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5月11日,中消协发布“五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五一”期间,住宿酒店普遍价格上涨,酒店住宿舆情较为集中,预订民宿未留房、线上平台下单酒店要求游客“补差价”等违约、毁约现象相对较多。全文如下:
“史上最旺五一、最火黄金周”在强势复苏的旅游出行与消费热情“井喷式”释放中圆满收官,多项“创下五一历史峰值”的数据,释放出我国消费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显效的令人鼓舞的信号。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100.66%。同时,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双提升,300公里以上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走高。
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消费成绩单亮眼,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居民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市场增速较快。时令、品质、升级类商品销售旺盛,特色、多元、体验型服务消费广受青睐,创新、智慧、便捷式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监测发现,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吐槽”信息主要集中在景区旅游、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饮购物四个方面,与假期主要消费场景大体吻合,接触型消费、实物型消费是消费者吐槽热点场域。
一、消费维权舆情基本情况
图1“消费维权”日信息量图
图2“消费维权”渠道信息量及占比分布图
二、“五一”消费维权信息问题集中领域及典型案例
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7077736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29.57%。(见图3)
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但同时也体现了它对消费满意度提升的建设性,本报告将其归纳表述为“消费维权”负面敏感信息,并着重进行分析。
图3“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占比图
监测发现,今年“五一”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景区旅游、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饮购物等方面。
(一)景区旅游
监测期内,共收集“景区旅游”类负面信息3056999条,日均信息量509500条,舆情信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5月2日最多,为845836条。
图4有关景区旅游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例1:男子玩水上浮桥溺亡,度假区已停业整顿
例2:壶口瀑布沿途建围挡,游客不满观景只能花钱
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壶口瀑布沿途部分路段被围墙遮挡得严严实实,只能听见声音看不到景点,质疑“必须花钱才能看壶口瀑布,不花钱就只能被围墙挡着”。对此网友表示不满,指出正逢五一出行高峰期,黄河壶口瀑布景观作为自然馈赠,沿途欣赏还必须要付费,这合理吗?
就上述网友质疑,陕西延安市宜川县文旅局工作人员称,围墙建在景区内部路边上,已有多年。陕西省宜川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管理局发布情况说明表示,此举是为了避免落石砸伤逗留游客。另外,记者从山西临汾文旅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壶口瀑布景区正在进行内部扩建,出于安全考虑在部分路段外围修建了围墙,并非为了防止游客偷窥景色。
(二)酒店住宿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酒店住宿”类负面信息1119199条,日均186533条,信息量分布呈相对平缓的先增后降趋势,4月30日舆情信息量最高,为217770条。
图5有关酒店住宿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五一”期间,住宿酒店普遍价格上涨,酒店住宿舆情较为集中,预订民宿未留房、线上平台下单酒店要求游客“补差价”等违约、毁约现象相对较多。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时介入调查并作出处罚,媒体报道与舆情讨论较多。
图6有关酒店住宿类负面信息词云图
例1:峨眉山酒店要求“补差价”,监管部门已立案
今日头条@北青网标题:遭起!峨眉山一酒店要求游客“补差价”,被立案调查
例2:青岛民宿房东毁约未留房,监管部门依法处罚
例3:酒店误导消费者取消预订房,加价出售被处罚
一点资讯@澎湃新闻标题:以虚假理由误导消费者取消预订房又加价出售,浙江一酒店被罚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4月30日公布一批在“假日乐享消费护航”行动中查获的消费违法案件。其中,东阳市一家酒店以虚假理由误导消费者取消预订房又加价出售,被罚没1.13万元。
(三)交通出行
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交通出行”类负面信息1082554条,日均信息量180426条。其中,4月29日信息量最多,为255102条。此后舆情信息量呈下降趋势。
交通出行类舆情信息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不同场景中出现的“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讨论较为集中,网友广泛吐槽;二是高速拥堵场景下新能源车主普遍体验较差,成为热点讨论话题;三是网约车、出租车临时加价,引发的围观质疑较多。
图7有关交通出行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例1:新能源车跑高速体验差,续航充电槽点多
例2:景点外停车位太过紧张,汽车开进小麦田
抖音@雄安头条君摘要:#河南一景点外,因停车位太紧张,多辆汽车直接开进长满小麦的农田里。
云南省景洪市交通运输局对近日网传“网约车司机加价未果拒载”事件开展调查。经查,涉事驾驶员赵某某在未取得“双证”资格的情况下,2023年4月29日晚,驾驶违法营运车辆从聚合平台的花某某公司线上违规接单,临时加价与乘客发生争执后拒载;花某某公司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存在非法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行为。对上述驾驶员和网络平台公司的违法行为,该局依法作出分别处以3万元罚款的处罚决定。
同时,景洪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将上述非法营运典型案例,向全市交通运输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通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获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对该车及驾驶员采取无期限禁封措施。
(四)餐饮购物
图8有关餐饮购物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监测期间,餐饮购物类舆情主要与零售商贩、餐饮店等多收费、不按标价收费等宰客行为有关。
今日头条@青蜂侠标题:海南三亚一游客在美食节遭遇“铁皮石斛刺客”当地文旅局回应
例2:羊杂标价40元结账80元,商家称菜单“过期”
今日头条@九派新闻标题:女子称标价40元的菜结账时被收80元,当事人:其他菜也有多收钱,商家:菜单上是好几年前的价格了
据白鹿视频报道,5月2日,杨女士在河南周口一餐馆按墙上张贴的菜单点菜吃饭后,结账时标价40元的砂锅羊杂却被老板要求付款80元,其他菜价也高于菜单上的价格。
商家回应称,羊杂以前用的是砂锅,现在换成了更大的电锅,菜单上的价格没来得及改,顾客也没有提前问,所以才没有告知。
三、分析:三方面供给短板引发“高热点”舆情
一是假日出行消费的安全保障供给短板
二是旅游服务供给的人性化、周密化短板
三是商业经营主体的诚信守法、合规经营短板
守规则、重承诺的交易行为是优化消费体验、提升消费满意、增强消费信心、畅通经济循环的基础保障。面对消费需求强势复苏、集中释放带来的巨大商机,经营者既要有组织运筹供给保障、灵活调整销售方式的营商智慧与展业能力,更要有对法律和规则始终如一地敬畏坚持,有对短期获利与长期商誉形象的正确认识,且保持定力。
“五一”假期前夕,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部分地区、行业消费市场表现出来的涨价风、违约风、强制风、短期风进行了点评提醒,并给出公开建议。从舆情监测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地区品牌商户与规模主体能够从维护企业形象和长远发展出发,以较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对合理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回馈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但仍有个别地区、部分行业领域的少量服务主体存在毁约涨价、强制销售、缺乏诚信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与信心,影响了地区与行业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