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不知道太原城中村的历史来源大揭密湖滨·文锦苑业主论坛

近日,走访了专门收集地方志的藏家张介仁,他根据《太原市南郊区志》《太原南城区地名志》为一些村子的来由做了解释,也在太原市图书馆参考了《太原县志》《阳曲县志》《阳曲县志·建置图》等资料,总结出部分拆迁城中村名字的来由。从这些来由得知,很多村落历史悠久,每个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

范家堡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在该村创建于明代的古建筑——老爷庙里,一只已毁的钟上铸有捐银名单,其中就有范姓人家,虽然现在该村已没有范姓人家,但可认定范姓最早落户于该地,因姓得名范家堡村。范家堡村古时有烽火台,建于清同治六年,现已毁。

巩家堡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建村约在明初。当时,巩姓人家有权有势,曾在明嘉靖十九年筑堡,高二丈二尺,周五十丈。该堡现已无存。

杨家堡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原址在太原市小店区殷家堡村北面,因遭汾河水淹没,搬迁到现址。杨家堡村因杨姓人家最早从大马村迁来,故称杨家堡村。杨家堡村是从太原起向南的京西官道路经的第一个村。该村古有烽火台,老人们记忆中的烽火台是清道光年间修筑的,已毁。

北张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这个村最早定居的居民是张姓人家。因与太原县南面的南张村相对应而称北张村。

郑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明代称郑村堡,现在尚遗存两段堡墙。据传,郑村以郑姓得名,郑氏家族因犯了朝廷大忌,要满门抄斩,全部逃到了河南省。太原到北京的京西官道,从北营出太原,第一个村就是郑村,经榆次通向北京。郑村不仅有烽火台,而且是个繁华之地,客栈、马店、饭店等商铺排列街道两旁。郑村是清代太原县分汛设防的汛地之一,汛地系设防警戒之地。

大、小王村——现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村东有明颖国公傅友德墓,俗称王墓,故名王村。傅墓丘大于小王村的坟墓,称大王村。后王村,民国初年,由于该村与小王村均属大王村管辖,而且该村建于大、小王村之后,故名后王村。

西峰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曾名新坟上。明宁化王朱济焕坟地。为别于晋恭王坟称新坟。又因处晋恭王坟西,故名西坟。峰、坟谐音,改称西峰村。

东太堡——现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原名太堡庄,为汉清河太后的堡子,故名。有清河太后墓。唐贞元间(785年-805年)建太堡庄千福寺。以寺分为东西两村。清道光《阳曲县志》记曰,东太堡庄、西太堡庄。民国初年称东太堡、西太堡。

七府坟——现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据当地农民相传,村名之所以叫做七府坟,是因为这里原来是晋王朱棡的第七个儿子朱济熇的墓地。朱公子被其父封为广昌王,其府地称广昌王府,亦称七府。所以埋葬他的墓地亦别称“七府坟”。位于七府坟村南数十米的七府坟南街,由七府坟村名而来。

王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附近寇庄村曾被汾河水淹过,但这里从来没有被淹过,随着住户逐渐增多,就建了座龙天庙,称龙天爷为天王,期盼天王保佑风调雨顺,故村名称王村。

龙堡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原名钱家坟,是明代太原十八王坟之一。后因东山洪水由东而来淹不了该村,由西而来的洪水也未淹过该村。村民认为是龙王保佑,谐音堡,故改村名为龙堡村。

古寨村——现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原名姑姑寨。传说后汉高祖嫁妹此村,后刘称帝,村称皇姑寨,又称姑姑寨。为明太原县屯军“九营十八寨”之一。清《太原县志》称为古寨村。

义井——现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清《太原县志》作义井,又记村名来历为:“元武管婴年十七未嫁,至正间避兵,其父被执,女奔救,请以身代父释。女曰:我有金藏井边。众掘果得,争取之,女即投井死。后人因名其井曰烈女井。”为纪念此女,改为义井。

亲贤——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古称凤凰村,清道光《阳曲县志》记名“亲贤村”,取《四书》“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之意。据老辈人说,唐朝时就有亲贤村。

享堂——现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太原享堂,其地名来历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据村里的老人讲,享堂最远可以追溯到唐代。贞观三年,当地天旱无雨,为了祈雨,人们在这里建了一个龙王庙,后来开始陆续有人到此定居。明朝初年,当时的政府为了充实河北等地的人口,从山西移民充边。明洪武二十年,一批洪洞县移民出发前往河北、山东等地。但是,当他们途经太原时,疲惫不堪的老弱病残,实在走不动了,经允许,临时栖居于卧虎山西畔一个土质发白的小山丘上,并集为村舍,取名为“新村凹”。然而,在新村凹建成不久,晋王一个姓谢的王妃病逝,葬在了卧虎山一带,并在新村凹建了孝堂,暂时栖居新村凹的洪洞移民被充为王妃墓的守陵人。到了清代,孝堂村民以“孝堂”村不吉利为由,更名为“享堂”,一直沿用至现在。

黄陵——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曾名王陵城。《太平寰宇记》:“太原县王陵城,有晋太原王司马辅冢存。”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太原郡为国,封司马瑰为王。咸宁三年(277年)改封司马辅为太原王。太康五年(284年),司马辅亡,葬于此地,因称王陵。王、黄音近,讹为黄陵。清《太原县志》:“王陵城在汾水东旧县东北,今名黄陵村。”

许东村、许西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原为一个村,叫许坦村,由于两村不相连,习惯仍称许东、许西。1955年冬至1956年春,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时,分成许东社、许西社。从此,也就分成了许东、许西两个行政村。

相传,约在唐代前,这里是一片由黑驼沙河洪水形成的水滩。到了宋代,太原移到唐明镇,又在北营南面置平晋县城,平晋县城东南十余公里又是榆次县城,随着太原城的拓展,这个水滩逐渐排干积水,变成一片平坦之地,水、许谐音,滩、坦谐音,逐渐演变为许坦。清代,许坦村是太原县分汛设防地之一,派兵三名,进行盘查、巡逻、处置社会治安问题。

敦化坊——现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意为以道德教化使民风淳厚。明晋王朱棡妃谢氏死后葬于宝山(今卧虎山),设孝堂。晋王府官员、亲眷前往祭奠,所乘马匹圈养之地称马片,后演化为东马坊。因谐音逐渐演变为较为文雅的敦化坊。

北营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因地处宋平晋城北,为宋屯兵军营,故名北营村。南同蒲与石太线铁路在此设出太原的第一站,即北营火车站。

前、后北屯——现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清道光二十三年《阳曲县志》载名前北屯村。据传:明朱元璋在位时,在此实行驻军屯田政策。军队分驻南北两部分,称南北两屯,北屯分为两个自然村,按方位名分前、后北屯。

木厂头村——现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因汾水伐木放排聚集而名。

剪子湾——现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处沙河湾,曾名沙河村。清代山东铁匠在此设炉打制刀剪,其剪子锋利无比,远近闻名,因称剪子湾。

岗头村——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因地处海拨878米的东山黄土坡上,故名岗头村。当地人说“三峰夹一岗”,意思是说岗头村北面是老峰,南面是东峰,西面是西峰,都在东山黄土坡上。据说,最早在明初,汪姓人家迁来,后又迁来张姓、陈姓人家,张家一人叫张效鹏,出外经商,走时朝村庄磕了头,表示发了财就回来兴建家园,后来果然发财回来了,修了玉皇庙、真武庙、照壁庙、小照壁庙,还有大戏台。现寺庙均已毁,但在玉皇庙遗址处尚遗存一株古柏,人称雀柏,约植于明代,现在生长茂盛。

南、北堰村——现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分别处沙堰南北段而名南堰、北堰。清《太原县志》:“沙堰,在风峪口,先年筑,以障风峪暴水。”

南、北阜村——现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南、北阜村处汾河滩,古黑水河两岸。南岸明代称南河滩,北岸称北河滩。清《太原县志》称为南阜、北阜。解放后,南阜、北阜村东移二里,沿用旧名。

大、小井峪——现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据清《太原县志》载,该村位于山谷之地,狐爷沟之口,因村中原有一口小井,不足饮用,村人打一眼大井,故取名大井峪。小井峪,清道光二十三年《阳曲县志》载名小井峪,该村原系大井峪村的附属村,故名小井峪。

南上庄村——现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因地势高于附近的南屯村,取名上庄。为与东社的上庄区别,故名南上庄。

THE END
1.汪姓姓汪的名人汪姓起源汪姓家谱汪姓起名百家姓历史来源 「汪」源出 一﹕为汪芒氏所改.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防风氏在商朝为汪芒国,故址在今浙江省武康县东.其后简为汪氏。二﹕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鲁桓公庶子名满,食采于汪(在今山东省)其后以邑”汪”为氏.一云,鲁成公庶子受封于汪邑,其后亦有汪氏。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https://m.qulishi.com/baijiaxing/104.htm
2.汪姓的来源和历史汪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几百家姓中每一个姓氏都是历千百年的血脉相传,那么,你想了解汪姓在百家姓排名第几吗?知道汪姓的来源和历史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百家姓汪姓的来源、历史以及排名情况,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加深对汪姓的了解。 百家姓汪姓的来源和历史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http://m.xuexili.com/guoxue/20555.html
3.汪姓的来源以及发展历史宝宝起名生辰八字起名一代又一代传到了第21位君主鲁成公,鲁成公将其次子封在名称为汪的小邑,其后代便以邑名为姓。此外,还有一种传说,即鲁成公的次子出生时,其左手的纹为水,右手的纹为王,左水右王合成了汪字,故其名为汪。从此,在中华民族的姓氏里,便有了汪姓。 关于汪姓的起源,历史上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汪氏源于商代的汪...http://www.suanming66.com/showtopic-14130.aspx
4.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有哪些百家姓起名大全怀孕在百家姓中,汪姓排第57位,家长们对于百家姓起源知道多少呢?这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有哪些,姓汪的家长们不妨在给宝宝起名前来了解一下。 汪姓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https://huaiyun.pcbaby.com.cn/quming/xingshi/1212/1166716.html
5.百家姓:汪姓的来源,姓汪的名人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同时汪氏也必是贵胄之后。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有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https://m.51test.net/show/7314713.html
6.汪氏家族来源汪姓来源:上古时有汪芒国,漆姓,国人后来迁居越国境内,改称汪芒氏。战国时楚国灭越,汪芒氏族人又逃往别处居住,并改为单姓,姓汪。《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书都持此观点。另据《姓氏考略》等史书的记载,春秋时鲁成公之子曾食采于汪,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亦称为汪氏。 http://www.cuncunle.com/article/content/9501439301259713
1.关于汪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小报告关于汪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小报告 汪小茜 贵州省遵义市文化小学六班 汪氏荣耀而古老,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关于汪氏的来源,众说纷纭,汪氏后人均认同为黄帝后裔华夏的子孙,天下汪氏一家亲。因为有了汪氏,有些人将自家家族姓名列为汪氏,也有https://m.renrendoc.com/paper/89435340.html
2.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2、历史上的汪姓人物 汪广洋、汪踦、汪华、汪伯彦、汪大燮、汪洋、汪易…… 3、汪姓人物的介绍 汪广洋: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元末进士。明初著名诗人。官至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明朝洪武时期官员。 汪踦:哀公十一年齐国伐鲁,汪踦挺身保卫国家而战死。 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4632180.html
3.汪姓汪氏的来源和起源,姓汪汪氏的名人,百家姓排名姓氏:【汪】 拼音:Wang 郡望:平阳郡 名人:汪藻,汪大渊,汪昂,汪道涵,汪士慎 胜迹:缺 文献:汪氏宗谱 历史:汪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七,在台湾排名第七十六。汪姓主要有两个起源。第一种,是出自漆姓,古代汪芒氏的后代。上古时期,有一个巨人国,称作汪芒国。大禹为天子的时候,禹在会稽大会天下诸侯,汪芒国国君...https://www.ceming.com/qm/bjx/%E6%B1%AA.html
4.关姓的由来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关姓由来 历史来源 「关」源出: 关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源自颛顼帝的后裔关龙氏。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有圣德...https://www.lishixinzhi.com/bb/321455.html
5.给男孩起名姓贾五、我们还为您提供了一些寓意深远、文化底蕴丰富的男孩名字。这些名字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汪文化、汪子墨、汪思悟等名字,都代表着孩子将来有着广阔的知识和学问,适合给有教育背景或希望孩子有卓越学术成就的家庭选择。 六、在起名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考虑到音韵的美感和配合。可以选择与...http://www.qlmzp.com/wenzhang/35329.html
6.新百家姓前100位姓氏及历史杰出人物——看看有没有你的姓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广韵》记载,王氏有许多来源,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有王氏,崇尚王室。有出自姒姓的夏禹之后,有出自子姓的商汤之后,有出自姬姓的文王之后等等。《百家姓》记载郡望为太原郡,为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所设。 太原郡发祥地在今山西太原。 王氏杰出的历史人物有: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王翦、...https://www.som88.net/yuedu/yuedu4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