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之中。
危害(hazard):设备可能导致不良经济、质量、环境与安全不良效果的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设备的危害所引起的。一般,风险定义为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的乘积。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设备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设备中的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characterization):对与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对经济、质量、环境与安全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策略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情况交流(risk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设备使用者、检查与维修人员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概率评估以及风险描述。危害识别采用的是定性方法,其余三步可以采用定性方法,但最好采用定量方法。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生产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安全。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
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确认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描述风险概况、就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优先性对危害进行排序、为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评估政策、决定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的审议。风险管理选择评估的程序包括确定现有的管理选项、选择最佳的管理选项(包括考虑一个合适的安全标准)、以及最终的管理决定。监控和审查指的是对实施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及在必要时对风险管理和/或评估进行审查。
风险评价过程的结果应当与现有风险管理选项的评价相结合。保护员工安全应当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同时,可适当考虑其它因素(如经济费用、效益、技术可行性、对风险的认知程度等),可以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执行管理决定之后,应当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员工人群的风险的影响进行监控,以确保生产安全目标的实现。
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包括:
险管理应当采用一个具有结构化的方法,它包括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所有这些方面都必须包括在风险管理活动当中。
在风险管理决策中应当首先考虑保护人身安全与健康。对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应主要根据对人身安全预健康的考虑决定,同时应避免风险水平上随意性的和不合理的差别。在某些风险管理情况下,尤其是决定将采取的措施时,应适当考虑其它因素(如经济费用、效益、技术可行性和社会习俗)。这些考虑不应是随意性的,而应当保持清楚和明确。
风险管理的决策和执行应当透明。风险管理应当包含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决策)所有方面的鉴定和系统文件,从而保证决策和执行的理由对所有有关团体是透明的。
风险评估政策的决定应当作为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包括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估政策是为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制定准则,这些准则将在风险评估的特定决定点上应用,因此最好在风险评估之前,与风险评估人员共同制定。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风险评估政策往往成为进行风险分析实际工作的第一步。
风险管理应当通过保持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二者功能的分离,确保风险评估过程的科学完整性,减少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是应当认识到,风险分析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评估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是至关重要的。
风险管理决策应当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有可能,风险的估计应包括将不确定性量化,并且以易于理解的形式提交给风险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在决策时能充分考虑不确定性的范围。
在风险管理过程的所有方面,都应当包括与生产现场人员和其他有关团体进行清楚的相互交流。在所有有关团体之间进行持续的相互交流是风险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风险情况交流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而更重要的功能是将对有效进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信息和意见并入决策的过程。
风险管理应当是一个考虑在风险管理决策的评价和审查中所有新产生资料的连续过程。在应用风险管理决定之后,为确定其在实现食品安全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应对决定进行定期评价。为进行有效的审查,监控和其它活动可能是必须的。
3、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情况的交流应当包括下列组织和人员国际、政府及企业上级安全组织、安全学术研究机构、安全咨询公司、工会、人力资源部门、企管部门、车间、班组、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媒体)。
为了确保风险管理政策能够将生产安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在风险分析的全部过程中,相互交流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步骤是在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评估人员之间进行的内部的反复交流。其中两个关键步骤,即危害识别和风险管理方案选择,需要在所有有关方面进行交流,以改善决策的透明度,提高对各种产生结果的可能的接受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一个风险分析的实际项目时,并非风险分析三个部分的所有具体步骤都必须包括在内,但是某些步骤的省略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前提之上,而且整个风险分析的总体框架结构应当是完整的。
4、资产管理范畴内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方法论
组织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应该:
a)要与风险的水平相适应
c)如果需要,尽可能包含对时效和使用中风险变化的评估;
d)提供风险和识别的分类,如何通过资产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加以避免、消除或者控制;
e)要与组织运行经验,使用的风险控制手段的能力相一致;
f)要监控并采取行动以保证其实施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风险识别与评价
风险的识别与评价要考虑事件概率与后果,至少要包含:
a)设备资产物理失效风险,例如功能失效、意外损坏、蓄意破坏、以及恐怖活动;
b)运行风险,包含对资产、人为因素和其它影响绩效、状态和安全活动的控制;
c)自然环境事件(暴风、洪水以及其它气象变化的影响);
d)超出组织控制的外部因素,例如外包服务、外供材料引起的设备资产失效;
资产风险信息的使用和维护
组织应保证风险评估的结果,所采用风险控制手段的效果要输入到以下内容:
a)资产管理策略;
b)资产管理目标;
c)资产管理计划;
d)对恰当资源的识别,包括员工知识与技能层次;
e)对培训和资质的识别;
f)资产寿命周期控制,资产管理计划实施的决策;
g)组织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组织要保证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采用的控制手段不断更新,而且文件化,以便保证资产管理目标与策略的实现。
法律和其它要求
组织应确保所遵循的法律和外部责任或要求清晰并嵌入其资产管理系统的要素之中;
变化管理
a)改变的组织结构、角色和责任;
b)改变的资产管理方针、策略、目标和计划;
c)改变的资产管理流程与程序;
d)引进新的资产、资产系统或技术;
e)引进新的承包者和供应商;
组织应该保证风险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纳入管理。
生产现场的不安全风险是分层次的,组织应该在其管控的范畴采取分层次的举措,从不同层次来控制安全风险。
(1)消除危害风险
第一层次是消除危害风险,包括停用和消除危害物质的使用,避免危害作业流程等,只要可以通过非危害物质使用,非危害流程作业能够实现的,就积极采用,即使企业会在效益上有所损失。
(2)降低危害风险
(3)个体保护以避免危害
对于实在无法避免的危害,最后一个层次就是采取保护措施,通过研制和使用安全保护、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现场员工受到伤害。不同层次的风险控制举措如图4-7所示。
图4-7不同层次的风险控制举措
设备管理、现场管理、TPM/TnPM体系推进、班组建设、制造业降本增效、精益管理、设备/安全管理信息化软件、智能维护体系建设、ISO55000认证辅导,工匠-大师工作室打造,请选择学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