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沉浸式文旅项目在各地不断涌现。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加快推动沉浸式旅游发展,有效增加了市场新供给,也为文旅产业发展和扩大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
趋势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品的沉浸式体验
趋势二:沉浸业态,新文旅赋能
最近几年,国内文旅市场出现了较多新兴业态。这些对文旅新趋势有敏锐判断,与过往经营模式有明显差异,技术上有新突破,以及能够体现文旅行业最本质的价值即人文价值的项目,即为新业态。
这些新物种、新业态的出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当下文旅行业已不是规模致胜,而是创新致胜。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在新文旅的趋势下,如何打造适合当地市场环境、满足消费者对于文旅的个性化需求及适配投资者投资能力的项目至关重要。过去那种比拼投资规模、简单粗暴复制国内外成功项目、不尊重文旅行业底层逻辑的做法将遭到致命风险。
趋势三:城市更新,微旅游兴起
如广东清远的熹乐谷,可以泡温泉,玩水上乐园、无动力乐园,同时游客可以参与度假区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如诗歌节、音乐节等,提升游客的微度假体验,疫情期间每年的业绩增长超过30%,成为疫情期间业绩逆风飞扬的标杆。
珠海横琴的星乐度露营小镇同样处于城市之中。它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有野奢的露营度假设施和无动力设备,同时又有“自然成长”的研学主张,加上城市之中的地理位置,让孩子们在城市里,就可以度过一段快乐充实的时光。
趋势四:消费分化,内循环驱动
近几年,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同时爆发。文旅行业同样呈现出消费两级分化现象,高端及低端消费市场同时呈现出机会。
首先是高端游市场持续火爆。2021年,北京环球影城开业,瞬间引爆市场,一分钟卖完开园当日门票,半小时酒店订满,平日418元、特定日高达748元的门票价格也没能阻挡人们打卡的热情。
出境游的停摆也让新疆等边远地区迎来发展良机。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出境游停摆后,广东有原专营出境游旅行社转营“新疆自驾游”。
其次是低消费行为在微度假风潮下凸显。一些小而美的项目,包括星乐度露营小镇、上海季高兔窝窝无动力乐园、从事萌宠生意的朵拉萌宠乐园以及被称为“室内儿童乐园中的爱马仕”的MelandClub等。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城市市政配套公园、不收费或低收费的项目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这也造成了对一些高大上和巨无霸项目的冲击。而这种趋势,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导向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会越来越得到强化。
趋势五:精神沉浸,新体验升级
沉浸式玩法与文旅项目向来关系紧密。1955年,迪士尼将影视中的虚拟世界打造成现实中的主题乐园,可以算得上最早的沉浸式体验。现在沉浸式玩法随处可见,例如《SleepNoMore》《南京喜事》《又见平遥》《知音号》《阿波罗尼亚》等沉浸式戏剧以及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大受消费者欢迎。
深圳锦绣中华大型主题公园
投资60亿、总占地面积622亩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将沉浸式体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幻城拥有56个空间,21个大小不一的剧场,3场主剧和18场小剧交替上演,剧目总时长达到近700分钟,高浓度的戏剧表演,加上巧妙的动线设置,让游客还没入城就已入戏,离开后戏还在心里演,从身体沉浸上升到精神沉浸。
随着技术发展,沉浸式玩法也在不断进阶,未来元宇宙将对沉浸式玩法带来根本性的颠覆。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在元宇宙中,景区可以丰富产品内容,非遗、文创、IP以及特色项目等都可以打造成虚拟产品。
趋势六:内容为王,新IP创新
内容IP怎么做?主要体现为两个能力:话题制造能力和共情制造能力,即项目与城市的共情点是什么。一个好的项目要为消费者提供价值,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境界是不够的。一个项目要迅速成为当地人追捧的对象,必须找到与这个城市管理者和生活者的共情点。
威海华夏城景区高空玻璃栈桥
在疫情冲击之下,沉浸式文旅项目的脱颖而出,提振了行业信息,对于疫情结束之后的产业振兴,包括未来文旅产品的研发方向,有很好的带动作用。未来,沉浸式文旅尤其是街区类项目,消费者还是以本地和周边客群为主、外地客群为辅,因此,其迭代更新速度需要越来越快,才能保证持久活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复购”。
数字文旅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形成,未来中国文旅产业将呈现从观光度假游向文化体验游转变、营销模式向运营模式转变、地产逐渐回归旅游本质、盈利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等大趋势。”
随着国潮兴起,沉浸式文旅业态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且往往一经问世就迅速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