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及对策(精选5篇)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策略

0.引言

1.信用卡风险的特征及类型分析

1.1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征分析

信用卡风险是在业务当中由于特定因素所引发的持卡人及发卡银行等遭遇到的非正常经济随时可能性。从信用卡风险自身的特征上来看主要有涉及的环节较多,以及风险很难被发现,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相对较强等方面的特征。从风险难以发现的特征上来看,由于违法分子通过信用卡作案有着较长的潜伏期,故此在风险的隐患上就不容易被及时的发现,倘若是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来获得真卡来进行消费也不容易被发现。

1.2信用卡风险的类型分析

信用卡的风险类型也是比较多样化,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信用风险,也就是持卡人进行的恶意透支风险,这也是信用卡风险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风险。另外还有操作风险,这一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信用卡的操作是通过电子化进行的,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操作,倘若是工作上没有谨慎就会带来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特约商户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操作,还有就是银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还有就是和社会人员进行的勾结作案。这些方面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损失。

2.1当前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情况来看,还有诸多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在风险管理的技术以及理念层面相对比较滞后,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针对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另外在差别化的理念方面比较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辩证关系没有得到深化认识。还有就是在信用体系方面以及法律环境方面没有得到健全,而风险管理的体制漏洞还相对比较多,存在着恶意竞争以及盲目扩张的情况,在内控机制层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化,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审批授信等直接管理的方式,没有运用模型来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或者是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而在信用卡的各利益主体风险意识层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着银行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以及责任心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处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要能对这些问题得到充分的决策,如此才能促进信用卡管理的质量提升。

2.2解决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通过以上对我国的信用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就需要对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首先笔者以为要能够构建个人征信体系,这样就能够对信用卡持卡人的个人信用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从而推动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健全的个人征信体系能够对公民个人信用的记录明确化的体现,并能对整个社会的诚信指数得以提升。为能够有效的保证信息的实效和准确,信用机构就要能够和各商业银行或信用卡中心建立密切联系,进而实现信息的共享,这样就能够在个人征信体系上得到完善,对恶意透支的风险得到避免。

再者就是要能够通过信用评分的模型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在这一方案的实施下能够客观准确的对客户的消费表现情况得到体现,这样就能从很大程度上对风险得到控制。从信用评分的模型构建程序上来看,主要是定义研究目标,然后进行选取样本,尽量的减小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接着进行准备数据并加以处理,分析和选择、转换变量,最后选择适当你的建模方法。通过对模型的检验以及实施监控维护等就能够完成这一科学的信用评分模型的构建。

另外就是要能对信用卡的授信管理制度进一步的加强完善,对风险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授信管理制度最为主要的核心就是对信用额度的合理化分配,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客户还款的能力以及意愿加以区分。所以为能够对信用卡的授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就要在信用的分配过程中,除了通过对资信审核风险评分模型充分利用之外,在银行方面也要能够积极的构建风险收益评分模型。这样就能够对决策者进行授信决策的实施上更加的科学合理,从而提升整体的收益。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强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所以在信用卡这一中间业务的发展上要能进一步的得到加强,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将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如此才能促进信用卡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夏,张泽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4,(16)

[2]黄亭.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4)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管理;欺诈;内部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16.108

1我国信用卡风险的主要形式

1.1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指通过虚假申请、伪造信用卡、冒领冒用信用卡、恶意透支以及套现等方式诈骗银行而造成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伪卡交易、虚假申请、互联网欺诈、失窃卡及未达卡等。

1.2内部控制风险

近年来,金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金融机构屡有大案发生。对于信用卡业务来说,提高从业人员的内部控制防范意识,加强信用卡产品条线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积极防范内外勾结作案等形式的内控风险事件的发生,迫在眉睫。

1.3操作风险

1.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上各种指标、国家政策走向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给发卡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的市场风险实际上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和商品价格变化等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信用卡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同时,信用卡风险也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真实经济周期观点认为,当经济环境良好时,持卡人对信用的需求和还款能力都在上涨,这期间的业务风险也大大降低。

2降低我国信用卡风险的对策

2.2建立内部控制长效机制

培养全员的风险意识,做好银行风险文化建设,将其始终贯穿于整个业务环节和层次中。同时,完善银行的制度体系,加强有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使责任落实到岗位,使银行业务的发展有规可依,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长效机制,使风险文化建设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2.3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应对机制

首先,深化对不同机构的差异化管理,加强对高风险机构资产质量的控制。对于高风险机构,应提高其整体的风险掌控能力,扩展优质的资产市场,积极扩大正常透支消费规模。可利用一些动态资料,监控持卡人的账户活动,预防风险转化。其次,探索质量指标风险弹性管理机制。根据资产质量标准净值,设置合理的浮动范围,引导各行各级信用卡机构,强化风险资源的优化作用,使风险和效益达到合适的比例。

3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1]EdwardMLewis.AnIntroductiontoCreditScoring[M].Znded.SanRafael,CA:TheAthenaPress,1992.

[2]刘红儒.信用卡经营与操作[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关键词

设计-建造-运营项目合同条件承包商风险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设计-建造-运营模式是近十多年来在美国、欧洲以及中东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一种新型项目采购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中。该模式具有简化项目程序、保证项目质量、优化全寿命周期成本等优点。为满足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对DBO合同范本的需求,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于2008年正式出版了《设计-建造-运营项目合同条件》(ConditionsofContractforDesign,BuildandOperateProjects,简称“DBO合同条件”)。

与传统的工程项目采购模式相比,由于新增了运营服务期,DBO模式下承包商承担从设计、建造到运营全过程的所有责任,并对成本、工期、技术和质量等目标负责,因此承担着更多的风险,对其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DB0合同条件下的风险分类方法

DBO合同条件对传统FIDIC合同条件的风险分类及规定方式做出了修改。

首先,DBO合同条件的第17―19条按风险-责任-义务-保障-保险的逻辑顺序对风险事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是对以往合同文本中风险条款重新安排。

业主的风险采用列举式规定,承包商的风险则采用除外式规定,列举的业主风险外的所有风险均由承包商承担。在运营服务期,承包商还需要负责所有因其设计、施工和材料等所导致的风险,业主之前的批准等活动不减少承包商的责任。

二、DBO合同条件下承包商可引用的索赔条款

DBO合同条件中的部分条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6期款明示了承包商可向业主提出索赔,并明确了承包商有权索赔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条款暗示了承包商可向业主提出索赔。这些明示索赔条款和隐含索赔条款归纳后列入表2和表3,其中,C代表费用,P代表利润,T代表工期。

一项索赔中是否包含利润的判断原则是,由业主或业主代表的直接原因引起的索赔,承包商不但可以得到工期延长,还能得到费用加利润的补偿;而由业主负责的客观原因引起的索赔,承包商只能得到工期延长,这体现了“谁违约,谁负责”和“客观原因引起的风险由双方共同分担”的原则。此外,对于DBO合同条件下新增的运营服务期,有一点特殊规定,即,除非合同双方有书面协议,任何延误、干扰或暂停均不能得到运营服务期的延长。

对承包商可索赔的事项,从表面上看是业主承担了风险,但实际上,在计算补偿费用时,首先是要依据证据判断真实的直接损失值,如果证据不足,则很难收回全部损失。即使业主给予了补偿,也只能获得直接损失,很难对全部的间接获得补偿。因此,这些事项在很大程度上还会给承包商带来一定的风险损失。对于承包商而言,做好风险管理远比索赔管理更重要。

三、DBO模式下承包商风险应对策略

(一)提高设计建造品质,降低运营维修费用

(二)协调各参与方关系,提供专业运营服务

DBO承包商是完全独立的设计、建造及运营实体,需要有极强的技术、联系、沟通、协调和项目管理能力。DBO承包商为业主提供专业的运营服务,与业主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明晰,合同界面简单。但由于DBO合同模式涉及设计、建造和运营,能同时承担此三项任务的公司寥寥无几,因此,DBO承包商通常是一个联营体,内部协调更显得尤为重要。DBO承包商不仅需要处理好与投资单位、业主及业主雇用的其他承包商(如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加专业地斡旋于设计分包商、各类供应商、建造分包商、运营单位等各方之间,确保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满足业主的需求,圆满完成合同义务。

(三)通过组建联营体分担风险

往往投资额巨大,且因合同期较长存在诸多风险,因此,即使有能力承揽DBO合同的企业也希望与其他企业组建联营体,特别是工程所在国外的企业通常希望能与当地承包商组建联营体,以实现其风险共同分担的目的。

(四)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降低风险

在DBO合同条件下,承包商应投保的险种被划分为设计-建造期的保险和运营服务期的保险。在设计-建造期,承包商需对工程、承包商设备、违反专业职责的责任、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以及雇员的伤害进行投保;在运营服务期,需要对工程火灾及扩展责任、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以及雇员的伤害进行投保。同时,还需要满足当地的法律和惯例,投保相应的险种以及其他一些可选的运营保险等。

DBO合同条件在设计-建造期新增了承包商违反专业职责的责任这一保险范围,承包商的专业人员投保职业责任险是必不可少的。在运营服务期新增了工程火灾及扩展责任险,需要注意的是,该保险的生效是运营服务期开始的条件之一;而火险也是设计-建造期工程一切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DBO合同条件中规定的保险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全部风险,但无论怎样,对保险的设置都应咨询保险专家的意见,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比如,当施工现场较为分散,工程被全部摧毁的可能性极低时,就不必投保全部重置费用,可以考虑减少保险金额。此外,对于所有的保险期限都需要谨慎规定,避免在保险生效前开始工作。

四、结语

DBO模式是一种同时兼顾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质量的合同安排,从项目全寿命期优化的角度看,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DBO项目鼓励有实力的承包商承担全部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工作,将给有志于在大型公用事业领域获得发展的承包商带来新机遇,但由于新增了运营服务期,DBO模式下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比传统项目采购模式下要大得多,因此承包商做好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从目前建筑市场的DBO模式的应用情况看,其存在许多衍生形式,主要差异是在运营服务期的长短,从三年至二十五年不等。投资方主要是考虑要求承包商对其完成的设计和建造工作的质量承担更大的责任,以避免双方就运营期出现的质量缺陷产生争端,导致进一步的损失。

【关键词】企业;信用风险;问题;对策;研究

1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1企业缺乏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我国企业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部门间往往缺乏有效沟通,缺少独立专业的信用管理系统,使企业很难收集到有机联系起来的客户信息。另外,企业对原有信用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有效评价,这样也使原信用风险管理不能为新环境下调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可见,我国企业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上所依据的信息,在有效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很难达到系统化管理。

1.3企业缺乏基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信用销售策略

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独立的部门来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负责,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一般由销售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销售部门片面为了实现其销售业绩的上升,没有从实现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去实施销售策略,偏向过于宽松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结果是实现了销售额的同时也带来较高的信用成本和较高的信用风险。

2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价值观。目前,我国有很大部分企业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没有积极地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信用风险管理尚未全面展开。许多企业虽初步认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重要性,但面对较大客户时,在利益诱惑下,只看重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利益,而忽视其信用等级,一心只想成交,忽视之后艰难的账款回收。现阶段部分企业缺少客户信用管理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客户信用状况,在与老客户合作中,缺乏动态信用信息,对客户某些变化视而不见,直到发生信用风险。在对新客户发生业务时,缺乏足够的信用信息,以偏概全,导致判断失误。

2.2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可能会制约企业部分利润的增加

2.3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增加了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

3改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

3.2建立健全企业资信管理运营机制,降低企业信用风险

3.3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人员责任制

3.4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旅游企业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管理

一、我国旅游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对于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成因、发生机制、原理及事故预防等方面,国内外学者早已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论述。在综合国内外的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再结合对近年来多个典型旅游案例的研究,笔者将我国旅游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表现梳理如下:

二是我国旅游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缺乏、制度不健全或是落实执行不到位。追求效益是旅游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但如果旅游经营者仅把追逐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而尽可能地减少安全管理中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和管理,势必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国内许多的旅游企业对事故主动预防工作并不重视,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起一套基本的日常安全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没有做到严格的监管及责任的落实,旅游经营秩序混乱,对工作人员的从业资质、经验、技能及心理素质的教育培训不到位,最终导致走不出治标不治本的循环怪圈。

三是旅游者的安全意识不强和旅游企业对其不安全的行为控制不到位。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构成中,旅游者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但国内很多旅游者对自身安全防范的意识非常淡薄,对事故主动预防工作并不重视,认为自己买了保险就能“万无一失”,事实上,保险规避的是经济风险,却丝毫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我国旅游企业安全风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旅游安全风险的发生的缘由有很多种,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两种原因:

一是旅游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旅游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是多方面的:没有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也未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安全操作规范未落实到位;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建立健全,并且在具体的落实与执行方面欠力度、在事故发生的处理方式上欠完善;未建立起完善的紧急救援制度;对游客和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安全教育没有落实,关于安全教育的思想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宣传程度低。

二是旅游企业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旅游安全管理的现状比较落后,技术不先进,设施不完善,设备配备不足,在很多方面比如交通、饮食、治安、消防等方面有潜在安全威胁,安全管理意识还停留在一次性消费的基础上,从而使得旅游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

三、对策思路

(一)强化旅游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制度建设

旅游企业应当在整个旅游活动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首先旅游企业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定时安全检查及临时巡查,找出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的潜在威胁,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并对安全事故单位及责任人进行处罚;其次旅游企业应当对旅游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旅游事故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抢救预案;最后,加强事故后救援机制建设,确保救援工作能快速有序的开展,做好事故后游客安全保障及后续赔偿事宜。

(二)加强旅游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作为旅游企业来说,加强旅游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开展大型的以旅游安全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在各个旅游区入口免费发放安全手册、要求导游们对游客们进行安全解说、对基层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等等,目的是让人人都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三)强化与旅游管理部门的合作关系,分担风险

旅游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一连串社会连锁反应需要得到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多方认真思考,这已经是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旅游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旅游企业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有进一步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和充分借助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能力两种。政府部门在对资源的调节和调度方面要明显强于旅游企业,因为旅游企业属于微观主体,旅游企业应该在以后的发展中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安全经营能力。

THE END
1.技术风险及规避方法.ppt技术风险及规避方法.ppt,技术风险及规避方法 DOCS 可编辑文档 DOCS 技术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01 技术风险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开发等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等因素导致的技术失败、技术落后、技术侵权等风险。 技术不确定性:技术发展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3/5234300142011224.shtm
2.什么是技术风险,如何应对?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变革、技术故障、技术竞争等因素而导致的对公司业务和利益产生潜在影响的风险。应对技术风险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技术风险评估:公司应该对技术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来源和影响,以便有效应对。 https://www.chinaacc.com/zhucekuaijishi/jhwd/zy20240809182125.shtml
3.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怎么写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本范例淘豆网为你提供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怎么写、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本范例和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PPT下载的服务,相当于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大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于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的内容。https://www.taodocs.com/topdoc/100257-0-0-1.html
4.尹振涛: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及对策建议完善金融科技行业的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机制,构建相应的微观指标,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监测机制。监管当局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共同防范金融科技跨界、跨境传染的风险,共同制定金融科技监管及其监管科技应用的微观标准和技术指南。 五是,构建金融科技监管长效机制。金融科技对未来金融体系以及金融监管框架的影响存在较多的...http://jer.whu.edu.cn/jjgc/6/2021-08-01/5219.html
5.高校筹资风险及对策分析高校筹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高校筹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1.资金筹集具有盲目性。高校筹集资金一般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软件、硬件建设,包括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如果不考虑筹资成本等因素,则会为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化运营改革的深入,财政拨款占高校收入比例的下降,迫使各校不得...https://www.zjitc.net/info/1015/35723.htm
6.技术创新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及风险管理对策.docx技术创新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及风险管理对策技术创新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1,难以预测性,在技术创新领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表现和商业应用难以准确预测,因此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2,前景未知性,技术创新往往涉及到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在面临https://m.1wenmi.com/doc/783302.html
1.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论文(精选14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论文(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22129.html
2.技术风险的成因及其规避对策研究技术风险的成因及其规避对策研究,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成因,规避对策,由于现代技术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源于现代技术的各类风险和威胁也日益凸显,并呈现出隐蔽性强、影响...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199200.nh.html
3.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问题及对策研究从人工智能“三大学派”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做历史与逻辑的梳理,介绍人工智能研究在智能感知、智能推理和智能学习领域的重要应用;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发展的趋势和动力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人工智能的风险挑战与成因分析。按照人类尊严、生存挑战和人类伦理三个维度,归纳列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诸多风险与...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67-1019173317.htm
4.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赣州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的通知...五、风险分析及对策 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几个方面分析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策。限800字以内。 六、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详细阐述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预期指标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及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平台,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限800字以内。 https://www.ganzhou.gov.cn/zfxxgk/c100458sp/202306/81825cbdce21406b9213966e3b2e4d90.shtml
5.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6篇(全文)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个产品从它的研发到投入市场再到消费者购买使用它,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环保风险、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并筹划出相关的对策,争取将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5jq183x.html
6.数字文化产业的安全风险及其对策当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面临的安全风险 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新兴业态,涵盖网络游戏、动漫、网络文化、数字艺术展示等多种业态形式,其核心是文化创意内容,实践载体是数字技术,因而数字文化产业安全兼具文化产业安全的共性和数字技术安全的特性。数字文化产业安全包括三部分:一是文化主权安全、价值安全与价值认...https://www.sinoss.net/h5/c/2022-03-24/621369.shtml
7.奶茶店创业计划书(通用10篇)2、技术风险及对策 该店尚处在创业初级阶段,在咖啡的设计和市场的要求方面还无法达到最完美的结合,同时在咖啡销售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设备低劣,技术人员的素质;无法找到价廉物美的原材料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一定的技术风险。因此,对于这些技术风险的解决对该店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https://www.ruiwen.com/word/naichadiandechuangyejihuas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