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基础观、外部网络理论,并基于商业模式执行具有的协调性,本文将商业模式执行划分为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执行(internalresourcecoordination-basedimplementation,IRCI)、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执行(externalnetworkcoordination-basedimplementation,ENCI)两种类型。IRCI主要考察商业模式中“价值主张—内部资源—盈利模式”组件之间的协调性,是企业在确定的价值主张下利用内部资源协调来开展运营以创造、捕获价值的过程。ENCI主要分析“价值主张—价值网络—盈利模式”组件之间的协调性,描述了企业在确定的价值主张下依靠价值网络获取外部资源,并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来创造、捕获价值的过程。进一步看,尽管IRCI、ENCI强调了两类商业模式执行的存在,但并不意味着两类执行在一个企业中是孤立的、相互排斥的。事实上,两类商业模式执行只是分别侧重于考察企业对内、外部资源的利用及协调,往往共同存在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执行中。这与商业模式设计区分为以新颖为中心、以效率为中心的两类设计(Zott和Amit,2007)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个性上,两类执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部资源、外部资源的选择和使用方面。正是由于这种个性的差异,两类商业模式执行会对企业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并在环境动态性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绩效结果。
(二)商业模式执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1.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与企业绩效
H1a: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协调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大。
2.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与企业绩效
H1b: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协调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大。
3.两类商业模式执行的乘积效应与企业绩效
首先,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的改进,促进了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完善,使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获取外部资源的方式与途径,这为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和替代方案,可以增强企业在资源能力选择、配置和使用中的多种可能性,促进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次,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的改进,提升了企业对人、财、物、信息、价值链等资源运营能力之间的协同性和一致性,提示了企业与合作者关系质量改进的方向和内容,企业可以利用这种改进方向和内容,寻求更多的合作者,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升与不同合作者之间的关系质量,提高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的有效性,促进这种商业模式执行的价值创造。因此,同时强调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能够比单独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或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预期了下列假设:
H1c: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协调度乘积效应对公司绩效有正向影响。
(三)环境动态性在商业模式执行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作用
对于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价值创造依赖于内部资源能力配置以及它们与价值主张、盈利模式的协调性。为了使内部资源能力能够高效地转换成价值,这三个组件之间往往具有紧密的协调关系,可能的变化范围和调整的幅度很小。Doz和Kosonen(2010)发现,“在一个紧密协调的系统中,即使希望修改一个元素以创造一点微弱的张力来促进其他元素的适应或改变及系统的演化都是十分困难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公司只能对组件的资源能力集合做出局部或适度的调整。例如,对内部资源能力配置进行微小的改变或局部的优化,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内部资源能力与其他两个组件之间已经达成的紧密一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在现有的内部资源能力组合及配置下,企业已获得成功的经历也困扰和妨碍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改变。而且,由于内部核心资源能力的专用属性,企业也很难将这些资源能力应用到新的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中,甚至可能出现资源能力的重新配置、使用与新的价值主张相互对立的窘态。因此,环境变化得越快,这类执行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和竞争威胁就越大。环境的快速变化可能削弱了这种商业模式执行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H2a:环境动态性对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H2b:环境动态性对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2c:环境动态性对两类商业模式执行的乘积效应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二)变量测量
1.自变量、因变量与调节变量测量
2.控制变量测量
参考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本文对创业者特征(性别、年龄、学历)、公司特征(年龄、规模、所在行业、所在地区、研发强度、高管持股比)(刘刚,2018;汪金爱,2016)两类变量进行了控制。其中,创业者性别为男性的赋值为“1”,女性的赋值为“0”。创业者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赋值为“1”,40岁以下的赋值为“0”。创业者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赋值为“1”,本科以下的赋值为“0”。公司年龄采用年度报告发布年份(2019)与成立年份的差来表示。公司规模使用员工数衡量,员工数在200人及以上的赋值为“1”,200人以下的赋值为“0”。公司所在行业是制造业的赋值为“1”,其他行业的赋值为“0”;公司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的赋值为“1”,位于其他地区的赋值为“0”。公司研发强度在平均值以上的赋值为“1”,在平均值以下的赋值为“0”。公司高管持股比在40%及以上的赋值为“1”,小于40%的赋值为“0”。
(一)数据同源偏差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四)商业模式执行与企业绩效
(五)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六)稳健性检验
1.分样本稳健性检验
2.替换关键变量测量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商业模式执行的协调性,整合价值创造的资源基础观和外部网络理论,在区分两类商业模式执行的基础上,研究了商业模式执行、环境动态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上市的新创企业数据检验了这些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均能够提升企业绩效,两类商业模式执行的乘积效应对企业绩效也有积极作用。(2)环境动态性越高,以内部资源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产生的绩效越低,以外部网络协调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执行产生的绩效越高,两类执行的乘积效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二)理论贡献
(三)管理启示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尽管本文使用的新创企业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研究结论对提升新创企业绩效也具有现实意义,但仅对新创企业进行实证分析还不够。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将大型企业、成熟企业作为样本,以检验本文结论的正确性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在商业模式执行中的差异性。其次,本文仅分析了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环境包容性和复杂性在商业模式执行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作用,以推进商业模式执行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