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农业是旅游业和农业高度耦合的产物,是既非农业也非旅游业的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目前,我国的旅游农业还存在产品缺乏特色、碎片化发展、经营过于低端、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旅游农业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来加以解决。论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利用商业九宫格模型来对旅游农业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从价值主张、目标消费群体、客户关系、分销渠道、资源配置、合作伙伴网络、盈利模式九个方面寻找创新方向,力求为旅游农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同时,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探索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道路,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已成为当务之急。2015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政策的积极引领下,我国互联网迈入了跨界融合变革、加速演进升级的发展新阶段。现在,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互联网+”旅游农业,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农业商业模式进行创新研究,迎合了产业发展与产业创新的需要,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旅游农业的内涵
“旅游农业”不同于“农业旅游”,“农业旅游”是以农业为主体,附载一定旅游功能的农旅融合产业形态,是农业功能延伸的初级阶段;“旅游农业”则是旅游业和农业高度耦合的产物,是既非农业也非旅游业的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对旅游业而言,旅游农业扩展了产业发展的资源范畴;对农业而言成为一种传统产业升级的高级型态;对两个产业的产出而言,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倍加的产出。
3、基于“互联网+”的旅游农业商业模式创新方向
3.1分析模型
可以利用商业九宫格模型来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商业模式九宫格模型是一种构建商业模式的工具,它采用一种直观化的方式,构建了一种统一的语言来讨论不同商业领域的商业模式。利用该模型,不仅能够构建灵活多变的商业模型,同时还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它使得抽象的商业模式具体化、标准化,也帮助我们更加容易发现商业模式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1)
3.2创新方向分析
3.2.1价值主张
商业模式中的价值主张主要描述为用户或者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以及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农业资源丰富,但是,现阶段,我国旅游农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很多旅游农业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在“互联网+”模式下,旅游农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产品设计方面进行创新,打造更加符合消费需求以及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3.2.2目标消费群体
3.2.3客户关系
3.2.4分销渠道
3.2.5资源配置
任何商业模式的运作都离不开一定的资源,资源是让商业模式有效运转所必需的重要因素。在商业模式中起关键作用的资源包括品牌服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物流供应、原料采购、技术研发等,互联网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使得资源的整合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乡村旅游项目,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开发APP作为平台,将项目发展所需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3.2.6合作伙伴网络
3.2.7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也可以称为核心竞争力,每个行业都需要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我们可以从经营的各个环节去寻求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就旅游农业而言,核心能力的创新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产品设计方面要符合当今的时代特点,突出主题性、趣味性等;二是要充分与互联网结合,注重线上运营的能力。
3.2.8成本结构
成本结构是指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引发的所有成本。成本控制对任何行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它的背后直接关联着行业的利润。互利网时代,旅游农业成本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营销成本的改变上。传统模式的营销传播范围有限,效率较低,而网络营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性价比突出的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旅游农业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的优势,提升效率,调整成本结构。
3.2.9盈利模式
4、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旅游农业可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抓手。目前,我国的旅游农业还存在产品缺乏特色、碎片化发展、经营过于低端、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模式,从商业模式的九个方面去寻找创新点,解决制约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旅游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参考文献:
[1]张璐璐,李俊玲."互联网+"时代下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11.
[2]张玉."互联网+"背景下海南休闲农业旅游的创新营销[J].城市旅游规划,2019(09):55.
[3]余磊."互联网+"时代下对休闲农业旅游的探究[J].广东蚕业,2020(08):111.
[4]张丽,丁永梁."互联网+"时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09):33-34.
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自然的保护与开发,并以此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湿地资源有着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功能,在促进能量转换、物质生产、气候调节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都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娱乐活动与旅游经济,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和旅游者对休闲度假旅游的多样化追求,乡村旅游备受旅游者青睐。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乡土风情、舒适的住宿环境和独特的当地服务成为了旅游者体验乡村文化和生活的重要平台。然而,在乡村民宿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
党的革命足迹从乡村开始,乡村所蕴含的红色资源是巨大的,巨量的珍贵红色资源有待被挖掘利用,因此,我们应积极探寻红色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多角度的融合,力求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的乡村发展目标。
农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1].随着旅游业的繁荣,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凸显,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农村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一种挑战[2].旅游经济的发展往往带来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3].
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生态旅游作为绿色、可持续的旅游方式,结合传统旅游要素,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满足人们不同的旅游体验,使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
2015年3月,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旅游设施建设,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和文旅融合。沿线各省份旅游业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放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位置,更加明确地完成战略部署。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吉林省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业,使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乡村人口流失、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特色的旅游品牌成为制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