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营销策略及主要方法精品(七篇)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联网营销策略及主要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引言

互联网已经成为目前最基本的工具和资源,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或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介与传统行业之间的融合,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两会所提出的“互联网+”也正式将如何解决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融合问题提上议程。

二、“互联网+”的新动力

“互联网+”的提出,以不可忽视的速度改变着经济、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策略。并从三个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数据资源的松绑;以及基于前两方面而引发的分工形态变革。

(一)“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云网端

“互联网+”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

“云”即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利用能力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率、促进创新。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资源的使用成本,保证企业更快速的接触到用户。

“网”包括现有的“互联网”,以及向“物联网”领域的拓宽,因为这种网络的拓展和包容性,承载能力在不断提高,新增价值也得到不断发掘。

(二)“互联网+”的生产要素:数据

数据的创造、传输和使用直接关系到社会各项活动的展开与完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破坏了数据与其他要素的紧耦合关系,提升了数据的流动性。技术的进步拓宽了使用范围,从而带来了经济的提升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通过信息化过程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量爆炸性增长、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带领人类经济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

经济领域拥有海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进行分析与应用,能够获取不可忽视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促进了生产率的极大提升,并为充分发掘数据所蕴含的价值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互联网+”的分工体系:大规模社会化协同

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能力的提升,保证了数据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中快速的渗透,并促进了各种经营成本的显著降低。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必要、廉价、高效的信息工具,促进了分工协同,也改变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数量,消费者能够获取到越来越多的信息,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形成群体,通过互联网及时表达个人的消费意愿,并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市场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产销格局也逐渐从以企业为中心向消费者为中心转变。客户意愿是企业经营的导向,客户需求是企业的核心策略。这种全新的格局迫使企业组织形式不得不进行相应的改变,并形成新的分工协同形式,即更融合的生产与消费、确保实时协同、拓宽就业途径。

正是由于“互联网+”所具备的上述特性,即以夯实新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原有基础设施、创新互联网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指向,会对企业的营销策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互联网+”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产品策略已逐渐演变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形成实物产品策略、服务产品策略和信息产品策略三位一体的营销策略。

1、实物产品策略

实物产品营销要考虑三点:产品性能、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建立物流配送体系。互联网营销中,可鉴别性产品比经验性产品更易获得成功;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要确保匹配的产品覆盖范围和物流配送体系。

2、服务产品策略

服务产品策略是互联网营销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展互联网营销时,可通过三个方面推进服务产品策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提供网上的自动服务系统;建立网络消费者论坛。

3、信息产品策略

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是企业互联网营销中的主要功能。可通过建立“虚拟展厅”以及自动的信息传递系统来开展。即利用展厅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真实的产品体验,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了解的需求。并建立快捷、及时的信息系统,保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传递的实时性。

(二)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企业营销策略中最具灵活性的策略,影响互联网营销价格形成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包括成本因素、供求关系以及竞争因素。企业需要分析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且建立的营销策略需要满足企业特定的定价目标,如获得理想利润、应付与防止竞争、维持和增强市场占有率、获取适当的投资报酬率、树立企业网上形象。

依据市场环境、产品特性以及营销策略的特性,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1)个性化定价策略,利用网络互动特性,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外观、颜色等方面的具体需要,来确定商品价格。(2)声誉定价策略,对于形象、声誉较好的企业来说,在进行互联网营销时,价格可相应高些。(3)折扣定价策略,依据不同的季节或者是消费者购买数量给予不同的折扣。(4)自动调价策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竞争状况等因素,在获得合理收益的基础上,设立自动调价系统,自动进行价格调整。

(三)渠道策略

常见的网络分销渠道有两种:直接分销渠道和间接分销渠道。直接分销渠道是指商品直接从生产者转移给消费者,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大宗商品以及生产资料的交易;间接分销渠道则是指商品由中间商转移给消费者,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小批量商品及生活资料的交易。一个企业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依靠个人的物流配送完成商品转移,必须要通过一些数目的中间商来完成商品的实体运送,因此,目前企业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最佳策略就是实行“双道法”――即网络直接分销渠道和间接分销渠道同时使用。

四、结论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R],2015.

[2]高振,江若尘.跨国公司国际市场建立模式研究综述:1980――2013[J].《经济管理》2014年第7期.

[3]郭锐,陶岚.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动态品牌战略[J].《经济管理》2013年第1期.

[4]郝云宏,曲亮.应对与转变:新形势下企业战略的选择――“‘十一五’规划与企业经营战略研讨会”学术观点论述[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2期.

[5]江积海.国外开放式创新研究的十年回顾及其展望[J].《经济管理》2014年第1期.

[6]课题组.外向型企业拓展内需市场的“出口目的地效应”研究[J].《经济管理》2014年第6期.

[7]孙国辉,韩慧琳.公司品牌形象和国家品牌形象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基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5年第4期.

[8]万文海,王新新.共创价值的两种范式及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研究前沿述评[J].《经济管理》2013第1期.

[9]汪涛,郭瑞.基于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家导向的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决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3期.

[10]王辉,张广玲,詹志方.营销渠道中的冲突与合作如何影响学习关系[J].《经济管理》2013第11期.

[11]王小军,马春光,张鸿.跨国公司、消费者与中国品牌成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6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互动营销;消费者行为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研究”(批准号:2010YBBll4);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与平台的互动营销应用模式研究”(批准号:10C0154)

【作者简介】廖卫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湖南长沙410151)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移动终端可以随身携带,利用终端设备能随时随地发送信息给消费者,因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活动表现出互动、定向、即时、个性化的特点。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活动的这种互动特点,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理论基础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互动营销理论

(二)消费者满意理论

对于消费者满意的概念,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消费者个人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客户满意是消费者对某一特定交易过程的评价,这一观点强调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与产品绩效的比较,若产品绩效高则消费者表现为满意;另一种是强调消费者满意是消费者购买过程的累计感受,这种客户感受是建立在多次交易后的一种评价,这种观点更多的是强调消费者对一个企业的产品、实力、信誉等多方面的整体评价。由于消费者满意直接影响品牌行为,进而影响竞争态势,因而消费者满意不满意对企业经营极为重要。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上讲,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广义上讲,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于消费者忠诚的概念,很多学者先是从消费者行为来定义忠诚。消费者忠诚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消费者对于某产品或服务相对于其他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的依赖;二是重复购买。消费者忠诚可以以经常性重复购买、愿意购买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产品或服务、愿意为企业建立口碑,以及对其他同业的促销活动无动于衷等行为或态度来衡量。

二、研究模型与假设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有三个结构变量,它们分别是企业的移动互动营销策略、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行为。其中结构变量移动互动营销策略包括移动二维码、短信网址、移动商圈、移动搜索、无线网站及蓝牙互动营销等多个观测变量。因此,可以构建研究模型如图:

H1:企业移动互动营销策略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a:企业利用移动二维码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b:企业利用短信网址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c:企业利用移动搜索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d:企业利用移动商圈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e:企业利用无线网站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H1f:企业利用蓝牙互动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

从经验来看,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但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非线性关系,也就是较高的满意度不一定能带来更高的行为忠诚度。消费者满意是消费者行为的前因变量,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随着产业结构性质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消费者满意正向影响消费者行为。

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优劣是消费者满意的前提,但企业如果通过这些互动策略与消费者充分地互动沟通,使企业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动态地跟踪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及时地有针对性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同时建立消费者关系数据库,通过关系数据库,企业与消费者长期地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就会很好地激励消费者产生直接购买行为。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a:企业利用移动二维码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b:企业利用短信网址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c:企业利用移动搜索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d:企业利用移动商圈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e:企业利用无线网站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H3f:企业利用蓝牙互动策略能正向影响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操作化定义

(二)问卷设计

(三)数据收集

四、信度、效度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研究方法

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来分析处理,具体的分析方法有: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假设检验。

(二)信度分析

在数据分析开始时,对问卷和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检验。若Cronbach’sα系数值高于0.70,则表示问卷和数据的可靠度相当高,可以采用;若Cronbach’sα系数值低于0.30,则可信度很低,表示问卷和数据的可靠度相当低,拒绝采用;若Cronbach’sα系数介于0.30与O.70之间,则表示问卷和数据基本可以接受。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衡量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均高于0.7,表明研究问卷整体一致性处于高维度,而且研究工具可信程度相当可靠,并且具有一致性。

(三)效度分析

表4中两个因子对应负载的平方和的累积比例50.764,显示所选的两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50.764%。一般而言,如果2个因子达到40%以上的贡献率,就可以认为因子分析的效度可以接受。从表3、表4数据可以分析得出,问卷内容和结构效度是相对有效的,因此本问卷调查具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

(四)假设检验

2.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满意的影响检验。对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满意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6。

可知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可以解释53.8%的变异量;D-W=1.536、β=0.763、t值=11.478、p

3.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检验。以消费者满意为自变量,消费者行为为因变量,分析整理得到表7。

从表7中数据:R2=0.876、D-W=1.639、F值=181.94、p≤0.001可知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可以解释87.6%的变异量;D-W=1.639、β=0.814、t值=13.472、p

4.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的影响检验。以企业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策略为自变量,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为因变量,分析整理得到表8。

从表8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实施移动二维码、短信网址、移动搜索、移动商圈、无线网站、蓝牙互动等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直接购买行为都有正向影响效果,其中正向影响效果较好的是移动二维码、短信网址、移动搜索及移动商圈,因此假设H3a、H3b、H3e、H3d获得强烈支持,假设H3e、H3f也获得支持。

五、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关键词:网站营销;中小企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中小企业网站营销的SWOT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6日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营销因其低成本、高效率,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并以其独有的优势逐步成为现代营销的主流。网站营销在中小企业中也得到广泛认同,并迅速发展起来。但是,总的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网站营销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网络营销与网站营销

可见,网站营销只是网络营销中的一部分,是对企业自身网站的推销,是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提高网站在目标客户和合作伙伴中的知名度,增加访问量,扩大影响力,为企业挖掘新的客户资源。

二、我国中小企业网站营销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1年10月份了《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2011年上半年)》,《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中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的比例达到了48.1%。其中,100人及以上的企业中拥有网站或网店的比例接近70%,但在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中建站比例还偏低,7人以下的受访企业中拥有网站或网店的比例仅为20%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中小企业网站营销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产品适合进行网站营销。中小企业处于规模较小的市场或专业化的市场,如服饰配件、小家电或某种专用设备、零部件等,客户群体广泛,适宜进行网络营销。

2、具备了开展网站营销的意识。中型企业规模小,管理层级简单,沟通和决策快捷,一般是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60%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看到了网站营销的发展前景,管理层的重视将成为中小企业开展网站营销的重要推动力。

(二)劣势分析

1、缺少网站营销人才。近一半的中小企业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对于具有网站营销经验的人才更是缺乏。人才的缺乏造成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网站营销方案,并且网站建设水平低下,经常存在栏目设置交叉重叠、栏目名称意义不明确、网站商业信息量低等问题;或者过于注重对网站美术效果的追求,实用性不足,过分注重视觉效果,而营销功能不够明显,不能为网络用户提供富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信息,结果造成网站吸引力不足,不能留住网络客户。

2、缺乏网站推广的资金投入。许多中小企业网站建成后缺乏对搜索引擎、网站优化、关键词优化、媒体推广方面的进一步投入,网站推广品牌、展示商品/服务、商品促销、企业宣传、服务顾客等功能缺失,使网站难以发挥营销的作用。

(三)机会分析

1、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客户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越来越方便地获取信息。网站营销成为中小企业扩大市场的重要机会。

2、互联网用户规模日益扩大,使用互联网已经从时尚转变成生活必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四)威胁分析

1、中小企业中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的比例达到了48.1%。其中,100人及以上的企业中拥有网站或网店的比例接近70%,中小企业庞大的数量会造成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2、中小企业网站营销不成熟,有可能受到大企业的打压和攻击。

3、中小企业还要面对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目前,垃圾邮件、病毒、间谍软件和不适内容会中断企业业务运行。要防范这些威胁,就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有增加投入。但现在的经济形势让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挑战,IT投入的缩减、专业人员的不足等因素,都让中小企业在对付网络威胁方面更加无助。(表1)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网站营销模式的优势和机会在于线下拥有丰富的客户群体可以发展、管理层重视并拥有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缺少网站营销的人才、资金投入不足,并且面临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大企业的打压和网络安全的威胁。

四、我国中小企业网站营销方案设计

(二)从网站用户需求出发对企业网站进行完善。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中,用户需求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中小企业要对这些变化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建设网站前要了解用户,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和出发点对企业网站进行完善。一方面要满足网站营销目标用户个性化需求,设计网站功能;另一方面应结合网站用户意见不断对网站功能进行完善。中小企业在网站营销的开展过程中,应极为重视网站用户意见,一切从网站用户需求出发,促进网站营销的深化和实际经济效果的提高。另外,用户访问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深入的了解,企业网站的价值也就在于灵活地向用户展示产品说明及图片甚至多媒体信息。过时的产品信息或者产品信息不完善不仅无法促进销售,同时也影响用户的信心。

(三)从打造网站营销团队入手,提升网站营销水平。目前,中小企业的网站营销急需专业性人才。总的来讲,企业网站营销团队人员专业化不强严重制约了网站营销水平的有效提升。针对这一情况,中小企业在网站营销开展上,应从打造专业化网站营销团队入手,从组织机构完善、专职人员培训等方面强化营销团队建设。在组织机构完善上,中小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网站营销组织机构、部门、小组或者专员,明确职责,负责与网站建设推广有关的各类事务,将网站营销工作作为企业营销工作中的一项常态化、日常化工作来抓,通过持之以恒的推广管理,以求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专职人员培训上,中小企业应强化对企业网站营销人员网络技术、营销技巧的全面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秀英,韩韵.企业网站营销是大势所趋[J].中国花卉园艺,2011.15.

[2]王璨.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问题与对策[D].湖南:湘潭大学,2001.

[3]张金娜,黄保国.谈企业网站营销策略[J].科技咨询,2008.25.

[4]韩红旗.当前我国企业网站营销的问题与对策[D].河南:郑州大学,2004.

[5]倪海云.网站营销新谋略[J].空运商务,AirTransport&Business,2008.9.

[6]刘录敬,陈晓明.中小企业网站建设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7]刘瑛.基于体验营销的在线购物网站营销策略优化研究[A].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

[8]刘金莲,赵易,刘朝阳.谈外贸企业网站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09.17.

[9]马清梅.现代企业B2B网站营销策略分析及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07.10.

2网络时代消费特

3基于网络消费特征的营销策略

按照现行的营销体制,结合行业购买特点和产品市场现状,化工企业的化工产品在具体营销活动中,企业常规的营销方法有时很难奏效,此时就需要化工企业综合考虑自身产品特点、市场环境及企业能力,合理分配营销力量和成本资源,积极探析新形势下化工产品的营销策略。

化工产品营销策略分类

常见化工产品营销技巧浅析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营销模式;创新

一、互联网+大数据简介

二、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对企业营销模式选择的影响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企业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往往是处于零散、杂乱无章的情况下的,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务活动开始在网络上进行,进而所产生的数据可以更为便利地进行收集。而在这些数据往往内含着大量的价值。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则可应用这些数据,获取消费者信息,在营销措施上实现精准营销,这对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者决策过程发生变化

(二)企业营销注重点从技术转移为信息

从各个行业企业本身的营销重点上观察,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较之传统营销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的制定上,多基于部分群体消费者的消费情况进行技术性分析,进而制定出详细的营销策略。而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之间的传递速度很快,市场本身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市场中的数据量处于高速增长中,传统营销模式的制定方式,在针对性和适应性上难以保障,难以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真正掌握市场中消费者的切实所需,在所制定出的营销策效力上逐渐丧失。企业也逐渐认知到这一趋势,在营销模式的选择和营销策略的制定上的重点上,从一开始的小信息量技术分析的方式,转变为大信息量信息为主的模式,信息逐渐取缔了技术成为了市场中企业进行营销模式选择上的重点所在。

(三)个性化需求趋势明显

从消费者的需求层面进行观察,传统营销中利用信息不对等获得竞争力优势的企业营销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更加透明,同时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市场中同一行业的产品往往同质化十分严重,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而消费者在面临数量众多的商品时,在消费需求上也逐渐出现一些变化趋势,在性价比和使用程度上的追求逐渐向追求个性化的“享受”。个性化成了越来越多消费者需求,而这一变化对企业而言,则在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上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三、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营销模式创新

(一)营销组合策略模式创新

其一为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在进行企业的产品创新策略的制定时,首先需要基于对大量数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深度的挖掘,继而从消费者的切实需求面,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设计。同时还必须考了到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注意研发产品的整体层次,做好纵向上的划分,同时还要在横向上延伸附加产品,将附加产品作为新产品的部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体验式营销模式便是目前在其产品营销模式效果较好的一种模式。其二为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价格营销模式创新。就企业的市场组合策略而言,其中价格策略是在弹性上最大的一个部分,因此企业的产品价格的制定上,也需要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进行可见性、量化以及动态化的制定。首先需要就定价目标进行确定,然后基于互联网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市场需求进行确定,继而就产品成本进行估算,进一步对市场中的竞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定价方法,最后确定最终的产品价格。保障产品定价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具有强势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障企业具有盈利能力。其三为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渠道营销模式创新。

(二)低成本营销模式创新

结束语

[1]胡丽君.大数据时代零售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16(23):11-12.

[2]殷少明.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洞察与营销模式变革[J].中国商贸,2015(24):8-11.

[3]芦紫玉,郭若宇.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J].现代商业,2016(31):38-39.

[4]刘秋连.大数据背景下零售企业会员营销模式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6,30(5):669-674.

[5]夏金弟,徐奕胜.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探索[J].知识经济,2016(07):67,69.

[6]张天驰.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116-117.

[7]熊燕平.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模式研究述评[J].中国市场,2017(05):98,112.

[8]周效东.大数据视阈下景区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9):85-89.

关键词:旅游;网络营销;研究综述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需要不断探索更具竞争力的营销方式,寻求更大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正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平台。旅游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

旅游网络营销的概念直接关系到研究范围,是研究旅游网络营销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围绕着旅游网络营销涵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共检索到五位研究者对旅游网络营销的涵义作出的解释。在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没有检索到书名为“旅游网络营销”的书籍。通过查阅大量不同版本的《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市场营销学》书籍,检索到两位研究者对旅游网络营销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旅游网络营销被认为“是旅游业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一种市场营销方式”(杨敏,2006),是借助联机服务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式多媒体等来实现旅游营销目标,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的通过与潜在旅游者在网上直接接触的方式,向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活动(赵西萍,2002);从旅游组织或旅游企业角度出发,旅游网络营销被认为是旅游组织或旅游企业为销售旅游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实现组织目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方式进行的制定计划和将服务从服务提供者手中输送到顾客手中的一系列必要活动(刘成,2004);从网络营销的角度出发,旅游网络营销被认为是网络营销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其实质就是通过旅游信息平台的集成和传播以及旅游电子商务的运作,配合旅游消费者特殊的心理和需求,所产生的一种营销手段(张玉明,2005)。

2.旅游网络营销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国外旅游网络营销的研究进展

“网络营销”在英文中有多种表达方式,汇总起来有:CyberMarketing、InternetMarketing、OnlineMarketing、WebMarketing、E-marketing、Netmarketing等。尽管可以笼统翻译为网络营销,但不同的单词词组有着不同的涵义,CyberMarketing主要是指网络营销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空间(Cyber,计算机虚拟空间)进行运作;InternetMarketing是指在互联网上开展的营销活动;OnlineMarketing是指借助于联机网络的网上营销;WebMarketing强调通过互联网上的Web页面开展营销,也称网站营销,这是中国旅游业目前一般使用的网络营销方式;E-marketing中E表示的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涵义,指利用电子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产品所开展的营销;Netmarketing中net所指的范围很广,以上所有的概念都可包括在内。

2.2国内旅游网络营销的研究进展

从国内的文献检索可知,最早涉及旅游网络营销研究是在1998年,赵啸峰研究分析了互联网的应用与旅游营销的关系。其后张青年、杨云(1999)等回顾了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态势,提出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姚进(2000)在对2000年前后旅游产品网上营销的现状分析后提出加速发展和完善中国旅游产品网络营销的战略构想。当时我国旅游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旅游网络营销的研究得到较快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宏观策略研究、区域策略研究、企业策略研究等方向。(见表3)

2.2.1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既是研究的基础,也是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旅游网络营销理论研究是起步较早的一个领域,从检索到的文献可以看出我国旅游网络营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前。

银淑华(2001)提出网络对旅游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旅游网络营销现状进行了分析,尝试性地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网络营销的建议。杨絮飞(2001)在分析旅游网络营销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的组合策略。彭环宇(2001)在旅游网络营销研究中提出了三个新的理论:营销漏斗效应、短边效应、四种网络营销战略,该学者应用所阐述的新理论分析了携程旅行网的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黄浩(2002)在阐述旅游网络营销的功能、特点、运作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对中国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前景进行分析。李祝舜(2002)论证了旅游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提出目前我国旅游网络营销所面临的技术限制、安全隐患、信用机制等问题。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以来虽然有些学者已开始从事旅游网络营销理论研究,但成果不多,研究理论的体系远未成熟。

2.2.2宏观策略。

2001年曾有一些学者从事旅游网络营销宏观策略的研究。银淑华(2001)论述了网络给旅游业带来的变革,并针对我国旅游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赵云昌(2001)在分析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策略。此后关于旅游网络营销宏观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2005年以后。杨永芳(2005)总结出我国旅游业实施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分析我国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发展对策;高秀英(2006)通过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对旅游营销的作用、挑战和网络时代旅游业的信息需求,提出我国旅游网络营销发展对策;杨敏、杨朝丽(2006)以昆明旅游业网络营销现状为切入点,指出旅游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加强和改进旅游网络营销的对策建议;张伟(2006)在分析我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旅游企业如何开展网络营销提出建议;周大庆(2005)、王桂英、董春晓(2006)和易兵、陈国生(2007)等学者均对我国旅游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旅游网络营销宏观策略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研究上,具体策略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2.2.3区域策略。

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研究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后。很多研究者结合本地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本地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的策略。主要包括龙雨萍(2004)探讨重庆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刘成(2004)对新疆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唐建兵、张薇(2006)分析四川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与不足,对四川旅游网络营销提出建议;童索凡(2006)在分析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西部旅游网络营销的策略;曹玉枝(2006)对广西旅游业网络营销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广西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的策略。

此外一些研究者还分析论述了区域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具体策略。如马春梅(2004)对河北省开展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用网络营销来提升河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观点;冯琼兰(2005)提出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组建广西国际旅游网站并强化网站组织间的管理,利用网络优势全力打造广西特色旅游等策略来实现广西旅游业的跨越式新发展;王军(2006)针对贵州旅游业网络营销市场进行分析,对贵州旅游信息系统总体构思进行网站功能整体模块构建。

有必要指出的是,笔者认为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应是旅游网络营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目前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研究还不深入。同时区域旅游网络营销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理应在研究中有所反映,但目前这些后续性研究仍很少。

2.2.4目的地策略。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充分整合各旅游企业的信息资源及资金优势,借助电子网络手段,以树立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为目的的网络营销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从事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研究的学者不多,这是目前旅游网络营销研究的一个较弱的领域,在这方面需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2.2.5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研究。

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研究最早出现于2001年,当时黄松山(2001)、李艳(2001)等学者对发展我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此后郑凌燕(2005)在分析我国旅游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应梦漪(2005)提出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的涵义,指出旅游企业与其他行业网络营销相比的特殊性,对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出建议;朱镇(2003)在总结旅游企业树立网络品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旅游企业进行网络品牌建设提出建议。

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研究具体又可细分为酒店(饭店)业、旅行社、景区(景点)三个方面。

酒店(饭店)业网络营销研究主要包括:陈晓文(2005)通过对国外饭店的预订系统GDS的分析,提出借鉴国外,建立中国的GDS系统;张立俭、孙英杰(2005)通过网络调查,将酒店、饭店网站分为类、咨询类、实体类、门户类四类,总结出九个特征,六项功能;潘乐(2004)从互联网对饭店营销的影响着手,探讨如何搞好饭店网络营销;石长波、杜喜彬(2001)指出网络营销对酒店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想与营销模式,中国酒店业应让这一新技术更好地为酒店营销服务;李丽君、王素珍(2002)对我国酒店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必然性和策略进行了分析;朱烨瑛(2006)提出网络化营销是我国酒店营销的策略之一。

旅行社网络营销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杨文红(2004)借鉴多学科、多技术从微观到宏观对旅行社网络化经营体系进行阐述,指出面对网络经济的冲击,旅行社应该如何通过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经营体系,成为新型的网络化旅行社;詹兆宗(2005)提出旅行社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观点,探讨旅行社基于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几种主要策略;陈晓文(2005)分析了中国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的网络营销对策;刘河伟(2001)论述网络营销在旅行社国际外联业务中的运用。

景区(景点)网络营销研究主要包括:朱龙(2004)强调网络营销是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的主要途径之一;孔旭红、王瑞志(2004)指出景点网站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网络营销的效果,要善于查找自身网站的缺陷,完善自身建设;刘莹皓(2007)分析景区网络营销平台的特点,指出围绕该平台运用各种手段开展营销。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旅游网络营销研究的重点包括区域旅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和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旅游网络营销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方法以传统的方法为主,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主要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亟须突破;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前,且研究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够,尚未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相当部分理论研究的成果缺乏可操作性,实际应用较少,案例研究的比例不高。

[1]SoojinChoia,XinranY.Lehtoa,AlastairM.Morrisonb.Destinationimagerepresentationontheweb:ContentanalysisofMacautravelrelatedwebsites.TourismManagement,2007,28.

[2]Dae-YoungKima,XinranY.Lehtob,AlastairM.Morrisonc.Genderdifferencesinonlinetravelinformationsearch:Implicationsformarketingcommunicationsontheinternet.TourismManagement,2007,28.

[3]GyeheeLee,LipingA.Cai,JosephT.O'Leary.WWW.Branding.States.US:Ananalysisofbrand-buildingelementsintheUSstatetourismwebsites.TourismManagement,2007,27.

[4]Anne-MetteHjalager.StagesinTheEconomicGlobalizationofTourism.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7,2.

[5]TonderaiMaswera,RayDawson,JanetEdwards.E-commerceadoptionoftravelandtourismorganizationsinSouthAfrica,Kenya,ZimbabweandUganda.TelematicsandInformatics,2007.

[6]StephenW.Litvina,RonaldE.Goldsmithb,BingPana.Electronicword-of-mouthin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TourismManagement,2007.

[7]Yu-ShanLin,Jun-YingHuang.Internetblogsasatourismmarketingmedium:Acasestudy.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6,59.

[8]PedroRaventos.TheinternetstrategyoftheCostaRicanTourismBoard.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6,59.

[9]YouchengWang,DanielR.Fesenmaierb.Towardsunderstandingmembers'generalparticipationinandactivecontributiontoanonlinetravelcommunity.TourismManagement,2004,25.

[10]MeltemOzturan,SevginAkis,Roney.InternetuseamongtravelagenciesinTurkey:anexploratorystudy.TourismManagement,2004,25.

[11]RainerHaas.TheAustrianCountryMarket:aEuropeancasestudyonmarketingregionalproductsandservicesinacybermall.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2,55.

[12]C.-S.Wan.ThewebsitesofinternationaltouristhotelsandtourwholesalersinTaiwan.TourismManagement,2002,23.

[13]BillDoolin,LoisBurgess,JoanCooper.EvaluatingtheuseoftheWebfortourismmarketing:acasestudyfromNewZealand.TourismManagement,2002,23.

[14]YouchengWang,QuaeheeYu,DanielR.Fesenmaier.Definingthevirtualtouristcommunity:implicationsfortourismmarketing.TourismManagement,2002,23.

[15]Richardgeorge.MarketingsouthAfricantourismandhospitality.OxfordUniversityPressSouthAfrica.2001.

[16]Danielj.Connolly,MichaelD.Olsen,andRichardG.Moore.TheInternetasaDistributionChannel,CornellHotelandRestaurantAdministrationQuarterly,August1998.

[17]刘莹皓.网络营销是旅游景区发展的新阵地[N].中国旅游报,2007-5-16.

[18]易兵,陈国生.我国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

[19]张伟.关于我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状况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2).

[20]王桂英,董春晓.论我国旅游网络营销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1).

[21]王军.贵州旅游业网络营销的网站构建[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22]曹玉枝.网络营销:发展广西旅游营销新策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23]杨敏,杨朝丽.旅游网络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6,(6).

[24]高秀英.网络环境下的旅游信息与旅游营销[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5]童索凡.西部旅游网络营销策略[J].北方经济,2006,(5).

[26]朱烨瑛.新经济时代我国酒店的营销策略研究[J].甘肃农业,2006,(5).

[27]唐建兵,张薇.四川省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和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

[28]周大庆.关于当前旅游网络营销若干问题的讨论[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29]陈晓文.我国饭店业的网络营销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5,(12).

[30]陈晓文.我国旅行社的网络营销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1).

[31]杨永芳.我国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优秀硕士论文.

[32]程立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网络构建研究[J].武汉大学,2005年优秀硕士论文.

[33]应梦漪.关于旅游企业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J].市场论坛,2005,(7).

[34]张立俭,孙英杰.中国酒店网络营销和管理的现状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

[36]冯琼兰.对广西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5,(5).

[37]詹兆宗.旅行社基于互联网的产品策略研究[J].旅游学刊,2005,(2).

[38]孔旭红,王瑞志.浅议我国旅游景点网站的建设[J].商业研究,2004,(20).

[39]马春梅.用网络营销提升河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4,(12).

[41]黄红莉.旅游业网络营销三角模型[J].科技创业月刊,2004,(10).

[42]蔡国章.旅游网络营销研究[J].云南大学,2004年优秀硕士论文.

[43]杨文红,旅行社网络化经营体系构建研究[J].青岛大学,2004年优秀硕士论文.

[44]龚绍方.旅游网络营销战略[J].营销企划,2004,(6).

[45]刘成.新疆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6).

[46]朱龙.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探微[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4).

[47]潘乐.信息时代如何搞好饭店网络营销[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

[48]龙雨萍.打造网络时代的重庆旅游营销系统[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1).

[49]朱镇.旅游企业需要树立网络品牌意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0).

[50]朱琨.旅游地网络营销初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

[51]李祝舜,李荔娜.旅游网络公共关系营销探索[J].莆田学院学报,2002,(12).

[52]黄浩.论旅游网络营销研究[J].武汉大学,2002年优秀硕士论文.

[53]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54]银淑华.关于我国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J].旅游管理,2002,(1).

[55]李丽君,王素珍.我国酒店业网络营销对策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56]银淑华.论旅游网络营销[J].北京工商大学,2001年优秀硕士论文.

[57]彭环宇.我国旅游网站有效实施网络营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2001年优秀硕士论文.

[58]刘河伟.网络营销在旅行社国际业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南林学院,2001年优秀硕士论文.

[59]李艳.我国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探析[J].商业研究,2001,(6).

[60]黄松山.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九大策略[J].中国旅游报,2001,(3):23.

[61]杨絮飞.论旅游业网络营销的组合策略[J].商业研究,2001,(3).

[62]石长波,杜喜彬.论中国酒店业网络营销[J].商业研究,2001,(3).

[63]赵云昌.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态势及对策[J].财贸研究,2001,(1).

[64]姚进.我国旅游信息网上化与网络营销初探[J].上海交通大学,2000年硕士论文.

[65]张青年,杨云.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J].旅游经济,2000,(1).

[66]赵啸峰.Internet的应用与旅游营销[J].旅游学刊,1998,(4).

部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月刊

中国电子信息发展研究院;北京赛迪经纶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主办

THE END
1.2025第四章高档酒楼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第一节高档酒楼市场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 第二节高档酒楼行业壁垒 一、高档酒楼行业进入壁垒 二、高档酒楼行业技术壁垒 三、高档酒楼行业人才壁垒 四、高档酒楼行业政策壁垒 第三节高档酒楼市场发展swot分析 一、高档酒楼市场发展优势分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9QH2T0055670VC.html
2.酒店swot分析案例范文.docx该【酒店swot分析案例范文 】是由【Alphago】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酒店swot分析案例范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https://www.taodocs.com/p-864420711.html
3.酒店swot分析案例范文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的方法,有助于确定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 酒店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因此进行SWOT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个酒店SWOT分析的案例范文: --- **酒店SWOT分析** **优势:**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1723323_1119706104.html
4.《华灼店SWOT分析案例报告》4300字.docx《华住酒店SWOT分析案例报告》4300字.docx,华住酒店SWOT分析案例报告 目录 TOC \o 1-2 \h \u 12907 1.1发展机遇 1 8751 (1)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 1 5340 (2)丽江城市发展定位 2 32340 (3)国有企业业务多元化的需要 2 10018 1.2发展威胁 2 16396 (1)行业存在无序竞争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219/8110053000005023.shtm
5.2020年中国酒店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业分析方法包括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对行业进行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同时通过资深分析师对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走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和当前行业热点分析,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兴热点、市场空间、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 【报告大纲】 第一章 酒店行业外部环境演变趋势...https://baogao.chinabaogao.com/jiudian/439757439757.html
6.广州花园酒店SWOT分析报告(21页)案例研究商业地产行业2024上半年回顾及趋势分析 报告从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开业量、开关店、空置率、首店、商业地产ABS、公募REITs等纬度,回顾2024上半年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深入研究探讨商业地产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半年报 2024上半年购物中心首店发展报告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4上半年,全国62城有...http://down.winshang.com/show-61597.html
1.生存竞争”已是摆在各位酒店经营者面前的残酷现实,不容回避!市场分析及预测看似扑朔迷离无从下手,其实有很多参考因素,比如区域内综合性会议的规模及人数,竞争酒店的开房率和价格,航空公司到港的航班数及人数,门市散客的数量,酒店经营中不断加以归纳总结的经验等等。 单一的产品不足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产品组合就是在市场细分之后,再统合酒店资源做整体销售,针对目标市场,...https://www.jiudianrong.com/newsdetail/id/12545.html
2.我国旅游酒店营销策略分析我国旅游酒店营销策略分析 版权申诉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5 收藏 20K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浅谈我国旅游酒店的营销策略" 一、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旅游酒店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探讨旅游酒店的营销策略,对于提升酒店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https://wenku.csdn.net/doc/ge71894267
3.热市场营销计划书2.调查本酒店在目标市场中的知名度、酒店认知及接受程度,以便更好地加大宣传。 3.调查周边酒店的营业状况并与本酒店进行对比,明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后期发展方向。 4.了解和分析各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以便后期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5.通过对附近院校学生及校外人群的调查来了解当前的市场状况,为酒...https://www.ruiwen.com/gongwen/jihuashu/1340646.html
4.酒店公关分析范文5篇(全文)一、中外酒店危机公关案例对比与分析 (一)双树旅馆“订房” 两位顾客曾经在美国希尔顿酒店的双树旅馆成功预订了一个房间,但两人前往登记入住时,不仅没有得到预订的房间,反而被工作人员粗鲁对待。这两位顾客随即将整个事件经过告知酒店管理层和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媒体也将这一负面消息大肆传播,双树旅馆很快成为服务行业内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dfkujev.html
5.经营思路范文(合集35篇)经营思路范文(合集35篇) 经营思路范文 第1篇 一、20xx年的经营方针 在认真审视公司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强项和弱项(SWOT)的基础上,公司发展战略中心对当前行业的竞争形势和趋势作出基本研判,将20xx年的经营方针确定为:灵活策略赢市场,扩大规模增实力,加强管理保利润。https://www.77cxw.com/fl/1561800.html
6.营销商品软文范文(共17篇)还可以将贵企业的案例和素材发至,我们的团队可以将其整理成为案例分析或相应题材的软文。这个是免费服务。 3、旅游企业一般来说,销量压力太大,这就是为什么旅游行业的创意广告、创意平面等华而不实的广告很少的缘故,因为通过创意广告“转弯抹角”地和消费者沟通显然太慢了。 换句话说,平面创意广告的最大作用是树立...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728572.html
7.精选营销方案范文(通用12篇)二、分析市场困难 挖掘机会点 (一)市场困难分析 1、行业内竞争激烈,僧多粥少。在技术学校相对成熟的省城沈阳,市场前期的高利润回报率兴起了一大批技术培训...春华秋实酒店定位为中高端酒店,菜品也以目前餐饮界顶尖级的粤菜为主打,正好契合了目前丰润缺乏高端就餐场所的现状。 二、SWOT分析...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1731331.html
8.乘风破浪展宏图,披荆斩棘出寒冬——携程的战略选择及转型三、案例分析要点 1、需要学员预习的关键知识点 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核心竞争力分析,价值链分析,业务组合分析、行业生命周期分析法,五力模型分析法、战略群组分析法,发展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与转向战略的基本类型和特征,企业并购、新建、战略联盟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条件。 https://yjs.xhu.edu.cn/bf/6d/c8190a180077/page.htm
9.2022酒店调查报告(通用10篇)按照酒店部门来分析,酒店业目前在餐饮部、销售部、客房部三大部门用人需求比较大。酒店业内人士介绍,餐饮部是企业对外的部门,用人需求最为旺盛。从基础服务人员到餐厅经理都有需求。销售部紧缺的是营销管理人才,需要有若干年的行业经验,并且熟悉酒店特色和产品,熟悉酒店客房、餐厅、前台等各岗位工作特点,有很强的人际沟...https://mip.unjs.com/fanwenwang/dcbg/20211023091645_431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