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井街在清代光绪年间,出了个大人物,叫赵舒翘,从刑部尚书干到军机大臣,是晚清陕西出的最大的官了。赵的老宅离我1956年上小学的私立东西甜水井街小学不远,甜小是55号,赵宅是37号。
坊间相传,早先多半条巷子都是赵家建起来的。清末民初时赵家在城中其它街巷还有几处宅院,如草场巷、南广济街北口、桥梓口路西等处。最后这几院房产均已变卖,其中同福楼饭庄租用的北桥梓口路西的院子抗战时被日寇飞机炸毁。最后硕果仅存的,只剩下赵氏后裔居住的甜水井街的被称为“赵公馆”的赵家大院了。
记得五六十年代留下的赵家大院,虎威仍在,尤其是门楼很有气派,大概有三间门面那么大,门口蹲一对凶猛的石狮子,当年上小学的我,每当从此经过就要拿手去摸那石狮子,石狮子黑光铮亮,经年累月的不知被多少人摸过。
赵舒翘因处置冤案而赚足了政声,但他自己却逃脱不了蒙冤而死的悲剧下场。那是1900年,赵舒翘升任军机大臣第二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赵舒翘护驾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侵略者同清廷代表谈判时,把赵指为支持义和团的“祸首”,威逼清廷严惩赵舒翘。慈禧太后屈从帝国主义的淫威,答应其无理要求。把对赵舒翘的“革职留任”改为“交部严惩”,再改为“斩监候”,最后定为“斩立决”。消息传出,先是西安城内绅民三百余人联合为赵请命,愿以全城人保其免死。接着被激怒的民众竟然在鼓楼聚集数千人,声言欲劫法场;慈禧太后若杀赵舒翘,便请回京。这可是冒着杀头的欺君大罪的叛逆举动呀!可见西安的关中冷娃,咥的活有多楞!从中我也深感,每当民族危亡,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西安从不缺血性男儿,西安人浑身是胆,具有那种从不退缩,敢怒敢恨,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即“秦人的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那种精神。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扣押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把天捅了个窟窿,看来这种事只能发生在西安,这是传统嘛!
迫于当时的民情激愤,慈禧太后不敢将赵公开处死。下诏改为“赐死”,令其在西安家中自尽,并令陕西巡抚岑春煊前往监督执行。当日,赵是先吞金后又服砒霜,命硬的他折腾一整都未死。在慈禧严命催促,和岑春煊直接逼迫下,家人被迫用纸糊赵七窍,灌以烧酒方才魂游西方世界而去。那是阴风飕飕、阴云密布的1901年2月24日,赵舒翘时年54岁。
监视赵舒翘自尽的岑春煊。
传说赵舒翘死后被慈禧封为王曲城隍庙城隍,西安长安王曲城隍庙,可不是一般小城隍庙,其庙为总城隍庙,是当时全国级别最高的城隍庙。
王曲城隍庙总城隍传说有三,一为汉代纪信,为救汉高祖刘邦而死,被封为主持阴曹地府的地皇,并赐黄袍加身,庙建上林苑(今王曲镇),“文景”二帝时将“地皇”庙改为“城隍”庙。二说为明朝时,王曲城隍神被朝廷封为正三品的“忠烈侯”,为全国十三省总城隍神。《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中说王曲镇城隍庙祭祀明代御史邹应龙,明嘉靖皇帝钦封弹劾扳倒大奸臣严嵩的御史邹应龙为十三省总城隍,以监督天下不法与奸邪之徒。三说就是清代赵舒翘了。
另外,慈禧西狩(也叫西逃)途中,在其身边办理支应的怀来知县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写道:“赵舒翘之被赐死‘终不能不谓之冤,青史是非,悠悠众口,吾尤愿为死者一洗耳。’”当时西安城还有秦腔戏《赵舒翘哭狱》上演,可见民心如秤。
赵家后来自然就败落了,历经五十多年风雨飘摇,赵家大宅院部分建筑和门楼仍在。九十年代初这一带大规模拆迁,先从低洼地的四知村开始,1995年就开始拆甜水井,记得赵家大院市文物部门不让拆,谁知当地政府不管这一套,听说区上领导亲自督战,端了个凳子坐到现场指挥,把赵家拆光了。而我记忆中那个气派非常的门楼,后来流落到华县一个私人建的园林,叫“非园”,赵家的门楼成了这个“非园”的门楼,据介绍这门楼顶部砌有镂空的砖,其余为高浮雕,上有变形夔龙图案,中间镶嵌有四个砖雕大字“福禄光明”,两边配以牡丹荷花、花草虫鸟,雕工细巧,精美绝伦,给人富丽堂皇、尊贵无比的奢华感。多亏这个非园似园的所在,让西安甜水井赵家大院曾经的影子,壮丽地残存了下来。
记忆老西安:甜水井街的赵家大院
我一直寻觅着赵家后人的影踪。终于结识了赵家第4代,即赵舒翘重孙的赵农。赵农就一直厮守着赵家在东西甜水井街的老宅大院,直至被拆迁。他手中有拆迁前老房子照片,其中一张我十分欣赏,树影斑驳掩映下,院落十分萧条,衰落得有点风雨飘摇愁刹人的凄然感觉,老瓦房、老格子窗内住的是赵农,惟有白纸糊的窗户上现出一点高光和顽强生机。在这间厦房中,他接待过作家贾平凹,一起喝茶谝闲传。
和赵农说起赵舒翘死后被慈禧封为王曲城隍庙城隍的传说,赵农介绍说:到“文革”前还有王曲城隍庙道士进城到甜水井街赵家,商讨汇报庙中筹款诸事项呢?!看来这传说还是真事。
赵农是赵家后代中的皎皎者,从十年“文革”中挣脱而出的他,虽然对一些事情的理解“产生了一种失望甚至绝望”。但他一直没有颓唐气馁过,他用曾祖父的事迹来激励自己。曾祖父甚至成了他的一种精神的偶像。赵农告诉我:有一天,一位不认识的老者闯入我甜水井街的家里,他说与赵家是世交。小时候他家挂有我曾祖父赵舒翘的书法:“须从偏处克将去,要用逆力扭过来”。我当时感到有一种神灵的启示。这位老者叫强毅,1957年被打成右派,曾在渭北某市劳改几十年,才获平反回到西安,在陕师大附中当一名非正式的代课老师。确实,联系到老先生的名字强毅,和他牢记心中达五六十年赵舒翘手书的“须从偏处克将去,要用逆力扭过来”的人生哲言。让你明白: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精神寄托,才使强毅老先生从黑暗的生活中走了出来。说从黑暗中走出,我想到了强老先生给赵农说的渭北劳改,莫不是陕西省劳改局下属的铜川崔家沟煤矿。我文革中曾去这座煤矿,探访一位刑满就业人员的右派。知道那三百米矿井下真正暗无天光巷道的黑暗。为什么强老先生平反后一回西安,就寻找到甜水井街的赵家老宅,其中粤秘不必言表。我寻思着莫非他是来找自己精神支柱源头的呀!
那个年代赵农正是:带着困惑学习,在痛苦中成长。他的人生感悟是:“命运就是抗争的历史,只有你不屈不挠的奋斗,才能有后面的结果”。扎实点讲就是:不服输,不气馁,偏处克,逆力扭!何等壮哉!
赵农,1962年7月出生于西安的甜水井街,在西安市二十七中上的中学,和我是校友。后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现为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2级)、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委员。出版文化美术专著数十种,获取各种奖励数十种,成绩斐然,令我羡佩。
赵农之农,为的是对应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当农民,父母认命,苦心于此。但赵农之农也在能跳过龙门,而烧尾自救。我想这一切最重要一点是,他从曾祖父身上继承一种文脉的强大。赵农有一儿一女龙凤胎,如今都在北京读研,一学音乐,一习美术,学业有成,正待青出于蓝,一鸣惊人,皆赵家嫡系传人。
赵舒翘亲书的对联
作者简介:
朱文杰,1948年10月出生于西安,现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文史馆馆员。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