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甘洛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凉山州甘洛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前言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于1956年建县。全县幅员面积2156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227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县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等多个民族,总人口22.77万人,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75.35%,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一、规划基础

(二)旅游配套。旅游交通方面。甘洛县在凉山州各县市中,不仅距离峨眉、乐山两大旅游景区最近,还是距离省会成都市最近的县城。交通方便,县内有G245与甘石公路通往西昌、乐山、雅安和临近县,成昆铁路由北向南纵贯县境62.5公里,成昆铁路复线已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从成都乘火车到甘洛县仅2.5小时。旅游住宿方面。甘洛县境内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限于县城的宾馆和社会旅馆,目前无星级宾馆。城区甘洛宾馆是县内第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宾馆,有99个房间、150个中高档床位,集住宿、娱乐、餐饮于一体。以自然生态、特色产业、民俗文化、民族风情为依托,成功创建荞升庄园等17户民宿达标户。旅游厕所方面。我县目前共有旅游公共厕所6座,分别是,田坝镇兰池村1座(2019年新建),团结乡瓦姑录村1座(2019年新建),石海乡布哈村1座,吉米镇彝廊山庄1座(业主为彝廊山庄),前进乡保森园1座(业主为保森园),海棠镇荞升庄园1座(业主为荞升庄园)。

(三)旅游市场。接待量方面,近年来,甘洛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7年、2018年、2019年接待游客分别为295.3人次、310人次、3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分别为1.66亿元、1.925、2.12亿元。客源地方面,游客主要来自成都市内游客,其次是川渝城市圈内游客,再次是云南、贵州、陕西等周边省市游客,远距离游客较少。

二、“十三五”发展成果

(一)科学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完成了《甘洛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5年)》《吉日波景区规划》,以及旅游扶贫重点村吉米镇色达村、阿嘎乡格古村、海棠镇海棠村、普昌镇普昌村、乌史大桥乡二坪村的旅游扶贫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景区建设专项规划和旅游扶贫示范村点位建设控制性详规多位一体的旅游规划体系。我县制定出台了《甘洛县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发展的决定》《甘洛县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拟定了甘洛县《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意见》。

(二)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健全完善。甘石路改扩建,省道S208升级为国道G245;通村、通组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峨汉高速、成昆铁路快铁复线正加快建设;新建、续建了甘洛县沙岱乡至黑马乡旅游产业公路、大菩萨旅游资源产业公路、甘洛县海棠镇至坪坝乡旅游产业公路等3条旅游产业路。建设旅游厕所6座,设置旅游标识标牌4处。

(三)强化重点项目储备。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我县制定了《牛角海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二坪云崖彝寨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大渡河大峡谷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将二坪云崖彝寨(3A)、大渡河大峡谷省级生态旅游区、牛角海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项目申报纳入了凉山州旅游景区三年创建计划、五年创建目标。

(四)乡村旅游突破发展。以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民宿达村户和星级农家乐创建为抓手,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开展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工作,强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一是完成了兰池村、瓦姑录村等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二是成功创建17户民宿达标户,其中6户省级民宿达标户(海棠竹园、保森园休闲农庄、美好家园、鹰巢温泉康养山庄、彝廊山庄、荞升庄园);三是创建星级农家乐12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8家。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五)创新本土旅游产品包装。充分挖掘甘洛县特有的彝族饮食文化和彝族手工刺绣技艺,利用丰富的黑苦荞、黑桃、大白芸豆、生态畜牧农副产品等资源,采用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促进农副产品增产扩销。通过O2O消费扶贫方式,发展“一村一品”、“农产品+电商、直播、众筹、可视化、社群、互联网、认养农业”等多种模式进行推广营销,有效助推本地企业拓宽营销思路、吸引外地农业企业共同打造扶贫产品,并在成都、绵竹开设6家甘洛农特产品线下直营店,通过直营店销售及帮扶单位以购代捐,实现产品终端流通零售,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极大提升了产品的销量。2019年完成网络销售额500余万元,直营店销售额达到1200余万元。

三、“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主要问题

(一)旅游目的地体系未形成。甘洛县有很多特色旅游资源,但大多是以传统观光型产品为主,中高端旅游休闲产品比较缺乏,且现有旅游产品发展比较散乱,没有形成旅游目的地体系。比如,海棠古镇景区主要为观光旅游,游客参与性项目不多,旅游商品研发力度不够,旅游购物设施不足,游客人均消费偏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田坝镇——团结乡梨李芬芳园区季节性太强,春季游客太多而其他季节则较为冷清,旅游产品基本上都为数量极少的低档农家乐;同时甘洛县的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内容不太丰富、形式比较单一,特色性、差异性不明显,传统的彝族民俗文化内涵没有得到融入,产品的同质性趋势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基础配套设施很薄弱;此外还有其他很多景点也没有得到发展,比如国家、省、州各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建设的旅游线路得到统筹发展。

(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薄弱。甘洛县外部交通条件较好,可进入性强,但是内部各旅游景点联系不紧密,公共交通班次少收班早,道路路况差,较为拥堵,指示牌也较少,不利于自由行游客游玩。游客进入甘洛县后没有大型集散中心,对游客的咨询解答服务不够;城市卫生状况较差,路面不整洁,整体绿化率不高,游客印象分较低。同时因为旅游住宿设施较少,房间环境一般,缺少知名或星级酒店,因此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内部指示牌少,公厕数量不足,卫生较差。此外,甘洛县旅游业还存在相对薄弱的方面,消费链还有待增强,如地方餐饮特色较少,价格偏高;娱乐活动种类不足等。

(三)旅游开发创新意识不够。受传统意识影响,对新产品、新业态缺乏新理念的引领,许多资源的旅游价值都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不少旅游产品以简单的观光为主,旅游功能非常单一,旅游经济效益低下。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时期,我们应解放思想,挖掘资源内涵、拓展资源外延,有效将旅游资源与度假、医疗、养老、体育等产业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型高效开发,形成支撑有力的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四、“十四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一)新时代推动全域旅游新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时代赋予旅游业的责任也空前加大,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以封闭式管理的旅游景区(点)作为主要项目形态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旅游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甘洛县凭借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区位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全域旅游理念和思路发展地方旅游业。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不断提高,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方向迈进。经济进入新阶段后,我们需要花大力气首先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缩小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补齐扶贫脱贫、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短板。而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在产业机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收入结构等调整转型中应该是大有可为,必须有所作为的。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随着居民收入的水平提高,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对旅游、消费、养老、医疗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持续向高端化、个性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增强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推动力。

(四)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带来的机遇。成昆铁路复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成都乘火车到甘洛县仅2小时车程。未来甘洛将融入川西南2小时交通圈,至成都2小时交通圈,至成渝其他次级枢纽城市2-3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加强甘洛与成都、重庆及川西南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同时,近期逐步实施国省干道道路等级提升改造以及通乡公路建设。内外交通条件的改善成为甘洛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度假形式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甘洛县“一中心、四环线、六组团”文旅发展布局,积极推进大凉山旅游名镇、大凉山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以旅游业发展带动甘洛经济发展,打造形成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新突破点,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新切入点,让农村更美丽、让农业更兴旺、让农民更富裕、让城乡居民的生活更幸福。

五、“十四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保护与开发的兼顾。甘洛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最大优势,环境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发展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保护天生脆弱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与开发产品,将影响甘洛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等问题。如何做到在发展甘洛县旅游业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课题。

(二)产业提档及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甘洛县总体目标是在完成精准扶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进程。这是产业提档融合发展关键期,对文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如何让文化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实现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对甘洛县来说是艰巨的任务。

(三)区域旅游竞争加剧。甘洛旅游资源开发虽具备后发优势,但是从整个凉山州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来看,彝族文化、山地自然旅游资源大致相同,甘洛的彝族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着周边地区的同质化竞争;缺乏创新型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旅游形象不鲜明,尚未形成统一的对外旅游形象和主打产品,对区域旅游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六、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为凉山州甘洛县五年发展规划,时限为2021-2025年。

七、规划目的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发”“一核五带”、州委“一核五区三带”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州委州政府发展全域旅游首位产业的战略定位,立足甘洛县实际,坚持做好文化资源的传承、旅游资源的挖掘培育和生态资源的保护,以创新旅游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目的地建设战略、差异化定位战略、品牌化引领战略、创新型开发战略、联动化发展战略五大战略,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布局、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强化特色产品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把甘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甘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显著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品牌影响力,让城乡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二、“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战略

(二)差异化定位战略。差异化定位战略彰显甘洛县旅游产品特色。结合甘洛县山水花果资源、彝文化资源,打造相应的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产品体系,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将与周边形成错位发展,突出甘洛县旅游发展的优势。

(三)品牌化引领战略。品牌化引领战略引领甘洛县旅游品牌实现突破。通过对甘洛县旅游资源粗放型开发向精细化开发的转变,实现现有资源的高品质规划、高品质建设与高品质运营,树立甘洛县旅游高端品牌,通过高端品牌带来新一轮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带动甘洛县旅游持续发展。

(四)创新型开发战略。创新型开发战略创造更多旅游发展空间。对彝族文化、非遗等传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型开发,打造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产品体系;对隐性资源进行旅游化开发,积极挖掘培育激活旅游要素,打造引领未来旅游发展的新型产品体系,进一步拓展甘洛县旅游的发展空间。

三、“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期末,甘洛县旅游产品更具特色,旅游要素建设完善,旅游格局进一步优化,重点资源及隐性资源得到全面开发,旅游功能向观光、休闲、体验、度假并重转变,初步建设成为彝民族文化体验与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彝文化影响力实现新突破。建设神山吉日波—鬼山德布洛莫彝族文化体验区,开展民俗表演活动和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甘洛苏尼文化、毕摩文化影响力;打造二坪云崖彝寨,大桥彝族风情影响力显著提升。

——文化旅游吸引力实现新突破。推进文旅发展模式实现由景区带动向产业功能区转变,实现甘洛旅游特色化、多元化、品质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实现新突破,旅游总收入、接待入境游人次均实现翻番。

——文化旅游供给力实现新突破。全县旅游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创建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1~2个,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接待能力显著提升,争创星级宾馆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全县宾馆饭店床位数达4000张。

——文旅产业竞争力实现新突破。创建农业旅游园区1个,培养文旅特色小镇1个,五星级农家乐示范点4个,旅游特色村4个。产业规模逐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成为县域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二章重点任务

一、构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整合甘洛县优质资源,推进文化旅游项目集约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一中心、四环线、六组团”的文旅发展布局。

1.彰显一心旅游服务功能

构建以新市坝镇为主的旅游集散中心,加强与县内其他景区景点的无障碍交通体系建设。重点体现甘洛的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产业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客流的集散体验功能和交通流的枢纽功能。

2.加快四线联动建设

推进形成东部高山峡谷观光体验线路、清溪古道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南部彝族文化休闲体验环线、河谷农业观光环线的“四线”联动旅游网络,为建设大渡河畔璀璨明珠提供有力支撑。

3.凸显六组团带动作用

以打造“云崖彝寨”观光休闲组团和“清溪古道”观光休闲组团为契机,进一步开发坪坝休闲示范区、大渡河生态旅游示范区、牛角海观光体验康养度假旅游区,构建“生态科考旅游目的地”集群。以打造“尔苏藏族”民俗体验组团和“彝家风情”民俗体验组团为先导,进一步开发吉日波—德布洛莫彝文化体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彝族土司文化产业园、海棠古镇修复打造项目等,构建“民俗体验旅游目的地”集群。发挥“花乡梯田”休闲农旅组团及“河谷人家”休闲农旅组团的带动效益,进一步开发普昌梯田、田坝镇-团结乡梨李芬芳体验园、吉米生态庄园等项目,开发废弃矿坑公园和窑厂民居休闲度假区,构建“产业融合旅游目的地”集群。

专栏7-1构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1.“一中心、四环线、六组团”文旅发展布局。“一中心”指以新市坝镇为主的功能分区集散中心,“四环线”指东部高山峡谷观光体验线路、清溪古道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南部彝族文化休闲体验环线、河谷农业观光环线,“六组团”指“云崖彝家”与“清溪古道”观光体验组团、““尔苏藏族”与“彝家风情”民俗体验组团。“花乡梯田”与“河谷人家”农旅体验组团、在“十四五”期间,创建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1~2个,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创建农业旅游园区1个,培养文旅特色小镇1个,五星级农家乐示范点4个,旅游特色村4个。

二、打造甘洛特色旅游品牌

贯彻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从旅游产品供给侧角度入手,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推动旅游产品转型,构架甘洛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推进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和旅游线路的打造。

1.精心构筑系列旅游商品体系

加快甘洛县旅游商品体系开发建设,将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突出甘洛县旅游发展优势。推进旅游新产品开发,不断丰富旅游产品资源,构筑完整的旅游商品体系,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开发甘洛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甘洛特色的“伴手礼”。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旅游综合服务区、宾馆、娱乐场所建设。

2.强化旅游品牌宣传营销

3.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三、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夯实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接待能力,全方面提升甘洛县旅游服务综合水平。

1.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甘洛交通高质量发展。打造顺畅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城区与旅游景区道路网的一体化构建,完善区内旅游环线和多通道建设,打通乌斯大桥镇二坪-大渡河大峡谷-瀑布沟电站—黑马营地—古灵道遗址—埃岱温泉—土司文化旧址、普昌梯田-吉日波神山-牛角海、清溪古道—海棠古镇—红军树、新市坝镇—普昌梯田-吉日波神山-斯觉镇-德布洛莫-阿嘎温泉、以及新市坝镇-田坝镇-团结乡-玉田镇等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快旅慢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立体交通体系。做好城镇、旅游景区、旅游通道沿线的环境整治工程、智慧道路建设、生活服务及应急救援等服务设施配套,增加特殊人群服务设施,形成便捷、智能、高效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2.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合理利用区位优势,构建合理的旅游住宿空间格局。引领旅游住宿向品质化酒店、休闲度假型酒店、主题酒店和居家轻松型酒店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住宿的服务质量。出台专项政策,为旅游商品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资金保障,大力扶持特色旅游商品制造企业,鼓励旅游商品制造商进行技术创新。针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服务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实施“一个停车场、一座旅游公厕、一处购物中心、一个接待中心”四个一工程,着力提高景区规模和档次。

3.提升休闲娱乐体验

推进完善游乐体验、民俗体验、夜间休闲、节庆活动等休闲娱乐业态设施。积极开发具有彝文化特色的新兴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推动娱乐场所品牌建设,树立甘洛县旅游文化形象。促进娱乐业与体育、民俗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娱乐业发展空间,创新娱乐方式,丰富娱乐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智慧旅游建设,优化休闲娱乐体验模式,提高游客旅游信息化程度和满意度。

四、搭建旅游双创体系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1.激活旅游双创主体

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引导知识分子、企业家、文旅创客、艺术家、返乡人员、农民等各界人士开展城乡旅游的双创活动和事业,构建产学研等多方协同的双创机制,对接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等川内高校,合理利用甘洛旅游资源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激发旅游双创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企业以旅客需求为导向,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进一步开创甘洛旅游双创的新局面。

2.建设旅游创客基地

依托海棠镇独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旅游双创基地。联合清水村双创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民间双创的力量,为从事创意设计、艺术乡建、文旅体验的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小微企业和创意团队入驻基地,发展一批乡村创意村落、乡村创业聚落、乡村创客小镇,力争建成凉山州文创旅游目的地。

3.优化双创市场环境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旅游提供政策和财政保障。降低旅游双创门槛,为企业工商注册、房屋租赁等提供便利。强化双创公共服务,为双创小微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技术标准、咨询和认证等专业化的优质服务。营造旅游双创文化氛围,大力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内涵,树立旅游双创典型。建立完善的旅游双创诚信系统,营造诚信双创的市场环境。

五、开展旅游扶贫工程

积极贯彻旅游扶贫政策,着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创新开发旅游扶贫商品和基地,促进旅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调整传统乡村经济结构、提高传统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多项目标。

1.实施旅游扶贫示范工程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支持和引导旅游产业基础较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乡村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在“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两带两加”扶贫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等方式,让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获得经营性收入、劳务收入、入股分红、租金收入等。通过建立稳定、长期、相对合理的精准利益分配机制,激发贫困人口参与发展旅游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持久内生动力。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以新市坝镇为中心,依托县城、旅游景区(景点)、特色产业、乡野风光,构建甘洛县乡村旅游交通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乡村康体休闲旅游度假村,促进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以观光旅游、民俗体验等产业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打造集娱乐休闲、餐饮住宿、农耕体验、研学实践为一体的乡村度假庄园。

3.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个产业彼此关联和互相带动的特点,以旅游业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文化、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在各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注重旅游功能的挖掘,推动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彰显甘洛县地方旅游特色。

专栏7-2建设彝乡生态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重点项目

1.甘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基地以省级非遗项目磨尔秋为主,11个省级非遗项目、20个州级、216个县级非遗项目为一体的传习基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本项目将形成一个集彝族非物质文化为主、其它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展示、产品交易,民族文化研究等于一体,提供创意设计、影视作品、展示交易、会展、人才交流,及商务、生产和生活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民族非物质文化产业园。投资概算0.5亿元。

2.甘洛县坪坝休闲度假示范区。依托甘洛机场建设,以甘洛县坪坝古镇、松树坪小平原、上巴洛草甸牧场为主体,打造松树坪体育运动、上巴洛牧场冰雪运动休闲度假胜地,加大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度假休闲系统,建成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康养圣地,投资概算5亿元。

3.甘洛县彝族土司文化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20000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以县城土司衙门为核心,形成专题性博物馆和旅游景点,康养保健、附加产品、特色工艺和传统餐饮为一体的新经济增长点。其中主题性博物馆是,一个集藏、彝文化为主、其它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实物展示、产品交易、民族文化研究等于一体,提供历史文献、文物古籍、展览、人才交流、考古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馆藏中心。

4.甘洛县茶马古道清溪峡段保护与开发项目。实施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景观小品、清溪古道5公里徒步体验线路、环境整治工程等项目。坪坝村茶马古道入口处设置景区大门凸显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内涵,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主题,传达景区的主题意境;在茶马古道清溪峡段的入口河边草坪区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游客投诉接待、旅游商品展销等服务;在清溪峡古道沿途实施古道修复工程,将其打造成为一条文化休闲、户外探险、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风景旅游线;在清溪峡古道沿途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提高清溪峡生态环境,为游客营造探险、观光、体验的绝佳环境;在清溪峡古道沿途设置景观小品,为游客提供指示、观赏、科普、休憩等功能;打造清溪古道5公里徒步体验线路,开展茶马古道清溪峡段徒步探险、户外休闲、文化体验等活动。投资概算2亿元。

5.牛角海观光体验康养度假旅游区。深度挖掘小药山自然风光、小河村天然温泉、尔苏藏族民俗文化、齐民碉遗址等自然文化资源,建设尔苏文化博物馆和尔苏民宿体验中心(含演艺中心),建设温泉康体养生休闲基地,建立“一山、四区、一点、一环线”蓼坪旅游区总体布局。一山:小药山自然生态精品观光;四区:尔苏藏族民俗体验休闲区、小河温泉康体休闲区、牛角海自然观光区、海子群自然观光区;一点:齐民碉古迹观光点;一环线:“原蓼坪乡—清水村尔苏藏族民俗体验休闲区——牛角海自然观光区—海子群自然观光区”小药山观光旅游环线,建设蓼坪观光体验康养度假旅游区。投资概算3亿元。

6.“云崖彝家”AAA级景区。整合乌史大桥彝族风情、大渡河、瀑布沟电站、以及大渡河畔悬崖上的田坪——二坪彝寨、天梯、高山草甸牧场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探险、休闲旅游,创建AAA级旅游景区。投资概算1亿元。

7.大渡河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大渡河及瀑布沟电站、黑马营地,二坪彝寨,天梯,高山草甸牧场为主体,打造瀑布沟电站大坝、水面、黑马营地构成的水域观光休闲娱乐区,田坪、二坪和三坪构成的彝族民俗体验休闲区,以及连接两区的沿大渡河旅游线,形成集生态旅游、水上旅游、探险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投资概算20亿元。

8.吉日波—德布洛莫彝文化体验区。打造神山吉日波—鬼山德布洛莫南部彝族文化休闲体验环线,形成以吉日波神山为主体,以梯田、彝族奴隶制社会和德布洛莫神秘文化为配套的彝民族文化体验区。依托神山吉日波建设生态餐厅、老种子博物馆暨保护中心、依托鬼山德布洛莫以及斯觉镇粮经复合的自然农业资源,发挥毕摩文化特色优势,与吉日波神山形成阴阳呼应,打造自然康养之乡,凸显甘洛特色神鬼文化。估算投资5亿元。

9.海棠古镇修复打造项目。通过恢复历史景观,打造核心吸引物,使“古镇保护”+“旅游发展”相互促进。打造内容主要为四个方面,大体量的进行修缮、复建和还原海棠古城,尤其是海棠古城墙、北城门、青石板路,沿街木楼房式民居、客栈、店铺,“将源”石刻,千佛寺,关押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遗址和城西部分古墓群;寻访了解古镇历史的老人,抢救性收集口头相传的古镇资料,并编制成文字资料,建立档案记录;初步整治古镇内与古镇传统风貌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保护传统街巷路面的原生状态,保持其石板等传统材质,破损处以相同材质修补。投资概算2亿元。、

10.废弃矿坑公园。通过生态修复等手段,利用废弃矿坑建设特色矿坑公园。总投资8000万元。

11.甘洛县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0000人。规划总投资7000万元。

第三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

1、成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

2、完善旅游产业规划

3、加强内部合作

积极推进旅游业与水果种植业的协调合作,注重旅游功能的挖掘,使旅游产业内容更加丰富。加强与规划、国土部门的对接,预留、储备旅游景区、宾馆、酒店和公共娱乐设施等用地。加强与交通部门协调合作,完善连接区内各旅游景点,满足逐渐增多的自驾游,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满足非自驾游客。在公交站台等公共设施增设旅游景点宣传栏,在对外连接车站、公路等处设置指示牌,完善交通标识系统,及时更新城市地图,方便外来人员旅游。

二、落实旅游政策,扩大地区影响

1、税收政策

2、监督管理政策

3、土地政策

三、拓展融资渠道,加速旅游发展

1、政府主导型投入

政府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并调整基金投入方向,使之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组建区域性景区投资公司,通过投融资、土地转让、国有资产抵押等运作模式,在投资项目风险高、资金需要量大的情况下,参与股权投资,等盈利后可以通过拍卖将政府股份转让给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加强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信贷政策,包括提供贷款担保、低息贷款、支持发行债券与股票;政府出资大型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

2、招商引资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要建立“市场为主、财政为辅、多渠道、多方位”的融资体系,从财政、银行、企业、个人、外商及项目本身等多方筹集资金投入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外地投资商尤其是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地区的投资者来甘洛县兴建星级酒店、开发景区、开办旅行社、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商品,要采取开放欢迎的态度予以支持。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方投入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打破既有的旅游市场格局,推动本土旅游产业升级,培育质量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四、健全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

1、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和“引凤、筑巢、哺雏”的人才发展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定向培养”方式培养本土人才。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厨师等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对外引进高端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甘洛县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

2、提升旅游人员服务质量

鼓励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等积极参加旅游志愿者活动。把符合条件的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纳入就业扶持范围,为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整体提升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推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旅游人才评价制度,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落实旅游从业人员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和完善建立旅游从业人员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和进出机制,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稳定人才队伍。

五、实施安全保障,降低旅游风险

1、旅游安全定期检查

加强旅游道路特别是桥梁、隧道等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对客运索道、水库游船、自驾营地、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场所特种设备定期开展安全检测,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

2、工作人员技能培训

3、风险项目安全培训

旅行社、景区要对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旅游者进行风险提示,并开展安全培训,例如水上娱乐项目、汽车比赛,同时景区也要加强对游客的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建设,避免游客发生意外。

4、建立事件应对机制体系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将其纳入当地统一的应急体系。重点景区要配备专业的医疗和救援队伍,有条件的可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基地统筹建设。

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

推动旅游开发向保护型和集约型模式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将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生态地区和旅游景区的人口向城镇和新农村社区转移,控制和保护好自然生态区域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强化旅游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强对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和旅游城市建设规划中对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在旅游开发阶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旅游景区游客环境容量,明确环境要素专项保护措施,对水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大气保护、噪音控制、固体污染处理以及环卫设施配套需进行专门规划。严格贯彻和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旅游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开发新的旅游景区和在旅游景区内兴建新的旅游接待设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在旅游开发中坚持保护性利用原则

坚决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通过法治建设、集权制改革、资源补偿机制建立和监督机制健全等途径,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建立水环境评估及水质安全监督、检测与管理机制,严格控制水上游乐设施数量,避免污染水环境。开发山区项目时,注意对现有自然林地进行植被保护或改造,对已开垦山地根据项目设置进行人工植被景观的改建。禁止在规划区内毁林、采石、采矿等破坏性行为,不断完善森林保护规章制度,加强管护,防止滥发事件发生,保障优质的生态环境。

3、在全行业中推进节能环保

4、积极支持生态旅游发展

坚持生态理念,强化“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提升生态脆弱区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引导游客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变“被动”保护环境为“主动”保护环境,自觉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生态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污水、垃圾处理、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防止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定期开展旅游景区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THE END
1.海底捞,大学生群体的美食新选择节能门窗海底捞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新宠,成为他们在聚会和休闲时光中的热门美食选择。凭借其新鲜的食材和丰富的火锅底料,海底捞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美味的追求,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互动的平台。店内独特的服务体验,例如免费的小吃和贴心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提升了就餐的乐趣。海底捞灵活的营业时间和环境氛围也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http://www.vpitch.cn/post/316.html
2.企业内外环境范文12篇(全文)海底捞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5篇 关于四川简阳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战 略环境分析报告 姓名:杨洪伟 学号:201108061115 班级:人管11-3 学院:商学院 企业外部环境是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对企业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分析可以找出外部环境为企业所提供的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1go2uub.html
3.护理管理学教学论文(精选13篇)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既有其经营模式弊端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不利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原因。 首先,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是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低附加值、资源依赖型企业或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型小企业。 在的金融危机中服务业受冲击不大,而制造类企业受影响大,主要原因是技术层次低,设备落后,规模经济不明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低成...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qitalunwen/815679.html
4.融合与创新:上市公司的多元品牌设计策略1、可持续性: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包装设计也将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未来的包装设计将更加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2、个性化: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包装设计也将趋向个性化。未来的包装设计将更加注重差异化,通过不同的包装设计和材料来满足不...https://www.rhtimes.com/brand/logo-design-news7975.html
5.管理架构和组织结构有何区别和联系管理组织结构的含义(1)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 (2)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 (3)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 ②组织对环境的影响: 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现在新环境。 第二节 组织环境分析 1、一般环境分析 ①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 https://blog.51cto.com/u_16213648/8033230
6.“i茅台”上架飞天茅台!消费者:难买到;小鹏汽车被曝单方面毁约20...美的回应裁员传闻: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 美的集团在脉脉平台回应近期裁员传闻表示,“今年,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增长潜力,提高经营业绩。” 9家门店出现“阳性病例”?家乐福:假的!已报警 ...https://www.yicai.com/news/101418526.html
7.创业计划书精选15篇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竞争并不激烈,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大学和商业区小区等地有固定的客户群,而且消费力比较高。 3.店铺新鲜独特,价格能获得众多信赖的口碑并接受,容易吸引各个阶层消费者,面向的人群广泛,受淡旺季影响不大。 (二)内部环境分析 ...https://www.gdyjs.com/chuangye/512042.html
8.奶茶店运营的管理方案范文(通用6篇)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竞争者分析 1、产品竞争者:七杯茶(工大东门店)、奶熊奶茶店(五食堂附近)和90°炭烧咖啡(二食堂附近)。 2、竞争者4P分析: 产品:包装漂亮,卖相好,很吸引人,但是味道一般。 价格:价格比较昂贵,给销量带来了较大影响。 七杯茶 ...https://www.unjs.com/fanwenku/230900.html
9.学校附近奶茶店的营销方案(精选12篇)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竞争者分析 1、产品竞争者:七杯茶(工大东门店)、奶熊奶茶店(五食堂附近)和90°炭烧咖啡(二食堂附近)。 2、竞争者4P分析: 三、顾客分析 (一)谁是我们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 1、人口统计特征: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等。 现有的顾客:主要是工大的学生为主。 https://www.oh100.com/a/202211/5689522.html
10.海底捞员工激励制度施永宏认为,不管是一线员工还是管理层,都需要一个激励的环境。如果做得好坏和收入升迁都没有关系或者关系很小,那么就会没有动力去做。 施永宏称海底捞的绩效考核法为过程考核法。当员工的升迁不与业绩直接挂钩,他就会聚焦到客户的身上,更直接更全面地去符合客户的满意度。 https://www.yjbys.com/zhidu/2016063.html
11.加速奋斗型组织进化,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体系?2万字...企业进化的底层逻辑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企业对外部需求的响应;二是企业如何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价值创造,然后和外部的环境进行价值交换。价值需求与价值创造是企业进化的DNA, 决定了业务形态和组织形态。也就是说,企业进化包括业务形态进化和组织形态进化,这两条线索是我们研究企业文化内在规律的主线。 https://news.hexun.com/2020-04-24/201130281.html
12.火锅店创业计划书(通用15篇)2、传统因素对火锅的影响,其中包含了火锅的历史性、广泛性、文化性、独特性等。 3、周遍环境对火锅的影响,包括政策环境,如开办地的`治安状况、职能部门的效率等,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停车位置、水电气供应、通信网络、采购途径、消费人群、金融、卫生、劳动等与经营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措施优惠,如:税务、各类收费、...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30613161051_2981421.html
13.市场调查报告模板15篇汽车的使用和购买环境也是除汽车价格外影响私人购车的主要因素,在此次调查中受访者对汽车的使用和购买环境绝大部分都表示不满意,在购车环境方面只有21%的受访者表示了满意。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天津的满意度最高也就只有35%。在表示不满意的原因上,有61%的人认为购车环节的价外费用过高,59%的人认为购车手续烦琐...https://mip.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128211.html
14.申论70分训练营答案3.生态环境差秸秆焚烧污染空气、垃圾丢弃影响水质 (2)(题目L县特色小镇问题) 1.建设同质化建筑布局相似,缺乏与乡村特色相关联的文化印记 2.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生态功能退化,村落失去原始风貌 (3)(题目自媒体领域问题) 1.内容质量差存在大量低俗内容、虚假消息 2.存在违法行为违法采编互联网新闻,依靠数据造假牟利 (4...https://www.yxfsz.com/view/1630157577219313666
15.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的SWOT分析法是对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分析【单选题】对市场营销组织影响最为明显的外部环境因素是___ A. 政治和经济状况 B. 社会和文化状况 C. 教育与科技状况 D. 市场和竞争者状况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商业机会评估中对市场及团队的评估包括()。 A. 团队是否具备开发该商业机会的技能和资源 B. 团队的价值观是否一致 C....https://www.shuashuati.com/ti/295d4ed28c344181888d349276eefa8e.html?fm=bdbds977c8db69700e219d954552bd22b8253
16.奶茶店经营方案(通用10篇)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竞争者分析 1、产品竞争者:七杯茶(工大东门店)、奶熊奶茶店(五食堂附近)和90°炭烧咖啡(二食堂附近)。 2、竞争者4P分析: 产品:包装漂亮,卖相好,很吸引人,但是味道一般。 价格:价格比较昂贵,给销量带来了较大影响。 七杯茶 ...https://www.ruiwen.com/fangan/6397451.html
17.海底捞开卖烤串,拓展业务领域,引领火锅与烤串新风尚3、对消费者体验的影响 海底捞开卖烤串将丰富消费者的美食体验,消费者可以在享受火锅美味的同时,品尝到烤串的独特口感,海底捞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用餐环境也将提升消费者的整体用餐体验。 未来展望与策略建议 1、未来展望 随着消费者对美食需求的不断升级,海底捞开卖烤串有望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海底捞将继续关注消费...https://zztiaoji.com/post/13648.html
18.万字长文,回答2024年内容电商的攻守之策澎湃号·湃客因为我们是借这个IP和用户建立信任、向他们推荐卫仕,因此我不会再讲本身卖得比较好的产品,而是重点推一些新品,也是我自己的猫在吃的。这样也更容易让用户对新品产生信任感。 展望2024? 在外部环境变迁中找增量 AMIRO觅光:随着消费者对美容仪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我们自播的贡献也不断提高,2023年达播与自播基本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05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