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已经培育出了整整一代咖啡客,这些人愿意花2美元,而不是99美分来上一杯,眼睛都不眨一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星巴克成功地将自己的店面打造成了一个舒服的所在,让人在家和办公室之外又有了一个可去的地方(事实上,许多人都称他们的店面是“第三地”),而且星巴克强调社会责任的企业哲学也很让人舒服(在他们这里,哪怕是计时工也享有福利)。
他们的策略确实行之有效,哪怕在今天咖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也能撑住自己的一片天。2013财年当中,星巴克实现了近150亿美元营收,较之前一财年增长12%。2009年至今,星巴克的股价已经上涨了700%以上。
不难想见,星巴克对此做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公司的发言人强调,“有些人喜欢清淡一点的,而有些人喜欢重口味”,最终他们说,公司正在努力,要让多种口味的顾客都感到满意。2012年,他们推出了黄金烘焙(BlondeRoast)系列产品,宣传称其“醇度柔和,风味轻柔,微酸而圆润”。同年,他们开始力推所谓烘焙色谱(RoastSpectrum),也就是说,由顾客自己来选择咖啡的烘焙程度。
2.我们的南瓜香料拿铁(PumpkinSpiceLatte)不含南瓜,是化学兑出的味道
如果要挑出一种饮品作为星巴克的象征,那应该是南瓜香料拿铁,一款顾客们秋季最钟爱的咖啡。这一产品2003年推出,根据他们自己的数据,迄今为止已经售出了超过2亿杯,大受欢迎。这种产品几乎无人不知,以至于人们往往都懒得说全名,只以字头缩写PSL代指。
可是,一些对营养问题较为重视的作者,以及一些医学专业人士却都抱怨说,南瓜香料拿铁——还有星巴克的其他产品——含有太多对人体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是有害的成分。食品博客作者哈莉(VaniHari,博客名FoodBabe)对南瓜香料拿铁的批评尤其尖锐,她指出,这种咖啡含有亚硫酸盐氨法焦糖色(CaramelColorClassIV),这种着色剂会导致一种叫做4-甲基咪唑(4-MEI)的化合物生成,而后者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是致癌物。哈莉还指责南瓜香料拿铁的口味完全是人工勾兑出来的,是“大剂量”糖的产物,根本“没有真正的南瓜”。
印第安纳州奥西奥拉的推拿师史密斯(MarkSmith)经营着一家叫做GoodLivingWarehouse的线上店面,出售营养品等。他公开抨击星巴克的咖啡大量都是非有机的,是来自农场,历经了农药的多次喷洒。“没有什么农药是安全的。”
在星巴克这边,他们依然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包装和调制咖啡,说安全方面没有什么好担心。公司发言人说,星巴克正“积极行动,要逐步淘汰焦糖着色”,不过同时又强调,目前星巴克饮品中着色剂的使用剂量“对消费者是安全的”。(尽管这次星巴克自己没说,但应该指出的是,他们曾经不止一次在其他的场合对哈莉的研究猛烈抨击。)至于南瓜香料拿铁,发言人不得不承认,这种产品“毫无疑问是以秋季的南瓜派香味为号召……但是不含真正的南瓜”。
3.我们有一份秘密菜单
在星巴克的菜单上,消费者可以看到大量不同的饮品选项,有煮咖啡,有蒸馏咖啡,也有各种冰品。不过显然,这些依然不够。还有一些只存在于他们的“秘密菜单”上,这些饮品星巴克并没有公开列出,但是咖啡师随时都可以用手头的原料调制出来。比如说,利用菜单上的标准品草莓奶霜星冰乐,再加上一些香草精,一些复盆子糖浆,以及其他的东西,就能够炮制出一杯菜单上没有的“果味水晶星冰乐”。
根据一个与星巴克官网无关的“星巴克秘密菜单”网站,这里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自己必须知道相应的配方,因为并非所有咖啡师都熟悉每一款秘密饮品。当然,不消说,在其他成分加入进去的时候,价格自然也就涨了起来。
还有个秘密在于,你可以要一个“矮杯”,即8盎司的咖啡,而在正式菜单上,最小的“高杯”也有12盎司。
首席执行官舒尔茨(HowardSchultz)承认了这样一份“秘密菜单”的存在,说他“对我们顾客多种多样的要求感到吃惊”。事实上,星巴克的发言人介绍说,在星巴克,以各种不同的要素,足可以混搭出“超过17万种”饮品。
4.我们喜欢大(或许太大了)
星巴克的营收有26%来自饮品之外的其他产品。哪怕在饮品内部,也有相当部分营收是来自咖啡之外。他们2011年将“coffee”字样从自己的LOGO当中剔除掉了,从那之后,他们还收购了茶饮公司Teavana,果汁公司EvolutionFresh,还有LaBoulangeCafe&Bakery品牌。其实在此之前,他们的产品就已经从音乐到苏打水,覆盖广泛了。
在星巴克这边,他们似乎对自己超越咖啡的策略颇为自得。在最近的一份公司年报当中,舒尔茨写道:“我们必须在确保自己核心业务完整性的同时,谨慎地让我们的产品和专门技术向着新的渠道、品牌和市场去扩张,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可持续的成长。”星巴克的发言人强调,他们的策略已经收到了成果,同家店面销售额连续十八个季度实现了至少5%的增长。
5.我们失败也得扛着
毋庸赘言,南瓜香料拿铁这样大获成功的产品,星巴克还推出过不少。不过,他们也有放哑炮的时候。比如说,罐装的咖啡可乐混合产品Mazagran——舒尔茨称其为“一种小众产品”——就是个例子,还有Chantico,一种巧克力“饮用甜品”,外间的评价是,与欧洲随处可见的热巧克力没什么大区别,以及试图打开酸奶爱好者市场的冷饮Sorbetto等。
当然,除非消费者对某种不再售卖的饮品特别钟情,不然产品的失败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可是公司利润受到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星巴克的解释是,之所以会有这些失败,其实正是因为公司总在向前看,期望着下一个大事件。发言人表示:“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没有停止尝试和推出新产品,我们将持续聆听消费者的每一点需求。”
6.我们的员工和公司摩擦不断
星巴克一直以来都因为其劳动力实践而受到赞扬,而且长期锁定着《财富》杂志百大最佳雇主名单的一席之地(2013年排名第94位)。可是实际上,星巴克与其员工间的关系近年来已经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星巴克辩解说,他们是真心把员工当“伙伴”,强调他们提供了一系列广泛的福利,包括医保、公司股份和只要合格,每半年有一次升迁机会等,这是“许多企业都没有的”。至于日程通知问题,贵公司宣布他们已经改变了方法,具体的工时安排会至少提前一周通知。
7.我们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和其他的第三次浪潮对手相比,星巴克或许还有一个优势,他们的价格——有些情况下,一杯蒸馏咖啡的价格很容易就会低大约25%,尽管事实上,星巴克自己还经常被指责产品定价过高。
8.我们的卡路里数字也是“超大杯”
许多种星冰乐,20盎司的超大杯,卡路里都在400以上,双份巧克力星冰乐(DoubleChocolatyChipFrappuccino)更是突破了500卡路里关口。这也就意味着,你要一份糖霜柠檬磅蛋糕(470卡路里),再随便来杯咖啡,下肚的热量就有近千卡。
星巴克的发言人表示,公司致力于“将全部配料足够透明地呈现在我们的消费者面前”。他们将菜单上所有食物和饮品的热量数值都列在了网站上,而且网站还有一份专门的“200卡路里以下美味饮品”清单。
9.我们正赢得咖啡因比赛的胜利
许多人之所以饮用咖啡,就是为了获得咖啡因,而在一些星巴克饮料当中,他们将摄入的咖啡因都已经足够把熟睡的人唤醒。
2012年,一家专注于营养的非营利机构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enterforScienceinthePublicInterest)对若干商家的中等杯咖啡饮料进行了检查,发现星巴克的饮品咖啡因含量最高,平均每杯达到330毫克,尤其是他们的派克市场(PikePlace)烘焙咖啡。相比之下,同样是爪哇咖啡,唐恩都乐平均每杯的咖啡因含量是178毫克,而麦当劳是133毫克。
那么,一些爪哇咖啡瘾君子会问,又有什么了不起?中心当时指出,咖啡因的过多摄入会导致失眠,影响钙代谢和造成其他健康问题。到底怎样才算是摄入过量,医学界还没有一定之见,好在多数人都相信,上限肯定不止330毫克。
和热量一样,星巴克把不同饮品的咖啡因含量也列在了网站上。
10.我们不见得一定比你做得好
星巴克所给予你的,是你自己在家做不来的,是吗?答案是,除开特别复杂的蒸馏咖啡之外,别的也不见得。前美食节目主持人、食谱作家罗森加滕(DavidRosengarten)就自豪地说:“我每天都要煮一手好咖啡。”
罗森加滕和其他专家说,只要你严格按照几个简单步骤行事,你也能做到——选择最近几天刚刚烘焙的咖啡豆,不要买太多——罗森伯格强调,这些咖啡豆烘焙八天后,品质就没有保证了。用厨房里的磨粉机把咖啡豆磨碎。使用可以煮到较高温度的咖啡机(大约93摄氏度)——Technivorm有很多产品可选——然后它就可以帮助你完成后续所有的工作了。甚至,用开水壶手冲也可以的。
那么成本呢?如果你选择优质咖啡(比如每磅10美元到15美元,按照星巴克的标准做法,大约能出60杯以上),每天喝两杯,一周的花销不会超过5美元,一年就算260美元。购置最好的磨粉机和最好的咖啡机,大约要花650美元。再算上牛奶了,过滤器了七七八八的,自己做咖啡师,第一年的投入大约是1000美元。不必说,那些机器都是可以多年使用的,明年就没有这部分成本了,更不必说,如果你对机器要求没那么严格,还可以省几百美元。
相反,如果你去星巴克,每天喝两杯2美元的咖啡,你一年的开销就在1400美元以上,这还没算上你难保不会食指大动,再来点小点心什么的。
(只是,专家们说,蒸馏咖啡稍稍麻烦一点,如果要做到咖啡店的标准,顶级的机器至少也要5000美元一部。)
当然,不管多少人选择了在自己家里弄咖啡,星巴克的生意还是会做下去。毕竟,他们其实也卖包装咖啡和咖啡机什么的。(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