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约思维(对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的理解)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法则5:简约既是美;
三、极致思维(对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的理解)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法则7:服务即营销;
四、迭代思维(对创新流程的理解)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法则9:精益创业、迅速迭代;
五、流量思维(对经营模式的理解)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六、社会化思维(对关系链、传播链的理解)
法则12: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
法则13: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
七、大数据思维(对企业资产、竞争力的理解)
法则14: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
法则15: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而是每个人;
八、平台思维(对商业模式、组织形态的理解)
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
法则18: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
九、跨界思维(对产业边界、产业链的理解)
法则19:携“用户”以令诸侯
法则20: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互联网思维是广泛联系对话沟通时代的新思维,它相对先前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互联互通”,它之所以可以上升为“思维”,就是因为在现实科技发展的条件下重新阐释了哲学上一切社会生活中的普遍联系的最高准则,因为人类链接在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上。而跨界思维就成为它范式革命时期的最有力的“锤子”。雷军道出了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转换和互联互通的实践案例。互联互通背后是利益共享共赢。因为互联网思维链接并融合兼顾三种不同的利益体,从消费者、商家、开发商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思维分别是主权思维、全渠道思维和流量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创新革命”的思维。开创性颠覆性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首要原则——创意为王。所谓“在互联网时代,哪怕做一个错误的决定,也比不做决定要好”。互联网思维的迭代思维,就是讲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换代,每年迭代,每季迭代,每月迭代,甚至每周迭代。
互联网思维是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大数据是全数据,全维度,这带来了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视野扩张与视角变化。相对于传统IT系统数据,大数据强调了数据的外部性和实时性。这两个特性也使得基于社会真正现实的分析而不是抽样、选本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带来了一系列思维的变化:1.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2.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尤其是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有效;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关系。这些是维克托·尔耶·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最大洞见。
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思维是肇源于对企业资产、竞争力的理解:在未来的互联网发展中:数据资产将成为关键竞争力,谁拥有或运用更多数据,谁就拥有最大资本,资源、资产。数据就是互联网轻资产中最重的资产,因为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不是二八铁律控制的商业规则,不是盯紧主流,忽略小众,而是服务于每一个人。
互联网思维是商业民主化时代的产物。是市场化时代消费为王,用户至上的思维。所以,用户思维被放到互联网思维的首位,展示了一个商业民主化时代的商业运营的新特点。它精准的对象选择与设置:“得屌丝者得天下”;它的全新的服务意识,追求为着“米粉”的极致体验(小米);它的产品设计目标为真正够“屌”,每每让用户尖叫;特别是免费的商业思维,真正颠覆千百年以来的商业“一手钱,一手货”的“天条”。
审视国内外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会发现,它们出发点都是为了服务于网民、观众、听众。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为广大网民提供最新、最快、最全的信息;google、百度等的诞生是为了让网民能够更快的检索到自己希望了解的信息;腾讯的强大,是始于它为网友提供了一个可以更加方便的交流工具;淘宝的强大,同样是因为它们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方式;还有Facebook,它最初的诞生也只不过是为了让校友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中,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到,它们始终都是以“为网民提供最佳服务”为宗旨的。
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一种认识的误区认为,互联网思维一定是依托于互联网才发生的,是一定发生于互联网之中的。如前所论,一旦互联网思维上升为一种思维形态,一种影响时代的科学范式,它就具有一种普遍的认识论意义,就会对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实践提供一种全新的阐释,并发生重大影响。比如,当今正在蓬勃兴起的物联网、能源互联网、智能交通互联网,以及智慧城市,就是互联网思维运用的广阔领域和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北京
《新工业革命》彼得·马什著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中信出版社2013北京
《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库克耶(ViktorMayer-Schnberger)著,著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杭州
《大连接》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詹姆斯·富勒著,简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北京
《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朱丽·汤普森·克莱恩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南京
《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北京
【注释】
[1]网上公认,互联网思维是百度老总李彦宏首次提出。2013年11月8日,马化腾在一次发言当中,以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为结语:“互联网已经改变了音乐,游戏,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也有大量不同意见:许小年说,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王健林说,不存在互联网思维,我觉得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完全是错误的,不存在...。黑马会教育培训行业副会长兼秘书长快乐学习创始人张浩说,根本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伪命题....
[2]朱丽·汤普森·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第251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南京
[3]《学科互涉研究》,转引自《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第229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南京。
[5]雷军发明了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1.专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简——只做一个手机:小米手机,学苹果制作一个;2.极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小米创业第一次就做了全球首款双核1.5G的高端WCDMA智能手机;3.口碑:超越用户预期,米粉口口相传;4.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MIUI坚持每周迭代。
[6]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的胡世良概括了互联网思维的十大特征:第一,有强烈的危机感;第二,快速。第三,客户至上;第四,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第五,平台思维;第六,创新精神;第七,坚持开放性;第八,免费的商业模式;第九,专注精神;第十,组织更加敏捷、灵活和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