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城市学家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著作中阐述了一个观点:城市永远是先有磁极后有容器。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旅游。作为旅游容器的各类酒店经过极致的打造,就可以成为旅游的磁极。在旅游开发中,单体酒店已经成为常见的配套设施,一般都经过特别的打造,并且有明确的市场定位。那么由多家酒店聚集而形成的酒店集群,在旅游开发中又有什么优势呢?
??酒店集群内酒店的发展优势大于单体游离酒店
??相对于单体酒店而言,集群内的酒店竞争具有两大特点:首先,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集群内酒店容易形成新的竞合局面。为了增强集群的整体竞争能力,集群内的酒店会削弱彼此之间的摩擦,更倾向于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集群内酒店还要通过打造各种差异化,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酒店个体具备了竞争力,那么整个酒店集群的竞争力也就形成了。由此可以看出,差异化就是酒店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面对来自集群内部竞争的压力,集群内酒店获得了单体游离酒店难以获得的追赶效应。由于酒店集群地理位置相对集中,集群内酒店对竞争的压力感受更为直接,这种压力为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技术创新、有利于酒店发展的服务与项目更新创造了条件,而这些持续不断的创新就是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此外,集群内酒店之间还可以进行信息和设施的资源共享,具备联动发展优势。从这几点可以看出酒店集群内酒店的发展优势大于单体游离酒店。正因为如此,开发商往往利用这种优势来打造酒店集群,做一些目的性项目开发,也有些酒店在这种优势的吸引下,自发的扎堆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酒店集群。
??酒店集群在世界各地旅游开发中形成的三种模式
??近年来在国内外的旅游开发中,酒店集群化的现象不但越来越明显,而且大致形成了三种比较成功的模式:第一种,风景旅游度假目的地中的酒店集群模式,即在旅游市场的需求下,在风景旅游度假目的地中自发的、陆续形成的酒店集群,特点是酒店和度假旅游目的地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实现了共同发展的效应。第二种,与地产开发相结合的酒店集群模式,特点是以旅游带动地产开发的方式,强调酒店集群和房地产开发相互支持、整体发展的效应。第三种,与商业娱乐相结合的酒店集群模式,是一种以产业聚集的方式形成的酒店集群,特点是通过娱乐配套设施来进行酒店之间的联动,从而实现酒店从旅游容器变成旅游磁极的效应。
??下面我们就这三种酒店集群的模式,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探究酒店集群是如何通过打造差异化来实现成功发展的。
??模式一:风景旅游度假目的地中的酒店集群
??既然酒店集群发展的核心是差异化,而差异化又是酒店集群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打造酒店集群的时候,必须去主动营造这种差异化。最常见的手法是通过打造集群内酒店规模、品牌和酒店主题文化的差异化,来提升酒店集群的竞争力。
??巴厘岛努沙杜瓦(NusaDua,Bali)在十几年前还只有白色沙滩的海滩和美丽的椰子树,直到印尼政府发展旅游的计划开始后,周边才开始配建高尔夫球场,并且相继入驻一系列国际五星级酒店:希尔顿集团、喜达屋集团、肉桂集团等开发的高端酒店。除了这些品牌酒店外,努沙杜瓦还入驻了安曼集团开发的小型精品酒店,以及适合大众消费的诺福特酒店。整个度假区的酒店规模、品牌呈现出多层次性,集群内酒店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线上满足了各类消费群体。因为很多高端客户都是由中低端客户转变而来,旺季中的中端客户,有可能就是淡季中的高端客户。
??在打造集群内酒店主题文化的差异化方面,努沙杜瓦的酒店集群没有配套的商业设施,而是通过发掘自己的特色和主题文化,想尽办法将客人留在酒店消费。比如通过酒店餐厅的特色打造使餐厅具备设计感和景观性,肉桂、瑞吉等酒店甚至邀请国际大师来进行餐厅的设计。希尔顿的港丽酒店打造了蓝色海边的白色Infinity教堂和KuraKura俱乐部。就因为这个白色教堂,近年来巴厘岛举行婚礼已经蔚为一种风潮。而KuraKura俱乐部是三岁到十二岁的小朋友玩耍的地方,有多种课程供小朋友参与及学习,包含寻宝游戏、制作饼干、脸部彩绘等课程,还可以让小朋友通过制作风筝、穿着传统巴厘岛风格衣服、学习当地舞蹈等等方式体验传统的巴厘岛文化。
??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是中国三亚亚龙湾酒店集群。
??虽然亚龙湾也拥有和努沙杜瓦相同的环境资源禀赋:高端度假酒店聚集、离市区较远、没有原住民、区域相对独立、拥有连续的海滩和配套的高尔夫球场等设施,但是亚龙湾的酒店集群只是单一的高端品牌酒店的聚集,由此而带来的弊端是:旺季时人满为患,而淡季时,酒店客流则直线下降。
??旺季时,亚龙湾酒店集群之所以表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归功于它的定位高端并且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是由于对度假区缺乏整体的控制,沿海岸线五星级酒店品牌高度重合。一线海景酒店缺少各自的主题文化,几乎所有酒店没有把当地的文化带进来。在以非博彩性质的美高梅度假酒店(在全世界以娱乐而著名)入驻之前,所有酒店没有任何的表演、互动节目,住客自然也就不能参与其中,餐厅缺乏特色而且价格昂贵,所以很难吸引住客留在酒店里消费。在服务水平、房间特点、酒店布局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客人有种高度重复的感觉。每当有新酒店开业时,老酒店的客源就会受到影响,酒店之间导致了单纯的硬件比拼。酒店集群之间的竞争力大于对外的合力,主要依靠景区本身的吸引力才能保证生存。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此模式下的酒店集群,如果在资源环境类似度很高的风景度假区发展的话,可以利用当地文化的优势,通过打造集群内酒店品牌、规模、酒店主题文化的差异化来提升酒店集群的竞争力。相应的,酒店集群在成功发展的同时,度假区的品质、声誉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甚至会被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旅游度假地。
??模式二:与地产开发相结合的酒店集群
??模式一下的酒店集群为自发式的形成模式,而与地产开发相结合的酒店集群则明显带有人为的开发目的性:以发展旅游为目的,让旅游成为项目的触媒和催化剂来带动后续的地产开发。在这种模式中,酒店集群不仅要打造各种差异化来提升竞争力,同时要注重打造周边配套设施,在这里配套已经不再是从属地位,而是重点打造对象,要与酒店形成互动的关系,并在区域品质提升后再进行地产开发。而地产开发在兴起以后也会同步支持酒店的集群化。
??从东部华侨城项目中可以看出,与地产开发结合的酒店集群如果想要得到成功的发展,既要通过各种差异化形成集群的竞争力,也要在规划上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酒店及配套设施在同一个区域规划开发,既保证了酒店集群集聚的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也提升了区域的品质和认知度,体现了酒店和旅游在空间上的紧密结合。住宅选择在酒店集群之外的周边区域开发,不但保证了居民和旅游者之间互不干扰的作用,还保证了居民与景区之间的互动方式,体现了住宅和景区在空间上的紧密结合。所以合理的规划布局会实现项目空间布局价值的最大化,使项目得到成功的开发。
??相对于深圳东部华侨城酒店集群的成功,海南清水湾项目中酒店集群的开发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通过以上两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此模式下酒店集群的开发,不但要对酒店集群的作用有着合理的认识,还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来实现项目空间布局价值的最大化。即酒店、配套设施、住宅等物业在开发过程中,要有合理的规划布局来实现空间上的结合关系,不能混为一体来开发。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像深圳东部华侨城酒店集群的成功一样,成为此模式下酒店集群开发的借鉴方向。反之,就会使开发陷入困境,造成开发区域一片死城的结局。
??模式三:与商业娱乐相结合的酒店集群
??与商业娱乐相结合的酒店集群,不但内部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周边配套也是相对完善的,是一种以产业聚集的方式形成的高端酒店集群。这样的酒店集群更能突出酒店的综合优势,形成一个城中之城或者一个城市综合体。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迪拜卓美亚酒店集群。
??在迪拜,卓美亚酒店集群位于海岸沿线,其旗下的酒店虽然在规模和品牌上都属于高星级酒店,却在形象设计和主题的打造上有明确的定位:集中式的酒店,有奢华的七星级帆船酒店(BurjAl-Arab)、现代简约的海滩主题单体度假酒店(JumeirahBeachHotel)、古城堡主题酒店;群落式的酒店,有别墅式酒店(WildWadi)、运河主题度假酒店(MinaA'Salam)。这些酒店由于其形象设计和主题文化的差异化,已经从旅游的容器变成旅游的磁极,其本身就是旅游的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度假。
??卓美亚酒店集群在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的同时,还通过打造酒店与配套设施或业态之间的相互联动,来加强酒店集群的竞争力,增加游客的消费粘性。
??运河主题区则是以运河作为联动的方式,把古城堡主题酒店和运河主题村落式度假别墅酒店连接在一起。从古城堡酒店乘船沿着运河水路或步行通过水上的小桥,就可以到达最让游客心动的运河主题村落式度假酒店。该酒店是由两座宏伟的精品酒店(两个精品酒店是通过商业街串连在一起)、夏日庭院式别墅酒店、传统集市、水疗中心、会议和宴会中心、休闲设施,以及Quay健身中心、SPA等豪华设施组成。这些不同的设施或业态,被蜿蜒密布的水路连接于整个度假酒店区,让游人仿若置身在水城威尼斯。酒店共有好几十家不同风格的餐厅、酒吧,分布在星罗密布的河道边和大海边上,海边的餐厅和酒吧在落日时分可将波斯湾的美景尽收眼底。
??卓美亚酒店集群打响了迪拜城市的名气,使迪拜从沙漠中的能源国家借势发展成为世界的度假胜地,更为迪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四、结语
??从酒店集群的三种成功模式可以看出,不管何种模式,都应形成一定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一般是通过与在地文化相结合来打造,进而形成酒店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力。总之,在适合的发展条件和合理的打造手法下,酒店集群能够比单体酒店有着更强的吸引力和更好的体验性,对区域价值有着更大的贡献。
??作者:刘琼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www.rl-consult.com
??选自《技术要点》45期《高端旅游》
央行上海总部:上海10月住户部门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