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样例十一篇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1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管理的特征

2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过程

针对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四步,从风险识别到风险估计,然后是风险评估,再到风险应对,最后是风险控制(见图1)。其中风险估计和评价可以看作是一个步骤,统称为风险评估。

图1风险管理流程图

2.1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识别

依据项目的工程概况、项目规划、工程项目常见风险种类、历史经验对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选择核对表法和德尔菲法联合的方式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首先对风险因素通过专家讨论,形成初始的风险指标,制定初始风险核对表,然后再对初始风险指标进行专家匿名讨论,形成最终的风险核对表,如表1。

表1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指标

2.2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评估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评估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大部分,风险估计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对建立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概率的计算和估计;而风险评价则是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对风险指标进行严重程度的计算,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出风险损失度从大到小的指标排序。

现有的风险估计方法虽然很多,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现实中类似的工程项目实例和历史数据是很难得到的,所以专家调查法、主观测验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办法。

采用德尔菲方法进行风险估计,首先进行风险指标的概率估计,通过专家打分,得出每个风险识别指标的综合概率值,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度量统计表

再对项目风险因素发生后产生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从施工工期、施工质量和经济损失三个方面的维度来衡量。施工工期的影响权重占20%;施工质量的影响权重占20%;造成的经济损失权重占60%(以上权重都是假设值,在具体每个工程中,权重会有相应变化)。根据此评判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将专家们的回答归纳统一,得出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因素发生后果严重程度度量表,如表3所示。

表3高层建筑土建施工风险因素发生后果严重程度度量表

接下来要对所有的指标层各指标进行归一化权重处理,指标层指标权重与准则层指标权重相乘,得到指标层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如表4所示。

表4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由表2、表3和表4联合,可以解出各个风险指标的综合评估值,如表5所示。

表5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指标综合评估值

表6风险指标的综合评估值排序

2.3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控制

A类风险是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主要风险指标,它们将对高层建筑的施工顺利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应重点控制,使这些风险降至最低。

B类风险是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次要风险指标,仅次于主要风险指标,也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因为一旦风险发生,产生的严重后果将对整个项目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C类风险是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一般风险指标,是评估值最小的一类风险指标,不需要很强的风险控制力度,但是也需对风险指标进行跟踪,随时监督和检查各指标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偏移计划的现象,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3风险管理在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3.1保险不能替代施工风险管理

保险是施工企业为了转移和回避风险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保险并不能替代施工风险管理。

(l)保险业只承办由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而目只承办其责任项下的业务,其他损失不属于理赔范围,保险人均不予赔偿;

(2)保险业务的扩展完全不能与施上生产的发展同步,保险条款难以全面反映施工过程中施工风险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

(3)施工企业负责风险管理的人员更应了解本工程施工的内外环境,能制定和实施比保险人更有效的处理方案;

(4)保险单中的许多条款都给施工企业限定了不利的条件。因此,施工企业不能完全依靠保险公司来解决风险问题,必须实行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问题。

3.2加强施工合同的风险管理

施工合同作为施工过程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具有法律效力。施工过程就是施工合同的履行过程,所以要慎重分析和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在合同谈判和签汀时,要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不利条款;在合同履行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要采取有效办法分散或转移风险,尽可能降低因风险造成的损失。预测和识别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并不意味着风险间题的解决。在错综复杂的合同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进行风险跟踪,进行风险动态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风险问题。

4结论

本文将高层建筑土建施工的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阶段。对十八类风险因素按其综合评估值的大小分为三类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原则,可以为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提供参考。施工风险管理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强化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减少施上_风险带来的损失及不良后果。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邱苑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2]周直,等.建设项目基本风险空间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3).

引言

2010年11月15日14时,在上海市的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楼曾经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事故的起因就是企业的员工违规进行了电焊作业,这从中的的人为性的灾害造成了58人死亡、71人受伤,是一次代表性的惨烈的事件,值得我们深思。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着火的原因以及在建筑过程中的软肋,是我们能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中存在的共性的弊端,我们从中也吸取了很大的教训,希望能够在未来避免火灾的发生,因为其背后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我们不可估量的,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见的。

1.高层建筑装修施工现场的火灾危险性

本文中的高层建筑装修施工现场是泛指各类设备安装,通风系统安装,变、配电系统安装,各种管道工程,及内外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现场[1]。

1.1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繁多,易酿成火灾

装修施工现场,存放大量的原材料和设备,各种木质板材、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刨花、边角余料及油漆工艺所使用的喷漆原料及设备,焊工使用的氢气、乙炔气瓶、液化气瓶等都是易燃易爆物品,一旦火源失控,这些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便会立即燃烧甚至产生爆炸,才酿成了严重的事故。

1.2临时电器线路多,切割、焊接工艺多,易出现起火源

在装修工程中,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寒冷地区还要进行采暖和烘干,这些都需要临时拉接线路,极易引起由电气因素发生的火灾。另外,装修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切割机对大理石板、聚合板、木工板等板材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极易产生火花喷溅,如果周围存在大量可燃物容易引起火灾。在对一些设备、管道或支架构件进行焊接时,一旦操作不慎,就很容易引起火灾。

其次就是装修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大量的照明设施,其中碘钨灯和大功率的白炽灯泡的使用率是最高的[2],这些高温照明灯具的表面的温度极易引起周围可燃物的燃烧继而酿成了火灾。

1.3施工现场缺乏水源,大都带险作业

一般的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都是主体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各种配套工程未施工完毕,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尚不能启动。虽然有临时水源,但只能满足施工的生活使用,灭火大多依靠灭火器。一旦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很难自救(高层建筑火灾是以自救为主,但此时的消防灭火救援只能依靠外部水源)。未竣工的高层建筑周围消防水源一般也缺乏,而且一到冬季结冰时期,或者楼层较高的地方,也会导致消防供水困难。因此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火灾则难于扑救。

1.4内部疏散难,外部施救难

装饰施工现场各种原材料、工具、设施、梯子、架子繁多,而且都不是随意的摆放,而是为了施工方便才进行放置的。平时我们在对工地消防监督进行检查时,要在有灯光和自然光的照明下经常碰头、绊脚,在火灾的紧急情况中,没有灯光、没有自然光,就会更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和装修施工现场都设有围栏、帖布遮挡,建筑周边都有挖掘的基坑、沟道及“软质”路面,这样消防车就很难接近火场,所以登高车难以展开扑救。

2.高层建筑装修施工现场消防监督的对策

以上这些常用的消防监督办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面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新形势,我们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2.1引入“局部提前验收”概念

2.2引入“装修施工前消防安全检查”程序

2.3限制易燃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

3.结语

装修施工过程中的消防监督是整个监督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既有规范上的空白,也有程序上的欠缺,另外,灭火救援工作对此类场所也缺乏预案,为此对避免静安公寓大火的悲剧重演,针对此类场所设置必要的临时消防设施,出台新的规范,增加新的执法程序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这也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在重点工程施工现场消防保卫中的一个具体的体现。

[1]秦汝祥,杜立春.高层建筑火灾中的安全疏散[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北京.

0引言

根据《大型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大型公共场所系指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展览馆、商场(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如影剧院、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艺游乐场、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健身、休闲场所)等公共场所。在现代社会,各类大型公众场所建筑不断涌现,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设的鸟巢、水立方,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的各国展馆,参观总人数达到了7308.44万人次,还包括其他大型宾馆、商场、体育馆、机场等人群聚集场所。加强大型公众场所火灾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大型公众场所的火灾进行分析和评价,试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大型公众场所火灾事故统计及特点分析

1.1火灾事故统计分析

在各类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据统计,2000年~2008年全国共发生特别重大火灾12起,造成人员死亡703人,重伤292人,直接财产损失50550.91万元。重大火灾39起,造成人员死亡542人,重伤278人,直接财产损失17526万元。2000-2008年重特大火灾按火灾发生的场所统计分布如图1[1,2]:

2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模型

2.1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2.2建立某大型公众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以沈阳某四星级酒店为例建立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酒店位于沈阳繁华地段,总建筑面积6000m2,共九层,拥有120间精致客房,同时配有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餐厅和多功能大小会议室,是一个融合中国古典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地标性建筑[6]。

即该酒店的企业风险介于Ⅲ级与Ⅳ级之间,风险相对评判标准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火灾风险水平。

3结论和建议

[1]李海江.2000-2008年全国重特大火灾统计分析[J].北京:火灾科学,2010,1:64-69.

[2]李春晨,杨旭,陈月.公众场所特大火灾事故调研及对策研究[J].湖北: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5):48-50.

Abstract:Sincetheurbanizationconstructionofhighspeeddevelopmentofourcountry,thecity'seconomicdevelopmentofourcountryisbecomingmoreandmoreprosperous,allkindsofhigh-risebuildingsandlargebuildingscanbeseeneverywhereinsomebigcities,notonlyinsomeZhongXiaoChengisspringingupinthecity.Forthehigh-risebuildingandbuilding,becauseofitsintensiveandhighfloor,allkindsofcompletefunctions,variousequipmentpipelinesaremutuallystaggered,thecombustibleandflammablematerialalsomore,makemoredangeroushazardssuchasfireinhigh-risebuildings.Ifafirecarelessly,willmakethefirespreadquickly,andgiveusahugelifecasualtiesandpropertylosses.Thispaperanalyzesthelargebuildingsonfirecontrolsafetymanagement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Keywords:Largebuildings;Firesafetysystem;Firesafetyanalysismethods

1.大型建筑的消防安全特点

2.大型商场的消防安全系统和消防管理制度

商场的消防安全系统应该由消防系统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排除消防安全隐患,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最快地作出反应。

在大型商场的建造设计过程中,就应该把消防系统包括在内,根据不同的建筑构造和将来用途,采用不同的灭火系统和防火材料。在建造消防系统上注意保持消防系统的独立性,要有独立的电源、水源等,保证在出现火灾后仍然能够有水救火,有电可用。在实施建筑时要建有专门的防火通道和安全通道,以供发生意外事件时人员逃生。

3.消防安全的分析方法

3.1消防安全分析因素

影响大型建筑消防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在进行安全性分析上不能仅凭专业人员的主观判断,而是需要利用层次化的分析法分析原理,解决大型建筑构造上特殊化、使用上多元化及设备复杂化等带来的在防火安全设计上的复杂化问题。通过把专业人员的主观判断变成数学形式上的表达,进行数学量化处理,为决策分析提供量化式的标准,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无论如何在对大型建筑进行消防安全因素评估时还是要遵循可操作性、独立性和主导性这三大原则。根据现有规范和标准以及国内外大型公共建筑火灾特点,影响大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的因素由建筑自身情况、建筑消防设施、消防日常管理3个主要方面构成,因此大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因素可细分为:建筑物自身的分类、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需求、总体上平面布局、立体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防烟分区的建筑构造、安全疏散通道、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电梯、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单位的管理体制、工作人员消防技能、工作人员态度、人群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设施的保养水平等一系列因素。

3.2消防安全分析方法

大型建筑的评估是一种集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评估。常用的火灾安全评估方法有很多,分类也很复杂,按照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经验系统类分析法、逻辑推理分析法、系统解剖分析法、计算机模拟火灾分析法、人为失误分析法等。以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法为例,它是以计算机为手段模拟出火灾模型,分析火灾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可以明确地定量比较出不同消防方案的火灾风险。可以通过比较,根据每个建筑物的不同特点选择出最合适的消防方案。

按结果又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火灾安全评价方法是一种出现得比较早的方法,主要是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近几年出现的发展比较迅速的分析法,主要有确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和概率风险分析法。

4.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前进,大型建筑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都市当中,对大型建筑的安全分析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对大型建筑的消防安全分析可以确定本建筑是否具有合理的消防措施和设备,不仅使自己能了解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做好防范,而且消防部门也可了解单位的消防安全现状,对他们实施消防宏观调控提供支持,同时还可以明确自己的消防安全投资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建立和谐安全的都市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马莉,苏国强,兰月新.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2]张家明.从“11·15”上海教师公寓火灾谈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扑救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2)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期,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海口市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建设期。随着城市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海口市城市人口密度将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密集,道路交通和能源设施布局也越来越复杂,加上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海口市将积聚越来越多的危险源,甚至是重大危险源,根据对2000年至2009年的海口市火灾统计[1],海口市的火灾呈现出多发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和趋向。进行城市消防风险评估对科学有效地进行城市消防规划、部署和制定消防法规,对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保证和促进作用。

一、城市消防风险评估

(一)消防风险定义

本文引用了2004年联合国环境减灾署关于风险的定义[2],将城市消防风险定义为火灾与城市脆弱性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公民人身、财产、公共安全等受到侵害以及经济活动中断、环境破坏等有害结果或预料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城市为基本评价单元的城市消防综合风险评估涵盖火灾危险性、脆弱性以及防控火灾能力的三个内容。

(二)城市消防风险分析

1、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

据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火灾统计,可以看出,诱发城市火灾的各类因素,诸如城市用电、燃气管网、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等的诱发性越强,则城市火灾危险性越大,火灾风险水平越高。

2、城市脆弱性分析

3、城市防控火灾能力分析

1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1.1火灾荷载大

可燃商品多,多设有可燃物品库房,局部装修复杂,可燃装修材料多,火灾荷载大。用火用电用气频繁。建筑中设置的燃油燃气供热锅炉、中央空调机组、餐厅及超市熟食品加工房均需使用柴油或天然气,增大了燃烧和爆炸的火灾危险性。

1.2人员疏散困难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通常可以容纳几千甚至上万人,老人、小孩等自我疏散能力较差的人群占一定的比例。由于建筑体量大,疏散路线迂回曲折,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的路径较长,安全疏散通道及楼梯的宽度和疏散距离等难以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大型超市由于平时经营管理的需要,往往将疏散门锁闭或增加电控装置,降低了疏散门开启的可靠性,使疏散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1.3难以形成可靠的防火分区

有的单层大型商业建筑层高较高,屋顶承重结构采用钢梁或钢网架结构体系,设置防火墙或防火卷帘较为困难;有的多层大型商业建筑设有较多中庭,或楼板设有较多开口,形成可靠的防火分区较为困难;有的在建筑物的同一轴线上连续设置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长的防火卷帘,其动作的可靠性降低,若设为气雾式防火卷帘,火灾时其下降和帘面充水等所要求的保障条件更多,可靠性更低。

1.4排烟的可靠性低

2性能化防火的形成与发展

2.1现代防火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多年来,防火设计规范基本上是用指令性条文的形式给出的。这种规范对每项设计都详细规定具体的参数和指标。例如建筑物的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安全疏散、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装修材料的选用与控制等都做出了具体的条文规定。建筑设计者只能依据所要设计的建筑物的状况,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从规范中直接选定设计参数和指标。现在人们一般称这种规范为“处方式”设计规范,也有人称这种规范为“规格式”规范,或“指令式”规范。

事实上,每座建筑物的建设地点、结构形式、使用性质、高度和体量、火灾荷载、可燃物的性质等情况都不一样,使用者的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按照这种规范统一给定的设计参数所作出的设计方案,并不一定是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案。随着城市化发展及生产经营的需要,建筑物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大空间建筑迅速兴起。根据以往的经验为基础整理制订出来的处方式防火设计规范已难以适应这些新式建筑的需要,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许多建筑物的设计形式是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包括或规范的条文无法解释的情况。

2.2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

国际上建筑界与火灾科研界的很多人士指出,应当以火灾安全工程学的思想为指导,建立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国内通常称这种规范为“建筑物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简称“性能化设计规范”。建筑物的性能化防火方法涉及性能化防火分析、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性能化设计规范三个基本方面。性能化防火分析是建筑火灾风险分析的一种形式,它将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通过定量计算,用某些物理参数描述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分析这种火灾对建筑内的人员、财产及建筑结构本身的影响程度,从而为采取合理的消防对策提供基本依据。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在性能化防火分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建筑物各种火灾防治系统的设计行动,它将综合建筑物业主的安全要求、建筑物的现场条件和有关的安全规定等,做出建筑物防火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并且对各种可采用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评估,从中选出最优的实施方案。

性能化防火分析还可为其他的火灾防治目的服务,例如防火安全管理、火灾安全教育及灭火预案的制订等。性能化设计规范是指导按性能化方法进行建筑防火设计的法规文件,它对进行性能化设计中应当满足的要求、应当遵守的规程和应当注意的问题等作出必要的规定。这种规范对于保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建筑达到预期的火灾安全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性能化设计方法可使建筑物的防火安全目标、火灾损失目标和设计目标实现良好统一。与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相比,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大大改进建筑防火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可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大型商业综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步骤

完整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过程宜分为设计准备、定量评估和文件编制3个主要阶段。设计准备阶段包括3个步骤,主要是确定防火目的与火灾风险承担人可接受的防火目标,将其作为定量的、具体的损失目标。

1)估价所设计项目的状况、设计参数,并确定在设计过程中的哪一阶段上,需要把防火安全工程师包括进来。

3)用适当的工程概念量化损失目标,即形成具体的设计目标(Designobjectives),以便根据其评估防火设计方案。定量评估阶段也包括3个步骤,主要是对所设置的火灾场景、设定火灾曲线及初步设计方案做出分析。通过对各个初步设计方案的比较和评估,选定最终设计方案。

4)设置火灾场景(FireScenarios)和选择设定火灾曲线(DesignFireCurves)。设定火灾曲线指的是在所设的火灾场景中,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变化曲线。后面将利用设定火灾曲线评估在性能化设计中提出的初步设计方案。在SFPE的《工程指南》中,将初步设计方案称为尝试设计(TrialDesigns)。

5)评价和修正初步设计方案。这就是说,对于所提出多种设定火灾曲线,至少有一种能获得圆满解决的设计方案,如果采纳这些方案,就可以满足具体的损失目标。

6)分析所提出的一种或几种初步设计方案,从中选定最终的设计方案。文件编制阶段包括2个步骤,主要是对选定方案的设计细节进行详细的审查,并编写方案中涉及的有关设备的技术文件。

7)为所选定的方案的设计过程编制说明文件,包括需使用的资料的说明、检验材料性能的方法说明等。

1.被动防火设计评价要素

被动防火设计,主要采用以耐火构件划分防火分区,提高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尽量不使火势扩大。其基本作用就是在火灾发生和蔓延的过程中,将火势尽可能地控制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不出现倒塌破坏等。被动防火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物总体布局、耐火等级、防火分区、防烟分区以及防火分隔物设计等方面内容。

1.1总平面布局防火:

公共建筑的种类很多,有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讯建筑和交通建筑等。在进行各类型公共建筑的总体布局时,除须考虑一般的要求外,在防火设计上还应保证方便直捷的交通联系,处理好主体与裙房的关系,保持与其他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合理安排广场、空地及绿化,并提供消防车顺利接近建筑物的良好条件。

1.2一般要求

在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1)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公共建筑的位置。

(2)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

(3)建筑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4)根据建筑的用途、重要性、规模等,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合理设置消防车道。

(5)在高差较大的地区布置建筑物时,应充分考虑地势条件对相邻建筑物消防安全所构成的威胁。

1.3防火间距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灾除了在建筑物内部蔓延扩散外,有时还会通过一定的途径蔓延到邻近的建筑物上,从而严重威胁相邻建筑的安全。为了尽量减少外来的威胁,十分有效的措施是在相邻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防火安全距离,即防火间距。从消防方面考虑,防火间距还起到了为消防灭火战斗,为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的紧急疏散提供场地的作用。在建筑总体布局中,控制好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

当用地周边相邻建筑物的关系确定时,应该既要防止相邻建筑物火灾时遭受延烧,又要采取措施减少外来的威胁;当相邻的建筑物没有特定关系时,应该在相邻建筑物具有最低限度的防止加害性能的前提下,对该建筑物采取防止加害和防止受害的措施。对于重要性程度高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建筑物应该考虑在规范的基础上适当增大防火间距。

1.4消防车道

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火灾时确保消防车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

建筑起火后除利用内部各种设备灭火和疏散以外,还须依靠专业消防队伍来扑灭火灾和抢救遇难人员。为了使消防车辆能迅速靠拢建筑,就要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但是由于原来城市建设中遗留的问题,重庆市在满足消防车通行,保证消防车顺利到达火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些高层建筑规划不合理,造成建筑间通道狭窄,车辆进出通道不畅;另外违章建筑侵占消防车道等情况也十分严重。对于这些情况,建议政府应尽快立法以保障城市安全,对侵占消防车道的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在设计中,建筑师应按照规范规定设置合理的消防车道,确保消防扑救的顺利进行。消防车道的布置应注意以下问题:

(1)有些高层建筑的长度超过150m,甚至少数达到220m,扑救这种建筑物的火灾很不方便。所以,根据灭火需要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有些体量宏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展览中心等,单栋建筑的规模就超过150m×80m,为了保证这些建筑物内部空间一旦起火能够有效的救援,在设计中可布置进入式的消防车道,使救援车辆能够进入建筑内部进行扑救。

(2)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高,都不宜小于4m。

(3)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管沟,应有承受大型消防车重量的能力。

2.建筑的耐火等级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由于各种类型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重要程度、规模大小、层数高低和火灾危险性不同,所需要的安全贮备也会不同。所以,国家划分了若干的耐火等级。我国现行规范选择楼板作为确定耐火极限等级的基准,因为对建筑物来说楼板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构件。在制定分级标准时首先确定各耐火等级建筑物中楼板的耐火极限,然后将其它建筑构件与楼板相比较,在建筑结构中所占的地位比楼板重要的,可适当提高其耐火极限要求,否则反之。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我国把建筑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级最高,四级最低,并对建筑各个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分别作了规定。

3.结论

主动防火对策是指采用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喷水灭火或其他灭火技术、烟气控制技术等限制火灾发生和发展。人员安全疏散对策是指通过合理设置安全出口、组织疏散路线、设置诱导标志等措施,使火灾时人员能够安全地撤离着火区域,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消防管理对策是指通过对建筑内的工作人员、常驻人口等进行的消防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以降低火灾的发生率及提高人员在火灾中的自救能力,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其中消防管理对策是在建筑物落成以后的日常安全工作管理措施内容,与建筑防火安全设计关联较小,因此,人员密集公共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的控制要素就包括了前三大方面的内容。

总平面布局防火:

1.1一般要求

1.2防火间距

规范中规定的防火间距是考虑了防止热辐射作用造成火灾延烧,满足消防扑救火灾时消防车最大工作回转半径的要求,消防扑救的影响作用以及节约用地的原则。在执行规范的要求时,应注意防火间距是按照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突出的燃烧构件,则应从其突出部分的外缘算起,但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总体布局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但因场地狭窄、地皮紧张、受地形限制等各种原因难以设置应有的防火间距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应变措施加以补救。

1.3消防车道

建筑起火后除利用内部各种设备灭火和疏散以外,还须依靠专业消防队伍来扑灭火灾和抢救遇难人员。为了使消防车辆能迅速靠拢建筑,就要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但是由于原来城市建设中遗留的问题,重庆市在满足消防车通行,保证消防车顺利到达火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些高层建筑规划不合理,造成建筑间通道狭窄,车辆进出通道不畅;另外违章建筑侵占消防车道等情况也十分严重。对于这些情况,建议政府应尽快立法以保障城市安全,对侵占消防车道的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在设计中,建筑师应按照规范规定设置合理的消防车道,确保消防扑救的顺利进行。

2.建筑的耐火等级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建设工程常见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及风险管理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其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部结构复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建设工程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不仅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确保工程顺利按时完成,而且也是增大企业的效益,适应当前建筑市场要求的必然措施。

三、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方法操作简单,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抵御风险能力弱。缺乏规范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因而危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

四、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项目经理者或者项目管理部个别人员的事情,而是项目管理部全体人员参与并共同完成的任务。这主要取决于项目管理部的每一个成员的工作都具有风险,从而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风险。所以,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全员性。

2、建设工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具有风险,所以它具有系统性。

3、建设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但项目风险却不是一次性的。它随着建设项目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项目范围的变化,项目风险管理的对象就可能不同。所以,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动态性。

5、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特点,这主要取决于除全体人员参与外,还要综合运用各种风险识别技术和工具。

五、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的防范手段多种多样,下面主要论述风险控制措施。

采用风险控制措施可降低项目的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测性。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等。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主要是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回避风险有时需要作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但较之承担风险,这些牺牲与风险真正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要小得多。如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因此,在项目决策时要注意,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因为回避风险固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因而,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要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降低损失的严重性,使损失最小化。损失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预防损失。预防损失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杜绝损失发生的可能。例如,通过提高质量控制标准以防止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或罚款;生产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强化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等。要求在合同条款中赋予索赔权利,也是为了防止业主违约或发生种种不测事件。

(2)减少损失。减少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措施以遏制损失或限制其扩展范围使其不再扩展,使损失局部化。例如,承包商在业主付款超过合同期限的情况下,采取停工或撤出队伍并提出索赔要求甚至提讼;施工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救护,安装火灾警报系统;控制损失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3.风险分离

风险分离是指将各风险单位分离开,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这种处理可以将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离常用于承包工程中的设备采购。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对材料进行分隔存放也是一种风险分离的手段。因为分隔存放无疑分离了风险单位。各个风险单位不会具有同样的风险源,而且各自的风险源也不会互相影响。这样,就可避免材料集中存放于一处时可能遭受同样的损失。

4.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担集体风险的目的。

对一个工程项目而言,其风险有一定的范围,这些风险必须在项目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每个参与者都必须有一定的风险责任,这样才有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风险分配通常在任务书、责任书、合同文件中定义。只有合理地分配风险,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提高项目效益。

5.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风险控制的另一种手段。在项目管理实践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项目管理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风险转移并非损失转嫁,因为有许多风险确实对一些人可能会造成损失,但转移后并不一定同样给他人造成损失。其原因是各人的优劣势不一样,因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2004年以来,火力发电厂的建设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从开始的200,300,600MW机组,直至目前主流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同时,火力发电厂对消防系统设施的投入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生产环境恶劣以及后期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各方面的原因,消防系统在投入运行后存在很大风险,严重威胁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安全。

一、火力发电厂生产环境特点及消防系统配置

(一)火力发电厂生产环境特点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环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①电气设备多,分布面广,构造复杂;如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各类监控仪器等;②高温高压设备多,如锅炉、汽轮机、压力容器和热力管道等;③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多,如燃煤、燃油、强酸、强碱、氢气及氨气等;④工作环境恶劣,如煤仓和输煤区域的煤粉尘,高温压力容器、热力管道、磨煤机的高噪声,汽轮机、发电机、锅炉等工作时候的振动。这些特点表明,火力发电厂生产环境相当复杂,本身潜伏着诸多不安全因素,潜在危险性大,消防系统管理中稍有疏忽,潜在的危险会导致安全事故。

(二)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配置

二、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分析

(一)力发电厂消防系统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故障。消防系统设备故障是指设备在运行中,由于老化、磨损、外部干扰或人为因素等,部分丧失所要求实现的特定消防功能。譬如报警控制器液晶面板显示模糊、探测器经常误报警、信号闸阀不能完全密闭、气体灭火控制盘显示灯失效等。设备故障会造成消防系统局部工作不正常,最终影响到整个消防系统正常工作。

2.损坏。消防设备损害是指设备的运行受到自然或非自然的因素完全丧失所要求实现的特定消防功能。譬如探测器不能报警、储气瓶阀门损坏、水或气管道破裂等。设备损坏造成消防系统局部瘫痪,严重的损坏将使整个消防系统瘫痪。

(二)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的产生原因

3.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火力发电厂生产环境恶劣,粉尘大,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多,光照强烈,都会对消防设备进行物理化学侵蚀;电气设备多且杂,输送电及控制电路长,电磁场干扰大,对消防系统设备,特别是带电控制盘柜造成电磁干扰;高温高压设备多,使消防设备在高温和辐射下老化加速;设备振动及噪声大,譬如汽轮机、发电机、锅炉、磨煤机等运转时,消防设备受到振动和噪声影响而故障或损坏。

(二)消防系统风险和各灭火子系统的关系研究

按照规范设计要求,火力发电厂需设置固定式灭火系统和移动式灭火系统,由于移动式灭火系统定期会更换,故在本次调查研究中,以火力发电厂常规设置的固定式灭火系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①火灾报警系统;②自动水消防系统;③气体灭火系统;④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⑤消火栓灭火系统。对各个灭火子系统发生的风险次数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可得出如图2所示的火力发电厂各灭火子系统的风险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主要集中在火灾报警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及自动水消防系统上,三大系统风险占所有风险次数的91.49%,其中最多的是火灾报警系统。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

1.火灾报警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及自动水消

防系统在火力发电厂内分布范围广,设备数量多,特别是火灾报警系统是全厂分布,设备数量最多,因此发生风险的次数也多。

2.火灾报警系统内电气设备多,容易受到粉尘、潮湿、高电磁、高温高压的干扰,造成的设备风险最多。消火栓及自动水消防系统在正常运行中一直充满0.5~1.0Mpa的压力水,同时受到外部粉尘、潮湿和高温高压的影响,因此设备风险相应较多。

3.气体及其它固定灭火系统由于设备主要集中在固定的消防间,受到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设备风险相对很少。

(三)消防系统风险和火力发电厂生产区域的关系研究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输煤系统区域的消防系统风险最大,集控楼、锅炉房、汽机房的消防系统风险次之、网控楼区域的消防系统风险最小。输煤系统由于生产环境最为恶劣,出于降尘需要,输煤系统频繁冲水,因此环境潮湿,在粉尘和水汽的作用下,消防系统设备会受到腐蚀、水冲刷,造成电气设备短路、金属管道及设备腐蚀,系统风险增大。集控楼、锅炉房及汽机房消防系统设备数量多,在高电磁干扰、高温高压设备影响下,风险概率也随之增加。网控楼、脱硫区域等区域生产环境良好、设备数量少,因此风险概率低。

四、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一)消防系统管理及维保的核心内容

1.由具备专业消防维护资格的消防系统管理人员对消防系统进行的风险管理:①对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设备的安装和分布了解全面,并能够准确掌握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存在的风险及原因;②针对设备自身老化及正常磨损和消耗导致的消防系统风险,及时的填报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计划,及时更换存在风险的零部件,保证消防系统设备处在正常运转状态;③同时针对消防系统风险大小,先处理大的消防系统风险,后处理小的风险,将整个消防系统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④对图纸资料及设备台账不全的火力发电厂,将在管理及维保期间建立起完善的消防设备图纸及台账。

3.定期对消防系统进行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配合企业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制定消防应急预案:①由具备专业消防维护资格的消防系统管理人员定期对消防系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由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导致的消防系统风险;②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将风险点记录在案,以便后期备查和研究;③配合企业定期开展消防演习,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将有效的提高火力发电厂生产人员的火灾应对措施,避免火灾发生时的错误行动导致的伤亡和损失。

4.为火力发电厂生产管理人员提供专业消防培训,协助火力发电厂制定消防系统设备管理制度,并配合消防监督管理部门的年检:①为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减小人为因素导致的消防系统风险;②协助火力发电厂制定消防系统设备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消防系统的有效管理,杜绝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的消防系统风险;③配合消防监督管理部门的年检,将方便消防监督部门了解火力发电厂的消防设备状况,能够进行合理的决策。

(二)对策

2.火力发电厂各个灭火子系统的风险概率各不相同,则在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时,针对风险概率高的灭火子系统,应加大管理力度,增加巡检次数,缩短巡检周期、申请更多的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制定更为详细的管理档案,针对风险概率低的灭火子系统,则应适当减少巡检次数,加长巡检周期,降低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的数量,譬如应每天对火灾报警系统进行巡检,而对于泡沫灭火系统则可以一周巡查一次。

3.各生产区域消防系统风险概率不一样,则应对风险概率高的生产区域加大管理力度,增加巡检次数,缩短巡检周期并申请更多的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反之亦然。譬如对输煤系统,应每天进行巡检,并更多的申请输煤系统消防设备的备品备件,而对于网控楼区域则可减低巡检力度,减少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的供应量。同时根据各生产区域的地理位置,消防系统管理人员应设置合理的巡查路线,以保证能够迅速、及时、准确的发现消防系统风险并将其排除,以减低风险,节省人力和物力。

[1]周波.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现场消防系统方案设计及现状[J].安装,2011.(06).

[2]朱红.超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消防给水设计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09).

[3]王建旺.运行中老旧变电站消防系统改造[J].农村电气化,2011.(08).

[4]赵凌俊.浅析火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企业导报,2011.(12).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能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大量的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筑队伍中涌进大量农民工。他们大多没有足够的文化水平,安全技术基本不懂,对安全操作认识非常肤浅,也不够系统。同时,由于有些建筑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员工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在安全检查和防护措施上也仅是注重于形式。导致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差,对行业规范、标准不熟悉,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

1.2施工单位安全投入不到位

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例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配备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以及防护栏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但是实际的施工中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往往得不到落实。还有些施工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而采用质量低劣的安全防护用品。建筑施工周期长,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压缩施工程序而盲目施工,违章作业现象严重,而没有相应的事故防范措施。

1.3没有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管

建筑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干涉现场施工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速度,若不能及时及全面的对材料及设备进行管理及控制,势必造成材料质量及维修问题等。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及训练,加上施工经验不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质量。

1.4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不完善

当前,我国有很多施工现场仍然只是配备了项目经理以及施工员等寥寥数人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并且人不在岗或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非常严重,进而导致了管理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造价等方面的管理当中。而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往往没有完整、独立的管理机构,责任也不是很明确,甚至部分施工现场根本就没有配备专职的安全员。

1.5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防护随意,缺乏规范化

当前我国许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十分随意,达不到规范化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不到位,各种施工机械的安全防护不规范,施工临时用电搭接混乱,且缺少基本的安全警示标牌和标志等。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2.1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但被忽略的问题。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关系到建筑施工的安全,而且对于建筑的施工质量和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改进和解决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只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才是落实到实处的表现。

2.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安全规范工作

严格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采购、验收工作,杜绝唯利是图使用伪劣产品、偷工减料等现象。

保证安全资金投人和工程进度款正常拨付,主管部门严格督促,不准挪作他用、或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

严禁违法转包、违法分包和越级承包等现象。

严格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建立事故危险源档案,发现安全隐患,制定有效措施.定期、定人整改,及时消除隐患。

2.3加强事故预测与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中频发的安全事故有火灾、爆炸,人员坠落、建筑倒塌、触电、设备伤害等,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只流于形式,事故发生后才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安全管理比较被动。我国发生的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包括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具伤害、触电等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四类事故的累计发生率占事故发生一半以上,重点管理它们可以实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的效果,对提高安全管理效率至关重要。

因此,在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要主动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预防工作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应急预案,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制度,并定期开展预警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事故警觉性。

2.4提高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力度

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力度,减少安全隐患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1)重点检查施工现场关键部位。应将施工工程中高危性工程、薄弱环节及重要施工部位列为安全管理重点对象,加强这些重点对象的防护力度。例如,将安全生产警示牌放置到相应的施工现场位置,利用全程旁站式监控,加强施工前的安全准备工作,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2)采取全程控制管理方式,做好施工全程安全准备防范措施,在施工前与施工时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安全防范工作,将安全漏洞一一清理干净。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安全施工损失降到最低;

2.5安全警示标志

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的不同阶段,在危险部位有针对性地设置、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危险部位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阳台口、电梯井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安全警示标志的类型、数量应当根据危险部位的性质不同来设置不同的安全警示标志。

3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的条件下,造成了一些施工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建筑安全生产,甚至存在把减少安全投入当作节约成本的手段,使建筑安全存在较大事故隐患,这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进行项目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特别是对新进施工人员。当进入正常施工时,班组需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并对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督促他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进而使他们的人身安全得到确保。

4结语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成功,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当然它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一个成功的企业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求施工企业有尖端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以及管理水平。而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不仅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THE END
1.风险分析及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风险:1.组织实施风险:按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创新链布局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探索,对于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尚不能准确评估,一方面需要提高顶层设计的针对性,同时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评估和动态调整,降低实施风险。2.协https://miv.cumt.edu.cn/66/93/c16160a485011/page.htm
2.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pptx风险评估的标准风险发生概率通过统计分析、专家判断等方法,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概率划分为高、中、低等级。风险影响程度根据风险事件对企业目标、财务、声誉等造成的潜在损失,评估其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严重、中等、轻微等级。风险承受能力结合企业的资源、实力和风险对策,评估其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险水平。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20/6111241103010150.shtm
3.风险分析与对策.doc文档介绍:该【风险分析与对策 】是由【木木在江边】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风险分析与对策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工程施工文档...https://m.taodocs.com/p-865207128.html
4.对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对策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的对策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企业经营者面对财务风险,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地分析研 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http://www.sbasf.cn/resources/faq/962
1.关于风险分析以及对策(通用8篇)尤其在采购工作的各环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廉政风险。本文拟从廉政风险的角度分析采购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表现,探索防范采购岗位廉政风险的对策,以便树立全体采购人员廉洁办事、干净办事的良好廉政氛围,做好采购环节的各项工作,从而促进单位健康向前发展。 一、采购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与范围...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hv472.html
2.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6篇(全文)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个产品从它的研发到投入市场再到消费者购买使用它,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环保风险、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并筹划出相关的对策,争取将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5jq183x.html
3.需求分析文档BRD内容结构分析,小白看了也会写BRD(商业需求描述)是产品定义阶段的关键文档,用于说明市场分析、产品规划和盈利模式等。本文详细介绍了BRD的撰写结构,包括方案背景、产品规划、运营规划、收益与成本、盈利模式和风险对策,旨在帮助产品经理有效编写BRD。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BRD为“商业需求描述”的简称,全称为: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是基于...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906192/article/details/111583874
4.中国农业银行风险分析和防范对策中国农业银行风险分析和防范对策 南京农业大学 | 许忠前 开通知网号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银行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却很难达到,许多商业银行为追求盈利性而忽视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导致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骤增。当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爆发,甚至演...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0005203.html
5.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并对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预期收益均有重要影响,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篇1 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从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识别、预测、防范、控制风险,将有助于...https://www.yjbys.com/bylw/caiwushuishou/84897.html
6.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通用8篇)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的对策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企业经营者面对财务风险,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对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地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https://www.oh100.com/peixun/caiwuzongjian/284165.html
7.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从汽车OTA远程升级的系统框架分析,在远程升级的每个流程中均存在安全风险,常见的安全风险包含远程在线升级云服务器风险、软件数据传输风险、远程在线升级服务器与车载远程在线升级控制单元之间的通讯协议风险、车内通信网络风险、软件在线升级数据包被篡改风险[15-16]。据统计,利用OTA 远程升级端口的攻击方式已成为汽车产品...http://cntransun.com/home/news/id/893
8.我国保险业洗钱风险与对策分析保险市场我国保险业洗钱风险与对策分析 从国际国内洗钱犯罪趋势来看,伴随近年来银行业实施日益严格的反洗钱措施,利用银行系统进行洗钱的难度和成本增加,洗钱者转而寻找反洗钱措施相对宽松的其他行业。其中,保险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导致洗钱风险不断增加。 我国保险业洗钱风险分析...http://www.cnfinance.cn/magzi/2010-01/25-5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