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艺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4070003
摘要
平安观点:
背景概况: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较早,老龄人口占比居高不下,截至2022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30%,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为契合老龄社会发展,日本政府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一,设立介护保险制度为国民养老提供金融支持。其二,为市场化企业经营提供税收优惠,推动智能技术、养老住房、介护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其三,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支持。在上述政策支持下,日本银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介护服务、养老用品、居家改造等受益于介护保险体系的银发产业将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介护服务:为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要,日本已逐渐发展出“居家-机构-社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以介护保险为介护服务提供资金保障,承担介护费用的90%,既可缓解老年人资金压力,也激发了介护服务产业活力。其一,日本居家养老可以分为“全程居家+上门照护服务”以及“日间照料中心照护服务+夜晚居家”两种形式,老年人只需负担全部照护费用的10%,约为人民币890元/月。其二,日本机构养老可依据机构运营主体分为公立机构以及私立机构两类,分别以公立真寿园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以及私立银座太阳城项目为例,老年人需负担的费用分别为4942元/月以及19547元/月左右。其三,日本社区养老以“持续护理退休社区(CCRC)模式”为主,通过产权出售获得盈利,以千叶稻毛SmartCommunity养老社区项目为例,费用约为10000-27000元/月,大部分费用超过限额,需老年人自行负担。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全球趋势之一,老龄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以及新生儿数量持续下滑带动人口老龄化状况恶化,导致财政高度承压。发展银发经济是国际社会普遍使用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解决方案之一。作为较早出现老龄化问题的发达国家,日本银发经济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介护保险制度以及“居家-机构-社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发展较为成熟,养老地产、老年用品、适老化改造等产业也已形成可实现盈利的商业运营模式,对提升老年群体平均生活质量作用显著。我国老龄化节奏与日本较为相近,经济社会文化与日本相似程度较高,因此日本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发展银发经济的经验,对中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01
背景概况:日本发展银发经济应对人口老龄化困
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较早,老龄人口占比居高不下。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自20世纪就已出现,1968年日本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比升至10%,即达到世界银行“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10%,该国家或地区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此后25年(至1993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提高至14%,达到世界银行“当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14%,则可视为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截至2003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截至2022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30%,居民预期寿命超过80岁,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
02
金融支持:日本介护保险为老年人提供基础保障
2.1形成历程:六次改革,构建完善介护保险体系
2000年,日本构建介护保险体系,有效缓解了老年人接受介护服务的资金压力。2000年4月,日本正式实施《介护保险法》《老年保健法》,规定介护保险体系由保险基金、参保人和服务供应商组成,实现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优缺点互补,形成完善的全民介护保险体系。介护保险制度实施后,老年人接受介护服务的资金由保险基金承担,有效解决了收入较高的年轻群体不需要介护服务,而收入较低的老年群体无力支付必要介护费用的期限错配问题,缓解了老年人资金压力。日本介护保险制度自2000年实施以来,期间历经六次改革,主要调整涉及加强政府监管、重视介护预防、鼓励居家养老、改善介护人员待遇以及调整个人自付比例等方面。
2.2制度体系:参保人、保险基金、服务供应商三方组成
日本介护保险体系主要由参保人、保险基金和服务供应商三方组成:
日本介护保险以与等级相匹配的介护服务、老年用品购置以及居家改造作为参保收益方式,将参保人分为7个介护等级。第一级,“需要支援1”是指基本能够独立如厕、进食,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一定帮助,可以维持或改善现有健康状态。第二级,“需要支援2”是指能够独立如厕、进食,但洗澡等需要定期帮助,可能成为需要介护对象。第三级,“需要介护1”是指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洗澡、剪指甲、穿脱衣服等方面需要一定帮助。第四级,“需要介护2”是指洗澡、排泄等需要部分或全面介护,穿脱衣服等需要帮助。第五级,“需要介护3”是指重度需要介护状态,包括老年痴呆症患者以及身体残疾群体。第六级,“需要介护4”是指重度需要介护状态,伴有老年痴呆症程度加深,吃饭、穿脱衣等需要全面帮助。第七级,“需要介护5”是指常年卧床,需全方位帮助。
其二,从介护保险基金角度来看,介护保险筹资主要包含“税收+保险金”两部分,保证介护保险财源稳定。日本介护保险费主要分为两部分,具体金额由各个市町根据自身经济财源制定,若市町税源较充实,则可以提高介护保险费水平,提高税收占比。第一部分,50%的介护保险费由国家税收提供,其中中央政府支付25%,省政府支付12.5%,督道府县政府支付12.5%。第二部分,剩余50%介护保险费由个人承担,第一号被保险者(65岁以上)负责支付20%,第二号被保险者(40-64岁)负责支付剩余的30%。
2.3发展现状:使用率提升,社区介护服务成新趋势
近五年以来,介护保险制度发展趋于稳定,第一号被保险者(65岁以上)中的受益群体占比提升明显。从保险费用来看,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近五年日本介护保险费用提升较为平稳,截至2022年保险费用达到11.19万亿日元。从获益人数来看,作为日本全民保险,介护保险自实施以来,受益人群不断增多,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并未出现较大波动。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截至2024年4月,第一号被保险者(65岁以上)人数为3586.36万人,较实施初期提升了1.62倍;认定为需要介护(支援)老年人数量则为683.09万人,较2000年增长了2.72倍;介护服务使用人数总计为601.64万人,较2000年增长了3.08倍。依据上述数据,我们对日本介护保险的使用情况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4月,介护保险使用率达到16.78%,较2000年提升了7.97%。
从介护服务类型来看,居家介护服务仍为首选,社区介护服务占比提升明显。我们对第一类被保险者(65岁以上)利用日本介护保险费用享受的介护服务类别进行拆分,主要包含居家介护、社区介护以及机构介护等三类服务。其一,居家介护服务是参保人选择最多的类别,总费用基本不超过介护保险限额,老年人自行支付的金额较少。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截至2024年4月,第一号被保险者(65岁以上)享受居家介护服务人数为415.76万人,享受机构介护及社区介护服务人数均不超过100万人。其二,选择机构介护服务的参保人数量较为稳定,自2000年至今,第一号被保险者(65岁以上)享受机构介护服务人数仅增长30万人,远低于另两种介护服务。其三,日本介护保险于2006年增加了社区介护服务,享受待遇人数及支付费用明显提升,自2006年至2024年,第一号被保险者(65岁以上)享受社区介护服务费用支出占比从7.1%提升至17.2%。
03
介护服务:日本形成“居家-机构-社区”三位一体
3.1居家养老:接受日间照护服务,保险覆盖九成费用
举例来看,位于山口县的梦之湖日间照料中心属于“日间照料中心照护服务+夜晚居家”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有障碍”生活空间。据梦之湖官网数据,梦之湖日间照料中心收容需要日间照料的半自理老人,总建筑面积为3423平方米,共有两层且不设置住宿床位,日常可接纳老年人80-100人,管理、厨师及介护团队共25人。从费用来看,官网显示,老年人只需负担全部照护费用的10%,约为每日600日元,全月18000日元(约合人民币890元),其余90%由介护保险承担。梦之湖日间照料中心的设计理念为“安全有障碍”,与传统养老机构中普遍存在的“无障碍设计”差异较大。在确保老年人安全的基础上,致力于真实还原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地面高度差以及生活困难。在服务过程中,与传统机构不同,工作人员并不对老年人提供面面俱到的照料,避免过度介护,而是观察记录老年人的能力极限,了解不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能力范围,为老年人留下充足“自主养老”空间。
3.2机构养老:采取“租赁+服务”形式,分为公私两类
机构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及收入水平入住养老机构,机构大多采取“租赁+服务”形式,提供日常照料及医疗服务。日本养老机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和盈利性机构主导两大类,根据入住者不同特点又分为六种形式。第一类是由政府主导的“特别养护老人之家”“养护老人之家”以及“低收费老人之家”,主要针对需要介护的低收入老年人,这一类养老机构不对老年人收取一次性入住费。第二类是由营利性机构主导的“收费老人之家”“带服务的高龄者住宅”以及“患认知症高龄者团体之家”,主要针对中风、认知症等住院后需要康复的老年人,通过在院内自置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简单急救、康复训练、长期介护以及重大疾病介护服务。分别举例来看:
其一,日本真寿园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介护费用较低,运营主体为地方政府。真寿园特别养护老人之家位于日本埼玉县川越市,设施占地面积59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06平方米。根据真寿园官方网站,真寿园面向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可容纳100位老人同时居住,老年人需自行承担的介护费用约为每月1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942元),其余均由介护保险负担。真寿园内部采取“组团化”管理模式,各团队以街道名称命名,包含有12-13位老年人。“组团化”模式是日本特别养护老人之家的重要发展趋势,其优势在于小规模居住单元使得老年人居住形式更接近于住宅,不仅可缩小照护空间,提高资源有效利用,而且可使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更加趋于社区,有利于老年居住者之间消弭互相之间的陌生感,市场需求巨大。
根据太阳城官方网站,银座太阳城入住费用分为一次性入住金、月金以及额外收费三类,我们将一次性入住金分摊至15年,计算得月均费用为64.9-100.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0-6.3万元/月),介护保险最多仅可报销其中的35.83万日元(约合24092元),剩余部分仍需老年人自行负担
3.3社区养老:以CCRC模式为主,出售产权获取盈利
日本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持续护理退休社区(CCRC)模式”为主。“CCRC模式”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付费养老服务模式,由开发商进行建设、销售养老住宅,提供部分康养服务功能,主要通过产权出售获得盈利。在这种模式下,项目投资运营商收取“房间购买费+月服务费+会员费”,“房间购买费+月服务费”是指老年人在入住时需要支付较高入住费(相当于购买房产),会员费是指老年人在社区内接受不同服务需要支付的费用,依据房间大小和护理程度而定。持续护理退休社区(CCRC)集娱乐、酒店式服务、生活介护和医疗介护为一体,以提供综合性服务为服务重点的复合型康养社区,满足老年人各生理年龄阶段的健康、介护和医疗需求。在社区养老模式的支撑下,日本推动医疗产业与地产产业等多方面资源统筹发展,逐渐形成了结构完善、品类丰富、高度市场化的养老地产新业态。
04
老年用品:多品类赋能日本老年群体便利生活
4.1生活护理类:成人失禁用品市占率攀升,品类众多
成人失禁护理用品在生活护理品类中占比较高,市场已发展较为成熟。日本成人失禁护理用品是生活护理类老年用品中最为重要的品类,其占比随老年人口增加而提升。据EuromonitorInternational数据统计,从2007年的34%提升至2020年的51%,共计增长了17pct。从市场覆盖情况来看,根据EuromonitorInternational统计,日本成人失禁护理用品近年来发展迅猛,市场覆盖率已达到80%,2021年日本成人失禁用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120亿日元,成人失禁用品离家市场规模为750亿日元,均呈现逐年攀升态势。预计未来日本老龄人口比重将持续提升,老龄人口数量不断上升,生活护理类老年用品需求仍将维持高位,一方面将推动成人失禁用品产业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催生出更多品类的生活护理类老年用品。
日本成人失禁用品品类众多,老年人可针对自身情况选取不同类型。日本成人失禁用品主要包括内裤型成人纸尿裤、腰贴型成人纸尿裤、纸尿裤内置成人纸尿片以及成人护理垫等品类,使用者以老年失禁者为主。其一,内裤型成人纸尿裤以及腰贴型成人纸尿裤是主要类型,日本头部护理企业尤妮佳旗下品牌“乐互宜”,以及花王旗下品牌“乐立舒”产品类型较多,适用于可独立行走,协助下可坐、立、行,以及卧床人员等多种失禁程度老年人。其二,纸尿裤内置成人纸尿片和成人护理垫为失禁辅助用品,可配合不同类型的成人纸尿裤、成人纸尿垫使用,多适用于需要卧床的老年人。总的来看,成人失禁用品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一方面,穿戴方便,行动束缚较少,可为不同失禁程度的老年人提供特定性护理保护;另一方面,成人失禁用品市场覆盖率的提升能够有效减轻居家养老照护负担。
4.2监护助行类:智能技术赋能老年人安全健康养老
日本监护助行类老年用品逐渐向智能化迭代更新,更为高效、便利的满足老年人身体、精神等多层次需求。从供给端来看,日本人口老龄化情况严峻,面临着总量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专业护理人才不足、现代性和传统性观念结合困难等诸多问题。近年来,核心IT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养老供给提供了绝佳的解决方案,智能化老年用品的出现提升了产品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需求,可有效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日本老年人养老需求逐渐向个性化转变。一方面,智能化老年用品可通过数字化技术满足老年人健康监测、定位监测等基本健康、安全需求;另一方面,设计个性化产品也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精神娱乐、情感陪护等高层次特定需求。
日本智慧养老强调信息技术与养老需求的融合。日本十分注重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落实智慧养老,提升老年用品使用的便利性及智能性,将智慧养老主要服务内容、核心IT技术以及终端设备三方面相联结,实现产业闭环。这主要体现在,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核心IT技术,在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向家庭、社区或专业机构提供实时、高效的养老服务,创新设计出呼叫及定位类设备、健康监测/检测类设备以及安防类设备等老年用品。
4.3居家改造类:多方主体参与,介护保险提供资金支持
日本陆续发布多项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居家住宅适老化改造工作,老年人可用介护保险支付住宅改造费用。1983年,针对于住宅老化以及住宅需求改变的问题,隶属于日本国土交通部的日本都市再生机构(UrbanRenaissanceAgency)出台了多个都市再生计划。其中住宅再生计划包含功能提升计划、更新项目计划以及其他改造计划,关于适老化改造内容涵盖较多,例如“提供给住户新式电气系统及无障碍设计”“针对多层住宅和公寓进行楼梯井及外廓增建,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等。2000年,日本正式实施《介护保险法》,规定20岁以上的日本公民必须缴纳保险金,65岁以上老年人可将介护保险用于住房适老化改造,最高额度为20万日元,最高比例为总费用的90%。
日本适老化改造工作涉及多方社会主体,利用社会组织、科研团队、建筑事务所等多方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住宅改造服务。具有住宅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老年人可向地方政府的护理社会保险科提出申请,由专业医生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等进行评估和访问调查。评估完成后,老年人获得地方政府认证的介护需求等级,护理管理员根据介护等级制定个性化介护改造方案。方案确定后,老年人向护理保险管理部门申请经费并实施安装。具体来看,2000年《介护保险法》对适老化改造内容进行细化,提出“安装扶手和栏杆”“不同地面高差间的过渡”“更换安全防滑地板”“平开门改推拉门”“更换卫生间马桶设备”等多项住宅改造内容。
05
经验借鉴
我国银发经济起步较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仍不完善,医养护理、老年用品等产业仍属于发展初期,可产出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尚不明确。作为较早出现老龄化问题的发达国家,日本银发经济对提升老龄人口平均生活质量作用显著,且比较契合我国特有的经济社会形态。我们认为,日本银发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存在较大借鉴意义。
5.1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其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试点经验较为有限,长护险使用率远低于日本。2016年7月,人社部出台《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青岛、承德、广州等15个试点城市以及吉林、山东2个省份作为首批试点地区。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增晋城、呼和浩特等14个试点城市。截至2023年,我国试点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收入243.63亿元,基金支出118.56亿元,参保人数达到18330.87万人,享受待遇人数134.29万人,长护险使用率为0.73%,远低于同年日本长护险使用率16.83%。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给付水平城乡不均,保障对象以重度失能人员为主,服务方式较为单一。在参保人员方面,我国多数试点城市目前只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尚未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在保障对象方面,大部分试点城市的保障对象以重度失能人员为主,尚无法满足中度失能、失智人员的护理需求。在服务方式方面,我国试点城市的护理方式较为单一,目前仅包括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两类。机构护理包含定点医疗机构、养老院、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长期护理保险为入住机构的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居家护理包括上门服务和亲情护理两种形式,上门护理是由机构指派具有专业护理资质的护理人员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亲情护理是指由失能老人的亲属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给予亲属一定的补贴。
其二,居家养老仍为我国主要养老模式,社区养老表现分化明显,CCRC模式入住率较高。从居家养老来看,我国多数老年人仍倾向选择居家养老,据国家卫健委数据,选择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占比高达90%,但我国养老驿站数量供给严重不足。从机构及社区养老来看,根据民政部、2023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我国养老人口持续放量,2022年与2023年新退休老人分别为1913万人、2604万人。在养老人数提升的背景下,我国不同养老机构运营分化明显,运营能力较弱的养老项目入住率持续下滑,服务能力较好的养老项目入住率持续上升。CRIC康养产业数据显示,我国整体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从2017年53.99%持续下滑至2022年为43.22%,养老资源利用率走低。然而,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B(高端老年公寓)等高端市场化项目在京沪市场的平均入住率较高,2023年入住率较2022年略有提升。
其三,我国老年人购置老年用品需自行承担费用,种类数量与日本差距较大,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长护险仍处于试点阶段,暂未将老年用品覆盖在内,老年群体需自行负担老年用品的购置费用。2020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将老年用品分为食品、日用品及辅助产品、健身产品、休闲娱乐产品、保健产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智能与可穿戴装备以及老年代步车等九类。根据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截至2019年,全球共有老年用品6万多种,其中日本市场包含4万余种,中国仅有2000多种,与日本差距较大。2019年12月,我国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养老用品市场规模已达约5万亿元,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5.2日本银发经济对我国借鉴意义显著
日本银发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存在较大借鉴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1.搭建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拓展多元的参保收益方式。
2.针对个性化需求匹配多元化服务,构建产业生态圈。
一方面,根据老年群体需求特征,匹配多元居所类型。其一,统筹交通、环境、服务等要素,合理进行社区选址,以满足入住老年群体的养老与生活需求。其二,适应老年人多元需求,配置复合化社区功能。日本将老年人在服务配套上的需求分为包括餐饮、家居清洁、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在内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需求,以及休闲娱乐、健身康体等丰富个人生活的精神追求。为满足老年人的多元生活需求,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养老社区应根据老人不同身体机能状况,提供包括居住、文化、教育、医疗、护理、陪伴于一体的复合服务。
另一方面,构建产业生态圈,探索产出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构建产业生态圈是养老社区实现盈利的重要举措之一,日本将生态圈理念引入到私立养老社区的运营领域,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将各类专业服务商集聚在同一个系统中,形成服务闭环。目前,日本养老社区对产业生态圈的构建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小循环,将护理、康复、医疗等刚需型服务模块纳入自身运营体系,通过自主运营,创造生态竞争优势,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大循环,将旅游、培训、娱乐、金融等非刚需型服务模块交给专业服务商运营,通过动态评估与筛选,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体系,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生态系统。
3.提升老年用品类别丰富度和细分差异化,解决适老化改造的资金问题。
06
风险提示
1.日本银发经济发展经验与我国不匹配。若全球经济步入深度衰退,或将拖累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走势,导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难度高于日本,日本银发经济发展经验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2.人口老龄化持续恶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尚无向好势头,或将加剧政府支持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