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帝国沃尔玛,对我们有何启示?

今天“一”思维透视的是零售之王——沃尔玛的案例,在很多人印象里沃尔玛中国甚至于线下传统零售的生存现状都是不容乐观的。

从中国的整体环境来看,零售行业整体的趋势是线上快速发展,而线下不断萎缩。2021线下零售企业财报统计显示,多数零售企业是以亏损和收入利润下降为主的。

但即便是美国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如百年零售企业凯马特、西尔斯、彭尼等等,也在过去十年里面出现了非常大的经营问题,甚至有的巨头已经处于破产清算的状态。

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传统的零售行业真的不行了吗?

然而,虽然有不少百年零售企业倒下,但仍然有像沃尔玛、百思买、Costco这样的零售巨头重新焕发出新的增长活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是什么造成了这个不同?通过沃尔玛的案例,我们能学到什么样的经验?

一、重新认识沃尔玛

中国消费者对沃尔玛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沃尔玛超市、天天低价和近几年在中国频繁关店等这样的表层信息中,导致沃尔玛的商业研究价值被低估了。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的沃尔玛。

贝佐斯在“人生商业书单推荐”中这样评价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顿的《富甲美国》:阐释了折扣零售行业的游戏规则,而刘强东称其为零售从业者的入门教科书。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认真学习了沃尔玛,得出“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

2022年8月3日,新一年度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沃尔玛再次登顶,这是自2002年第一次登顶500强以来,沃尔玛的第17座“冠军勋章”。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体,旗下业务涵盖大卖场、山姆会员店和电商平台等,全球员工总数230万名(全球员工数量最多的企业),遍布全球24个国家,拥有含电子商务网站在内的46个品牌,经营约10,500家分店。

沃尔玛也是全球最大的企业,2021财年,沃尔玛全球营收达到5591亿美元,这个体量意味着什么呢?2021年美国GDP为23万亿美元,沃尔玛一年的体量占据美国GDP的2.4%,这个数字也超过了80%国家的GDP。

无疑,沃尔玛已然更像是一个“超级经济体”。而它的影响力远不至于“大”这么简单,在美国,沃尔玛无处不在,而曾经沃尔玛所到之处,地区物价可以降5%~10%。

沃尔玛在长达77年(1945创业至今)的发展中有两个独特之处:

第一个特色就是稳健增长,而且是从未亏损的增长,这是在很多企业中极为少见的,沃尔玛发展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大的危机,并且长年保持2%~4%的低毛利运营。

另外一个特色就是跨越业务的非连续和跨越组织的代际,沃尔玛历经三代领导集体,并且正在带领沃尔玛从线下零售向互联网平台进行转型。它经历了第一曲线以及第一曲线的延展,目前也正在经历第二曲线的转型,所以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案例。

二、沃尔玛的“一”是什么?

1.重塑美国零售规则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可以说是一位“平民企业家”,他来自小镇的平民家庭、白手起家创业沃尔玛。而也正是小镇起步给了沃顿有别于城市零售的差异化认知。

众所周知,零售的核心是流量,因此位置被认为是零售开店的关键,好位置自带人流,但是一万人以下的小镇就不同了,人流没有那么大,因此只能依靠高性价比的产品来尝试吸引人流,虽然最初他也并不确定是否能够成立。

早期山姆·沃顿的创业就是在小镇开设廉价杂货商店,经常跳过中间商寻找非常规和低价的货源,例如早期的爆米花,呼啦圈,都是他能想到的吸引客户的差异化爆款产品,由于商品齐全并且价格合理,受到了小镇居民的欢迎,他也由此挖到了第一桶金。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山姆·沃顿眼中的零售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去思考客户需要什么,而不是供应商给予什么。因此沃尔玛从创业之初直至现在,对自身的定位都是“客户代理人”,而非普通的“销货渠道”。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沃尔玛始终坚持的经营之道:薄利多销,用更低的价格换取更大的规模,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个理念也被京东采纳,成为其早期创业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对于沃尔玛来说更难得的是,“薄利多销”这种经营之道不代表商品质量很差,而是在同等品质下把利润更多地让给消费者。

这其实包含着非常简单的经营逻辑:企业是否愿意真的放弃部分利润,而不是暂时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去获取客户对商品的认可。

2.独树一帜发现“十倍速”机遇

很多资料一直去研究1962年沃尔玛卖场成立之后的历程,但其实早在1945年山姆·沃尔顿就开始了创业。

所以1962年第一家沃尔玛并不是凭空而出的,其实是建立在之前创业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的。而山姆·沃尔顿真正的商业模型和雏形其实诞生于20世纪的60年代,那时美国的零售业出现了一个“十倍速”的机会:折扣超市。

折扣超市跟普通零售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店铺面积要大上数十倍,而且有更廉价的商品与一站式购物。

山姆·沃尔顿嗅到了机会,并认定这就是零售的未来。

之后他便开始在小镇去尝试折扣卖场这种方式,而小镇的折扣市场对于当时的零售业这种典型的巨头来说完全是看不上的,它们认为开拓小镇的折扣市场就相当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庄稼,小镇不具备基础设施的条件,也就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反而给沃尔玛留足了发展的机会,山姆·沃尔顿是怎么抓住小镇折扣市场机会的?他的核心策略同时也是沃尔玛的口号,就是“天天低价”,在折扣市场依然低价到极致。

3.沃尔玛的“低价”信念

山姆·沃尔顿本身出自平民家庭,所以他对于小镇的居民有很强的同理心,他坚持认为摆脱贫穷、改善生活、提升生活水准才是和他一样出身的人真正需要的。

那么,什么叫提升生活水准?就是帮顾客省钱,就是去追求“低价”的极致。

帮顾客省钱并不是让他们购买到低廉、劣质的商品,而是能够有机会享受和富人一样的商品和服务。也即同样的品质,但价格更低,而这个也后来成为了沃尔玛的使命。

因为看到了穷人对省钱的需要是恒定不变的刚需,所以从沃尔玛到山姆·沃尔顿家族都是节俭主义坚定的实践者。

4.如何践行低价的使命?

山姆·沃顿在其自传体《富甲美国》中,给了沃尔玛非常清晰的定义:“我们就是顾客的代理人,以最低的价格出售质量上好的商品与服务,替顾客节省每一份钱。”

沃尔玛给出了一个极为简单的答案,就是“天天低价”,通过始终如一的价值承诺来换取顾客的持久信任。山姆·沃顿认为“我们的理念很简单,当顾客想到沃尔玛时,他们能够非常确定,自己再不可能在别的任何地方找到更低的价格,而且,要是他们不喜欢自己买的东西,可以拿回来退换”。

为什么山姆会认为沃尔玛是顾客的“代理人”?

什么叫代理人?代理人其实本质上就是在提供一种服务,这也恰恰意味着山姆·沃尔顿对零售的认知在根本上与一般商品交易的不同,他认为零售就是去充当好消费者代理人的服务。

因此,沃尔玛在产业链上有自己完全不同的定位,行业的普遍认知是零售就是关于商品渠道的商业,但是沃尔玛却大大扩充了它的零售边界,做到了把所有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链条的所有环节都包括在内。

沃尔玛构建了工业化时代下的产业链端到端模型,这真的是商业模型的一个典范。它的零售版图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链条省钱服务,也就是说天天低价的背后不是国内熟悉的商家价格战,而是在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充分参与和改造,以大大地降低整个链条的交易成本来实现的。

例如,如果品牌商没有办法降低成本,那么沃尔玛就会自己来生产,所以沃尔玛有一众自有品牌,比如在美国的超市货架当中自有品牌的四季豆,就比别处要便宜20%。

一时的低价靠折扣可以实现,维持“天天低价”则是极困难的事情,反观我们国内一众电商平台,其实大家很难保证做到长期的价格保护,因为“维持低价”本身就带有极大的难度。

但这却是沃尔玛的使命,它希望顾客在走进沃尔玛购物时,可以真心相信在这里购买的就是产品的最低价格。甚至沃尔玛把“天天低价”的使命印在了购物袋上来不断提醒自己、提醒顾客。

如果用“一”思维来架构沃尔玛的商业认知,什么是沃尔玛的那个底层的认知?

沃尔玛底层的那个认知就是做好顾客的“代理人”为其尽到极致的省钱目标,所以它只有一个非常专注的目标:压缩成本和降低价格。

三、沃尔玛如何击穿成本?

构建一个庞大的低成本企业系统,履行和坚守对消费者“天天低价”的承诺,就是沃尔玛早期不遗余力的投入重点。但是“小镇市场”给了沃尔玛一个绝佳的蓝海,却又创造了巨大的难题。

那么沃尔玛是怎么去击穿成本的?

沃尔玛所选择的“小镇市场”并非遍地有黄金的市场,不仅人流量低,更为重要的是小镇市场缺乏物流的基础设施,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很多巨头都没有把小镇当作机会的原因,土壤贫瘠,零售基础弱,这其实和我们今天看中国的下沉市场是一样的。没人向沃尔玛的分店配送货物,异常分散的小镇市场,要实现低成本运营,其实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情。

沃尔玛不怕错过战略窗口期吗?它为什么在早期蓬勃发展的时候没有疯狂扩张?客观原因当然在于小镇商业的确很难做,但沃尔玛还是做到了,怎么做?

凯马特用社会化分工将物流交给中间商,而沃尔玛则自己构建物流配送中心。

与凯马特非常大的不同是,沃尔玛的最小商业模型不是门店,不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单店效益最大化,反而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半径的门店网络。

沃尔玛所建立的第一个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是500公里内的175家门店,之后建立的配送中心大多遵循了服务半径250~500公里这个范围,所以它其实构建的是一个密度模型而非覆盖模型。

所以沃尔玛后期的扩张就是在填满已经构建的配送区域。今天很多线下零售的大肆扩张,其实完全没有考虑到成本和效率的问题,这是我们国内在这一方面需要反思的地方。

同时,仅仅构建物流配送中心是不够的,沃尔玛的最小商业模型还有另外一个点是分散店面的集中化管理问题。

山姆·沃尔顿是曾经的美国陆军情报人员,所以他特别清楚信息化监视、无缝的信息沟通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所以他亲自架构了沃尔玛早期的技术体系。

他认为对于分散业务的集中化管理,只有通过技术协同和信息流通才能够去解决。所以他构建了沃尔玛最早的技术架构,而且沃尔玛实际上也是最早构建信息化的零售企业之一,这体现着山姆·沃尔顿认为的商业核心灵魂:效率至上。

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提到,有三样东西能让一个国家变得非常强大:肥沃的土壤、忙碌的车间、便捷的运输。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在小镇扎根这么深,也离不开美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本身公路网密集而且平均汽车拥有量很高,这些都是沃尔玛本身可以利用的前提优势。

美国几乎遍地都是沃尔玛,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出家门不到五英里、开车十分钟就能到达沃尔玛,这种便利程度既是基础设施的体现,也是沃尔玛追求效率的体现。

所以,小结一下沃尔玛“击穿成本”的过程:丰富sku大量低价采购、以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为半径去构建门店网络、进行集中化的管理确保每家门店盈利。

1962年山姆·沃尔顿创办沃尔玛的时候已经44岁了,距离他1945年创业已经过了17年,打造线下门店的网络效应十分不容易,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沃尔玛创立前后的十几年里实际上就是在击穿这件事。

沃尔玛一开始是没有被资本市场认可的,虽然沃尔玛是区域领导者,但跟凯马特、希尔斯相比就显得特别微不足道。

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经历经济萧条的十年中,沃尔玛加速了扩张的步伐,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

四、目标一致的领导团队

而且沃尔玛后来的领导团队都有非常强的一致性,例如做最好的零售企业、从来不追求最大、不去跨越发展阶段等等。

而且沃尔玛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它的领导集体,沃尔玛拥有的财富不仅仅是非常强大的商品供应链这个优势,还在于它有一支跨越时代的领导集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一致的目标。沃尔玛在选择经营者的标准上非常强调一线出身,所谓“低调务实,但要擅长经营”,而且要一辈子对零售行业都有热情。

但同时,这些人也非常的不一样,例如山姆·沃尔顿的继任者,后来的CEO大卫·格拉斯,他其实是物流背景出身,也高度崇尚科技驱动,他非常擅长运用成熟的技术来武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比山姆·沃尔顿更加大胆和冒险。

而2014年上任的董明伦更是从实习生开始就在沃尔玛工作,算是一位年轻的“老干部”,他同时也是科技派的新代表,善于探索全新的技术来重塑用户的体验。

可以发现,沃尔玛的领导集体是两条路线并行的,就是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共治的方式。山姆·沃尔顿是很了不起的组织建构师,他非常相信专业化对组织的价值,所以在沃尔玛全球扩张之前,他就已经把组织的基础要素都设计完成了,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前边说的家族+经理人的共治模式。

而且山姆·沃尔顿始终保持着对人性的尊重,在沃尔玛的三个价值信条当中,尊重个人是位居第一的非常重要的信条。沃尔玛实行员合伙制,这源于创始人的笃信。

“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普通的劳动民也能成就番事业,只要他们能够得到机会、励和持,尽到最的努。因为这就是沃尔玛之所以成为沃尔玛的诀窍:平凡齐协,完成凡之事。”——姆沃顿《富甲美国》

五、沃尔玛的迭代反馈

当我们站在一个非常大的尺度看沃尔玛如何迭代便会发现:

它在锚定天天低价的价格之后,其实在用一个产业的利益共同体来共同击穿成本,确保对顾客的价值传递,包括家族、经理人与员工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就是为顾客传递一致的价值承诺,通过共同的价值创造来实现共赢。

关于价值的承诺,有一个例子是在90年代,沃尔玛要求止汗商品不需要盒子了,因为这增加了成本也不环保,沃尔玛把这节省下来的五美分分成了两份,生产商和消费者分别到两美分和三美分。

《沃尔玛效应》这本书里写到:

沃尔玛已经创建了商业史上最精密、最先进的态系统,说他是态系统不仅仅是个喻,它是个真实的存在,个由沃尔玛制定切规则的存圈。你和沃尔玛做的意越多,你就越深地陷沃尔玛态系统法拔、你对的企业也就越来越失去控制。

所有看起来比较超前的东西,源头其实都非常朴素,比如沃尔玛就是对客户极致价值的创造,并凭此构建了极致的竞争力。

回过头再看“一”思维模型中右边的那个“小耳朵”,什么是那个正向反馈?对沃尔玛来说就是坚守承诺,做到可信。

沃尔玛形成的可信不仅仅来自于消费者的信任,甚至能做到降低区域的物价。有调查显示在美国消费者的家庭中,通过沃尔玛购物每年可以节省大概15%左右的费用。

这就是沃尔玛通过为消费者坚守承诺得到的公信力。

所以在沃尔玛的这个“一”思维模型中,沃尔玛的省钱服务是由沃尔玛的领导集体、员工、甚至价值链的合作伙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去坚守低价,而形成强大公众信誉来实现的,这是沃尔玛的那个“越来……越”的增长飞轮。

所以,真正强大的业务曲线是有着极强的根基的,根基扎的越深越容易枝繁叶茂。

我们研究美国历经百年仍然活跃在当下的零售企业,它们活跃都是因为根基足够深、击穿足够透彻。而今天沃尔玛的科技转型,以及所有的科技创新也都是为了击穿客户的价值,科技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已。

所以,沃尔玛虽然用了国际化、超级购物中心和山姆会员店等实现了业态的创新,但事实上,它商业模型的本质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还是在第一曲线的基础上延展。沃尔玛历经35年破局、十年做到全国第一、12年做到全球第一,这根粗粗的业务曲线表明根基真的很重要。

六、沃尔玛跨越非连续性的秘密是什么?

沃尔玛曾经依靠成功的线下零售吸引了许多效仿者坚定不移地去复制它在美国、在国际化中获得成功的商业模型。虽然业界内对于沃尔玛国际化的效果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沃尔玛确实依靠国际化大大延展了第一曲线,开启了新一轮的低增势增长。

当然,沃尔玛也有过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训,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沃尔玛也饱受非议。这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沃尔玛已经错过了互联网时代机遇了吗?

混沌有一句话:一个好的战略的反面也是另外一个好的战略。所以我们复盘下沃尔玛的互联网转型之路,看看这个线下时代零售的王者是不是会成为互联网时代没落的贵族。

很多人喜欢把亚马逊和沃尔玛放在一起对比,而且目前亚马逊在500强里面已经到了第2位,很多人认为它很有可能超越沃尔玛登顶榜首,那么击败沃尔玛的真的会是这位雄心勃勃的电商巨子吗?

但让我们认识一下真实的电商沃尔玛,2021年沃尔玛的电商收入732亿美金,是美国的第二大电商,即使放在中国也是排在第三名的头部电商平台。

可见沃尔玛依然很强势。

同时,沃尔玛在擅长的食杂领域已经超越亚马逊,成为了最大的在线平台。并且在中国,即便线下零售企业都处在亏损、业绩下滑的状态,沃尔玛中国也有着比较好的发展。

实际上,沃尔玛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企业,一方面它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很难大胆激进,但同时在面对周期性困顿的时候,它又能保持非常大的稳定性。

所以我们看沃尔玛和亚马逊的零售业务部分,沃尔玛仍旧会被认为是第一利润运营效率最高的企业。零售其实是流通行业,本身就是低毛利的盈利模型。沃尔玛在很多时候“慢”,其实是为了自己活得更长久。

那为什么笨重的大象还能起舞?它跨越非联系性的秘密是什么?

这是沃尔玛独有的节奏,沃尔玛跨越非连续性的方式和它创立折扣零售的方式完全一样,就是漫长的击穿。

互联网时代下平台型商业逻辑和工业时代下管道型商业逻辑有很大差别,因此,沃尔玛并没有用那种太激进的方式去做电商平台,是跟它的经营逻辑、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关联性的。

2000年左右,因为互联网泡沫亚马逊几乎都要死掉,所以沃尔玛也看到了互联网的风险,当然也会做些评估,这是它转型比较慢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沃尔玛太庞大了,所以它做转型非常不容易,而且它始终是在保持盈利基础上的创新,不偏执但也能像蜗牛一样坚持,这是很了不起的。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

可以看到,沃尔玛几乎没有IBM式釜底抽薪的转型,它始终是一个稳健性的发展,它没有外在的风风火火,更多的是集体的默默努力。

对于沃尔玛来说,它从来没有放弃科技转型这件事。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只倾向于做基础的信息化,而让沃尔玛科技水平不断走向领先则完全靠后方的集体团队,他们关于企业的科技转型不断建言献策,才有了第二代领导人运用成熟的技术构建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以董明伦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探索援引全新的技术来重塑用户的体验。

2015年之后,沃尔玛的技术专利数量陡增,从2016年开始,沃尔玛的技术专利已经开始超越亚马逊。也正是在2016年,沃尔玛开启了和亚马逊的在电商领域的正面竞争。

沃尔玛有着蜗牛一样的韧性和坚持,这恰恰与零售行业的细节决定成败的属性有着高度的一致。

在新的时代下,当沃尔玛去跨越非连续性的时候,它那个底层的认知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做普通百姓的生活代理人。但是它重新击穿了用户的体验,它的成本优势还是非常大的,因为大规模集采仍然是线下零售的优势所在。

所以,沃尔玛现在把自己认为是一个全渠道的零售商,它希望创造随时随地的全新便捷体验,通过更高的商品丰富度、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线上线下协同的用户运营,来实现对用户价值的击穿。

在2021年的电商数据对比当中,消费者对沃尔玛产品的熟悉程度与低价认知都远远超过亚马逊,而且关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等也与亚马逊形成了高度的差异化。

沃尔玛2021年才向美国境外的第三方卖家开放了入驻。根据统计信息,第三方的卖家在亚马逊上的潜在商机是1:48,也就是一个商家有可能有机会面对48个消费者并达成交易。而沃尔玛的商机比例高达惊人的1:1918,而且虽然月访问量沃尔玛跟亚马逊相差很多,但周均消费者的人数竟然不相上下,沃尔玛做电商平台的发展潜力可见一斑,而这当然是与它实体零售的业务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所以沃尔玛可能确实错过了互联网的风口,但是它并没有错过互联网这个时代。虽然在从工业时代向互联网时代的演进中,沃尔玛仍然要应对更多的困难:诸如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真正的平台型甚至生态型商业模式、如何实现线上线下多元化业务的深度融合、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深度落地本土化策略等挑战......

七、沃尔玛的启示

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讲了一个道理:为什么看起来很笨的刺猬能够战胜狐狸?就是因为这个刺猬专注于一种能力的培养,而狐狸之所以不能胜利,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总想通过各种技能活出生命。

大家可能发现今天在资本的加持下、市场的压力下、短期现金流的压力下,非常多的企业,都像耍聪明的狐狸。但怎么能成为很“笨”的、专注一心的刺猬呢?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在商业当中有一个古老的原则:找到一个最基本的简单道理,严格按照这个道理去言行一致。

而沃尔玛选择了帮助普通百姓省钱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然后按照这个道理进行了跨越周期和代际的漫长击穿。

所以,零售的业态持续迭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从业者,只能不断的跟随“人-货-场”那个连接关系,并顺势而为的提升效率,并用技术去加强。

但是,在这里面什么东西是不变的?我们经常很朴素的说零售的本质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但是又有多少企业能够数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去坚守自己的核心理念并持续击穿它呢?

能够超越五十年或百年的零售企业,恰恰有着刺猬一样的笨重和坚守,例如沃尔玛的天天低价、7-11的近距离便利、Costco的少量选择更高品质更低价格。

中国的零售缺少的不是聪明的狐狸,而是笨重的刺猬。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零售真的做足了吗?当然没有。实际上,中国的零售业在产品的品质和价格上仍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挖掘,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中国都留给了创业者和巨头更多的想象空间,毕竟,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是不以时代而消亡的,但是迭代,会随时随刻发生。

结语

无论是传统的零售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沃尔玛的商业认知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就是去做顾客的代理人,而且通过不断的击穿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21年财报中,沃尔玛对自己的定位是“独一无二”的沃尔玛,这是十分恰当的。

它对自己竞争力的理解首先是开店和区域经营,然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天天低价和天天低成本。从2018年开始,增加了全渠道零售,重新击穿便捷的用户体验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从美国国家的视角来看,其实沃尔玛已经远远超越了家族企业,它已经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形成了一个产业经济体。

2022年1月份美国通胀率上升了7.5%,创下了40年来的最大涨幅。在线零售领域里1月份食杂的价格也涨了5.8%,而沃尔玛56%的收入来自食杂。

此种情况下,其他的品牌如星巴克、亚马逊都纷纷应声涨价,但沃尔玛则在提价的方面非常谨慎,各门店提供的降价数量与2021年第一季度末大致相同。

所以,站在美国国内的视角看沃尔玛,对它的评价应该会与《沃尔玛效应》这本书对沃尔玛的评价一样高:

沃尔玛不仅仅是家商店、家企业,或是家强的机构,它还是镜。沃尔玛是美国的国粹。它映照出美国的量、使命感,以及对强的事业、多元化和创新的追求。且,沃尔玛反应的不仅仅是美国的社会与价值观,它还是每个美国的镜。

而谈及沃尔玛的文化与追求其实离不开创始人山姆·沃尔顿。

管理大师汤姆·彼德斯认为,山姆·沃尔顿是可以跟福特相媲美的企业家,在他看来福特改变了美国汽车的工业生产方式,而山姆·沃尔顿改变了美国的服务业。

在山姆·沃尔顿临终之前,他获得了一项美国国内最高的殊荣,他是第一位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的企业家。美国前总统布什评价山姆·沃尔顿,说在他身上体现了自由的精神和美国梦。

最后,我想用山姆·沃尔顿的一句话来致敬这位伟大的创始人,“沃尔玛所做的所有的事情,不过在于恪守本分”。

THE END
1.星巴克之父的传奇人生——读将心注入有感自传类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自传《将心注入》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商业书籍,在这本书中,舒尔茨向我们讲述了他如何将一家小小的咖啡豆零售商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的故事。 舒尔茨在书中详细描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创业历程以及星巴克的发展过程,他分享了自己在商业世界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http://weixiweb.cn/news/olOHM5nUuT.html
2.上海交通大学MBA经典案例集3教学案例案例研究(下文为《上海交通大学MBA经典案例集》内案例的摘要,本书相关简介及目录请参考[出版物]) 3.1交通银行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本案例对交通银行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这也将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发展银行保险业务有所启示。 https://iced.sjtu.edu.cn/old/case/show.php?itemid=12
3.VI设计案例分享:成功品牌重塑的实践与启示尼高品牌设计- 个性化体验:星巴克注重个性化体验,通过VI设计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咖啡文化体验。 星巴克的案例告诉我们,VI设计要有品牌故事、环境营造和个性化体验,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并建立品牌忠诚度。 通过以上成功的VI设计案例分享,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 品牌一致性:VI设计要保持一致性,展现出品牌的特色和价值观。 https://www.niegobrand.com/insightdetail-4-42-3970-1.html
4.2024《星巴克国际避税的案例分析》12000字.docx四、星巴克国际避税案例启示 17 (一)对税收制定者 17 (二)对跨国纳税人 18 (三)未来税收政策的趋势 18 参考文献 23 PAGE\*Arabic22 绪论 美国《财富》管理杂志每年都会评选最受大众尊敬的企业,其中星巴克在这些年不断地获得此殊荣.并且多次成功入选世界咖啡品牌50强企业排行榜,同时它们还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美式...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308/6151112200010055.shtm
5.3个典型社区商业案例的启示:如何做好家门口的生意?有句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精心挑选了3个国内外典型社区商业的案例,相信你会有所启发。 泰国Samyan Mitrtown 部分区域24小时经营的友好型社区mall 泰国Samyan Mitrtown于2019年9月开业,与曼谷地铁山燕站接驳。项目包括办公楼、住宅和商业等部分,其中商业区租赁面积超过3.6万㎡。MITR泰文意思是“Friendly”,...https://m.anjuke.com/hd/youliao/detail/21056039/
6.星巴克新零售模式的案例研究.pptx《星巴克新零售模式的案例研究》2023-10-28CATALOGUE目录星巴克新零售模式概述星巴克新零售模式的业务模式星巴克新零售模式的优势与挑战星巴克新零售模式的案例分析星巴克新零售模式的启示与建议01星巴克新零售模式概述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自1971年成立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跨国公司。随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2532248.html
7.咖啡巨头星巴克的O2O实践及启示–互联网数据资讯网咖啡巨头星巴克的O2O实践及启示 在研究美国餐饮企业O2O化时发现,星巴克(Starbucks)作为一家老牌的咖啡企业不仅在线下拥有极佳的口碑,而且其积极利用互联网打造品牌形象,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案例及经验。品途网发现,和星巴克线上(online)高效承担了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及客户关系管理三重作用相比,国内餐饮同行大多还处在O2O...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06400.html/embed
1.社会责任星巴克我们的责任:从咖啡田地到社区门店,我们致力于为全世界人民创造更多机遇。https://www.starbucks.com.cn/about/responsibility
2.寻找榜样的力量:美国公司国际化案例给中国企业的启示在北京,上海甚至是四川的星巴克里复古的家具已经取代了以前标准化的桌椅,在星巴克中这些既显得别具一格又缓和了美式装潢和中国传统的对立,店铺设计的本土化无疑铸就了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 2、产品的本土化 针对中国本土文化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从而赢得更多中国消费者的亲睐。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保持原有特色...https://ofdi.sww.sh.gov.cn/alfx/18485.jhtml
3.复盘星巴克: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星巴克还是那个星巴克,只是那个消费咖啡的...复盘星巴克: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星巴克还是那个星巴克,只是那个消费咖啡的人改变了 写在前面的话 对于中国的连锁咖啡市场而言,基于中国GDP不断增长、消费升级,咖啡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和现磨咖啡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美国等成熟的咖啡市场,中国现磨咖啡市场正以24.6%的CAGR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对于现磨连锁咖啡市场...https://www.shichangbu.com/index.php/know_info/60179.html
4.星巴克文化市场营销的启示(通用8篇)篇1:星巴克文化市场营销的启示 与产品营销相异的是,文化营销是在产品营销基础上,通过产品载体所附加、覆盖的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植入,与消费者产生心理、精神的共鸣,进而从内心深处去影响、引导消费者行为的深层次营销方式。文化营销的重中之重是要发现并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在心灵上产生互动、共鸣的契合点。与产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gja5khe.html
5.专栏财新周刊频道专栏|上市公司业绩对宏观有何启示 2021年后随着经济增长放慢和通缩压力增加,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进入滞态,目前尚未看到全面好转的迹象 (6) 专栏|如何解读央行买卖国债 对人民银行8月国债买卖的性质,有人认为是扭曲操作,还有人判定是收益率曲线控制,而断言是量化宽松的似乎也不乏其人 (0) 专栏|结构出清的新...https://m.weekly.caixin.com/m/finance_columns/
6.探索成功的手机网站案例及其启示,手机网站案例分享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网站已成为企业和个人展示品牌、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重要平台,一个设计良好、用户体验优秀的手机网站能够极大地提升用户的访问体验,进而增加用户粘性和转化率,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手机网站案例,提炼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为读者提供构建高效手机网站的实用建议。 https://new.feiyuwaf.com/post/19362.html
7.营销管理的流程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报告无论你是专业运动员,还是只是偶尔跑步的普通人,这个简单的标语让你感到似乎整个世界都在支持你,给你力量去迈开脚步。这种强大的市场营销力量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它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就来深入分析几个经典的市场营销案例,看看它们如何通过巧妙的策略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甚至重新定义了行业规则。http://www.zhongxinlm.com/yinxiao/21678.html
8.你喝过燕麦拿铁吗?OATLY是如何开启中国市场的独家案例CEIBS教授点评-OATLY的启示 国外品牌OATLY入驻中国市场的案例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我想重点提以下三点。 首先,成为新品类领头羊,市场教育是关键。当一个品类进入新的市场时,如何让消费者认识到其价值?OATLY产品初登陆中国时便面临难以为继的状况。而OATLY对其他的竞品并非开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组建联盟,这种策略是基于...https://cn.ceibs.edu/new-papers-columns/22366
9.创新案例咖啡连锁星巴克门店体验创新的5大策略–Runwise.co同时,星巴克非遗概念店的创新路径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走出现代之路树立了榜样。 星巴克不仅体现了品牌的本土化战略,更是在承载文化传承的同时,用轻松、美好、愉悦的方式呈现非遗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星巴克的创新路径能够为更多品牌提供启示,同时也期待更多本土文化能够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创新。 2...https://runwise.co/dtc-user-experience-innovation/188147/
10.岭南天地成功背后给老城改造带来什么启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杨俭波、教授李凡等人则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运用“三旧”改造的思考——佛山岭南天地案例研究》中,探讨老城区与“三旧”改造之间关系,对“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与“旧城镇”的关系进行厘清。他们提醒,历史文化核心区“名城”,转化成“三旧”改造的概念,需要谨慎。因为以“三旧”改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10/20/c152537.html
11.读习惯有感(通用23篇)回望历史是继承的,又是批判的,而创新是其充满活力的特征。传统教育习惯有多少是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是我们应批判改进的,这本书中的实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更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习惯教育,再三思之而动。这里我更愿意让自己的读书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https://www.qunzou.com/duhougan/60033.html
12.服务营销案例范文6篇(全文)3)这两个实例对你有何启示? 案例3:南方航空公司面对客户投诉 一班原定在7月20下午1点半起飞,由香港直飞云南昆明的南方航空公司班机,因机件故障延误14小时,至21日凌晨3点半才能启程,180多名乘客包括香港两个旅行团在禁区内长时间苦候,集体拒绝登机。其中一家旅行社决定破例让团友退团,发还全部旅行费。该班编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wcdlvsc.html
13.品牌营销策略范例15篇二、服务品牌创建的路径与策略——成功品牌建设案例的启示 1.从顾客认知入手,使服务有形化、标准化 对服务有形化和标准化,是服务企业创立服务品牌的基础。这需要企业使用全方位的品牌要素,在包括品牌名称、服务的“外观”、品牌的标识、口号等方面下功夫。无形性对品牌要素的选择有重要意义。由于服务决策和安排常常是...https://www.ruiwen.com/w/47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