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甜甜圈启示录:品牌如何延长生命周期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挑选水果时,你开始仔细阅读包装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源自x国,背靠科迪勒拉山系,西临太平洋,果树以火山岩土壤种植,在枝头冬眠了700多小时,糖分被足量储存,让每一颗车厘子都吃出阳光般的甜蜜”。而在20年前,这个过程可能简化为,“老板,甜吗?”老板咧嘴笑说:“不甜不要钱!”

这个现象日本《生活的设计》杂志主编畑中三应子曾解读:“食品已经成为了谁都可以参与的流行文化......空腹的时代追求量、有量的时代追求质、有质(营养)的时代则是开始追求信息。食品信息化时代的消费者不用胃消化,而是用脑消化。”

食品信息化的时代,每个消费者都变成了一个行走的“扫码机器”,扫描着各种帮助自己更快做出选择的海量信息。这样纷繁的概念供应也意味着行业陷入了短生命周期的陷阱。正如日本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呈现出的那样:每年都有不少爆品品牌诞生和消失,大部分单品类品牌的生命周期短,不少品牌仅存活3年~5年左右。

在今天的中国消费市场,类似的故事也正在上演。一边是长沙这样的网红城市在线下超强“造星”能力。但另一边,新品牌则面临生命周期变短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食品/餐饮品牌如何持续领先?本文将结合日本甜甜圈连锁店MisterDonut的兴衰,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日本糕点和甜品赛道的窘境

据统计,日本糕点甜品市场总量大约800亿RMB(不包含便利店PB和山崎面包甜品糕点部门),而头部的5家企业的市占率仅在10%左右,行业极为分散。糕点甜品品类的低门槛、易创新、轻消费决策的特点,导致新产品层出不穷。大部分单品类品牌的生命周期短,不少品牌仅存活3年~5年左右。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在日本红极一时的BAKE奶酪蛋挞。BAKE成立于2013年,店铺开在高人流的档口,从2013年收入约600万RMB一路增长,到达2017年的约4.3亿RMB,并且已经大幅盈利。得益于高速的增长,BAKE在2017年被日本一家基金以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但BAKE的业绩从次年开始急转直下,最终在2019年产生了0.7亿RMB的亏损。

尽管BAKE的奶酪蛋挞美味如初,也积累了强大的品牌势能,但由于蛋挞并不是主食化品类,难有稳定复购。商品获得一批人群之后,也就不再新颖。

为了避免单品类品牌短生命周期的风险,日本大部分糕点甜品企业不断地推出新的品牌和新的产品,试探新的机会。而消费者的味蕾也没有忠诚度可言,尝鲜的欲望驱动着他们购买各式各样的产品。最能显现此特点的就是日本车站高人流档口的铺位,各式品牌进进出出,它们像清仓大甩卖的商业模式一样,通过季节限定和数量限定等方式,把“稀缺性”做为最核心的卖点。

在日本社会,食品信息化时代自70年代开始,此后每年都有几款爆品出现。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让更多甜品被发现以及媒体渠道的多样化,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趋势。

我们收集的近百个爆款。这些爆款的特点在于品类开创者不完全等于最大受益者。这反映了烘焙甜品的低门槛和低壁垒的特征。当一线店铺推出某款特色糕点成为网红店后,其他城市的渠道很容易模仿,引入到自己的渠道或者模仿出类似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产品创新强也不能带来最大的回报。因此,产品之外的运营逻辑也极为重要。

二、MisterDonut成功背后:抓住时代红利

日本甜甜圈连锁MisterDonut就是在产品生命周期极短的烘焙甜品行业中获得成功的企业,它采取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应对消费者易变、挑剔的购物习惯,获得了长达20年的增长和稳定复购。

MisterDonut是由日本清洁用品公司Duskin在1971年从美国引进的品牌,以加盟模式拓展店铺。在达到峰值的2005年,日本境内的MisterDonut门店数量为1500家,超过当时日本咖啡厅连锁第一名Doutor的1000家。此时的加盟店GMV约60亿RMB,总部收入约30亿RMB。

这家甜甜圈店的成功抓住了时代红利,通过领先于行业的方法,打破了预期的500家的天花板,把一个舶来品做成了日本社会的国民甜品。

1.抓住时代红利,创造新品类的从零到一

上世纪70年代是食品信息化的起步期。此时的日本,3C家电几乎完全普及,政府出台大米管控政策,严控产能过剩的大米,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方向从量转为质。在信息端也出现了面向18岁~25岁女生介绍生活方式的《AnAn》和《Non-no》。

在这十年间,麦当劳、肯德基、31冰淇淋、Shakeys等海外餐饮也纷纷进入了日本,开启了日本连锁化经营的萌芽期。MisterDonut品牌由Duskin在1971年进入日本。老百姓听MisterDonut来自于美国,都纷纷前往品尝,他们吃的不是甜甜圈,而是“美国的味道”。

日本饮食文化本身对甜品有着较强的喜爱,把甜品称之为“甘味”,因此对于甜甜圈甜度的接纳程度也更高。当时的日本人对美国文化极为钟爱和崇拜,日本著名设计师石冈瑛子曾用“战后的日本人是被美国文化腌制出的咸菜”这一句话来去描写此时的文化情况。充分利用先行者优势的MisterDonut抓住了日本人的味蕾。

2.MisterDonutVSDunkinDonuts:制胜第一步,跑马圈地

抓住先行者优势的甜甜圈品牌不仅有MisterDonut,它在美国的死对头DunkinDonuts在1970年也进入了日本市场。DunkinDonuts由日本头部零售集团西武百货引进,第一家旗舰店开在银座的中心,在当时被誉为美国餐饮业的“黑船”登陆。

与这样一个强品牌和强背景团队相比,MisterDonut的运营公司Duskin没有任何餐饮行业的运营经验。面对远强于自己的对手,MisterDonut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抗。MisterDonut选择的核心战略是:通过快速标准化复制和分散式开店,实现农村包围城市。

我们可以看到相比日本咖啡连锁第一名的Doutor,MisterDonut的门店分布更加分散

MisterDonut的第一家店开在大阪附近的一个仅有6万人口的小镇商超边。Duskin团队在开业前,进行了6家实验性店铺测试以及选址,并从中找到最合适的选址。调查后发现在低线市场开店,品牌的势能潜力更强。对于Duskin这种小企业来说,利用加盟模式渗透下沉市场的战略投资小,试错成本低,匹配了企业自身的能力。

开业第一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1万日元,折合现在约7万元人民币,业绩十分亮眼。看到第一家的成功后,各地加盟商蜂拥而至。因为他们知道:能在一个较差位置都能跑通的模式,到了其他的位置很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运营MisterDonut的Duskin公司靠日本家庭清洁用品出租起家,是日本第一家利用现代化加盟体系的企业。MisterDonut的逐步成功也获得了原本加盟Duskin家清服务的商家的支持。

MisterDonut创业期的负责人千叶先生回顾到:“DunkinDonuts第一家店开在了银座,但当年日本类似银座的商业位置只有二十处左右,而我们当时设想开最少500家店,先从地方市场起步给品牌带来了更高的天花板和想象力。”品牌起步的第一天,决定了它的DNA。

第一家店铺成功后,MisterDonut通过分散式开店的模式,加快门店的扩展速度,率先占满了人口不多的下沉小镇市场,不给DunkinDonuts开店的余地。这样分散式开店的模式基于MisterDonut的经营模式:总部向加盟门店发送调配好的原料,甜甜圈全部为门店现做,没有中央工厂,选址不受配送半径的限制,也提升了消费者入店的体验感。

同时,MisterDonut也快速建立了位于总部的MisterDonutCollege,对加盟商的管理培训制定了非常严格标准。参加人员最长需要接受49天的全面培训,学习店铺运营、服务标准、商品制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且每2年需要更新一次,以保证店铺的标准化运营。

MisterDonut通过分散式快速开店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而它的对手DunkinDonuts因为起点过高,又未能找到很好的加盟模式以及适合社区市场的店型,在店铺数达到二十余家后就逐渐缩小规模,并在88年基本撤出日本。可见,在增量市场中,消费者最先认识和吃到的品牌就是“Original”,“快”则具备更强的优势。

3.搭配奖品拉复购,让消费者“上瘾”

当甜甜圈品类获得一定渗透后,MisterDonut巧用了IP周边刮刮乐的方式,进行拉新,推动复购:消费者每买300日元的商品(相当于2~3个甜甜圈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一张刮刮乐卡,当卡片攒积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兑换IP周边奖品。这一做法可以理解为潮玩和甜品糕点的交叉。甜甜圈本身具备着让消费者觉得开心解压的属性,这和潮玩带来的喜悦和收藏需求有着高度的匹配。

MisterDonut的奖品在质量和设计上超出了当时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商品的水准,对标了LOFT等新兴渠道的高质量潮流杂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原田治设计的卡通形象的奖品。原田治是日本战后著名的卡通画家,其可爱清新的设计受到了日本年轻人的青睐。

甜甜圈借助了高品质盲盒带来的强复购和强拉新属性,在1990~2010年给MisterDonut带来了持续的增长。当年日本的高中里面可以经常听到女生们说:“我们下课后去吃甜甜圈吧!”,这句话和中国的“我们一起喝奶茶吧!”有相似之处。

走近观察,还能看到她们背包和笔袋上都挂着PonDeLion等MisterDonut的周边。MisterDonut融合了甜食的幸福感和潮玩的收藏癖,不仅占住了味蕾,还成为了一种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为什么MisterDonut会衰退:成也盲盒,败也盲盒

2003年后,MisterDonut的店铺数量从曾经的1500家下降到不到1000家。有人说是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有人说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消费者觉得甜甜圈粘手不方便;还有人说是因为便利店也开始卖起了甜甜圈。

这些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原Duskin总部事业开发部门负责人表示,衰退的最大原因是“日本奖品法”的更新。该法律从消费者保护和反垄断的角度出发,限制了可兑换奖品的成本价格、内容表示方式等内容,很大程度限制了MisterDonut的奖品制度。“其实很多消费者是冲着奖品来吃甜甜圈的,这一变化相当于废掉了我们的武功。”Duskin专家强调。

奖品这门“武功”被废掉之后,MisterDonut失去了他们的核心用户——女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这些人群的需求则被星巴克这样的新渠道代替。星巴克自1995年进入日本后,通过全面禁烟、加强非咖啡饮品、“第三空间”等特点,在咖啡品类已经渗透的日本市场中,占据和切分出了一块独特的非咖啡饮用者的市场。

早期的星巴克进入日本便成为了时尚潮流的标志,读不懂的杯型更是添加了一丝格调,成为了年轻人们崇拜的品牌。没有了MisterDonut的奖品诱惑后,星巴克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受年轻人们喜爱的选择。星巴克进入日本后在每一季度都会推出不同季节限定款,维持渠道新鲜感。

四、总结:如何在快速出新的浪潮里突破品牌的生命周期?

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化,接下来也会涌现出大量的食品创新品牌。但是如何维持增长,突破品牌的生命周期始终是一个核心的命题。消费者的不忠诚很难通过改善产品本身来解决。突破此问题需要巧妙地把品牌与其他价值表达挂钩,例如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和MisterDonut的IP周边。让消费者记住的不是某款商品,而是心智上的关联。

在海量的信息触达消费者的过程中,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究竟是消费者对于商品功能价值的执着,还是更深层次的情感价值寄托?什么样的解法能够在今天的中国烘焙/餐饮/食品市场中占山为王?我们相信中国的创业者们会给出精彩的答案。

参考文献:

老川芳明《创业的遗传基因》(日文)2002

桑原聪子《MisterDonut物语》(日文)1998

神渡良平《不败者Duskin创业者铃木清一的不屈精神》(日文)2011

畑中三应子在《这里有FashionFood》(日文)2018

内部研究资料:

《碳水、糖分、油脂,还有世界和平:日本面包烘焙行业和糕点甜品行业的百年史》

THE END
1.VI设计案例分享:成功品牌重塑的实践与启示尼高品牌设计- 个性化体验:星巴克注重个性化体验,通过VI设计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咖啡文化体验。 星巴克的案例告诉我们,VI设计要有品牌故事、环境营造和个性化体验,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并建立品牌忠诚度。 通过以上成功的VI设计案例分享,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 品牌一致性:VI设计要保持一致性,展现出品牌的特色和价值观。 https://www.niegobrand.com/insightdetail-4-42-3970-1.html
2.星巴克咖啡的中国本土化营销策略及启示.docx[原创毕业论文]得益于成功的本土化营销战略,星巴克进入中国以来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本文研究星巴克在中国的本土化营销战略。研究表明星巴克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战略,本质上是文化层面的本土化推进。本篇文章使用STP战略营销模型和4P营销理论作为研究工具,建立具有适用性的本土化营销战略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 关键...http://m.eeelw.com/jingji/191728.html
3.朋友圈广告成功案例分享在当今的数字营销环境中,社交媒体广告已经成为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其中,朋友圈广告因其精准的定位和强大的互动性,成为了许多企业首选的广告平台。下面,我们将分享几个朋友圈广告的成功案例,希望能为您的营销策略提供一些启示。 案例一:星巴克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朋友圈广告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学...https://chot.cn/detail/238134.html
4.细节里的竞争力启示三:星巴克连「眼神」都列入训练 细节也要分,如果尽是节省能源,少用日光灯或影印纸重复使用等,都很容易被模仿。何种细节是有用的?例如星巴克咖啡,一个微笑眼神、一句话,这都是细节,星巴克遇到嫌咖啡贵的顾客,绝不会给你白眼,还会跟你解释因为咖啡豆比较好。一个眼神的训练背后是细节,这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地...https://m.ceconlinebbs.com/BLOG/34099/
5.《爱德华的礼物:星巴克的职场启示录正版图书,满额满减,咨询更...当当益生源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爱德华的礼物:星巴克的职场启示录【正版图书,满额满减,咨询更优惠】》。最新《爱德华的礼物:星巴克的职场启示录【正版图书,满额满减,咨询更优惠】》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爱德华的礼物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42245612.html
6.星巴克整合营销(从咖啡到文化:探析星巴克全球品牌战略的成功之道)星巴克极其重视通过数字化技术,这启示其他品牌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并加强参与度; 星巴克成功整合了线上和线下渠道,提供多样化的购买和互动体验,这启示其他品牌企业可以在不同渠道上提供一致且无缝的购物体验,扩大品牌影响力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17807-1.html
1.星巴克成功之道(通用6篇)一.星巴克的成功之路 星巴克原本不过是西雅图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咖啡馆,曾几何时,它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全球展店逾万家,更难得的是,星巴克还能维持稳定的咖啡质量与独特的待客风格。无疑地,星巴克是个成功的经营与管理典范,而主管可藉由星巴克的经营哲学,获得那些管理启示呢?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bobhfv5.html
2.回馈社区星巴克星巴克是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建设并繁荣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社区。 社区服务 我们一直认为,星巴克可以并且应该对我们所服务的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社区服务反映了我们的使命和价值观,反映了我们作为一家公司的形象,也是我们单独以及与人合作以帮助满足星巴克运营所在社区的需求的最大方式之一。https://www.starbucks.com.cn/about/responsibility/serving-the-community
3.星巴克加盟费多少万元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案和创业机会分析...星巴克成功加盟者的启示与经验 在加盟星巴克的众多创业者中,有几位成功案例特别值得关注,他们的经历和成功秘诀为新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首先,李女士在上海开设了她的第一家星巴克门店。她成功的秘诀在于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精准定位。通过研究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李女士选址于繁华的商业区,确保店面能够吸引大量的顾客。https://www.coffee.cn/blog/tags-62495.html
4.复盘星巴克: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星巴克还是那个星巴克,只是那个消费咖啡的...复盘星巴克:历史给我们的启示之02、不是所有的合伙人都叫CP 不是所有的合伙人都叫CP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之所以在中国被称呼为“乔教主”,那是因为作为苹果创始人的乔布斯在被董事会赶出公司后,又以王者的姿态回归苹果,并通过Iphone4的成功,将苹果带到了一个后人很难超越的高度。 https://www.shichangbu.com/index.php/know_info/60179.html
5.探讨星巴克的管理之道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论文(集锦11篇)3、星巴克的管理之道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3.1打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一家企业从建立之初一直秉承的理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家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辨识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力量,打造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是当务之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839330.html
6.星巴克管理系统流程图五、星巴克管理系统流程图在软考中的启示 星巴克的管理系统流程图不仅为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参加软考的考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通过分析这些流程图,考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订单处理和客户服务等。此外,星巴克管理系统的成功实践也为考生提供了优化业...https://blog.51cto.com/u_12750985/11359173
7.寻找榜样的力量:美国公司国际化案例给中国企业的启示在北京,上海甚至是四川的星巴克里复古的家具已经取代了以前标准化的桌椅,在星巴克中这些既显得别具一格又缓和了美式装潢和中国传统的对立,店铺设计的本土化无疑铸就了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 2、产品的本土化 针对中国本土文化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从而赢得更多中国消费者的亲睐。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保持原有特色...https://ofdi.sww.sh.gov.cn/alfx/18485.jhtml
8.职场励志书籍6、《爱德华的礼物:星巴克的职场启示录》 推荐理由: a、一个关于“职场氦气”的秘密,一则透视“职场政治”的心灵寓言,一场改变你前途和命运的对话,一件送给上班族“职场晋升”的礼物。 b、金融危机大裁员下的生存法则,别让小事影响你的升职加薪!《谁动了我的奶酪》+《礼物》=《爱德华的礼物》。 https://www.yjbys.com/lizhi/shuji/223140.html
9.星巴克(SBUX.US)成长启示录——商业模式和品牌文化共塑传奇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燕首席”,作者中信建投社服,分析师贺燕青、李铁生、陈语匆,研究助理陈如练,原文标题《星巴克成长史——商业模式和品牌文化共塑传奇》 。 摘要 星巴克(SBUX.US):咖啡帝国成长史。星巴克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为咖啡豆和咖啡器材销售商,霍华德舒尔茨于1987年收购星巴克,发展现制咖啡连锁店。1992...https://m.zhitongcaijing.com/contentnew/appcontentdetail.html?content_id=214193
10.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蕴含了哪些玄机?所以不管你卖出多少咖啡,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到店消费者等关键要素基础上,客单价越高,消费频次越高,对星巴克越有利。 星巴克给我们的启示 1、比例偏见的产品规划: 在产品规格设置、价格设置中应用,引导用户选择品牌希望推荐的产品。 2、比例偏见的感知参与: ...https://m.digitaling.com/articles/126594.html
11.星巴克社交媒体营销成功案例:互动营销与星巴克的深度融合星巴克通过与社交媒体的深度融合,成功实施了一系列互动营销策略,吸引了大量粉丝,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成功的互动营销案例为其他品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https://www.wenanmiao.com/2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