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前的一天,张文远才刚刚六岁,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在世时,因为家里贫困而且自己有病在身,借了不少债。父亲去世后,为了掩埋父亲的尸骨,母亲又借了一笔债。
张文远本来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但是因为母亲没有能力抚养,只有忍痛送给了人家。
母亲除了干农活之外,还要给人家洗衣服、纺棉线,经常要干到半夜才能休息。张文远常常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既是如此,两个人也是经常吃不饱饭,穿的衣裳也是又脏又破。每天晚上,母亲都要坐在房子里纺线,每到这时候,张文远总是坐在旁边,靠在母亲的腿上,听母亲说一些温暖的话语。
有一天晚上,张文远像过去一样靠在母亲的腿上听母亲说话,等母亲纺线。不知不觉他就进入了梦乡,睡着了。可是等他醒过来的时候,母亲却不见了。
张文远找遍了厨房、厕所和房前屋后,又跑到地里,都找不见母亲的身影。张文远急得一边寻找一边哭喊,可是就是不见母亲的回音。他的哭喊声惊动了村子里的大人小孩。有的人说,你妈是因为人家逼债,跳井死了。张文远就跑到井边,去寻找,可是他找遍了村里的每一口井,也没有见到母亲的尸体。有的人说,你妈是上吊死了。张文远就跑遍了整个村子的树林,也没有发现母亲的尸体。还有人说,你妈生活太苦了,是跳河自杀死了。张文远就跑到河边,沿着小河寻找。他寻找了很多很多地方,也没有找见母亲的踪迹。村里有些好心人也帮助他寻找,都没有找到。
就这样,只有六岁的张文远白天去要饭,晚上住在踪迹家里。他想念着母亲,回忆着父亲、哥哥和妹妹。经常是哭着哭着就睡着了。有时候进入了梦乡,又哭着醒来了。村里也有一些好心人,经常给张文远一个馒头或者一碗饭,有时候是一个萝卜,一个水果。张文远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着,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要持续多久。
这样的生活过了八个多月。有一天,张文远的一个舅舅跑过来告诉他说,他的母亲还活着,听说在成都一个大户人家给人当佣人干活。具体什么地方不知道,光听说是什么“铜”的街道。张文远听了这个消息,激动地又是笑又是哭又是跳。他立刻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母亲。就是死,也要和母亲死在一起。舅舅告诉他,村里到成都有七百多里路,你一个小孩子,咋能够去哪?舅舅于是给张文远了两个馒头和一块红薯,就离开了。
张文远心里想,不管路有多远,生活有多艰难,他一定要去寻找母亲。他连夜就沿着家乡的那条河,向成都方向寻找,踏上了寻找母亲的道路。
大冬天,他没有棉衣,围着几片破麻袋;没有鞋子,他光着脚。饿肚子是经常的事情。有时候实在走不动了,他就坐在江边的石头上歇一歇;有时候,饿的不行了,就吃上一团雪。运气好的时候,他可以吃到一个萝卜,或者一块红薯,有时候还可以喝上一碗稀饭。他一边要饭,一边向前走。虽然手也冻裂了,脚也磨破了。但是他也遇见不少好心人,给了他一件破棉袄,还有一户人家给了他一双布鞋。
在他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妈妈。
张文远走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翻过了一座山有一座山,走了两个多月,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成都。成都城是那么大,张文远又一边要饭,一边寻找。他从城外走进城里,从一条街找到另一条街,找了很多天,仍然没有母亲的任何消息。虽然张文远很失望,但是每当他想放弃的时候,他总是作者一个梦,梦里的母亲总是在纺线,纺线的时候总是搂着他。第二天醒来,希望又像太阳一样从东方升起,他由一边要饭一边寻找母亲。有时候他就睡在人家屋檐下,有时候他就睡在马路边,有时候在没有人住的房子里过上一夜。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很害怕,害怕的事情经历的多了,他也就不害怕了。每天晚上,他看着天上的星星,总是想,但愿明天我就能找到妈妈。
他从城东找到城西,又从城西找到城南,又从城南找到城北,可是依然没有寻找到他的母亲。可是张文远没有泄气,他有一种感觉,觉得母亲一定还活着,一定就在成都城里。他心里想,只要母亲还在,就一定能够找到。
原来他总是顺着大街找,后来他长了心眼,就大街小巷一块找,一家一家挨家挨户地找,终于在成都下铜街找到了一家赵公馆,听人说有一位女佣人好像张文远要找的人。赵公馆守门的人心眼很好,给了张文远一个白馒头。张文远很久没有吃过白馒头了,他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就把馒头报销了。他蹲在路边等,从早上天刚亮一直等到太阳升起,又从太阳升起一直等到下午,终于从赵公馆里走出来一位去买菜的妇女。望眼欲穿的张文远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正是他日思夜想的母亲!张文远三步两步一下子跑到母亲跟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保住母亲的一条腿,大声哭泣来。母亲先是吃了一惊,接着就认出啦自己的孩子张文远。母亲颤抖着搂住张文远,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也声音哽咽地哭泣起来。
二、绝处逢生
现实是那样的无情,生活是这样的残酷,人世间是这样的冷漠无情。白天要种地,晚上要给人洗衣服、纺棉线,而且要面对催账人的冷嘲热讽,有时候甚至是恶语相向、谩骂侮辱。翠花这个人,自幼脾气倔强,心气极高,再苦再累她都不怕,就怕人家的侮辱。面对现实,翠花不得不承认,自己毕竟是一个农村妇女,是一个没有丈夫的弱女子,也是一个难以养活自己子女的寡妇。
最后她一咬牙,心一横,从一块大石头上向奔流的大河跳了下去。脑子里什么也不想,随着“扑通”一声巨响,翠花整个人跌进滚滚的浪花之中。巨浪无情地翻滚着,奔涌着,一刹那就吞噬了翠花的身体。
在这条河上航行着一条船。船上的乘客是成都绅士赵秉正和他的夫人。赵秉正一生正直,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辞官不做,带了夫人,包了一条船从重庆回成都。当船行走到这个小山村的时候,正是半夜时分。当时月光正好,赵秉正和夫人因为欣赏江上的月光,还没有睡觉。正当赵秉正先生给夫人背诵《春江花月夜》的时候,他们两个突然发现江边有一人跳进江里,投水自尽。赵秉正和夫人急忙喊来船夫和佣人,把船开过去救人。船夫和佣人急急忙忙,迎着浪花,拼尽全力,终于把翠花救上船。翠花已经混了过去,等她醒来,明白了是这么回事的时候,她一边向赵秉正和夫人磕头,一边向赵秉正和夫人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夫人心善,就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让翠花换下了湿衣服。夫人又和丈夫商量,决定收留翠花做佣人,到成都家里干家务。就这样,翠花算是有了一条生路。
到了成都以后,翠花就在赵家当佣人,也就是每天买点菜,做些端水倒茶的杂务。赵秉正夫妇很和善,对人很好。翠花又勤快,又能干,深得赵秉正夫妇的关照。翠花虽然有了饭吃,但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孩子张文远。她经常半夜醒来,睡不着觉,想着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做梦,好像孩子饿死了;有时候做梦,孩子被狼吃了;有时候做梦,孩子还靠在她的大腿上,叫着妈妈。每次从梦里醒来,翠花都要偷偷地哭一场。翠花心里总是牵挂着张文远,不知道张文远是活着还是死了。每一次想起孩子,她的心都一阵阵像撕碎一样疼。
三、恩情如水
当张文远找到赵公馆看到妈妈翠花的时候,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他扑过去,跪在地上,抱着妈妈的大腿,痛哭失声。母亲翠花见到自己的孩子,又惊又喜。她扶起儿子,帮儿子擦去了眼泪,也把自己的眼泪擦干。拉着孩子张文远的手,说,走跟我去见太太,求太太看能不能给你一碗饭吃。
翠花先去见了太太,把这件事情给太太一说。太太沉思了一会,说:“本来收留个孩子,也是善事,但是我们家现在也是入不敷出,虽然家大业大,但是慢慢也是捉襟见肘了,增加一个人就是增添一张口啊。”见太太不同意,翠花就把儿子张文远带到太太房里,两个人一起求太太把孩子收留下来。
正在赵太太犹豫不决的时候,门开了,走进来一个九岁左右的眉清目秀的女学生。她穿着一身民国学生装,上身是天蓝色女士衬衣,下身是黑色长裙,脚上是一双黑色的皮鞋。当她走进房间给赵太太问安的时候,就看见了翠花和她的孩子张文远。翠花急忙叫张文远见过大小姐,并叫张文远给大小姐磕头。赵小姐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就说,你们不用着急。这事情包在我身上,给你们解决。等翠花母子走出房间之后,赵小姐就恳求赵太太把张文远留下来。赵太太刚开始是不同意,经不住赵小姐急得要哭,赵太太心疼这独生宝贝女儿,就答应把张文远收留下来。
有一次,张文远去给赵太太送药。本来是母亲翠花刚刚熬好的药汤,很热。母亲交给张文远的时候,就安排张文远一定要小心,汤药很热,不要烫着了,不要把碗打碎了。谁知越是小心越要出事,张文远端着汤药递给赵太太的时候,赵太太还没有接住,张文远就松开手,结果“啪”的一声,汤药洒落一地,碗也被打碎了。管家根据惯例,要处罚张文远。还是赵小姐向赵太太求情,没有对张文远处罚。父亲赵秉正从外地带给赵小姐的一对玉手镯,赵小姐也给了张文远一个。赵小姐有的东西,只要张文远喜欢,赵小姐总是送给他。
四、长久别离
人生有很多意料不到,命运总是扑朔迷离。在张文远八岁的时候,翠花母子不得不离开了赵家。从此张文远与赵小姐之间天涯海角,音信皆无。
们现在的生活。张文远虽然很孝顺,也十分想念赵小姐,内心里永远感恩赵小姐一家,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因为政治原因,一直没有去寻找赵小姐。
直到1956年的时候,张文远才到了成都去寻找赵小姐一家。可是,当他来到成都赵小姐家时,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惊呆了。原来豪华气派的赵公馆在就变成了一堆废墟。一群人在赵公馆原来地地方建成了大杂院,又脏又乱,而且散发着垃圾的臭味。张文远追悔莫及,恨自己没有早一点来看看赵小姐一家。后来,张文远的母亲翠花去世了,她活到93岁。去世之前,她一遍遍地叮嘱张文远,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恩人。她说,你要是忘了赵小姐,你就不是一个人了。后来,张文远又一次次地去成都,寻找赵小姐一家,但由于个人的力量有限,而且时隔多年,都没有找到赵小姐的消息。
五、难得的相聚
后来,张文远也退休了。他已经81岁了,在他心中,始终牵念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小姐。
越是岁月悠久,思念越是浓烈;越是恩情未报,越是内心纠结。张文远想尽了办法,也找不到赵小姐的音讯。
他甚至没有留下赵小姐一张照片,也没有赵小姐的写字的一张纸。但是在张文远的心里,赵小姐还是那么记忆犹新,还是那么刻骨铭心,还是那么眉清目秀,还是那么和蔼可亲。赵小姐就像一轮明月,皎洁的光辉时时照进张文远的心里。
终于有一天,张文远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今世缘·等着我》,张文远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把寻找赵小姐的事情向栏目组发出了求助。
《等着我》栏目组随即发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立即行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进行了大力支持和协助,终于找到了当年对张文远一家关怀备至的赵小姐。
赵小姐已经83岁了,依然精神焕发,举止优雅,谈吐得体,行动娴雅。张文远终于见到了他日思夜想的赵小姐,他带着母亲的遗愿,带着自己的感恩,向赵小姐跪了下来,涕泪交流。
人世沧桑,命运沉浮,这一别,竟然是71年。71年里,究竟赵小姐一家经历了什么,赵小姐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在我心中,赵小姐才是真正有文化有内涵的中国人。
赵小姐,是一部文明的传奇,里面充满着善良和美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