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民宅翻修惊现毛泽东80年前旧照,专家鉴定弥足珍贵可补史遗缺朱德朱良才

2009年秋冬时节,湘南地区汝城县外沙村传出惊人消息,当地一户居民修缮祖传老宅时,在屋顶正梁上方那个最隐蔽最安全处,惊然发现一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老照片。根据照片上留存的文字可知拍摄于1929年6月19日,距发现时已有整整80年历史。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震惊全国。党史部门闻讯,立即组织权威专家对照片真实性展开鉴定。当鉴定结果公布之时,再次让世人惊叹:照片不仅真实可信,而且填补一段历史空白,客观真实再现毛泽东、朱德率红军战士奋力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征程。

朱家老宅发现的历史老照片

毛主席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时拍摄的历史照片,怎么被人刻意隐藏在1千公里之外的湖南省汝城县?在屋顶最安全处悄然珍藏毛主席照片的屋主,与一代伟人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专家说这张突然重见天日的老照片,可以填补历史空白?在这张照片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红色传奇,又包含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闽西革命根据地是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一起创建的,为什么在一起合影的几个人中,没有朱德?

一个又一个疑问接踵而来,一个又一个谜团等待党史专家的破解。

汝城县外沙村

单从父子2人履历看,与一代伟人毛泽东并无任何关联,被精心包裹的毛泽东老照片,怎么会被刻意收藏在他家屋顶最隐密处?如果进一步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人们就会惊然发现这绝非偶然。原来朱十弟的祖父并不平凡,竟然是开国上将朱良才。

朱良才上将

朱良才,1900年出生在湖南汝城县外沙村。虽然家境富裕,并不缺吃少穿,但他从小就同情当地的穷苦人,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就积极向革命阵营靠拢。早在1925年就投身于当地的农民运动,虽然曾因此被捕,但始终不改其志。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1927年下半年是白色恐怖最危险的时候,但他不畏生死,于10月间毅然加入共产党。

1928年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抵达湘南,在当地党组织配合下发动湘南起义。朱良才老家所在的汝城县也积极筹备,希望能够纳入湘南起义序列之中。起义前当地党组织为了与朱德、陈毅取得联系,派出的地下交通员就是朱良才。

朱良才不仅全程参与了所在区域的湘南起义,而且后来还跟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并由此结识到毛泽东。朱德与毛泽东会师后,两支红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即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政治部主任陈毅。

井冈山红4军序列

是金子在那都会发光。朱良才既有文化,对敌斗争又坚决,当军部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军范围内选拔2名秘长时,他与谭政同时被选中。谭政担任毛泽东秘书,朱良才担任朱德秘书。

虽然有个相对分工,但军部就那几个人,其实都围绕军长、党代表两人转。也就是说井冈山时期军部其实就是由以下6个人组成:毛泽东、朱德、王尔琢、陈毅、谭政、朱良才。这6个人其实就是井冈山红4军的核心和灵魂。

在毛泽东、朱德等人教育培养下,朱良才逐步走上红军领导岗位,先后担任连党代表、第3纵队第7支队党代表。既亲历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也见证了中央苏区创建全过程,还率部参与了中央苏区前后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早在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时,他就已升任红9师政委。

黄洋界保卫战遗址

红一方面与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第一次会师,朱良才奉命调入红四方面军工作,担任红31军政治部主任。由于明确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为张氏所嫉恨,竟然被降职使用改任教导团团长。后编入西路军转战于河西走廊。西路军不幸失败,与部队失散的朱良才,凭着一颗红心,狐身一人化身乞丐,千里找党,最终回到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朱良才与毛泽东早在1928年春就已结识,曾担任红四军军部秘书,与主席关系非同一般,毛泽东的照片出现在他家附合逻辑。

从照片所反映情况看,当时合影的共有4人。虽然经党史专家确认,目前已知照片上4人分别是毛泽东(右二)、陈毅(右一)、朱良才(左一)、谭政(左二),但在照片重见天日之初人们只认识其中一人,那就是屋主的祖父朱良才,其他3人都是后来经过反复考证后才确认的。无论是照片首次发现,还是所有4个身份信息的最终确认,其实经历过一些波折。

由于老宅年久失修屋顶总是漏水,朱家决定在春节前对房屋进行维修。建筑工人登上屋顶,先传下所有瓦片,接着就开始撬下檩条,准备换新。一个眼尖的工人突然在主梁上发现异常。凑近一看惊掉下巴,原因主梁上方绑缚着一个相当精致的防水油布包。

大家以为里面装的是宝贝,满怀期待地取下打开,结果发现并没有金银财宝,只有2张早已泛黄的老照片。失望之余大家准备扔掉,可房主的父亲朱庶民听说后,立即蹒跚双腿奔到现场。

朱良才上将故居外景

早已年愈80岁的朱庶民,为何对这两张泛黄的旧照片感兴趣?原来当他听说此事后,突然想起父亲朱良才曾经交办的一件事。原来朱良才上将去世前,曾多次向老家所有亲属逐个打听一张照片的下落,并且说那张照片对他非常重要。可遗憾的由于年代久远,由于时事变迁无常,直到朱良才上将于1989年不幸去世,他也没有找到自己一心想要找到的那张神秘照片。

朱良才上将故居正门

北京的弟弟妹妹听说老家突然发现了父亲的老照片,同样是既高兴又激动,立即派妹妹朱筱秋紧急赶回老家。面对这2张沉睡在老宅顶棚里已80年的老照片,朱筱秋真的不敢相信,居然是父亲和他的战友在红军时期的一起拍摄的照片。

朱良才上将女儿朱筱秋

仔细端详手中的老照片,朱筱秋发现自己仅能认出父亲朱良才,其他三个居然一个也不认识,她非常迫切地想知道另外三个人到底是谁,可在老家问了许多亲戚朋友,谁也不知道。

这时照片下方用毛笔特意标注的那行文字,就引起了她的注意。那串数字符号很好理解,说明照片拍摄于1929年6月19日。另外几个字应该是标注的拍摄地,可这个拍摄地到底在哪,由于字迹有些模糊而且还是繁体字,一时半会并不好确认。

于是,她决定把照片带回北京去求证。

红四军三打龙岩城纪念馆

红军转战闽西示意图

根据党史军史的记载,结合照片上隐约可见的繁体文字,朱新民、朱新春、朱筱秋兄妹3人得出结论:这张神秘照片就是在红4军三打龙岩城的当天,拍摄于福建境内的龙岩城!

龙岩城

根据照片上所展示出的人物气质,考虑当时红4军领导成员构成,以及父亲曾担任军部秘书的经历,再结合父亲生前追忆往事时所说过的某些话,朱家兄妹对照片上与父亲合影的人物身份有个大胆猜测:右一可能是时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右二应该就是时任红4军党代表毛泽东。

如果朱家兄妹的猜测属实,这将是石破天惊般的重大发现。因为根据党史部门掌握的情况,截至到这张神秘照片发现之日,一直没有发现毛泽东1929年时的照片,也一直没有发现毛泽东在开创闽西根据地时期的照片,以致于有人曾作出判断,那个时期因为行军匆忙,毛泽东可能并没有拍过照。可是现在突然出现了这张照片,如果朱家兄妹的猜测属实,就可以填补历史空白。

朱家兄妹按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想法,通过各种渠道找来大量的伟人照片,进行细致比对。越研究他们越坚信自己的预测是对的。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又与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取得联系,将照片拿给他辨认。

陈毅长子陈昊苏

拿到照片,陈昊苏一眼就认出右边两个人:“毛泽东!陈毅!”为了印证照片右一就是自己的父亲,陈昊苏找出自家珍藏的父亲拍摄于1929年前后的所有照片,一一比对,发现除着装不同外,形态面貌和神情气质一模一样。同时大家聚在一起,对照片右二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再次达成共识。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照片中第四个人也很快被确定下来,他应该就是曾担任毛泽东秘书的谭政。这个推断后来也得到谭政大将后人的确认。

至此在朱家老宅屋顶发现照片上所对应的四个人,经过红二代集体考证,最终水落石出,分别是毛泽东(右二)、陈毅(右一)、谭政(右三)、朱良才(右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张照片上所展示的毛泽东的人物形象,不仅神采奕奕,英姿勃发,而且是那样的沉稳坚定,似乎一切尽在掌控中,令人叹为观止。

经专家确认,从右自左依次是陈毅、毛泽东、谭政、朱良才

朱家老宅突然发现80年前毛泽东照片的好消息,很快就在红二代圈内不迳而走,大家争先恐后赶往朱家一睹为快。考虑到这张填补历史空白的珍贵照,是由革命先辈集体拍摄于闽西龙岩,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最好记录,经过慎重考虑,朱家兄妹突然作出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

2010年9月20日,开国上将朱良才子女朱新春、朱筱秋专程从北京赶到福建龙岩,将这幅极其珍贵的照片,捐献给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在捐献仪式上他们满怀深情地表示,这幅照片虽然在朱家老宅发现,也一直由朱家前辈珍藏,但它是革命先辈红色历程的记载,它应该属于整个国家。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根据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曾汉辉的介绍,这张拍摄于闽西龙岩的照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张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闽西的照片。照片上的4人都是从井冈山下来后,转战至赣南和闽西的战友,他们当时都很年轻,毛泽东36岁、朱良才29岁、陈毅28岁、谭政23岁。

既然照片拍摄于红4军第三次攻打龙岩当天,朱德时任红4军军长,为什么照片中出现了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却没有军长?红军第三次攻打龙岩的战斗非常激烈,从凌晨动员后立即出发到拂晓开始战斗,一直打到中午时分,他们为什么要急赶急拍摄这张意义非凡的照片?

根据朱家兄妹和谭政上将后人等红二代的一起研究,这个谜底不久后也很快揭晓。

红军“三打龙岩”之时,曾任朱德秘书的朱良才,早已离开红4军军部,被提拔为第3纵队第7支队党代表;曾任毛泽东秘书的谭政,也已到第3纵队担任秘书。战斗结束后红军胜利进驻龙岩城,朱良才遇到谭政,两人相互祝贺战斗胜利。

话来话去,朱良才灵机一动,突然提出一个建议:红4军成立之初军部有6人,参谋长王尔琢早已牺牲,另5人因工作需要已相对分开,如今仗越打越大,部队越走越远,说不定将来还会有更大更大的发展,到时候咱们还能不能经常见到军首长还真说不准,不如趁现在龙岩县城的条件好,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把军部创建初期还在的5个人找到,一起合影留个纪念吧。

朱良才的建议得到谭政的赞同,两人赶紧行动,很快就在军部找到了党代表毛泽东和政治部主任陈毅。他们两人听了朱良才和谭政的想法,哈哈一笑,认为这个建议非常好,高兴地答应合影留念。可这时军长朱德并不在城内,他早已出了城,正在给驻扎在城外的那些部队部署下一步的军事任务,一时半会也肯定回不来。

由于等不到朱德回来,他们四人就只好先去照相馆。于是,就在红4军攻克龙岩城的当天,毛泽东、陈毅、谭政、朱良才四人一起合拍了这张照片。

THE END
1.南社与苏州并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报纸停办后,秋瑾回浙江组织起义,1907年的早春二月,徐自华与秋瑾又相会在杭州,登凤凰山吊南宋故宫遗址,鸟瞰西湖全景,密侦城厢内外出入途径,画成了军用地图,准备以后起义时用。然后,一起下山到了岳坟,吊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她俩在这里徘徊瞻顾,不忍离开。http://www.szlib.com/jiangnanwenhua_details.html?id=283&code=6
2.历尽荼毒——“七七”枪响民族彻醒(组图)新闻中心日本战败前夕,第一〇〇部队接到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的命令,将大部分建筑物炸毁,杀死全部“犯人”,还烧毁和撤走了几乎所有文字图片资料。吉林省历史学者邹世魁是研究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的专家,曾经采访过在第一〇〇部队工作过的中国劳工和周边百姓,参阅战犯审判材料,并对遗址进行考证和研究,如今邹先生也已过世多年。https://news.sina.com.cn/c/2005-07-08/01426383150s.shtml
3.《邓姓文化》2014年2期总第18期你们邮汇的《邓姓文化》一百册已收到,并转发给豫西五大支派,二十四支系及联谊会所有成员,大家共同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热爱族务事业的县林业局局长邓朝晖,公路局局长邓力强,县组织部长文明办主任喜顺和村总支书记光明,春天牧业董事长云昌先生等都对老家能给我们经常送来邓姓精神食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大力支持,并慷慨...http://www.dxzy.org/xuexidiaoyan/2852.html
4.南川网—主流媒体南川门户经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合溪谱写出一页页壮丽的诗篇,留存下遗址类、纪念类、档案类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今天的合溪,随着南川文旅康养“一山一片一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成为“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重要的半程枢纽节点,彰显出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抢抓机遇 压实“红色”底蕴 在“奚成日记”...http://www.cqncnews.com/column/col1807943.html
5.长篇连载: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再看我国这边,自从中原大战之后,在军事上要面对清党以后公开暴乱的共产国际武装部队;在政治上,自从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便处于群龙无首互别苗头的乱局之中,象中原大战期间,汪精卫和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等人就在北平合谋另组政府,以与中央对抗,后来由于张学良的入关而瓦解。 1931年5月,汪精卫又结合了党内反蒋势力...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29/130688023.shtm
1.汪精卫汪精卫https://330476.com/tag/%E6%B1%AA%E7%B2%BE%E5%8D%AB
2.延安红色文化范文9篇(全文)延安历史文化遗址数量多、分布集中、保护级别高, 尤其是以红色革命遗址享誉于世。延安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特征。历史上, 延安城市建设基本上是选择在深切在塬面下的河谷平原“川”上建设, 而川道狭窄、用地有限, 周边的黄土丘陵地带又不能满足建设条件, 因此城市只有沿着川道呈“线性”延伸发展, 从而形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ibpacln.html
3.《我的前半生哪些事儿》一四三孔垅街史记《拍电影《拍电影-血色黄梅》(沉浸式红色微电视剧)(十四)汪精卫杀起共产党人丝毫也不手软(分镜头) 事实上国共两党的合作,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两党纲领都十分明确,都要掌管国家政权。可政权只有一个,不是民主机制,怎么能合作掌管?汪精卫终究是国民党党魁,不可能与共产党合作到底,故两党的分裂是必然。巧合的是,共产国际在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58158232879416
4.河南省永城市丁魁楚:(?-1647年),河南永城马牧乡丁老家人,字中翘,号光三,明朝万历四十年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崇祯四年任保定巡抚,崇祯七年任户部侍郎,崇祯九年任河北巡抚,崇祯十年任河南、湖广总督,加任兵部尚书,官至正三品,1647年被清将李成栋所杀。 丁启睿:(1595年-1645年),河南永城人,丁魁楚的侄子,字性如,号圣...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8182641
5.世界未解之谜军事之谜在线免费阅读考古人员在遗址处发现了大量相关证据,如火灾残迹、骨骼以及大量散置的投石器弹丸。 按照常理,在战争结束后,保卫战的胜利者会把那些用于投掷的石块等武器重新收集起来以便应付敌人再次入侵;而若是征服者取胜,他们是不会做这种善后工作的。当然,这些遗迹所反映的那次冲突并不意味着就是《荷马史诗》中所讲的那场特洛伊...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24048923915062283
6.导游词讲解范文(精选18篇)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https://www.hrrsj.com/jianghuagao/daoyouci/763456.html
7.杨奎松陈丹青等: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考古遗址,那个多精彩、多特别的一种经验,你在那里一个坑挖出来,小心的拿着铲子在里面挖,你挖到的每样东西好象都有意义,然后拿去给助教看,助教一看,看一眼就说石头,然后丢掉了。可是如果有一个助教愿意多看两眼,然后说我拿给老师看一下,你就觉得那是人生最大的成就。重点不在这里,...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487.html
8.党史学习周恩来为什么被称为“胡公”?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这一时期,周恩来负责上海的地下工作,他创建并亲自领导“中央特科”,在隐秘战线上保卫党中央安全,惩奸除恶。出于对敌斗争和蒙蔽敌人的需要,周恩来蓄起了长须,化装成富商和传教士等形象,因此当时大家都管他叫“胡公”。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47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