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在美国的西雅图帕克市场(PikePlace),星巴克第一家店正式开业。星巴克创始店的店址有数十年历史,其所有装置都是手工打造,一面墙的木头架上陈设咖啡器具;另一面墙面用来展示咖啡豆,大概有30多种咖啡豆,当时,星巴克只卖咖啡豆,不卖一杯杯煮好的咖啡。不过有时候也会现场泡煮,供顾客试喝,并装在口感及保温效果均较好的陶杯中,以便让顾客逗留久一点,聆听专人解说的咖啡经。
在1983年以前,星巴克店里没有咖啡座,他们主要把咖啡豆当成商品,一袋袋卖给顾客,让他们带回家享用。直到1983年时任星巴克市场部经理霍华德·舒尔茨去了趟意大利米兰,被米兰咖啡馆里的气氛所感染,受到启发,产生了使星巴克从出售咖啡豆转变到出售咖啡饮品、喝咖啡体验的想法。
1987年3月,由于经营不善,鲍德文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舒尔茨得知星巴克求售,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1987年8月18日,新星巴克诞生了,从此,星巴克跳出原有的框架,开始出售咖啡饮品,并逐渐从西雅图宁静的咖啡豆零售小店,转变成国际性连锁店。
1987年10月芝加哥第一家星巴克咖啡馆开张营业。1990年星巴克已经成为了芝加哥市景及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以至于很多当地民众还以为星巴克市在芝加哥发迹的。1990年,星巴克开了30家,1991年开了32家,1992年则一口气开了53家。这些店面全是直营店而非加盟店,全由星巴克公司自有资金经营。
1991年星巴克成为全美第一家为兼职员工提供股票选择权的私人企业。1992年星巴克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分店上升到165家。1997年星巴克与日本SAZABYInc.合资,在日本开店,此时全球分店数为1015家。1998年星巴克陆续在海外建立分店,包括中国、新加坡、瑞士、德国等60多个国家。2004年全球分店已达8600多家。
二、发展成长之道
1.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2.准确的商圈选择
在商圈选择上,除了区域的人流与经济外,还要考虑将其和咖啡店的经营品种、价位、装修规模、档次联系起来,确定开店的地点;要了解与当地风土民情和生活模式的契合性,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变数及其他一些变数,预测所选地区未来的发展性。此外,还要考虑同业的竞争实力,最终决定经营的重点。
3.独特的店堂设计
星巴克的店堂设计与众不同,它创造了遍及全美的统一外观,同时每间店堂的设计又不失自己的风格。星巴克利用风格来体现美感,当顾客看到的、感觉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和谐地糅合在一起时,他们就会被这种美感吸引。无论顾客是否欣赏艺术,一样都会被这种美所吸引,因为它一方面创造了和谐,另一面也创造了对比。不管怎样,这些统一的视觉系统非常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