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分析的作用
“行业分析”是指对行业所处的国民经济宏观环境、行业内微观环境以及用户进行的一种综合调查分析。通过行业分析能够为金融机构最终选出正确的信贷客户提供较为准确的行业背景,是作为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与信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范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有助于把握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进行行业分析,了解行业的增长点和风险所在,我们才能更加明确地知道某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它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的位置,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有助于提前规避投资风险
(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信贷风险分析水平
行业分析本身就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行业分析、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总体的行业财务及比率标准和差异,据此对整个行业进行分析综述,有效提高行业内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质量和现金流预测的准确性,为信贷从业人员比较准确的进行客户评级、授信和用信的调查评估得出可靠结论,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四)有助于把握行业特征制定信贷策略
金融机构根据行业分析的结果和重要风险点,科学客观地确定企业可授信对象,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行业授信规模和总体行业信贷资产组合。根据客户的评定等级,配以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而确定该行业的市场份额等。
二、行业分析的主要做法
(一)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2.行业所处阶段。行业发展包括四个了阶段:初创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通过行业销售量增长情况,可判断行业所处阶段。信贷投入一般应侧重于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后期和成熟阶段前期的行业,处于这一时期的行业收益水平较高,而信贷风险相对较低。
3.行业技术更新。也就是先进的技术水平能够转化为的生产力水平,行业技术发展速度过快、更新太过频繁,就会给行业内企业带来生存压力,对应行业的稳定性随之降低;而技术研发落后的行业,会被国际大环境的迅速发展所代替,这些行业技术水平不稳定状况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都将成为审慎进入的行业。
4.行业替代性。产品替代性是指其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相同功能或满足近似需求,来自其他行业的产品替代性越高,目标行业风险越大,反之则风险越小。在行业风险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它们之间此消彼长的风险关联。替代品包括直接替代品、间接替代品,在高科技领域,替代往往是企业面对的主要竞争。
5.产业依赖度。产业依赖度指行业经营状况受其上下游产业的影响程度,上、下游行业的集中度越高,该行业对其依赖性越强。
如果存在依赖的原因主要是行业特性所决定的,那么行业稳定性是可控的,如果企业独立于行业的整个模式,那么银行应作出审慎投资决策。
(二)行业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数据分析能够从微观层面客观地反映行业风险状况,主要采用贷款主要行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为:
1.定性分析。主要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等对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监测分析。抓住经济发展特点,竞争环境状况,及基于大环境下的行业发展前景,未来盈利的实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定量分析。通过建立行业客户坐标系,运用趋势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行业整体的资产负债规模、存货、融资、销售收入、利润等财务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测算并绘制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利润率、成本费用率等偿债、盈利和营运能力主要指标曲线图,总结行业财务特性,掌握融资能力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判断行业总体竞争水平和面临的主要风险,预测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一)结合业务特点,尽快建立行业风险评级制度
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发展要求和建立流程银行的先进金融机构目标,应在最高级及总行层面积极推进行业风险评级体系的建立。根据行业监测情况,明确行业风险评级的范围、方法、参照标准等,有条件的银行可研发与信贷系统相连的监测分析软件,将数据进行返传后综合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全国行业发展的特点和研究状况,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行业风险评级工作,进行统一的风险评价和分析,使行业风险评级结果直接作用于信贷业务决策过程,有效发挥评级风险前置的重要作用。
(二)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要求各行深化对重点风险行业的研究工作
目前,经济大环境比较复杂,信贷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实体经济融资情况发生变化,各银行也相应的在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并涉足许多新兴优势行业,行业风险研究工作急需加强和深化。可根据行业风险价值(vAR),即在概率给定情况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冒险进行行业投资而可能产生的资产损失。对风险大、损失敏感度高的行业加强风险预警和专业化分析,为全行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三)根据业务范围,制定系统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业信贷政策
目前,国内许多银行只对行业风险做单独的静态研究,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无法形成矩阵式风险评级体系,也就形不成行业信贷政策组合。根据现在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对行业数据进行连续的全景式监测,由此制定上下统一的信贷政策,对行业变化的趋势进行整体披露,对存在风险的行业进行预警和风险授信控制。
(四)根据灵活投资要求。对行业授信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
统一的信贷政策有利于金融机构建立以行业风险为依据的弹性授信体系,可根据风险评级设定基本授信程序和确定授信额度。风险评级显示行业存在较大风险,则授信级别较低、可授信额度较小,可实行新增客户报审、上收审批权限等方式实现对行业授信的控制。并在贷后进行动态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信贷监测分析水平。
(五)加强风险管控,进行行业授信最高限额管理
在行业风险评级基础上,确定行业授信的最高风险限额,应根据行业特点,在信贷生产系统设置刚性控制,综合授信额度不能超过行业最高限额,在系统内部强化系统性风险管理,调整和优化客户结构,促进信贷业务稳健发展。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彩票累计销售额5796.96亿元,同比增长36.51%;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销售彩票3084.78亿元,同比增加345.79亿元,增长12.6%。分机构看,2023年全年福利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1944.41亿元,体育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3852.55亿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产保险产品自主注册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9月19日,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2265个。2020年8月底,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达1686个,2019年8月底在售安责险产品1148个。未来,针对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要求,各险企可能会对这些安责险产品进行换代升级,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多
2023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在疫情防控转段背景下呈现强劲复苏局面。2024年旅游市场加速复苏。2022年底外部环境优化后,国内旅游市场进入复苏阶段,2023年全年基本保持稳健复苏,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同比增长93.3%。
虽然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规模体量不大,但是近年来的增长速度保持较快,随着未来企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会更加广阔。截止2023年,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48.9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91.4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