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巨亏80亿元,商业模式陷困局,微医的故事快讲不下去了公司动态财经

原文标题《微医的故事快讲不下去了》

在互联网医疗已成明日黄花之时,行业独角兽微医却打算重启上市计划。

一晃两年过去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物是人非,跌进灭顶的寒流。

再加上疫情远去,线上问诊需求消退,微医的商业故事也没有那么动听了,估值跳水基本是板上钉钉。

01国资驰援

微医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中国绿线,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主营业务为语音搜索服务,也是微医创始人廖杰远的创业处女地,并获得NEA(恩颐投资)、Morningside(晨兴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不过,中国绿线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创业团队开始谋求新的尝试。

2010年3月,经原卫生部批准,全国健康咨询及就医指导平台开始筹建,该平台也就是挂号网的前身。后来,以技术身份参与创立的廖杰远将其收入囊中,原中国绿线投资人也成为挂号网早期投资人。

资料显示,挂号网2013年的营收为2247万元,亏损3684万元;2014年营收3817.6万元,亏损增加至4662万元。

2015年,因为收费问题,莆田系医院与百度公开互怼;同年,北京卫计委禁止所有公立医院与商业公司合作预约挂号加号等业务;

2016年,“魏则西事件”更是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2015年,挂号网更名“微医”,开始转型以互联网医院为基础的在线问诊模式。同年,微医获得高瓴资本和高盛等机构3.94亿美元D轮融资,并在当年12月,成立全国第一家互联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微医已获得过10轮融资,累计融资超过1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友邦保险、中投中财基金等声名显赫的机构。

据彭博社报道,在2021年提交招股书前,微医完成了一次融资额约4亿美元、投后估值约68亿美元的pre-IPO融资,成为当时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之一。

在资本市场大量融资后,微医上市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廖杰远也透露出“微医已经准备好了IPO”的信号。

不过,微医上市进程却始终无实质性进展,在上述pre-IPO融资两个月后,微医终于在2021年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然而直至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微医也没有等来上市聆讯。

闯关无果后,微医又在2022年7月完成了由山东国投出资超10亿元战略融资,似乎为下一次冲击IPO做准备。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医疗概念的态度,已经与微医上次提交招股书时截然不同。

即使微医最终能顺利上市,恐怕早已错过上市良机,面临估值大幅缩水的困境。

02三年巨亏80亿

微医选择在2021年4月冲击上市的考虑不难理解,彼时是互联网医疗板块在资本市场最风光的时刻。

2020年初疫情爆发后,让沉寂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再次受到资本追捧。在微医提交招股书前,主要对标公司均在股票市场收获一波暴涨。

平安好医生股价由2020年初的56.85港元最高升至148.5港元,涨幅161.2%;阿里健康股价则由2020年初的9港元最高升至30.15港元,涨幅235%;

京东健康在2020年末登陆港股时,以IPO招股价上限定价,于上市首日暴涨56%,该公司当时获得到近85万份散户IPO认购申请,超额认购421倍,成为当年港股散户认购人数最多的新股,并一度创下港股IPO冻资规模第二的纪录。

互联网医疗疯狂背后,一方面是疫情带来了大量线上问诊,促进了平台交易;

另一方面是国家医保局当时发文明确常见病、慢性病等“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支付,打破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医保接入瓶颈。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下半年起,微医就开始与各个省市政府和医疗机构一起成立“健共体”,即通过数字化平台,协同线下基层医疗机构,落地家庭医生签约和慢病管理服务模式,建立起覆盖医、药、保险的服务闭环,并最终打通医保支付。

行业泡沫出现时,市场观点也开始分化。

花旗在2020年的研报称,中国线上销售药物的渗透率仅6%、线上问诊渗透率仅7%;随着中国政府出台措施以支持互联网医疗,预计至2025年,中国线上销售药物及线上医疗咨询的渗透率可分别提升至15%及23%。

兴业证券研报认为,政策在短期内将直接利好原先已是医保定点机构且获得互联网医疗服务资质的线下医疗机构,医院也将更有动力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有助于消费者培养远程问诊习惯。

不过,并不是所有观点都叫好。有分析认为,医保额度紧张背景下,第三方平台来自医疗机构的收入规模比较有限。

“投资人对于医保接入所带来的利好有点过于乐观了。”该投资人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新冠疫情意外促进了互联网医药、数字医疗发展,但是否会带来医疗市场长期化、常态化的变化还很难说。

“这次疫情是否会促进医药电商有较大发展,只能说有这个趋势,但不认为这个趋势有特别显著。”

2021年下半年后,理性观点主导市场,互联网医疗泡沫破灭。

截至3月6日收盘,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由2021年中8395点跌至3864点,跌幅超过50%;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暴跌

微医对标公司中,平安好医生跌超80%,阿里健康跌65%,京东健康跌45%。

在互联网医疗板块最受追捧时,微医却上市无果,这也意味着错过了IPO的最佳时机。

更严峻的是,微医的经营业绩持续恶化。

2018-2020年,微医分别实现营收2.55亿元、5.06亿元和18.32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40.52亿元、19.37亿元和19.14亿元,仅这三年就合计亏损接近80亿,是同期营收加起来的三倍还要多。

连年巨亏之下,微医的负债及现金流情况令人担忧。

2018-2020年,微医负债总额分别为183.94亿元、203.75亿元和228.92亿元;同期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09亿元、-8.58亿元、-9.41亿元,三年累计净流出约25.08亿元。

面对经营困局,微医不得不开始大幅裁员。

2022年初,微医员工人数从大约4000人削减至3000人左右。这不是微医首次大裁员,早在2019年底,微医就被爆出裁员30%的消息,并涉及多名高层。

微医回应称,公司正在优化其业务线,并将相应地调整员工和工资。

财务恶化,可能才是微医硬着头皮也要去上市的核心理由。

03商业模式陷入困局

雪上加霜的是,微医还被中国证监会盯上了。

2022年6月,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微医集团、廖杰远)》显示,因未依法及时披露在易联众拥有权益的股份变动情况,且所披露的持股变动情况有误导性陈述,以及在限制转让期交易股票,微医被证监会责令改正,同时微医及其实控人廖杰远分别被处以3030万元以及8万元的罚款。

证监会对微医处罚

这次处罚的背后,还是与微医的上市计划有关。

2019年1月,微医举牌易联众,并在当月多次增持易联众,持股比例高达9.58%,升级至第二大股东。

微医回应称,举牌是因为“看好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从业务角度看,微医作为医疗科技平台,易联众是全国领先的医保及基卫服务商,两家公司确实有深度合作的空间。

不过,更多声音认为,微医是想通过借壳方式实现上市。

频频资本运作的背后,是微医的故事始终没有得到市场认可。

相比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和京东健康,微医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

前面三家中,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营收占比为87%,京东健康“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营收占比为86%,平安好医生包含商城类业务在内的“健康服务”营收占比为60%。

相对而言,微医则走差异化策略,不靠“卖药”,而是“卖服务”。

招股书显示,微医的主营业务包括医疗服务及健康维护服务等。其中,医疗服务主要为数字医疗咨询及诊断、综合医疗服务、专科医疗服务等;健康维护服务则主要包括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

“连接了32家互联网医院,微医平台高峰时期一天的咨询和接诊量超过80万。”今年初,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在凤凰卫视王牌节目《一虎一席谈》上声称。

但更加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非常低、医生资源相对紧张、在线问诊费用大部分要分给医生,导致以互联网医院为基础的在线问诊模式,除给线下医疗机构导流外,其自身无论收入规模还是盈利水平都不高,较难覆盖运营成本,似乎只是“为他人作嫁衣”。

以2020年为例,即使疫情大幅助推线上问诊需求,微医的营收同比大增2.62倍达18.32亿元,但当年净亏损依然接近20亿元;

即使考虑非经营因素的影响,包括撇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大幅增值带来的账面收入,以及向优先股股东支付股息造成财务成本大增这两项因素后,微医在2020年的经调整后净亏损仍达到8.69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近15%。

此外,微医还遭到了诸多用户的投诉,又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说到底,即使顶着“独角兽”的光环,还有国资和一大帮明星机构加持,微医最终能顺利上市,但只要商业模式无法突破,依然很难走得长远。

打赏

0人打赏,共0元

商盟支付、甬易支付因违规合计被罚没超540万!

日前,拼多多宣布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

日前,爱奇艺发布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

新经济、新技术、新金融动向、趋势、IPO观察

安卓二维码ios二维码

PoweredbyJinronghu2017AllRightsReserved.

温馨提示:金融虎仅提供平台服务,所有产品及展示信息均由发行方提供。理财属于投资行为,不等同于银行存款。投资有风险,购买需谨慎。

THE END
1.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浅述编辑导读:在人们因为疫情难以在线下完成就诊时,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互联网医疗是大健康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本文作者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这两个领域相关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概述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并确认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0/22/85312223_1137190524.shtml
2.互联网医疗招商20241123.pptx互联网医疗招商演讲人:日期:互联网医疗市场概述互联网医疗产品与服务技术创新与研发实力展示商业模式与盈利途径探讨营销推广与品牌建设方案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目录互联网医疗市场概述01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长速度迅猛,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人们对...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2706476.html
3.补齐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最后一块拼图:七乐康石榴云医有望成为中国版CVS引...在中国,与CVS具有异曲同工发展历程的,要数七乐康集团旗下专注慢病复诊服务的移动医疗平台石榴云医。自2015年开始,前瞻性定位慢病复诊,经过几年的发展,凭借创新的模式和*的技术,在业内率先构建起“医、药、患、检”服务闭环。发展成为全国*的互联网慢病处方平台。时至今日,平台注册医生超过39万,累计为150万患者进...https://news.pedaily.cn/20201116/70825.shtml
4.互联网医疗:响应用户需求的医药电商革命那么,国内医药电商的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如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报告酱主要参考【西部证券】互联网医疗行业系列专题一:医药电商,一个中心、两大产品、三种经营模式以及【艾媒咨询】2020-2021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白皮书,一一进行梳理。 01 曲折发展的医药电商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81899-1.html
5.互联网医疗系列深度报告医改释放大数据而从人均数据来看, 2014 年城市人均卫生支出为 3576 元,农村人均卫生支出为 1473元,预计到 2016 年,城市人均卫生支出达到为 4187 元,农村人均卫生支出为 1875 元。研究年度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的另一大目的是在于研究互联网医疗用户 ARPU 值的潜在空间,一旦形成 2C 的稳定商业模式,巨大的流水将支撑估值的提升。http://www.cejiangnan.com/h-nd-37.html
1.互联网医疗行业深度报告:商业模式竞争格局演化路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解析 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是实体医院的线上模式。根据卫健委 2018 年 7 月印发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 法(试行)》,互联网医院必须有实体医疗机构作为线下支撑,互联网医院所能开展的科室 设置和诊疗科目不得超出所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的科目范围。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慢性病 和常见病复诊,可以开具...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34541666&efid=k4P09g1jPTpJdt82a5z5tw
2.基于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创新——以“春雨医生”为例...基于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创新——以“春雨医生”为例,互联网医疗,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本文基于共享经济理论分析互联网医疗背后的逻辑,并选取春雨医生作为案例,构建CET@I方法论商业模式分析模型,研究其商业模式,从而为...https://wap.cnki.net/qikan-SHSS201804006.html
3.医微客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保、线上公共医疗服务和其他,以及下属的各类细分业态。五大类商业模式以及细分在患者/消费者价值链上的战略、产品和服务各不相同。随着技术发展、政策支持、新晋玩家的加入,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将持续为医疗健康产业创造新的价值点,也正是这...https://www.ewitkey.cn/szyy/show-28334.html
4.互联网医疗商业计划书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互联网医疗商业计划书,更多热门创业项目请您继续访问(www.oh100.com/chuangye)。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584187.html
5.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及宏观影响因素利用相关研究文献、新闻报道、政府文件以及企业和平台的数据信息,对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史、市场规模、商业模式等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同时介绍了美国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指出了影响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宏观环境因素。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远程医疗,时代和技术进步及政府政策的推动是过去几年互联网医疗快速...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dc903dfbd5a7942ac5e3d80.html?q=C/N
6.阿里降朱顺炎:互联网医疗首先要做大服务体量,才能谈商业模式...“目前没有哪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做到了合理的(用户)规模,所以互联网医疗的商业化目前尚未到走通的节点。”阿里健康董事长兼CEO朱顺炎认为,和医药电商这类标准化商品的业务清晰盈利模式不同,互联网医疗尚未找到路径明确的盈利模式。虽然有些企业把增加医生数量作为目标,但互联网医疗平台本质是提供一项普惠服务,扩大用户规模...https://www.tmtpost.com/5205926.html
7.互联网+降背景下移动医疗商业模式研究——以春雨医生为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医疗资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亟需通过新的技术来解决健康需求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各行业传统的服务模式与商业模式,其与健康产业的融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其中又以移动医疗最具代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先介绍了与...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D01400383
8.投资热点中国医疗互联网深度调研报告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医疗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共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医疗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770855.html
9.网红医生称科普被盗用给民营医院引流“莆田味”医疗广告卷土重来...互联网广告新规下“科普引流”属违规 医疗广告规范难背后还是商业模式问题 9月6日晚11点,“有来医生”率先回应,称已收到法院传来的“好大夫在线”相关诉讼材料,正在通过法律途径予以回应。对于好大夫文中提及的医生科普文章转载等问题,将迅速组织开展自纠自查。 https://i.ifeng.com/c/8StBNHzqP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