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风险及对策范例6篇

在我国当前很多工程的建设,由于一些经济风险,最终导致了非常大的损失。如何将风险降低,通过什么措施降低风险,这对于每一项工程来说我们都要对其做好经行风险评估和分析。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项目工程经济分析是最常用的。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实现预期目的,项目经理就必须对项目成本运行状况了如指掌,通过分析数据,严格对成本进行控制。现如今,建筑市场的竞争可以说是相当激烈,对于供需的不平衡,供大于需,必然会使不少建筑企业面临倒闭。当前,在我国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风险,消除其影响。

一、控制工程施工企业经济管理风险的价值

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工作,是提高有效控制能力的重要做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制定有效地控制风险的预案将可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对其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对风险可能导致的危害进行评估,然后有效地处理这些潜在的风险,将项目的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我国建筑企业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市场中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工程管理,尤其是工程经济管理。这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新形势下对建筑行业的要求,对于实现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改革也有巨大推动力。

二、工程经济管理中具体风险分布

(一)风险存在于招投标过程

(2)风险存在于低价竞标过程。工程招投标市场目前竞争相当激励,面对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很多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开始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标方式,以谋取更多的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以低价方式竞标是夺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建筑企业众多,工程项目供不应求,一些企业因没有揽到工程,人员和设备闲置现象严重,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它们就会采取低价夺标。另外,在当前的招投标管理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业主利用自身买方地位,压低工程报价,并在发标后对合同和造价进行修改。最后,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合理,管理方法落后现代工程管理要求,导致工程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严重背离,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增大风险。

(二)工程清单项目和计量统计的不一致

这方面产生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招标过程不严格,存在一些企业自身就对项目所有工作量不明确,也就无法为中标方出具工程量清单,清单的工程量,基本上是由承包商自己根据招标图来计算的。第二,业主所提供的工程清单内容与计量统计的不相符合。招投标的过程,对于报价的处理,一定程度上,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误解。以上两种情况,一旦报价存在偏差,企业承受的风险也就变大。许多施工人员的素质和素养不高,再加上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不严格、不全面,这些都无形之中给施工带来了隐患。施工企业必须依靠人来实施,所以人员是工程施工质量过硬的保障。有一些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欠缺,没有充分的施工责任心及安全意识。对于安全隐患的忽视,对于工作环境的正确认识不高,这些都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纷,甚至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

三、预防风险的原则

有两个原则是在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必须遵循的:一是未雨绸缪,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制定的进度计划是科学合理,具有可操控性。在各个监管环节中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确保工程项目的进展和计划一致。首先,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前,应该详细列举双方的责任明细,深度强化思想意识。其次,可以购买相应的保险,小投入,大回报,这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突发性事件对于企业的影响。还有强化企业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某些紧急状况,要用合理的手段降低企业的损失。最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想要利润效益最大化,还应该有强有力的管理防范系统。

四、风险预防防范措施

(1)工程担保。在防范风险的所有的方法中,工程担保是较有效的一种,担保需要分阶段设置实施:招标投标阶段的投标担保;工程实施初期的预付款担保;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履约担保;工程保修期保修担保及业主支付担保。

(4)加强管理招投标工作。寻找专家队伍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评审和打分,剔除不合理的施工方案;要根据工程业主要求来选择最佳施工方案;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来开展工程造价编制工作,确保工程预算符合实际要求;要综合工程报价、施工企业实力来选定最佳承建企业。

五、结语

由于每一个建设工程项目都是庞大、复杂化的工程,每一个建设步骤都紧密相连,并且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属性。针对不同的项目又有不同的经济管理办法和措施,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因此,实事求是这是对于问题处理的最好的态度和方法。参考文献:

[1]秦素珍.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商情,2013(49):254.

[2]谢丽,谢世权.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2):4041.

[3]张虹霞.浅议提高工程经济管理作用的办法[J].世界家苑,2011(8):94.

[4]曾庆军.全面质量管理下工程经济管理的功能定位及实践[J].城市建设,2012(14).

一提起企业经营管理,任何人都不会陌生,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筹码,它是企业稳定有速发展的“导航器”,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作为一名企业经营工作者,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客观地说现代企业发展的确需要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做基础,但是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的确存在许多不足,并且阻碍了企业经济发展。因此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迫使企业在立足国内发展的前提下走向国际。然而市场是瞬息变化的,是“不相信眼泪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个优化的经营模式去适应市场需求,这一点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并没有给予重视,而是只顾眼前利益盲目经营,最终导致经营艰难,甚至倒闭破产。这样的案例告诫我们,不要盲目地“奔跑”,稳扎稳打地稳健经营,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查找不足,一边探索新的途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佳手段。

一、目前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盲目管理,风险意识差

企业将自身置于市场,而不是孤立存在,那么风险随时有可能存在。在这种状态下,它需要我们冷静地去分析市场,在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同时,既不能守旧,也不能盲目蛮干,而要量力而行。但是许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在有政府资金的“靠山”下,缺乏风险意识盲目投资,不根据企业状况冲动制定政策。另外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内控意识,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让企业内部失去制衡,从而将企业置身于风险之中。

2.战略缺乏宣传与明确

3.内部经营缺乏创意

一提起企业内部经营,许多企业管理者就马上想起减员提效、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收入等老生常谈的管理模式。我们说信息时代,科技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早已进入历史的车轮底下。如今内部经营管理无论是在纵向与横向上都有深度与广度,但是许多企业还是停滞不前,没有深度开发研究阶段经营管理,没有在设计阶段将产品的成本费用控制到最低,更没有将作业成本法以及市场下的目标成本法融入企业经营中,而是死盯生产过程的节支降耗,这与当今的成本领先意识相距甚远。

4.销售理念困乏

一说起销售,企业自然联想到占领市场扩大销售收入,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知道根据普遍联系原理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努力搞好外部关系,理顺好外部价值链的顺序才能有助于企业内部经营发展。那些企业只想扩大自身的销售量,而不去考虑客户的感受,只顾销售数量而忽视销售质量,更没有及时地与新老客户进行沟通,最终导致失去客户、失去市场。

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我们知道风险与收益是对孪生姐妹,企业经营是以获取最大收益为目的,因此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每个瞬间是正常的。企业对于风险要有正确的态度,既不能缩头缩尾,也不能孤注一掷,更不能不管不顾盲目投资,而是应该静下心来,细心调研市场,仔细研究可行性报告。更要分析自身的资本结构状况,不能靠举债度日,以致“债多不发愁”,不要大量地分散投资,而是集中资金,集中管理,要建立风险预案管理体系,对风险要及时预测、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应对策,将风险控制在经营可控范围之内。

2.将战略贯彻传达到每名职工

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是什么商业机密,相反将企业的宏伟目标贯彻传达到每名职工身上,让职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此增强职工的工作热情。并且通过宣传与企业文化导向让职工知道我们目前的经营目标是企业战略的详细分解,我们实现目标,一方面是扩大了企业与个人的收益,另一方面是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企业发展,个人才能安定,社会才能和谐,才能做到社会、企业、个人的有机组合。

3.经营理念要创新

(1)在内部

内部减人提效不是最好的良药,和谐社会要让每名职工都要高兴上班来,同时还要高兴下班回家去。如果职工每天都在惴惴不安的随时都会下岗的环境中工作,效率是不会最佳的。另外节支降耗也是有最大的成本限度的,而不是无止境节约下去的。成本领先原理告诉我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下功夫,通过革新与研发让产品在设计阶段成本最小化,进而超越了减人提效、成本最小化的效果。另外合理统筹企业内部作业间的流程,让内部价值链衔接合理有效,是企业经营创新的新理念。

(2)在外部

企业将自身置于市场,推销自我、展示自我、发展品牌企业是企业经营的新模式。成本领先,价格最廉、质量最优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最佳手段之一。同时我们还要在效益与公平之间寻找平衡,那就是在企业与上游、下游之间,做好互动,让合作伙伴之间关系融洽,这样才能更好推销自己,营造出特色销售、网络销售、直销于一体的销售模式。

三、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樊行健,宋仕杰.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J].会计研究,2011,(3):49-53.

[2]刘静.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1,(4X):139.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一)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一直都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效益,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也导致企业的资金链不够稳定,对于拓展企业的发展规模,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也非常重要。

(二)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弱

(三)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为了有效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对策之一。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有利于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营范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准备,更加有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企业快速的发展,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非常重要。

(二)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有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也有利于企业实现多方面经营目标,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重视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结合自身发展的基础之上,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更加有利于企业规划自身的发展,并进一步开展经营活动。此外,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也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中非常关键的对策之一。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

为了更好的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也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企业获得更加好的发展商机,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对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重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非常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的探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由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将其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将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探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关连珠.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探析[J].中国经贸,2014,(13).

[2]张慧敏.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中国经贸,2015,(16).

[3]于慧筠,王燕.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4,(04).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认识到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出台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与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单位相比,小微企业会遇到更多的难题,财务风险是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负债引起的,企业偿债能力变化导致预期收益波动的风险。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客观存在,需要有清醒认识。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等。加强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生存能力,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差

市场经济环境下,风险因素很多,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受小微企业自身弱点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较差,认识不足。企业各部门对财务风险没有沟通协调机制,片面认为只要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就能防范财务风险。小微企业管理者更多精力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对产销衔接重视不够,增加经营风险。为提高产品销售水平,盲目赊销,扩大债权规模,增加发生坏账的风险。

(二)资金构成不合理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履行承诺是市场参与者都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限,经营中不重视资金的配比构成,导致有时候大量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停留在流动资产甚至速动资产状态,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时候资金链断裂,致使到期债务无力偿还,商业信誉受到影响。或者到期债权无法收回,出现坏账损失,资金使用受到影响。

(三)缺少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任何情况的发生都是事出有因,财务风险也不例外。市场经济的风险很多,但一些风险的出现,会留有征兆和苗头,能够提早预防,躲避风险。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的小微企业来说,出现风吹草动,影响和冲击会更严重。小微企业缺少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对潜在的或有负债估计不足。多数小微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缺乏稳定性,无力顾及企业中长期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财务指标变动无暇关心。

(四)经营决策存在随意性

小微企业处于经济实力的成长期,经营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是民营和合伙经营,管理模式高度集权制,经营决策主要依靠主要领导主观意识判断决定,管理工作简单化形式化,管理制度成为摆设,经营决策存在随意性。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没有足够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会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容易造成筹资投资失误,增加经营风险。

二、解决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小微企业的管理者要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采用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的财务风险,有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等,制定一系列防范风险措施。对于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各部门人员,改变传统工作作风,以市场为导向,掌握经济发展脉搏,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遵守国家法规政策,处处时时具备风险意识。

(二)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雄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保证小微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条件下,应当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筹集经营资金,发展生产,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凭借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小、快、灵的特点,利用资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风险。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依赖于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处理。进行风险预警,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需要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知识的综合利用。

(四)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市场经济不是无序竞争,更多依靠的是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营管理者具备现代管理知识,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克服长官意识和集权思想。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经营管理知识,调动各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参与度,发扬民主,预测决策有依有据。经营活动中认真研究市场规律,分析企业各类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能力,评估企业风险水平,作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决策。同时,经营管理者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掌握企业经营状态,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1]夏海清.我国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及对策分析[J].对外贸易,2014(11):52-53.

[2]周仑.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与对策[J].经济视野,2014(15):121.

【关键词】小企业贷款经营商业银行对策

近年来,各家银行都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小企业贷款的拓展,将其作为业务增长的蓝海,在客户评级、信贷政策、业务流程、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2012年以来,受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经营风险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不良贷款呈上升趋势,浙江等金融重灾区情况尤为严重。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固然是不良上升的主要因素,但也暴露出银行的风险管控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

一、当前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化经营管理体制尚未完全运转起来

目前不少银行都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采用信贷工厂模式在二级分行建立了一级部制的小企业专营机构,大多数银行实行小企业专营中心(分中心)模式。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受制于人员数量、素质等因素,多数小企业专营机构未建立自己的客户经理队伍,具体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主要依托于经办行。客户经理既管大中型客户,又管小企业,从付出与回报考虑,其主要精力必然放在大中型客户上。专业化经营与层级行管理不能完全兼容、对接,责权利关系没有理顺,新的机制、流程运转不畅,“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专业化经营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固有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信贷投向不尽合理,部分贷款投放高风险领域

(四)部分业务创新推出前缺乏严密的风险评估

在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过程中,各家银行都加强了业务创新和产品研发,如建设银行推出的“成长之路”和“速贷通”、招商银行的“生意贷”、交通银行的“展业通”等都叫好又叫座,较好地贴近和满足了市场客户需求。但也有部分业务创新在事前风险评估、论证做得不够充分,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流程存在先天不足,风险隐患较大。如目前多家银行身陷其中的钢材贸易类企业贷款,由同一人实际控制钢材交易市场和担保公司,起不到分散、缓释风险的作用,同时对关联交易、贸易背景真实性和资金流向缺乏有效监控,导致贷款被挪用于投机炒作或涉足民间借贷。再如小企业“联贷联保”业务,易助长和加速担保圈风险,使得担保形同虚设,甚至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五)贷后管理不到位

贷后管理是大中型客户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中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各家银行在小企业贷后管理中虽然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不少银行还建立了预警指标和信息库,但由于贷后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业务素质达不到规定要求,小企业专营机构与支行在贷后管理的职责划分及衔接上不清晰,很多规定动作都没有完成,贷后管理薄弱的状况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2012年以来多次发生的老板跑路事件中,从企业此前的经营迹象就可看出征兆,但由于银行客户经理疏于贷后管理,未能及时察觉,有的甚至在媒体公开报道后才知晓。

二、改进和提高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水平的对策探讨

尽管在经济下行期小企业信贷风险有所加大,同时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也存在不足,但将小企业贷款作为战略性业务发展的大方向不应该动摇,这既是银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也是在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显现,大客户奶酪不复存在的情况下,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健全小企业贷款专业化经营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避免走过去的粗放经营、贷款发放越多产生不良越多的老路。

(一)按照专业、专注原则,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经营机制

在目前已搭建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架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各类专业人员,建立信贷营销、授信审批、风险管理等专业化机构和团队,确保机构、人员到位,实现管理大中型客户和小企业的信贷人员完全分离。严格按照专业化经营的机制、流程运作,处理好专业化经营与层级行管理的关系,整合业务经营与风险管理资源,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加强业务衔接和协作配合,防止“新瓶装旧洒”,尽快完成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变。

(二)科学量化分析,重检和优化小企业信贷政策制度和业务流程

(四)以满足客户需求和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为驱动,加强产品创新

深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契合小企业生产经营及资金周转特点的小额、短期、可控物权及现金流的自偿性信贷业务品种,既能有效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又将企业的风险管理直接纳入到信贷产品的风险控制框架和业务流程之中,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实效。在具体产品的制度和流程设计上,要保证金额、期限与客户实际需求相匹配,以其所处产业链为线索,将小企业与产业链中的核心大企业信用捆绑在一起,加强对现金流与物流的控制与管理,尽可能以企业的关键资产作为抵(质)押。

(五)以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监控为重点,做实做细贷后管理

关键词:企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对策

一、企业项目财务风险

企业项目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项目的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降低或中断企业的资金流,使企业项目的实际经营经营绩效下降,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在特定的客观情况和特定的期间内产生的,包括企业外部环境的因素和内部经营条件等因素。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没有重视到财务风险的问题,那么在它不断显现逐步恶化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演变成为财务危机,进而危机企业的生存。因此必须正确识别企业项目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手段预防控制风险,是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引起企业项目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引发企业项目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2.经营决策的失误

经营决策上的失误也是产生企业项目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当前的企业大多属于私营企业,企业的投资者也是经营者,集权现象较为严重,在进行项目的经营投资等决策时,没有经过集体的讨论决策,往往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决定,缺乏科学的投资理念和可行性的财务分析,把握不好正确的经营投资方向,产生经营决策上的失误。

3.企业资本结构分配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分配不合理也是导致企业项目财务风险的又一因素,有些企业的负债资金高,各阶段各种形态的资金分配不合理,致使企业还债能力差,负担重,严重时产生资不抵债的情况,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

5.财务监管和控制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财务监管和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企业需要一个系统的内部监管控制体系和制度,如果缺乏全面的监管控制体系就会出现对现金的管理不严、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和存货控制薄弱等现象,这就容易产生财务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资金不安全、资产流失严重和资金使用率低下的情况,很容易诱发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

三、企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

1.提高项目财务风险意识

2.建立项目财务风险防范系统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系统,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详细记录企业的在交易过程中的会计事项,分析会计报表中相应的数据,及时公布企业的财务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不良资产进行合理处置,减少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减少企业坏账的损失,控制存贷结构,提高应收账款的收取率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发生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管理部门缺乏内部监控体系和约束制度,审计监督不到位等情况。要预防企业项目的财务风险,就要求企业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和会计控制制度,实行内部岗位相互牵制和回避制度,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制备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

4.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企业要防范项目财务风险,还要具有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的控制上,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独立系统,用于评价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是否合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当审计部门发现问题后,可直接快速的传递至管理层,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测和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的预防和改善做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本文通过对企业项目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策略,以期提高企业对项目管理风险的预防能力。

[1]赵风云苏艳芝杨宜房燕:小企业财务风险内控措施研究[J].商业时代,2010,(13):85.

THE END
1.企业经营政策风险及对策企业经营政策风险是指企业在制定和执行经营政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政策的变化、市场的波动、竞争的加剧等多个方面。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家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企业应该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及...https://www.dugusoft.com/zixun/zixun46163.html
2.稳健医疗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三)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推动数字化平台管理,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采购流程及风险管控平台,采购是以计划为牵引,根据年度、季度、月度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及采购策略,根据不同的物料类型实施战略采购、集采与分采采购等模式。结合采购需求,联动研发、商品、质量确定技术标准,制定采购方案如供应商选择、...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3042500000488.shtml
1.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12篇(全文)[3]张开驹,曹旭平.外贸企业经营风险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 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 第7篇 在风险体系中, 法律风险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障碍, 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且其他所有风险最终都会以法律风险的形式爆发, 企业对法律风险的化解和防控必不可少。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px29zqi.html
2.对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对策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是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影响,行业背景。 1.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分析 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公司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等 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良好...http://www.sbasf.cn/resources/faq/962
3.短视频平台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摘要: 随着网络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给短视频平台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契机,海外经营模式正逐步成为短视频平台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全球经营环境的变化,短视频平台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对短视频平台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短视频平台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提升。经过本...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KBJBD20212022081300006115
4.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法律风险?主要的防范对策有哪些?主要的防范对策有哪些? 导读: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多种多样的法律风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经济实力薄弱,内部管理不健全,抵御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均有明显差距,往往一次失误就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灾难。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中小企业应当认识到:对任何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其运营中法律风险都客观...https://www.64365.com/zs/633327.aspx
5.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析与对策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如何防范风险,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人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应从经营、管理和财务三个方面重点加以防范。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风险,经营风险,业主带来的风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自始至终离不开施工企业与业主的紧密合作,有的业主实力较弱,相应地...https://www.cbi360.net/hyjd/20190718/175044.html
6.企业风险管理浅析三、基于有效内部控制的外贸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外Q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经营活动的完成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涉及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最好的风险管理模式是外贸企业根据实际风险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对其进...https://www.unjs.com/lunwenzhaiyao/jingjijunshilunwen/20100723151744_314397.html
7.企业经营风险应急预案(通用10篇)以及早化解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建立分级监管机制,在属地为主的基础上,对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预警要与县级领导、县级部门联系企业制度挂钩,企业相关情况要及时汇报县级联系领导,并请县级联系领导重点关注企业动态和协调落实解困对策措施;县预警办、县级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各镇(...https://www.ruiwen.com/yingjiyuan/4974790.html
8.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此外,风险转移对策,如保理协议或债权融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分担企业的财务负担。应收账款考核机制的建立则有助于监督员工的绩效,确保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最后,管理系统信息化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客户信用和风险的监测更为高效和实时。全过程理论的目标在于确保应收账款管理得以全面掌控,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https://www.zzqklm.com/w/sklw/32395.html
9.浅谈企业风险管理导语:从风险定义着手,详细阐述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并对风险管理操作提出了详细举措,最后对风险管理的未来作出了展望。 浅谈企业风险管理1 一、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或者指对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有不利影响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机会为标...https://www.jy135.com/guanli/118710.html
10.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素材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一)风险 自从美国1929年发生经济大危机之后,公司经营环境日趋艰难,公司所面临的环境也空前复杂,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公司遭遇巨大的风险,...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07/14/29108129_1038956473.shtml
11.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通用8篇)企业如何优化内部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防范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所在。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https://www.oh100.com/peixun/caiwuzongjian/284165.html
12.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精选9篇)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企业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防范风险,实现长远发展。具体而言,企业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要构建规范的产权制度。产权明晰是责权明确的重要前提。只有做到产权明晰,企业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从目前...https://bylw.yjbys.com/caiwushuishou/88027.html
13.创业知识股东会会议应对所议事项作出决议,决议应由代表?经营风险及对策(原材料供应、对主要客户的依赖、产品价格方面的限制等) ?行业风险及对策(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等) ?市场风险及对策(对不同销售区域的依赖、国外产品的进入等) 八、 关验证资料 49、企业营业执照 50、企业工商章程 ...https://blog.csdn.net/yirui/archive/2007/06/30/552312.aspx
14.小企业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开业风险是不难识别和防范的,主要对策有:选择你最熟悉(经验、教育、市场联系、专门知识等)的行业办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而不是过分乐观的计划;反复审查项目建议,删除其中过热的设想;在预测资金流动时,对收入要谨慎一点,对支出要留有余地;一般要留出所需资金的10%的准备金,以应付意外;没有足够资金不要勉强上项目,...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070116222120_16714.html
15.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大全15篇而中小企业的内审工作,由于自身的独立性较差,在内审工作结论中,往往对企业治理问题只字不提,提出的企业经营风险问题也没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虽然提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完善建议,但是往往得不到有力的整改,以至于建议年年提,问题年年有,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改进作用流于形式。https://www.wenshubang.com/huijibiyelunwen/379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