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IT博客,为IT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最全面的信息传播和服务
鞋厂理论:
世界上有无数家鞋厂,制造着各自的鞋子,销售给各自的客户。
在网络上,当某个生意已经有人在做的时候,就想想皮鞋理论,你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有很多人在做鞋子,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再去做鞋子了,别人做了耐克,你可以做李宁,不行就做安踏啥的,即使不知名的杂牌也在三线城市卖的不错。
如果其他的鞋厂都在赚钱,那么你也有机会在这个市场里分一杯羹;如果其他鞋厂都在亏钱,那么你要想办法把他们亏掉的钱赚到自己手上。把成本、产品、服务、渠道、营销都做好,你就有机会超过现有的竞争对手。赚钱的生意,往往都是已经有很多人都在做的生意。如果某种生意只有你一个人在做,也许说明你的生意没法赚钱,所以没人看得上。
杂货店理论:
很多大型的卖场或公司,比如沃尔玛、八佰伴、麦当劳等,最初都是从一家小店起家的,从小蚂蚁逐渐做到巨无霸。
户口本悖论:
警察局有当地所有居民的户口档案,但是警察局能从中赚钱么?
当然,我不否认一定基数的用户的确是赚钱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光养用户、不思现金流是没有意义的。有很多手持几百万注册用户的网站还看不到任何赚钱的希望,而有些才几万人的小站却每天有稳健的现金入账。所以,如果赚不到钱的话,建议别再到处炫耀有xx百万用户了,搞那么多用户还不赚钱,只能证明两个字:无能。
沸水理论:
把水煮沸后,看上去热气腾腾,但水的总量不会增加,而且需要供热成本。
在网络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用户的“活跃度”,却不考虑活跃度到底能带来什么收益。
这时候想想一桶沸水,为了维持一个看上去热腾腾的活跃度,你需要不断添柴、加火,这些供暖成本很高的,而由此产生的热气却无法增加额外的水量,那么还要煮沸它做什么呢。特蕾莎修女说,一个人的逝去是个悲剧,而一群人的逝去只是一个数字。在网络上,当我们看到一群人的活跃是个漂亮数字的时候,应该去看看每个人活跃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价值。
热水器理论:
有很多人愿意花钱购买热水器,也有很多人愿意花钱维修出故障的热水器。
在网络上,很多人相信,如果一个网络产品不是人们的必需品,那么就很难收费。的确,网络上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免费的生活,正如人们习惯了免费的空气、免费的马路一样。这个时候你就该想想热水器理论,热水器也不是生活必需品,人们完全可以洗免费的冷水澡,甚至不洗澡,为啥家家都有一台动辄上千元的热水器呢?
很简单,因为人类有意愿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包括但不限于洗澡),而热水器没有更廉价的替代品。如果你的网络产品或服务能够给人们带来真正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同时又没有廉价的替代品,那么一样有人愿意付钱。比如,我很愿意为Gmail的手机客户端付钱,很愿意为Pandora的在线音乐付钱,很愿意为Yeeyan的高质量译文付钱,当然也愿意为Tucia的设计服务付钱。跟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请不要对互联网绝望。
油条铺现象:
如果你去跟街上卖油条、卖煎饼的师傅聊一聊,你会发现他们每月的收入很稳定,有的甚至可以月入几万。
网上总说创业99%会失败,什么九死一生,什么倾家荡产都用来形容创业者。这时候,想想卖油条煎饼的创业者,人家在街边随便摆个三轮车,就能养活一家人了。再去看看大街上的餐厅、奶茶铺、手机配件店、杂货店、床上用品店。。。。为什么这些创业者大部分都活得好好的?而号称IT创业精英的大学生反而一分钱都赚不到?
如果把“能够养活一家人”作为最低成功标准的话,那么大街上的普通人的创业成功率超过80%,而我们还用“创业九死一生、失败也正常”来安慰自己的无能,真他妈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