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6日,林向北(前排左三)和孩子剧团团员在北京参加团中央组织的纪念孩子剧团成立60周年大会。
2018年1月22日,是云阳籍革命老人林向北百岁寿诞。中共云阳县委党史研究室送上了特别的生日礼物:《百年风云起故乡——林向北革命历程回忆录》(暂定名)书稿清样本。
林向北,原名林先礼,又名林青,1918年出生于云阳县云安镇“津口”(现云安镇大院坝居委)。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万县参与筹办下川东的抗大——国华中学。1938年底,受组织派遣回云阳在工合事务所工作,后转到《云阳公报》、县民众教育馆工作。1939年5月至1939年10月任中共云阳县委委员,分管全县的青年和宣传工作,积极组建儿童抗日宣传团——娃娃剧团,从事各种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底转战江油、成都、绵阳等地开展了大量地下党组织工作和抗日活动。1945年10月开始从事华蓥山大起义的准备和策反工作,以及学运等其它革命活动。1948年起义失败之后,掩护、安置了大批从山上撤退的同志。1949年“11.27”大屠杀前,积极营救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战友,大屠杀后,组织死难人员安葬和脱险人员安置工作。解放后在重庆市委统战部工作,后调至四川省电力局供应公司。1982年离休。离休前任供应公司工会主席。
民国三十五年云阳公报冯玉祥题写的刊头
战斗在宣传阵地上
1938年,林向北根据上级安排回到云阳县城,接替在《云阳公报》工作的一位同志。《云阳公报》是国民党云阳县党部的机关报。他作为记者有时也代为编辑出刊。报纸内容是一些县党部和县政府的有关文件、地方官员和豪绅恶霸不法行为等。他着重刊登来自全县的抗日救亡活动,前方打胜仗等这方面的稿子,还常常把新华社的稿件用“又讯”、“前线来电”或国外通讯社转登的稿件改头换面的刊出来。
林向北
孩子剧团来了
7月4日下午,从上海来的孩子剧团来到云阳。这个孩子剧团原本是上海难民收容所里的流浪儿,上海地下党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归国民党政治部第三厅(由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组成,郭沫若任厅长)领导。林向北负责接待孩子剧团。他们演出,唱的都是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救亡进行曲》《流亡三部曲》,还演出了《帮助咱们的游击队》《流浪儿》《卖梨膏糖》等戏剧,还有从解放区学来的舞蹈,娃娃剧团也凑了几个节目同台演出。林向北带领孩子剧团在云阳街头、乡镇等演出多场,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围着一团团人群,演出的《捉汉奸》《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在群众中激起强烈共鸣,让演反面角色的演员受了不少“威胁”。他们还到伤兵医院去慰问演出,不但唱歌,跳舞和演剧,还帮伤兵们缝补衣服、洗衣被、理发、剪指甲、写家信、拉家常,把那些伤兵感动得热泪盈眶。孩子剧团与娃娃剧团自始自终都在一起活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提高了云阳儿童抗日宣传的水平。
8月2日,孩子剧团乘船返回重庆。孩子剧团在云阳的活动,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天,但在云阳的抗日救亡史上,却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篇章。
位于武胜县的武岳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
华蓥山起义筹备及善后
1947年,林向北被派往江北五县联防主任杨绍云处做策反工作,取得了杨绍云的信任,杨绍云同意一旦起义将联络其他地方武装配合。不料杨绍云被人暗杀,功亏一篑。时值1948年起义前夕,林向北又奉命去合川做“王员外”的策反工作,初见成效。却因为叛徒出卖提前举行华蓥山起义,从1948年8月10日,在广安代市打响第一枪开始,只进行了短短42天,就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失败了。
起义失败之后,包括曾霖在内的领导同志,迅速分散隐蔽,被打散的战士和基层同志们,纷纷退到重庆。上级党组织安排林向北负责起义撤退人员的安置掩护和清理恢复起义地区的党组织等工作。
在特务密布的重庆城里,林向北和其他同志,想尽一切办法,动员一切社会关系,解决华蓥山区撤退人员们的吃、穿、工作和隐蔽问题,使撤退下来的同志都活着迎接了解放。
绘制的渣滓洞白公馆地形图
营救渣滓洞白公馆被关押同志
1949年7月,党组织发出指示:要尽一切努力解救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的同志,让他们活着迎接解放。
1949年1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营救关押同志的工作迫在眉睫。
1949年11月27日的晚上,国民党特务开始疯狂地大屠杀。这次屠杀中牺牲的有荀明善、刘石泉、盛腾芳、陈作仪、赖德国、师韵文,和11月14日被枪杀在电台岚垭的黄楠材、盛超群、石文钧,共9名云阳籍烈士。云阳籍幸存的只有郭德贤和她的两个子女。
重庆解放后,林向北迅速组织了死难者遗骨收殓安葬和脱险同志及“政治犯”家属的收容工作,为他的革命生涯划上一个圆满句号的同时,又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