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喜茶估值600亿获得新一轮融资,我低头看下手里喜茶的多肉荔枝,这玩意这么抢手啊,都是老股东认购,别人都挤不进来。
2020年底喜茶门店数量690家,居然一家店值一个亿。我顺便搜了下星巴克同样估值时有多少门店,2005年10241家店,平均一家店值600万元。不过2005~2021年,资本市场的通货膨胀太厉害了,星巴克一家店也涨了3倍,2700万,是喜茶的1/4。
在这个泡沫的年代谈估值高低,只能说你的基金钱太少。资本看重的是新茶饮万亿市场的预期,喜茶则是要力压蜜雪冰城做新茶饮的一哥,两者一拍即合。
但“新茶饮”你们确定是个好赛道?
疑问一:新茶饮的产品喝起来越来越不像是茶,反而更像是果汁
如喜茶,每次季度的新品都是主打不同水果,之前是芒果,现在是荔枝。其特点不是茶叶。个人建议“新茶饮”改名叫“新果汁”~~~是不是立马感觉估值可以打个对折,两者的市场规模可谓是天差地别,果汁老大汇源还刚刚破产。
从饮料巨头的市值就可以看出不同品类的市场是分三六九等的,成瘾的(咖啡、糖)>刚需的(包装水、酸奶)>弱需求(茶饮、果汁)。
成瘾:雀巢4500亿美元,可乐2300亿美元,星巴克1330亿美元,元气森林400亿元人民币
刚需:农夫4000亿元,伊利2200亿元
弱需:喜茶600亿元,露露120亿元
疑问二:喜茶以垂直一体化的方式来做高产品价格,一旦脱节就可能失控
巴菲特说过:长期看,商业模式是决定生意好坏的核心因素。
这么一来,饮料品牌+经销商+超市(雀巢、可乐、农夫)是比垂直一体化(星巴克、喜茶)要好的。
垂直一体化是指公司要操心原料、生产、门店到最终消费者手里的每一个环节,运营难度比前者要高数十倍。从品牌、研发、生产到零售环节,赚钱是越来越困难,资产也越来越重。
由于经营环节多,需要强烈的文化贯穿,稍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错。如星巴克创始人退休几年在2008年被迫回来接任CEO。他认为之前的职业经理人只是继承传统不断扩大门店规模,而没有改进和创新的意愿。
当我听到喜茶创始人专注产品研发,而不是全流程运营,就已经觉得很危险了。更为玩火的是喜茶门店管理分为2个队伍,分为嫡系员工(草根,原联合创始人已离职)和外聘员工(Hunter、胡光亮、张海龙,其中胡光亮已离职)。现在主管运营的总经理Hunter,是原先星巴克营运总监张骏,张海龙则是原星巴克华南区营运总监。
疑问三:一杯28元的奶茶,到底卖了哪种情怀?
同样是奶茶,蜜雪冰城卖7元,其他卖10+元,喜茶卖28元。喜茶卖的不只是奶茶,其售卖的更多是网红和潮流感。同样是现冲咖啡,全家卖12元,瑞幸卖16元,星巴克卖28元。
为啥星巴克可以卖200%的价格?
因为星巴克不但只卖咖啡,其溢价来自其售卖的第三空间,除了办公室和家外,星巴克是人们可以放松聊天、办公、谈业务的地方。星巴克创始人的说法是“让顾客步入门店时就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
喜茶与星巴克的卖点不同,相比并没有对错高低之分。
问题是喜茶的创始人据说一心扑在研发上,难道潮流感是靠疯狂研发新产品吗?
回到当下的中国,年轻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当然是有2亿月活的B站了。B站不但是年轻消费者聚集地,也是年轻股东的聚集地,不信你看看下面二次元的年报。
我又去搜了下蜜雪冰城,结果手贱打开了播放量第二的猛男版主题曲,内容刺激程度和759万播放量一样惊人。
蜜雪冰城之前也在年轻人中默默无闻,但品牌搞了一个唱歌送雪糕的活动,结果被up主们鬼畜和恶搞,当然也有很多up主去现场唱歌了。
总而言之,目前蜜雪冰城的知名度在2亿年轻人心中肯定要高于喜茶。
疑问四:新茶饮是否打通了所有环节?
除了卖喝的产品,喜茶卖的情怀是啥?从用户角度,要不是喜茶没有想清楚,要不是就是我这种大叔没有感知。
不过我们还是来对比下喜茶和星巴克,看看每个环节两者的差距。
要避免价格大幅波动,就要储存一定库存来平抑。对于杨梅、荔枝这类不易保存的水果,运输越远成本和损耗越高。要支撑全国门店,必须要进行果肉分离和速冻,这意味着需要自建工厂。
供应链:星巴克是公平贸易认证(FairTradeCertied)咖啡最大的采购者之一。FairTradeCertied帮星巴克解决原料的产品品质、安全、环保和劳工等风险。而中国,喜茶的交易对手是批发商,出了事情只能自己背锅。喜茶的食品安全出了多次事件,只不过没有像农夫那样来个福岛的白桃,不然品牌就彻底凉凉了。
产品:喜茶的研发的确不错,在奶盖+水果后一直推出了各种新水果茶,虽然没有开发出大品类。就如同星巴克有了咖啡,还没推出星冰乐。
生产:喜茶的水果和茶现场加工,现场需要7步,>2分钟/杯。星巴克咖啡现场需要4步,<1分钟/杯。果茶是由工厂定制好水果切片,可快速出杯。喜茶平均等待20~30分钟,星巴克等待3~4分钟。
门店:除了上述的情怀问题外。喜茶每个店都强调每家店都要赚钱,而星巴克则是在赚钱和品牌展示两者之间平衡。因此门店数量上星巴克在中国可以达到5千家,而喜茶只有2020年底为690家。没有足够的门店,没有足够多在消费者眼前的曝光,喜茶如何能积累自己的品牌势能呢?不怕投资人给钱开。
Onemorething:喜茶其实比星巴克更赚钱
我们拿了喜茶和星巴克的单店模型做了一个对比,惊讶地发现喜茶的表现远超过星巴克。奇怪的是喜茶的日流水高于星巴克,但门店位置和议价能力都不如星巴克,为何房租、人力等固定成本占收入比例会高于星巴克?
看了奈雪后,就不难明白,新茶饮依靠堆人头的方式生产饮品,而星巴克更加工业化。
注:喜茶为2021年1月数据,星巴克为国际2020Q4+2020Q1数据,奈雪为2020年1~9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