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1已经更新为45001,获取本资料的朋友,需要再完善一下
精彩内容预览
查询问题
4组织环境
4.1总要求根据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考虑内外部问题、合规义务、边界、活动、产品、服务、管理权限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确定输出、输入;-确定过程的顺序、作用;-确定准则和方法;-确定及确保所需资源;-分派的职责和权限;-应对风险和机遇;-过程评价,实施变更;-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4.4环境管理体系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4.4.2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组织应:-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保留确信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Q:1、公司是否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2、公司是否保留各类记录以证明体系的正常运行?
5.1领导作用与承诺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和批准本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在界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
5.2方针5.2.1制定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适用组织,并支持战略方向;-质量目标的框架;-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5.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
4.4.1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对职业健康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承担最终责任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4.1所描述的因素和4.2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预期结果;-增强有利影响;-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改进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至6.1.4要求所需的过程
6.1.2组织应策划:-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如何: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见4.4);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6.1.3合规义务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6.1.4措施的策划
E:策划的措施是否与业务活动过程相融合?如何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环境目标组织应建立环境目标,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和合规义务6.2.2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2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组织应确定:-做什么;-需要什么资源;-由谁负责;-何时完成;-如何评价结果。
Q:在策划如何实现质量目标时,公司是否有考虑:1、完成的时限;2、由谁去完成目标;3、是否有充足的资源;4、如何评价结果。
6.3变更的策划当组织确定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变更应按所策划的方式实施。-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体系的完整性;-资源的可获得性;-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Q:在质量管理体系变更前,公司是否对其进行评估?-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体系的完整性;-资源的可获得性;-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7.1资源7.1.1总则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能力和局限性-外部资源
7.1资源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Q:1、公司是否有对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材料、能力、信息、设施等进行评估?2、公司是否识别各种现有制约,即为减少不良影响或达成目标需要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措施?E/S:组织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有哪些?是否配备所需的人员、基础设施?如何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是否有相应的文件确定组织所需的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可得到?
7.1.2人员组织应确定并配备所需的人员,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
Q:1)是否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部门、层次、人员进行了识别?2)是否确定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人员所必需的能力?是否对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评价和考核?经理、质量检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持证上岗?
7.1.4过程运行环境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环境,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社会因素(如无歧视、和谐稳定、无对抗);-心理因素(如缓解紧张情绪、预防职业倦怠、保证情绪稳定);-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
Q:1、公司是否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2、公司是否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3、公司是否合理安排工作,预防人员筋疲力尽?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当利用监视或测量来验证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时,组织应确定并提供确保结果有效和可靠所需的资源。当要求测量溯源时,或组织认为测量溯源是信任测量结果有效的前提时,测量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校验-予以识别-予以保护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Q:1、公司是否具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否经检定或校准?2、监视和测量是否有计划?记录是否保存?E/S:如何监视和测量资源?
7.1.6组织的知识组织应确定所需的知识,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7.2能力-确定工作人员能力-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确保人员胜任-采取措施获得所需能力-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人员能力证据
7.2能力
4.4.2能力、意识和培训
7.3意识重要环境因素岗位员工行为
7.4信息交流7.4.1信息交流总则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体系有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7.4.2内部信息交流7.4.3外部信息交流
4.4.3沟通、参与和协商
7.5形成文件的信息7.5.1总则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标准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组织确定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7.5文件化的信息7.5.1总则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该包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组织确定的实现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
4.4.4文件4.4.5文件控制对本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4.5.4记录控制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于证实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本标准要求
7.5.2创建和更新在创建和更新形成文件的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标识和说明-格式和载体-评审和批准
7.5.2创建和更新
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应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保:-需要时即可获得-妥善保护为控制形成文件的信息,适用时,组织应进行下列活动:-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存储和防护-更改控制-保留和处置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Q:文件化信息内容是否完整?版本是否有效?文件化信息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管理做出了规定?文件化信息的形成与活动是否同步进行。与本组织有关的文件化信息有哪些?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记录有哪些?是否有保存期的规定?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识别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使用时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化信息是否按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处置和管理?
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为满足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并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所确定的措施,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建立过程和产品服务接受准则-确定资源-过程控制-确定并保持、保留文件信息
8.1运行策划和控制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6.1,6.2所识别的措施所需的过程
4.4.6运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对6.1.1中识别的潜在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准备并作出响应所需的过程
4.4.7应急准备与响应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8.2.1顾客沟通内容包括:-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处理问询、合同或订单,包括变更;-获取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处置或控制顾客财产;-关系重大时,制定有关应急措施的特定要求。
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在确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时,组织应确保:-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组织认为的必要要求-满足组织声称的要求
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组织应确保有能力满足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前,组织应对如下各项要求进行评审:-顾客明确要求-规定和预期用途-组织规定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先前表述存在差异的合同或订单要求
Q:1、公司是否评审了对顾客作出的承诺?评审内容包括:a)交付和交付后的行动,例如运输,用户培训,现场安装,质量保证,维修,顾客保障;b)是否可满足隐含的需求——产品或服务宜能满足顾客的期望(例如,酒店房间预期是干净的,提供基本的设施,且预期酒店员工能有礼貌和乐于助人;瓶装水应能安全饮用);c)组织为超越顾客期望/提高顾客满意度/符合内部方针而选择满足的其它要求,d)是否已考虑和满足了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e)是否对合同或订单做出了变更。2、是否保留评审信息所形成的文件?
8.3产品和服务设计与开发8.3.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适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以确保后续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Q:公司是否建立和实施设计开发过程?
Q:1)是否对每一项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策划和控制?是否符合产品的特点?2)策划输出是否形成了文件?其法律内容是否确定了设计开发阶段和进程、各阶段活动(含评审、验证和确认)的内容?3)是否明确了开发活动中人员的职责和权限?4)设计过程中不同之间小组的接口管理是否明确职责分工?沟通和衔接是否有效?5)策划输出是否随设计进展适当予以更新?
8.3.3设计和开发输入组织应针对所设计和开发的具体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确定基本的要求。组织应考虑:-功能和性能要求-过往经验-法律法规要求-组织标准或行业规范-失效的潜在后果设计和开发输入应满足设计和开发的目的,且应完整、清楚,并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Q:1)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设计开发输入是否有规定?形成何种文件?有关输入是否保持其记录?2)是否明确了输入的内容,其中包括: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3)输入的充分性与适宜性是否进行了评审,以保证其完善、清楚且不自相矛盾?
8.3.4设计和开发控制组织应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规定拟获得的结果;-评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验证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确认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要求;-发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Q:1)是否按规定在适宜阶段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评审?2)是否评价了该阶段的设计开发的结果有满足要求的能力?3)是否能在评审中识别和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以期有效解决?4)评审的结果和评审决定采取的措施及其实施的情况是否予以记录?5)评审参加者是否与设计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代表?6)是否规定了开展设计验证活动的办法?7)其验证方法是否适当,足以确保输出能够满足输入的要求?8)验证是否有明确的结果并予以记录?9)验证中发现的问题及任何必要的措施的实施是否予以记录?10)对设计和开发确认的目的性即确保产品能够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是否明确?是否对施工部门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并对结果进行确认?11)是否按规定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其方法是否适当(不可行者除外)?12)是否有明确的确认结果,并对确认中发现的问题和任何必要的措施实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8.3.5设计和开发输出组织应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对于后续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过程是充分的;-包括或引用监视和测量的要求,适当时,包括接收准则;-规定对于预期目的、安全和正确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特性。组织应保留设计和开发输出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Q: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否规定形成文件?并对设计输出进行了验证?2)输出文件是否包含或规定: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信息、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规定对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3)输出文件在开发之前是否按规定权限批准?
Q1)应识别设计和开发更改并保存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之前得到批准。2)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是否进行了评审?3)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是否记录?
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1总则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Q:1、公司是否识别由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2、公司是否制定措施对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管控?
8.4.2外供类型及控制程度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持续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在体系管控范围内-规定控制方法-满足要求的潜在影响-进行必要的验证
Q:1、对外供单位是否明确管理控制目标?是否能满足顾客要求及满足适用法律法规要求?2、公司是否确定并实施对外部供应商实施的具体管控?是否进行供应的验证?
8.4.3向外部供方提供的信息组织应确保在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的。-拟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过程进行审批;-能力要求-与外部供方的互动-外部供方绩效的控制和监视-对外部供方的验证和监视
Q:1、公司是否向外供单位明确产品和服务内容?要求的方法、过程和设备?对产品和服务放行的要求?对外供单位的人员要求?2、公司是否有对外供单位的控制和监视记录?
8.5生产和服务提供8.5.1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活动特性、获得的结果形成文件的信息-监视和测量资源-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提供适宜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配备具备能力的人员-如输出结果不能后期加以验证,应进行过程中的再确认-防范人为错误-实施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
Q:1)组织是否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施工和服务提供。2)生产及施工现场是否得到相应表明产品特性的信息以确保达到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3)生产、施工和服务是否得到必要的作业方案等?是否得到技术、安全交底?防范人为错误?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实施?4)施工/生产/服务设备机具/设施是否满足生产/服务运行的要求?是否鉴定通过?是否进行了维护和保养?5)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齐备并满足要求?是否鉴定通过?6)是否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收集和检查生产、服务的过程记录?7)是否对需要确认的过程进行确认或再确认?
8.5.2输出的标识和可追溯性需要时,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
1、在适当时是否在生产和服务运行的全过程规定了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并实施?2、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惟一性标识?3、针对产品监视和测量要求,是否有规定并进行识别产品状态的标识?
8.5.3顾客或外供方财产的控制组织在控制或使用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期间,应对其进行妥善管理。
Q:1、是否明确了哪些是顾客财产或外供方财产,包括知识产权,并作出控制的规定?2、如何爱护和保管顾客财产或外供方财产(包括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或外供方财产)?3、出现的问题(如损坏、丢失、不适用等)是否做好记录及报告?
8.5.4防护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期间对输出进行必要防护,以确保符合要求。
Q:1、是否针对产品或服务在组织内或到交付预定地点期间对产品符合性提供防护要求和措施?2、是否按要求对产品或服务及产品或服务的组成部分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已实施适用的防护?
8.5.6更改控制组织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持续地符合要求,并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Q:1、生产和服务是否有变更?2、变更是否留有评审?3、变更实施前是否有验证或确认?4、变更是否有批准?5、变更是否有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8.6产品和服务的验证、放行组织应在适当阶段实施策划的安排,以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已得到满足。
8.7不合格(产品和服务)输出的控制8.7.1组织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总则
Q:1)组织对产品的特性和接收准则是否进行了规定?2)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是否进行了策划/计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哪些监视和测量,并形成文件(指导文件)?3)何时实施监规测量?何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否保留成文的信息?
E/S:第一阶段审核:是否策划监视测量分析评价过程?E/S:第二阶段审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排放量?运行过程中的准则的实际数据?确定为合规义务完成情况?环境绩效的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监视测量过程中是否使用计量器具,如何管理的?收集事故、职业病、事件等检测结果?被审核方守法记录?
9.1.2顾客满意组织应监视顾客对其需求和期望已得到满足的程度的感受。组织应确定获取、监视和评审这些信息的方法。
9.1.2合规性评价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评价其合规义务履行情况所需的过程
4.5.2合规定性评价
9.1.3分析与评价组织应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当的数据和信息。应利用分析结果评价:a)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b)顾客满意程度;c)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d)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e)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f)外部供方的绩效;g)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4.5.5内部审核
1)公司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核?2)内部审核的频次和结果是否满足企业体系运行要求?E/S:公司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内部审核的频次和结果是否满足企业体系运行要求?E/S:内部审核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9.2.2组织应:-对过程进行审核-规定审核准则和范围-选择审核员实施-审核结果报管理者-纠正措施-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9.2.2内部审核方案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内部审核方案,包括实施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内部审核报告
4.6管理评审
9.3.2管理评审输入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下列内容:-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资源的充分性-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改进的机会
Q:管理评审输入资料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Q:管理评审输出资料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并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有哪些改进的机遇?
10改进10.1总则组织应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并采取必要措施,以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改进以满足未来期望-纠正、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10.1改进总则确定改进的机会,并实施必要的措施实现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Q:公司是否采取正确的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E:如何确定和选择改进机会,采取了哪些措施?
4.5.3.1事件调查
S:抽一部分记录,看是否按程序要求进行原因分析写出对策?看纠正措施是否合理?现场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如何?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1若出现不合格,包括来自于投诉的不合格,组织应:-对不合格作出应对-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实施所需措施-评审措施有效性-需要时更新风险和机遇-需要时变更质量管理体系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4.5.3.2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Q:1)是否建立和实施改进、纠正措施的要求?是否保存管理体系改进与创新记录?2)是否调查分析了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顾客报怨)在内),并起到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目的3)是否针对原因提出措施并实施和记录结果?4)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验证其效果,并作出评价?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E/S:是否建立和实施改进、纠正措施的要求?是否保存管理体系改进与创新记录?采取何种措施控制和纠正不合格?处置时产生的后果包括?是否调查分析了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顾客报怨)在内),并起到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目的是否针对原因提出措施并实施和记录结果?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验证其效果,并作出评价?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更新风险和机遇以及管理体系?有无相应的记录来证明不合格的性质、随后采取的措施,以及纠正措施产生的结果?
10.2.2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的结果。
Q:公司是否按要求保留形成文件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信息?
10.3持续改进组织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0.3持续改进
Q:公司是否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对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E/S:公司是否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对管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
摘自t.zsxq.com/uJEiim2如侵权请联删未完部分可阅读原文
资料免费获取
方法①:发送2016新版三体系内审检查表领取(晚10点前集中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