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通过举几个案例,来聊聊“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简单说就是这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这个生意有什么样的特征并因此产生什么样的生意效果。所谓有的生意是躺着挣钱,而有的生意是非常辛苦,甚至也赚不了多少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商业模式决定的。通过分析其商业模式,我们希望能鉴别出这是一门好生意还是不好的生意,并因此鉴别这公司有没有好的投资前景以及应该用什么姿势来投资。
1.生猪养殖
关于“同质化”产品这点,属于比较重要的点,很多生意都是同质化的。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或者同一个国标下的产品,质量都差不多,不太可能卖出什么溢价。这类型的公司,公司要做出优势,往往只能在成本上去想办法,通过管理,流程,关键技术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最终做到行业在成本线时我盈利,行业亏损我不亏,行业赚钱我大赚,而养猪就是这样的生意。
同时,这样的生意,其产品价格往往波动明显,所以这类公司往往也是明显的周期性公司。周期性公司,利润会波动很大,有时候大赚有时候甚至大亏,因此,股价波动也会比较剧烈,买入的时机往往是行业状况很差,大家都不赚钱什么亏钱的时候,去选择行业中有优势的公司。
并且,养猪除了是同质化产品,周期性行业外,养殖本身养的是活物,很容易受到疫病,天气等影响,而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这方便相对较小。因为容易受疫病等影响,所以养殖行业风险比较大,尤其非瘟之后。非瘟一旦中招,猪很容易挂掉甚至全军覆没,规模很大的集团厂各猪场分散各地,防疫措施等相对较好,抗风险能力等较强,但是小养殖户规模小,往往就一个厂,一旦中了大招将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所以,在这样的疫病情况下,小散户面临更大淘汰压力。
2.白酒
卖水的行业往往毛利都很高,白酒,尤其是中高端、高端白酒,毛利一般都是70%以上,高的能到90%多,显然是一门很赚钱的好生意,为什么?
第一,不同酒的品牌味道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非同质化”,不是同质化产品,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偏好口味,厂商之间就不太容易通过价格战,说你本来爱喝酱香,我这个浓香更便宜,你喝浓香吧,因为不同偏好就是可能喝不惯,这是第一。
第二,酒本身更像一个艺术品,好酒和不好的酒之前差距很大,喝惯了好酒之后要喝不好的酒,会觉得很难受,就像你吃惯了好吃的火锅,让你吃便宜的不好吃的火锅,恐怕倒贴钱也未必乐意,所以不好的酒就算更便宜,也难以对好酒构成太大竞争,他们分属不同的消费人群。
第三,次高端高端白酒的消费场合,往往都是社交场合,不管是商务宴请重要的客人吃饭,还是宴请亲朋好友,“档次”很重要。所谓档次,就是价格够不够贵,这个价格是一种“心意”的体现。如果档次不够,会让客人觉得不受重视或者会觉得主人太小家子气,所以这些场合对于酒的要求就是奢侈品的逻辑,要的就是价位,要尽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价位合适。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因素,加上中国又有独特的酒文化,这些场合离不开好酒作为社交的承载,所以,对于做得很好,品牌力很强的白酒,就能卖得很贵。而品牌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品牌要形成,具有“一次性”,未来再想诞生茅五泸汾洋这种级别的品牌非常难,这就意味着次高端高端白酒如果打个包,这个集合可以挣很久很久的钱。
3.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平台往往具有网络效应或者高的转换成本等,所以平台一旦做大了之后,就会有很强的粘性或者虹吸效应。
比如说更大的平台会有更多的商家入驻,更多的商家又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吸引更多的客人,更多的客人又会吸引更多的商家来入驻,因此形成正向循环。这种效应的产生,就是因为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的。
总之,不同的生意会有自身的特质,轻资产重资产,同质化非同质化,周期性非周期性,ToC还是ToB,在产业链中属于什么地位,进入壁垒高还是低,有无网络效应,有无转换成本,是否面子身份或者特殊功能,竞争格局处在什么阶段,是不是利基市场对外部资金没啥吸引力,是否属于“价格不高但非常重要”的环节,买家对价格是否敏感,是否具有上瘾属性,是否具有地理优势等等等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决定了一门生意是怎样的商业模式,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而往往好的生意中,容易出现有极强护城河的有很好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可以说,怎么样的生意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行业中企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