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海底捞鼓吹:只顾比烂,不分对错?
底线越高,容忍度越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文/胡涵
不过我看,魏武挥的判断出了点儿问题,因为他忽略了一件事,在我们这做企业公关,还有一层比较优势:一些人的底线太低,使得公关根本不需要拼好,遇事只要比烂,或许就能翻手为云。
比如昨天的海底捞事件。一个长期以“无公害、一次性”为口号的餐饮品牌,却出了后厨老鼠、漏勺插下水道这样的事儿。按道理,这应该是个企业的重要危机,那些信任海底捞的朋友们,应该产生严重的心理不适和不信任感才对。
但海底捞的一个回应,事态居然直接逆转,成了海底捞近年来最出色的公关案例。在微博上,海底捞连发回应,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于是,这些回应,在不少媒体嘴里,就是“满分”。
这事儿,海底捞的回应确实漂亮,但也只是对比他的蠢对手来说。因为很多公关出事儿都遵循先捂、后否认最后耍无赖的三部曲,极少像海底捞这样,迅速全面地予以回应。
但迅速全面回应公众质疑,难道不应该是公关教科书的第一页吗?我们回想一下麦当劳在当初被3·15曝光后的回应,同样承认错误提出解决方案,这是成熟大企业的通常做法。
嗯,海底捞的公关能最终成功,主要是利用了一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底线太低。海底捞事件刚爆出的时候,就有人说了,卧底四个月,居然只逮住了老鼠,没有抓住什么地沟油和假羊肉甚至是过期变质肉,可见海底捞真是良心企业。
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顾客的反应。在持续被变质食物、有毒元素侵犯之后,一些消费者开始形成了一种遇事只比烂的心态:不分对错,只分更烂。
在食品卫生问题上,一些消费者已经模糊了对错的标准,甚至压根就没有标准。评价的标准是建立在对比基础上的,或者说是比烂:已经反正都是有问题,问题小一些的就可以被原谅甚至是被称为良心企业。
就连食品卫生这种对错分明的问题,居然也被一些人用比烂的方式轻易放过去了。在任何公共议题上,一些人已经意识不到,错的就是错的,只要越过安全的底线,就不能轻易饶恕。底线越高,容忍度越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心理中,公关自然大有可为。错的不算错,只要不是最坏就能反败为胜指鹿为马。所以,在企业出事儿之后,会有大量的公关喜欢靠指责同行或者行业来脱身:只要能在行业里找到一个比我烂的就能赢。
一些人沉浸在比烂的游戏里,鼓吹海底捞公关满分,其他后厨有老鼠的餐饮店一看,原来糊弄顾客这么容易,招两个妙笔生花的公关写手,食品安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你看,在一个社会底线低的地方,搞公关要比真的解决问题性价比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