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新闻频道

央视网消息:“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在2月15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介绍,企业信用风险已成为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的重要因素,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就是从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出发,做到有效监管、公正监管,为守法诚信企业打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数量迅速增长,全国市场主体历史性跃上1.5亿户,其中企业数量达到4800万户。面对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市场主体,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已成为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重大课题,这对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资源、监管能力、监管智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虽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监管针对性不强、发现问题比例不高等问题,亟需转变监管方式,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蒲淳介绍,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进一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创新和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的有效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我国大国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这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市场监管的一项创新性制度供给,对于构建信用导向的营商环境十分重要。

据悉,2019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11个地区开展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市场监管总局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坚持以提升监管综合效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科学研判企业违法失信的风险高低,根据监管对象信用风险等级和行业特点,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食字上面一个人下面是良心的良

我国是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拥有近1700万家食品生产经营者,有14亿的消费群体和每天近40亿斤的消费量。面对超大规模的市场、天量的监管对象,借助信用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保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已经成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共识和有力抓手。

对失信无良企业,将坚决予以打击,出重拳、强震慑、利剑高悬,让不法分子违不起法,甚至不敢不想违法。对于企业来说,信用记录既在政府部门的数据库里,更在老百姓、消费者的心中。

在食品安全领域,市场监管部门将食品企业的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四档,并据此确定检查的频次、内容、方式,这与信用分类管理的理念是一致的。比如:对于故意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的,连续2次以上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不按规定进行产品召回或者停止生产经营的,拒绝、逃避、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的,或者拒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案件调查的,一律上调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对于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直接定为D类。

企业信用风险科学精准分类和具体运用场景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如何科学精准分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介绍,要从全面有效归集各类企业信用风险信息、构建科学且能不断迭代优化的指标体系、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等三方面入手。

在涉企信息归集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建设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通过公示系统依法归集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并对外公示的涉企信息。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目前归集了全量企业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年报公示、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还进一步归集整理了投诉举报、互联网舆情、对外投资等动态信用信息。

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借鉴国内外成熟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经验和做法,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法,制定完成了第一版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包含企业基础属性信息、企业动态信息、监管信息、对外投资信息、社会评价信息等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初步实现了对全量企业的信用风险分类。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发建设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制定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技术方案》《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标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数据规范》等技术文档,明确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的技术框架、基础功能、数据接口规范等事项,为各地实现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自动分类提供了信息化技术支撑。

当然,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对企业的分类不是目的,目的是在于运用分类结果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场景越丰富,监管便利性就越高,企业获得感也就越强。《意见》指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作为配置监管资源的内部参考依据,主要应用于市场监管系统各业务领域对企业的监管工作,具体有三种场景。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最主要的运用场景。通过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频次和检查方式,可以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与专业领域风险防控有效结合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推进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实现各专业领域监管效能的普遍提升。特别是对于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重点监管、全链条监管。

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它们正处在发展初期,可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作用,实施科学有效监管,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他们留出发展的空间,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因此,需要与探索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相结合。

此外,《意见》还鼓励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进一步拓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的综合运用,不断丰富运用场景,提升监管效能。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探索对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扩大工作的覆盖面,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防患于未然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

防患于未然始终是目标和追求,风险监测预警是防范化解风险、争取工作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对企业、对政府、对全社会都有好处,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稳定性、财富的安全性和群众的获得感。

《意见》要求,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工作,根据各专业领域监管的需求、监管的重点,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中构建监测预警模块,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监测预警。一方面,要强化对企业主要风险点的监测预警,要根据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高风险行为特征,选取若干与企业信用风险关联度高的重点指标项,比如异常注册、异常变更、投诉举报异常增长等情形,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企业风险隐患并依法处置,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的综合研判处置,通过综合分析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对整体信用风险状况进行科学研判,及早发现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行业,采取定向抽查、专项检查等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实现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

提高监管精准性有效性各地已有很好实践

各地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将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切实提高了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

山东省构建了重点领域“2+4+N”差异化监管体系,把自选动作与规定动作以及当地特殊情况完整融合,将90%监管资源用于高风险企业,监管效能有效提升。

浙江省已迭代优化企业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模型至3.0版,对中高风险企业问题发现率提高了87.6%。

福建省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后,监督抽查问题发现率提高了57.1%。

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企业有哪些实际利益

企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生存发展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竞争力。通过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做到有效监管、公正监管,为守法诚信企业打造良好宽松的经营环境,让违法失信企业处处受限,有利于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同时,能够有效防范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过度干预,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这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权力也是一种约束。

但也需注意,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是动态调整的,企业应重视自身信用积累,依法诚信经营,通过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等方式,降低自身信用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和竞争力。《意见》还鼓励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综合运用,增强信用价值“获得感”,助推“良币驱逐劣币”正向循环。

THE END
1.企业风险管理识别与控制措施全攻略财务分析法核心提示: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为企业提供全攻略。……(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MNDITF0514EAHV.html
2.公司经营风险有哪些方面(企业经营中常见的五种风险)企业经营中有两类风险,一类是外部风险,比如市场、政策等等,这是系统性风险,对每一个主体都是公平的;另一类是内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24339-1.html
3.合同管理风险防控措施有哪些专家导读 1、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明确合同管理的任务。2、制定合同格式文本,掌握文本选择的主动权。3、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使企业的合同管理做到有规可依。4、重视重大合同的可行性研究。5、严把合同审核关,重视合同订立和履行的监督和管理。 合同管理风险防控措施有哪些 合同管理风险防控措施有哪些 一、建立...https://mip.64365.com/zs/724656.aspx
1.项目管理风险管理51CTO博客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风险损失减少了机会、风险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风险造成资源分配不当。 ⑹风险预防与控制的费用 一般来讲,只有当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超过为项目风险管理而付出的代价时,才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 ⑺风险成本的负担 风险成本不但要由项目主体来负担。在许多情况下,与项目活动有关的其他方面也要负担一...https://blog.51cto.com/lsieun/1702323
2.企业管理风险有哪些方面企业管理风险有哪些方面 企业管理风险包括多个方面,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竞争风险、战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正确管理这些风险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市场风险:包括需求变化、市场规模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管理者需要跟踪市场变化,预测未来市场变化趋势。https://h.chanjet.com/ask/be2df1eb5098c.html
3.资金风险有哪些方面1、企业由于流动资金短缺而带来的资金风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流动资金是其生产经营的根本,若是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将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2、企业应收账款坏账而引发的资金风险;3、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混乱而带来的资金风险;4、企业业务扩张过快而带来https://cadforex.com/licai/54007.html
4.食堂常见的经营风险都有哪些方面食堂存在哪些安全风险和隐患→...一、食堂常见的经营风险都有哪些方面 1、人员管理风险。因为是食品相关行业,工作人员需要持健康证上岗。上岗前还需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上班。否则在厨房作业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带来安全事故。其次是日常的健康管理,员工不得带病上班,尤其患传染病的员工。 https://m.maigoo.com/goomai/282312.html
5.贵州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应知应会手册1.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 2.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 3.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由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 八、专项整治四个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 1.突出思想引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三年行动的第一专题,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切实梳理...https://www.gzql.gov.cn/zwgk/xxgkml/zdlyxx/aqsc/aqsc_5146605/202101/t20210105_66035816.html
6.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风险管控的五大措施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那么,风险管控措施有哪些?下面本文就来介绍一下风险管控措施。 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https://www.chinalinegz.com/wap/newsview.asp?id=1151
7.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有哪些?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需关注哪些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需关注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帮考网校2020-06-24 16:47:30 | 1. 不准确的预算:企业的预算需要基于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如果预算制定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不准确的数据,可能会导致预算的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运营。 https://www.bkw.cn/v/rZb3.html
8.家庭风险有哪些?家庭风险有哪些? 我们知道无论任何类型的保险,本质上来讲都是转移财务风险的一种金融工具,深蓝君就为大家讲一下风险管理金字塔: 总结下来我们所有人会面临三个层面的风险,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1.损失性风险 这个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风险,比如因疾病发生的治疗费用、家庭收入中断、康复医疗费用等造...https://www.shenlanbao.com/zhuanti/162
9.风险管理策略有哪些(2)控制风险策略。 经济单位在风险不能避免或在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势必面临某些风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控制风险发生、减少风险发生,或如何减少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即为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要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就要进行准...https://www.jy135.com/guanli/1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