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考虫倒闭#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高位,这家经历5轮融资、总融资超8000万美元,“三个考研大学生里就有一个在用”的互联网教育公司,最终还是走向了消亡。
与此同时,以张雪峰等为代表的教育博主、知识型网红正在占领新的高地。
01
考虫,体面离场
2月22日,#考虫倒闭#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第二。
但所幸,考虫走得还算体面。创始人李好宇回应称:“我们在走清算的流程了,学员会退费,员工有N+1倍薪水的遣散费,合作商也不会有亏欠。”
相较于怀念惋惜,运营社更加好奇考虫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毕竟考虫的辉煌大家有目共睹。
考虫官方并没有说明倒闭原因,但从前联合创始人、英语名师石雷鹏的离职出走中,我们得以窥见一点蛛丝马迹。
图源:石雷鹏公众号
在搜寻考虫过往足迹的时候,运营社发现有两位离任授课教师的言论,可以佐证石雷鹏的这番话。
一位赵姓主讲老师在其怀念考虫的博文中提到,考虫终于迎来了它早已预见的衰亡(博文现已删除)。英语讲师Vivian和Allen在离开考虫之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考虫倒闭的消息传出之后,他们同样在公众号发文表示,表示过去考虫在资金成本、人事决策等方面存在问题。
结合这几位“前内部人士”的看法,运营社认为,考虫的倒闭与其失败的内部管理脱不开干系,但更多地是没能跟上新时代的市场趋势,名师、生源的双重流失,让其业务难以持续发展,最终跌倒。
1)内部管理
企查查显示,考虫第一笔融资始于2013年,到2018年共经历5轮融资,融资总额超8000万美元。
这样厚实的家底使得考虫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租豪华办公场地[1]、投入百万资金的项目上线一周之后效果不好,创始人也是说砍就砍[2]。此外,考虫产品的利润率为50-60%,远低于同行的70%-80%。[3]。
在业务上不计成本地投入,但在教师薪酬体系上,考虫却扣扣搜搜。据Vivian回忆,此前她想把老师们的固定年薪制改为“年薪+分成制”,以此激励老师们提升课程质量,但公司高层并不同意。
运营社认为,这与公司高层不是教师出身,对课程产品以及教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了解有关,毕竟“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名师”是行业共识,在考研赛道更是如此。
2)外部环境
除了内部管理决策、资金成本、高管自身等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促使考虫衰败的一大原因。
首先是盗版资源、二手市场的壮大,使考虫的正版课程受到了冲击。考虫的主要用户群体——18-25岁的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有限,在互联网资源愈加丰富易得的情况下,买卖二手/盗版课程成为他们节省成本的不二之选。
各大机构名师的课程资料图源:闲鱼
其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不再将通过四级/六级作为毕业的硬性要求。考虫以四六级课程起家,199元的定价几乎就是在“赚吆喝”,更多是为了积累生源,将其转化为考研、考公等高单价产品的用户。
高校政策转变,学生没有相应需求,自然也就难以成为考虫的付费用户,更谈不上后面为考研课程买单。
“不管是从宏观经济、就业层面,还是微观层面,考研在未来三到五年一定会是一个长期向上的市场。”曾经被李好宇寄予厚望的考研市场,近两年逐渐萎缩。据教育部官网信息,2024年考研人数同比上一年减少了36万人。
从本质上来说,当下就业环境严峻是因为岗位需求减少、高校人才培育与实际就业之间供需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近几年研究生虽仍有扩招趋势,但专硕学制延长、部分高校不再为专硕学生提供住宿等政策都推高了读研的成本。
综合比较之下,考研不再具有性价比,机构也就失去了更多生源。
最后,随着抖音、b站、小红书等综合性内容平台对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渗透,更加专业、垂直、细分的机构、博主成为市场新宠,考虫原有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升学教育博主张雪峰的火爆,便是市场风向变化的最好例证,也加速了考虫的倒闭。
02
“杀死考虫”的张雪峰们
2016年6月,一则《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在网上走红,意外将张雪峰推到了台前。
张雪峰经典出圈视频图源:抖音
张雪峰团队矩阵号图源:抖音
2023年6月,张雪峰在一次直播中表示,“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这番言论顺利将张雪峰送上了热搜,当年新闻学招生因此遭遇了拦腰式崩盘。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在山东的投档位是省排名749,2023年却来到了1305位。[4]。
图源:公众号志愿云
同年12月,张雪峰在直播中再出金句,称“文科都是服务业”。不出意料,张雪峰再次登顶热搜榜,全网范围内再次掀起一波争论。
张雪峰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原因在于“时代变了”。
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多的是大量重复无意义的信息。对于缺乏信息分辨能力的普罗大众来说,筛选高质量信息的成本增加,张雪峰斩钉截铁、盖棺定论式的言论无疑就是现成的答案。人都有心理惰性,一旦接受了张雪峰的观点,大部分人都不会再去多方求证、辩证思考了。
在不确定的时代里人们迷茫、不知所措,更倾向于向“过来人”寻求经验,渴望获取“内部消息”以追求确定性。张雪峰经年累月展现出来的形象是专业可靠的,在升学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人脉,对政策的变化烂熟于心,使得他的话被部分人奉为“圣经”。
而在张雪峰之外,也涌现出不少个人升学教育博主。
左、中:暴叔讲留学右:吉田
在考研赛道中,由于考生需求愈发多样化,博主的类型已经进一步垂直细化。
众所周知,研究生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学习,这几年网络上涌现了一批带学博主。
图源:B站、微博
左:有偿带课中、右:作业批改图源:小红书、闲鱼
张雪峰只有一个,但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张雪峰。就连曾经那些只专注于教学的机构名师,如今也纷纷下场做起了自媒体博主。
机构们不再只专注于课程,而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打造名师”身上。
运营社认为,自媒体时代个人IP的重要性被空前放大,教育行业强调名师资源的属性让其能在机构和MCN两个身份中切换自如。未来,教育机构MCN化,名师网红达人化的趋势会进一步加重,“名师”的评判标准也将从单一的教学质量变为“教学”+“极具魅力的个人形象”。
知识作为商品,名师变为达人。可以说,是“张雪峰们”杀死了考虫。
也正因如此,他们卖课、卖资料的套路与直播带货的网红并没有什么不同。
03
张雪峰们的卖课套路与乱象
运营社总结了市面上各种考研机构、博主的卖课逻辑,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立人设打造个人IP、在内容上制造焦虑、全平台传播、利用免费课程/资料引流,最后将用户拉到私域成交。
1)立人设
互联网时代,立人设是基于身份确认需求的一种回应。如果想要他人为你的付费产品买单,一个清晰、可靠、专业的导师形象必不可少。
我们可以看到,张雪峰立的人设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主义导师”、“普通家庭的人生导师”,强调自己接地气、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为他们出谋划策,话糙理不糙,总归是为你好。其他机构的名师、个人博主类似,总之一定要强调“为你好”,和目标用户群体拉进距离。
2)制造焦虑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博主们在对外输出内容的时候,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制造焦虑,拿捏受众的情绪,并获得了超高流量。
“给文科生的XX点建议,让你少走十年弯路”的潜台词是:你文科生的就业情况都这么差了,还不快来看我的视频。
相似话题下的高赞图文、视频图源:抖音、小红书
“女生学这几个专业,直接躺赢”则在告诉你:你是女生,社会上存在就业性别歧视,还不提前给自己找后路?
“普通家庭的家长,你一定要这样教育你的小孩”,说白了就是在激发普通家长的教育焦虑。
诸如此类标题的视频数不胜数,但用户总能一次又一次点开,原因无他,只是拿捏了人性,将情绪渲染放大,将潜在需求转化为明面上的需求,让有需求的用户直奔博主直播间。
而在内容表现形式上,相同赛道的人多了,就需要一些反常规的举动、话语来吸引人眼球,这也是张雪峰炼成“热搜体质”的秘籍。
3)全平台引流
一个平台不够,市面上的主流平台都要入驻;一个账号不够,建立10个8个矩阵号来扩大影响力。张雪峰能够多次大规模出圈,还因为有不少营销号、网友推波助澜,自发搬运其视频到各大平台。
引流方式也很简单,设置一些免费公开课程、免费资料就能吸引来一堆“白嫖怪”、“资源党”,同时还能将目标用户沉淀到私域。
4)销售转化
全平台传播的好处在最后一步得以体现。各大平台积极发力电商业务,缩短了“张雪峰们”的销售转化路径,在哪个平台发内容,就直接挂上商品链接,大大减少了引流到私域过程中的损耗。
图源:左:抖音中:B站右:今日头条
企查查显示,张雪峰(原名张子彪)为苏州研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持有约10%的股份。
图源:企查查
总而言之,机构、博主们共用一套卖课套路,但考研市场就那么大,谁能更快跑出来,谁能做好口碑收到更多生源,则需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但在这一派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热闹景象下,也存在不少乱象。
去年12月,被传整合售卖盗版考研资料,网友爆料考研博主@西西爱政治在校期间利用研究生身份,使用盗版侵权课程在CCtalk平台上收费补课,借此牟利约26万元以上,随后该博主清空账号已有视频跑路。
今年3月14日,一则新传考研互助文档在考生间流传开来,不少考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部分考研机构、个人团队存在课程质量堪忧、授课学长学姐不够专业等情况……考生买课求心安,但这其中的套路骗局,还需要擦亮眼睛辨别。
04
总结
升学教育市场呈现出越来越垂直细分的趋势,名校、名师、名人,实用价值、情绪价值……但凡是考生需要的,都已经出现了对应的服务或产品,考生们可以自由组合选择。
名师出走、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的考虫,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还是败给了新的市场趋势。
运营社认为,当下不论是个人还是教育机构,都应该把握住社交内容平台带来的机遇,以名师、个人经历为核心,打造个人IP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张雪峰们”杀死了考虫,走上了市场顶流的位置,下一个“张雪峰”正在准备上场。
参考资料:
[1].《考虫没了吗?为什么呢?》
[2].《万字长文解读“考虫”:爆款与降维击穿大学生市场的故事》
[3].《「考虫倒闭」登上热搜,一段关于在线教育的记忆走远》
[4].《被张雪峰背刺后,新闻专业报考全线崩盘?消失2月后,他悄悄复出澄清,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样…》
更多运营干货
「品牌对话」|诺特兰德|鸭鸭|NOWWA挪瓦咖啡|霸王茶姬|立白|全棉时代|花加|熊猫不走||笑果文化|天虹|萨福|樊登读书|首尔丽格|水獭吨吨|全聚德|Lemonbox|蕉下|巡物社
「品牌观察」|pidan|名创优品|锅圈食汇|貂艺|库迪咖啡|tea'stone|达美乐|书亦烧仙草|蔚来|海底捞|茶颜悦色|瑞幸|亚朵酒店
「运营方法论」产品营销|内容方法论|投放营销|用户运营|店铺经营|直播电商|私域运营|出海运营|AI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