抚、闽浙总督。亦以画名,山水用笔绵邀,骨秀神清,为士大夫画中逸品。初与戴熙讨论六法,交最相契,时称南戴北张。

3.钱应溥(1824-1902),字子密,浙江嘉兴人。清德宗光绪宰相。贡生出身。曾为曾国藩幕僚,并深受倚重。光绪初,迁至礼部尚书。光绪二十一年以礼部侍郎任军机大臣。后加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

4.孙毓汶(1833-1899),字莱山,号迟庵,山东济宁人。咸丰六年榜眼。精鉴别,工书法。累官军机大臣、兵部尚书。

5.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江苏人。同治十三年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等,官至东阁大学士。

6.吕海寰(1843-1927),字镜宇,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南隅村人。清末政治人物、外交家,曾任工、兵、外务部尚书等要职,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之一。7.李经羲(1860-1925),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晚号蜕叟等。李鸿章之侄,曾任云贵总督。与徐世昌、赵尔巺、张謇并称为“嵩山四友”。

翁同龢致翁曾荣信札册

1册12开纸本

签条:瓶庐手札。丁未九月,渔梁徐氏珍藏。钤印:徐氏康侯珍藏(白)鉴藏印:绍文鉴定(朱、次)虞山徐康侯珍藏印(白、三次)近楼寓目(朱)

提要:是为翁同龢写给侄翁曾荣的家书合册。

上款简介:翁曾荣(1837-1902),字菉卿,别署味幻仙人,江苏常熟人。翁同爵次子,翁同龢侄。敬守祖业,是翁同龢晚年最倚重之人。

作者简介: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声甫、讱夫,号瓶庵、松禅、玉圃、瓶笙,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垂三十年。工诗文,擅画山水、木石、杂画。工书,称同、光间书家第一,名闻于时。

翁方纲·梁同书·许兆椿等国朝名人尺牍

1册17开纸本

钤印:频蠃庵主(朱)、一片闲云万里心(白)、西陵许氏(白)、兆椿启事(朱)题签:国朝名人尺牍。

2.梁同书(1723-1815),字符颖,号山舟,晚号不翁、频罗庵主,九十岁后号新吾长翁,浙江杭州人。诗正子。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嘉庆十二年重宴鹿鸣,加学士衔。工书,法颜、柳、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自立一家,负盛名六十年。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并称“翁刘梁王”四大家。亦作画,善人物、杂卉。

3.许兆椿(1748-1814),字秋巌,号茂堂。湖北云梦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广西巡抚,漕运总督,贵州巡抚。

张之洞·翁同龢·曾国藩等名人信札册

1册10开纸本

题签:清名人墨宝。庚午初夏。

著录:《曾国藩全集·日记》,第1021-1022页,岳麓书社,1990年。

提要:本册为清代重臣信札,内有曾国藩致卫生“咸丰九年七月廿一日札”,张之洞致“芸阁”数札,“芸阁”即文廷式。翁同龢致外甥俞钟銮数札。其中“卫生”即庄受祺,曾国藩多次致信庄受祺,可参见《曾国藩全集·日记》。

上款人简介:

1.俞钟銮(1852-1926),字金门,荆门,又字次辂,号养诰,别号一舟行人,江苏常熟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翁同龢外甥,好诗文,通医学。清末书画家。

2.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云阁,一作芸阁,又号芗德,又号罗霄山人,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近代词人、学者、维新派思想家。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六年(1890)一甲二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旋充国史馆协修、会典馆纂修。光绪十六年(1890)榜眼,与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翁(同龢)门六子”。著有《纯常子枝语》。张之洞与文廷式多有交往,书信往来颇多。

1.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孝达,号香岩、壶公,河北南皮人。同治二年进士,探花。光绪末年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为清末洋务派首脑之一。

2.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今湘潭)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洋务运动时期曾主持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

3.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声甫、讱夫,号瓶庵、松禅、玉圃、瓶笙,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垂三十年。工诗文,擅画山水、木石、杂画。工书,称同、光间书家第一,名闻于时。

何璟·马新贻·倪文蔚·李续宜·张鸣珂·陈湜等清代名贤手札

2册24开纸本

签条:名贤手札。丹徒李氏千翰阁藏。

1.此套信札上下二册,楠木面板,为丹徒李氏千翰阁藏清代名贤丛札30通。其中致潘祖荫者,有潘介繁、潘介祉、潘钟瑞、张鸣珂、徐琪、章钰等12通。致沈涛(匏翁)者,有陈鑅、金文湛等5通。致徐用仪(吉甫)者,有陈鑅、陈湜2通。致梁鼎芬(节庵)者,有兆勤、长井江洐(日本人)2通。致陈浚(心泉)者,有倪文蔚、何璟、马新贻、李续宜、陈鼐、孙翼谋等7通。另有赛尚阿诗稿数页。

2.丹徒李氏即李农君,民国间收藏家,又字龙军。藏名人简牍甚富,故额其斋名:“千翰斋”,又藏汉镜,乃名“汉尚方镜斋”。

3.此册中有马新贻一札三页,今人演绎其事,为张汶祥刺马者,其事原形即为此公,今又有电影《投名状》,更用其事而增饰之,遂闻名。

1.潘祖荫(1830-1890),江苏吴县人,字伯寅,号郑盦(庵),家有滂喜斋、攀古楼。苏州大族,咸丰二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好搜罗善本书及金石碑版之属。

2.沈涛,浙江嘉兴人,字季寿,号匏翁、匏庐,室名十经斋、红药山房。未冠举嘉庆十五年乡试,由江苏如皋知县历官江西道员,咸丰三年随江西巡抚张芾拒守太平军进攻九江之役,后授福建兴泉永道。治诗文经史,有《匏庐诗话》《说文古本考》等行世。

3.徐用仪,浙江海盐人,字吉甫,别字筱云,室名水竹居,咸丰九年举人,充军机章京,累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兵部尚书,中日甲午之战,力主和局。义和团运动,与许景澄,袁昶主张「外衅不可深启」,忤慈溪处死。有《海盐县志》。

4.梁鼎芬,晚清学者,藏书家,号节庵,字星海,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布政使、按察使。清流,以弹劾李鸿章名。主讲广东广雅书院。

5.陈浚,字心泉,福建省闽县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官御史、给事中,言事不避权贵。咸丰末年英法逼兵京师,上疏力阻咸丰迁热河行宫,后又曾官安徽、湖北道,同治九年实授湖北盐法道。为学兼工汉宋,著述宏丰。父陈宸书,任职湖南,亦颇有政声。

6.何璟,字小宋,香山人。以翰林院编修外官知府,擢至江苏巡抚、闽浙总督。甲申间法越事起,法人舰逼台闽,张佩纶衔命会办闽防军务,气势颇盛,何璟不敢有异词,及马尾船厂毁法人手,张氏出逃,何氏被劾罢免。其人状貌端秀,言动雍容,若为京曹之职,或正揆席。(本册藏家李农君边跋)

7.马新贻,字榖三,道光进士,以知县发安徽。精力过人,尤练达吏事,积功官至两江总督,为张汶祥所刺,卒谥端敏。(本册藏家李农君边跋)

8.倪文蔚,字豹臣,望江人,咸丰进士。以主事参与曾国藩军务,官至河南巡抚。学问淹雅,治今文尚书,有《禹贡说》《两疆勉斋诗文集》。(本册藏家李农君边跋)

9.李续宜,字克让,湘乡人,号希庵。咸丰间参罗泽南军事,再克武昌汉阳,皆有功,屡与洪杨军战,均被之,克小池口,破陈玉成于卦东河,功尤着威,名与塔齐希相颉颃,官至安徽巡抚,卒谥勇毅。(藏家李农君有跋志介绍)

10.陈鼐,清道光同治间江苏溧阳人,字作梅,号槎溪,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官至直隶清河道,署布政使,有《槎溪学易》等着行世。

11.陈鑅,广西桂林人,字桂舫,又字谷孙,一作谷生,室名碧罗吟馆,道光进士,善书画,山水,花卉得宋元人法度,精鉴赏。

12.张鸣珂,嘉兴人,清同光间大名士,工词,精金石碑版之学,工于书画。

13.徐琪,浙江仁和(杭州)人,字玉可,花农,斋名瑞芝轩,青琅玕馆。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广东学政,兵部侍郎。俞曲园先生弟子,工诗词,书画,善花卉,神似恽南田。

14.孙翼谋,字雁诒,号谷庭,咸丰二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官御史,安庆知府,两淮盐运使,至安徽巡抚,在皖二十余年,颇多惠政。为左宗棠所重,善断狱。

15.长井江洐,日本人,汉学家,治说文周易,有《周易时义》等著作,王国维文集中有题及。此册中收录其致梁鼎芬札二页,时居京中,执礼亦恭谦。

16.陈湜,湖南湘乡人,字舫仙,太平天国发逆猖獗,氏在曾国荃帐下力战洪杨发匪,参与攻破匪巢天京(南京),官至陕西按察使,又剿捻军,继随左宗棠平回部叛乱,1882年统水陆各军,兼治海防,驻吴淞,辖南洋水师,授江苏按察使,中日甲午战起,受命集防驻山海关一带,力抗倭寇,擢江西布政使。

17.赛尚阿,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历清代干、嘉、道、咸、同、光六朝,授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管理户部,编纂《蒙文汇书》,《蒙古晰义》两本辞典。晚年以钦差至湖南剿太平军,失败革职,又戴罪立功,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其子崇琦,为满人而状元及第者,孙女选为同治皇后-孝哲毅后。

18.潘介繁,江苏吴县人,字榖人,号椒坡,室名桐西书屋。咸丰举人,藏书家,弟介祉。与潘祖荫为同族兄弟。

19.潘介祉,江苏吴县人,潘介繁弟,字玉荀,号叔润,室名渊古楼。潘希甫第三子,继承父业,好藏书,精椠不下其祖。有《藕花香榭吟草》一卷,手稿《明代诗人小传》。

20.潘钟瑞,江苏吴县人,字麟生,别号瘦羊、近僧、香禅,室名香禅精舍。著述丰,亦擅书,法魏隋,精雅罕匹,又长于金石考证,兼擅篆刻,与潘祖荫为同族兄弟。

21.章钰,江苏苏州人,字坚孟,别号蛰存、长孺,室名四当斋。藏书家、学者。光绪十五年举人,二十九年进士,历南洋、北洋大臣幕府。

祁寯藻·陈淦·郭仪霄·张宗裕·李培谦·简厥良·吴嵩梁等清朝名贤书画集锦册

题签:清朝明贤书画集锦。庚午春月,宁书纶题端。钤印:言如(朱)

扉页:名人妙墨翰逸神飞,宁书纶谨题。钤印:翰墨风乐香(白)甯印(白)言如(朱)两闲轩藏(朱)

1.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淳甫、实甫,亦作实父,号春圃,晚号息翁、观斋,谥号文端,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歴官湖南、江苏学政,内阁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工诗文,善书法,亦通训诂。

2.陈淦(清),字南溪,号小痴,上海松江人。工写意花卉,尤善写真及仕女。

3.郭仪霄(1775-1859),字羽可。嘉庆举人,官内阁中书。

4.李培谦,字榆村,江西临川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九年(1829)任阳曲县知县。后升任忻州直隶州知州。

5.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号兰雪,江西东乡人。嘉庆举人。由内阁中书官贵州黔西知州。高丽诗人金鲁敬称之为“诗佛”,并设一龛供之。

6.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陈道之孙,室名勉学堂,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钟贤人。文学家。少年时代从学于舅父鲁九皋,成年后又师从姚鼐、翁方纲、嘉庆六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提升为司业,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等。

7.宁书纶(1923-?),字言如,天津人。工书法。

王懿荣李鸿章奏折稿册

1.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一字廉生,莲生、濂生,号养潜居士,山东福山(今烟台)人。于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精通训诂、金石之学。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投井死。著有《汉石存目》《福山金石志》《六朝石存目》《王文敏公遗集》等。

2.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一字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北洋大臣、太子太傅、大学士。工书法,奏章与恩师曾国藩有双璧之誉,为近代洋务运动实际领导人之一。

王鸿绪行书临董其昌书评

1册9开绫本

钤印:鸿绪之印(白)俨斋书印(朱)鉴藏印:彭紫符印(朱)彭志信印(朱)述古轩主人(白)毕氏家藏(白)乃邦赏之(朱)书癖(白)乃邦珍藏(朱)彭氏仲子(朱)安平彭志信印(白)彭氏紫符(白)博陵彭述古堂考藏金石书画之印(朱)海梯手定(朱)

款识:临董文敏书评,为介翁老公祖。王鸿绪。

识文:黄庭经为右军换鹅经,相传已久。又有谓换鹅乃道德经,太白诗可据。而华阳隐居与梁武帝书,已有黄庭之评。至孙过庭,亦唐时书家,称黄庭者不一而足。乃今世所得石刻字形大小各本不同,何论用笔。吾家藏宋搨师古斋帖,宋高宗刻于大内,字形稍开拓,元人称为越州石本,较之宝晋斋绛帖等刻颇异……但知出笔,不知转笔放笔,书必不诣极。

作者简介:王鸿绪(1645-1723),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二年榜眼,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精鉴赏、医学,富收藏。书学米、董。

鉴藏者简介:

1.彭紫符(1894-1960),又名彭志信,河北安平人。年轻时为“胶东王”刘珍年的军医,新中国成立后在烟台第一联合医院行医,为烟台市政协委员。喜收藏古籍图书、金石书画。去世后,家人将其所藏古籍八千册捐赠予烟台图书馆。2.毕登瀛[民国],字先筹,号海梯、海天疯人,江苏常州阳湖人,寄居安徽合肥。武昌起义任参谋,南北统一后,改营实业。家富收藏,有爱古楼。3.迟乃邦(1935-),号怡心斋主,山东烟台人,原籍山东高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烟台市博物馆副研究员。自幼酷爱书画,1950年代与兄迟乃武在烟台开办“时代画社”,1958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同时向著名画家胡若思先生学习国画,书画鉴定又受教于启功先生。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展。

周尔墉论《淳化阁帖》书札册

1册6开12页纸本

钤印:臣墉私印(白)周源绪(白)鹤舲(朱)农部郎(朱)古越轩藏(朱)

款识:庚戌七月望后四日书为梅卿大兄大人清政容斋周尔墉书于彝山讲院。

提要:此即周尔墉为《淳化阁帖》所书题跋,集为此册。

作者简介:周尔墉(1792-1857),字仁玉,号容斋,浙江嘉善人。升桓侄孙。道光五年(1825年)顺天副榜,官至工部郎中。喜翰墨,长于书。著有《学福楼诗钞》。

跋者简介:周源绪(清),字复之,号讱盦,祥符籍山阴人。道光丙申进士,历官安庆知府。著有《讱盦遗稿》。

梁鼎芬行书诗札册

款识:旧诗六开十二页,录与官一三兄大人清吟,丙辰(1916年)五月,夏雨如春,笔研甚适,弟梁鼎芬记。钤印:竹根亭(朱)、此间斋(白)、闲人忙事(白)、鸭知桥(朱)、□泉(白)、节庵(朱)、草自然家(白)、蕙湖(朱)、栖凤楼客(白)、雪心堂(白)、藏山道人(朱)、苕华室主(白)、栖凤楼客(白)、一醆轩(白)、华待轩(朱)、鹿翁(白)

作者简介:梁鼎芬(1859-1920),字星海、心海、伯烈,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北按察使。后为溥仪师傅。工诗,善书瘦金体。

THE END
1.一口气看完历史上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一生小地大智 3跟贴 清朝第一贪官李鸿章,给子孙留四千万白银,后代至今仍是亿万富豪 旺仔搞笑君 915跟贴 1901年李鸿章真实影像:位高权重众人簇拥,行走起来摇摇晃晃! 影像历史先生 460跟贴 李鸿章在日本遇刺,马关条约因此少赔一亿两白银? 燃心解说 408跟贴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https://m.163.com/v/video/VKGES5OJC.html
2.同治皇帝简介资料(同治皇帝简介)同治皇帝简介资料(同治皇帝简介) 1、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 2、生于咸丰六年(1856)。 3、同治十二年亲政。 4、次年卒,年19。 5、庙号“穆宗”。 6、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https://m.edu.iask.sina.com.cn/jy/37H1pWTsfIH.html
3.李鸿章简介李鸿章传如何评价李鸿章李鸿章后人政治秘书李鸿章的成功秘籍:好马也吃回头草 甲午谍战:李鸿章曾欲欺瞒朝廷,保全日本间谍? 李鸿章后代中三位是亿万富翁 李鸿章后人现状 李鸿章后人三位是亿万富翁:揭秘李鸿章传奇家族 左宗棠和李鸿章之比较:晚清重臣的文斗与武斗 李鸿章简介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https://www.qulishi.com/renwu/lihongzhang/
4.李鸿章简介,后代,族谱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简介资料 亲属 李翰章 出生地点 合肥市 出生时间 1823年02月15日 出身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出身、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举人 别名 李中堂、李傅相 国籍 中国 国籍(籍贯) 大清国 子女 李经迈、李经方、李经述 字号 字子黻、渐甫,号少荃...https://www.zupu.cn/citiao/48381.html
5.李鸿章简介奇幻玄幻李鸿章简介下载余幻晴墨九 , 重生五零真千金三岁半小说免费阅读完整版 , 于灰烬处 , 萌萌,站起来!(穿越) , 我捡了只会说话的虫子 , 独在异乡抄美人 , 千金被狠艹到喷 《李鸿章简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奇幻玄幻小时,知之传文学']?>转载收集李鸿章简介最新章节。http://www.zzcucc.com/novels/Lro5b2W9O8.htm
6.张光北个人资料简介(身高/生日/年龄)电影电视剧作品张光北个人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仅供参考,如有出入,以张光北本人或官方发布消息为准! 张光北演过的电视剧更多>> 首播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合作演员 2024年 大国船梦 李鸿章 邱心志;杜雨露;于震;蒲巴甲 2024年 海边的秘密 曾大年 周冬雨;彭冠英;梁静;宁文彤 http://www.manmankan.com/dy2013/mingxing/201304/1515.shtml
7.晚清名臣李鸿章简介为没落的大清呕心沥血李鸿章是我国晚清时期极其著名的一位大臣,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清朝期间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所以当时在清朝中他遭受了国人的一些非议和否认,但是历史对于他的评价是公正的。日本首相曾经说过,李鸿章是中国大清朝时期唯一有能力和世界列强一较高下的人,同时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19世纪世...https://ls.httpcn.com/info/html/201677/PWXVPWXVMEAZ.shtml
1.正大光明殿的简介圆明园的资料正大光明殿的简介圆明园的资料 正大光明殿,其名是说相近开阔,正气凛然。这部分的建筑是完全依照紫禁城里太和殿复制而成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正大光明殿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正大光明殿的介绍 正大光明殿位于圆明园正宫门内,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正大光明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区,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https://www.oh100.com/lishi/995211.html
2.孙中山的资料简介小学课外阅读小升初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http://m.hujiang.com/zx/p251259/
3.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去世后,他归葬合肥瑶海区大兴镇。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http://m.ahjjjc.gov.cn/p/48085.html
4.李鸿章简历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生平李鸿章履历李鸿章简历 | 李鸿章简介 | 李鸿章生平 | 李鸿章履历 2022-11-13 23:09 2013年7月20日,赴京为“部级领导干部讲座”讲授《中国近代史上的李鸿章》;2014年8月27日作为地方特邀代表赴威海参加中国人民海军在88舰上举行的“甲午战争120周年海上祭奠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并被指定为大会交流第一位发言:“从两次海防大...https://www.insidols.com/person/69866
5.李鸿章简介免费阅读全文《李鸿章简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玄幻小说小时,笔墨青年文学网']?>转载收集李鸿章简介最新章节。http://bzqing.com/e/1003668.shtml
6.李鸿章简介李鸿章后人3、李鸿章的见识,他明白当时的时局,为中国百年社稷着想,知道如果不变法维新,如不培养人才,诺大一个中国,就无自强自立之时。 所以他才倾力大办洋务,实可谓用心良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 李鸿章简介(按时间顺序)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日李鸿章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乡。 https://www.105188.com/shenghuo/1692691281260570.html
7.关于圆明园的资料简介作文关于圆明园的资料简介作文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公里。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https://www.unjs.com/zuowen/zuowenwang/20170929000008_1479298.html
8.冯巩个人资料简介及家世(冯巩家世有多显赫?太爷爷曾任民国大总统...洋务运动时,李鸿章在天津成立了武备学堂,冯国璋因为在军中颇有威望,被保送到武备学堂学习。 毕业时,冯国璋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李鸿章称赞他是不得多得的人才,力荐他留下来,做学堂的讲师。 1893年,冯国璋投靠了当时清朝将领聂士成。甲午战争中,冯国璋为聂士成出谋划策,深得聂士成的信任。cript>cript> 聂士成有本著名的...http://77242.cn/mobile/news/show-32679.html
9.李鸿章生平简介最新章节李鸿章生平简介高阳李鸿章由作者(高阳)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李鸿章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李鸿章生平简介》第82章 个小老婆,咱们先痛快一下子再说。&rdo; &ldo;不行!&rdo;张千总歉然答道,&ldo;我有公事。我问怎么样的意思是,这里前前后后是...https://www.630book.cc/kan/5771615.html
10.李鸿章生平简介李鸿章生平简介:李鸿章的故事有哪些?李鸿章的结局如何?下文马上为你揭晓: 李鸿章生平简介 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清同治帝时李鸿章任两江总督,后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父亲李文安,曾任刑部郎中。谥号“文忠”。安徽合肥人。 https://www.gojun.cn/gu-dai-li-shi-ren-wu/30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