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山东大学中小企业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3齐鲁工业大学中国中小微研究院,山东济南250353)
关键词: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画布;成长策略;创新创业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共享经济应运而生。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享经济思维的特性使其在创新创业领域快速渗透,许多产业纷纷进行创新整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增效、提质。共享办公空间发展基于工位出租模式下的房地产行业,在共享经济+创新创业”理念引领下,逐步向创业型公司的商业O2O式社交平台演化。具体来说,共享办公空间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舒适、便利的办公场所,而且与优质服务机构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法律咨询、财务指导等一站式服务以及充足的商业社交资源。由于开放性的办公合约制度以及标准化资源整合服务,目前共享办公空间受到政府和创业人士的大力推崇,并紧跟共享交通出行领域的发展,成为共享经济产业领域发展的又一突破点。共享办公空间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商业模式创新,即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理念,完美融合互联网技术,在共享经济大趋势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共享办公空间是众创空间的一种具体类型,而众创空间是创客空间基于创新1.0到创新2.0发展而形成的[1]。林祥等[2]对创客空间的基本类型、商业模式和理论价值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下商业模式:工具服务+社交服务+知识服务+创投服务、创客空间+互联网、创客空间+实验室、创客空间+购物中心。徐广林与林贡钦[3]指出,创客空间结合创新和创业、线上和线下、孵化和投资,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及资源共享空间。龚芳等[4]阐述了共享办公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供应量、传统商务中心竞争及业主3个方面分析其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郑志来[5]基于供给侧视角分析了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驱动力以及社会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传统经济商业模式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突出后者在配置对象、需求侧参与权、选择权、评议权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吕本富与周军兰[6]总结了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类型,以典型的Uber商业模式为分析对象,采用共享频次、效率、渠道、价值观等7个标准,为创业者提供商业模式复制方法。通过既有文献研究,发现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对于商业模式成长策略更未涉足。
本文创新之处表现在:①对比传统房地产行业与共享办公空间的商业模式,总结出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②在“共享经济+创业创新”背景下,探索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成长策略。首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商业模式画布,对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和成长策略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可视的分析。
目前,共享办公空间领域研究鲜见,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越来越多,而本文以商业模式为切入点进行理论阐述,通过梳理其内涵和构成要素,引入相应商业模式分析工具,结合共享经济背景,对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及成长策略进行理论研究。
1.1商业模式内涵及构成要素
商业模式反映了企业对结构、管理、交易内容的设计和描述,进而抓住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活动[11],阐明企业在整体运营环节中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12],回答了顾客是谁,客户价值主张是什么,商业活动如何获取利润的问题以及体现出如何以合适的成本向顾客传递价值的内在经济逻辑[13],实现了对企业运营状况的动态追踪。
共享办公空间基于共享经济思维,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背景下,为创业者带来新的机遇。本文采用Osterwalder的商业模式画布对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从价值角度全面、系统地实现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动态可视化。
1.2商业模式画布全局及运作
Osterwalder的商业模式画布提供了一个基本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分为价值主张、客户界面、企业界面及赢利模式4个部分,细分成9个构成要素,如表1所示。
商业模式画布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结、协同运作。企业的商业活动是动态连续的,同理商业模式画布在运作中各模块要素也有一定次序,每个要素按照相应编号动态连续地记录企业特定商业活动运行情况。
表1商业模式画布构成要素
图1商业模式画布结构框架
2.1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
图2商业模式对比:传统房地产行业与共享办公空间
图3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
2.2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成长策略
图4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成长策略
优客工场于2015年4月成立,经过2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共享办公空间领域的首个独角兽企业。2017年1月,优客工场凭借其极富潜力的商业模式完成4亿元的B轮融资,接受投资后估值近70亿元,市场覆盖面达全国18个城市,并与新加坡、纽约、伦敦等国家(城市)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开展国际化战略布局。优客工场的茁壮成长与其商业模式创新有很大关系,其在业务线结构和资产配置设计上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很快进入国内创新创业市场,尤其对于众多中小微企业而言,满足了后者在办公空间租赁和创新创业服务方面的刚性需求。目前,优客工场已搭建空间和服务整合平台,通过实体媒介和虚拟网络将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态企业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价值共创、信息共通、利益共享的企业生态圈,与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成长发展线路相契合。
3.1优客工场商业模式总体布局分析
3.2优客工场商业模式创新要素分析
图5优客工场商业模式画布
(1)创业资源共享。优客工场主要市场定位于创新创业企业,主要竞争力在于工场所拥有的创业资源,如创始人毛大庆的人脉资源、幂次方学院的创新创业案例库、大V公众号联盟形成的共享推广平台等。上述共享资源能够在信息网络倍增效应下发挥巨大作用,帮助会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实现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用户导流。
(3)生态系统构筑。不同于传统房地产行业单纯依靠租赁活动赚取差价的经营模式,优客工场定位于创新创业型公司的商业O2O式社交平台,是B2B2C经营模式,在该平台中人与人、人与服务之间能够实现有效连接。优客工场采用类似WeWork模式的会员制,联合线上网络和线下工位,并提供一条龙式创新创业服务,吸引跨区域、大规模的客户加入,从而构建全要素、社区化的生态系统,实现多主体共赢目标。
3.3优客工场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从短期看,优客工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
(1)共享经济热潮下,国内共享办公空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虽然能以原万科副总裁的背景获得大量地产行业优质资源的信息,但在办公楼租赁成本控制上也会遇到困难。一方面,近年来楼市火爆程度有增无减,办公楼盘业主的提价风险较大,优客工场对于该风险应进行有效防范,并进一步提高自身议价能力;另一方面,“非业主直租”拿地模式是优客工场尝试的新方式,但未来能否扩大该模式的实践规模有待继续观望。
从长期看,要实现优客工场整体战略布局,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软性服务标准化,优化生态圈环境,产生社群粘性和价值,并从中获取多元化资金收入。在优客工场原赢利模式中,服务提供和生态价值收割可以带来60%以上的收入,但在当前赢利模式中,仅从办公室预订、活动开办、工位维修等基础服务中获得了10%的收入,其它类型的收入还未贡献应有价值,多元化收入规划有待进一步实践检验。
3.4优客工场商业模式成长策略
对于优客工场面临的挑战,创新商业模式是其最大的助力。由此基于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成长策略,结合优客工场实践案例,提出以下成长策略,如图6所示。
图6优客工场商业模式成长策略
图7优客工场赢利模式正反馈闭环结构
共享经济趋势下,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在共享办公空间领域,其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更好地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实现。本文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商业模式创新分析工具上,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可以通过Osterwalder的商业模式画布进行剖析。这主要是基于价值角度解读商业模式的主流观点,使用商业模式画布工具能够通过全方位地分析企业商业活动所涵盖的9个构成要素,实现对企业商业活动价值逻辑的可视化描述。同时,依据企业活动的开展顺序,其构成要素分析也应遵循相应顺序,这表明商业模式画布能够实现企业商业活动的动态联动追踪,更系统科学地反映企业的商业流程。商业模式画布构成要素可以归纳成4个主要部分,包括价值主张、客户界面、企业界面及赢利模式,由此清晰地划分出商业模式的各个模块。
(2)在商业模式创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价值主张创新,共享办公空间所特有的资源整合平台、便利个性服务以及共创社群服务中的资源共享、价值共创、主体共赢等价值主张。相较于传统房地产行业单一的租赁业务,共享办公空间的商业活动更为广泛,共享经济的理念决定共享办公室内会向一个开放性平台方向发展,定位于服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功能决定其能够整合创新创业资源,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由此,共享办公空间商业模式创新以价值主张创新为出发点,逐渐渗透到其余各个模块,从而实现传统房地产行业商业模式突破。
参考文献:
[1]王佑镁,叶爱敏.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2]林祥,高山,刘晓玲.创客空间的基本类型、商业模式与理论价值[J].科学学研究,2016(6):923-929.
[3]徐广林,林贡钦.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文化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2):11-20.
[4]龚芳,欧阳红巍,易灿.基于共享经济的共享型办公空间商业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247-248.
[5]郑志来.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6):15-20.
[6]吕本富,周军兰.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前景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7):88-95.
[7]BELLMANR,CLARKCE,MALCOLDG,etal,Ontheconstructionofamulti-stage,multi-personbusinessgame[J].OperationResearch,1957,5(4):469-503.
[8]JONESGM.Educators,electrons,andbusinessmodel:aprobleminsynthesis[J].AccountingReview,1960(7):619-629.
[9]JOHNSONM,CHRISTENSENC,KAGERMANNH.Reinventingyourbusinessmodel[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8,86(12):50-59.
[11]AMITR,ZOTTC.Valuecreationine-busines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493-520.
[12]OSTERWALDERA.Thebusinessmodelontology-apropositioninadesignscienceapproach[D].Lausanne:UniversitydeLausanne,2004.
[13]MAGRETTAJ.Whybusinessmodelsmatter[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2(5):86-92.
[14]OSTERWALDERA,PIGNEURY.Businessmodelgeneration:ahandbookforvisionaries,Gamechangers,andchallengers[M].Hoboken:JohnWiley&Sons,2010.
[15]WATERS-LYNCHJ,POTTSJ.Thesocialeconomyofcoworkingspaces:afocalpointmodelofcoordination[J].ReviewofSocialEconomy,2017(1):17.
[16]CABRALV.Coworking:ananalysisofcoworkingstrategiesforinteractionandinnov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knowledge-baseddevelopment.2016(7):357-377.
[17]SEOK,OCKYOUNG.Astudyofco-workingspaceoperationstrategy:focusedonoperationelementsanalysisbyAHPmethod[J].Asia-Pacific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andEntrepreneurship,2015(10):157-165.
[18]GERDENITSCHCC.Coworkingspaces:asourceofsocialsupportforindependentprofessionals[J].Frontiersinpsychology,2016(7):581.
[19]BASHIRM,VERMAR.Whybusinessmodelinnovationisthenewcompetitiveadvantage[J].IUPJournalofBusinessStrategy,2017,15(1):7-17.
[20]GUOH,SUZ,AHLSTROMD.Businessmodelinnovation:theeffectsofexploratoryorientation,opportunityrecognition,andentrepreneurialbricolageinanemergingeconomy[J].AsiaPacificJournalOfManagement,2016,33(2):533-549.
[21]BATOCCHIOA,FERRAZMINATOGAWAV,ANHOLONR.Proposalforamethodforbusinessmodelperformanceassessment:towardanexperimentationtoolforbusinessmodelinnovation[J].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Innovation.January,2017,12(1):61-70.
[22]张永安,吴屹然.基于新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腾讯公司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51-157.
[23]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88-94.
[24]刘蕙.菜鸟网络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研究,2017(1):19-26.
(责任编辑:张悦)
StudyontheInnovationandGrowthStrategyofCoworkingSpaceBusinessModel——CaseStudybasedonURwork
ZhangYuming1,2,3,MaoJingyan1
(1.SchoolofManagement,ShandongUniversity;2.Instituteof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3.ChinasmallandmediumMicroResearchInstitute,QiluIndustryUniversity,Jinan250103,)
Abstract:Undertheconceptof"sharingeconomy+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therapiddevelopmentofcoworkingspaceiscloselyrelatedtoitsbusinessmodelinnovation.Thisarticlefirststudiescoworkingspacebyusingthebusinessmodelcanvaswhichcoulddescribethevaluelogic.Analysisshowsthatinthebusinessmodelinnovation,comparedcoworkingspacebusinessmodelwithtraditionalrealestateindustrybusinessmodel,themaininnovationisthevalueproposition;inthebusinessmodelgrowthstrategyofcoworkingspace,thevalueshouldbethedevelopmentofplatformandcommunity,thecustomerinterfaceshouldfocusonhierarchyandopenness,thebusinessinterfaceshouldimprovepersonalityandtransboundary,theprofitmodelshouldbediversificationandlightassets.Onthebasisofthetheoreticalanalysis,thisarticlechoosesURworkasacasestudy,whichisatypicalenterpriseofcoworkingspace,thusprovidesareferenceforfurtherpromotingthe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coworkingspacebusinessmodelinChina.
KeyWords:CoworkingSpace;BusinessModelInnovation;BusinessModelCanvas;GrowthStrategy;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DOI:10.6049/kjjbydc.2017040174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6-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157);山东大学文科专题数据库建设项目(HSSDB1503)
作者简介:张玉明(1962-),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齐鲁工业大学中国中小微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与管理、中小企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理论等;毛静言(1994-),女,湖北襄阳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创新创业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