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互联网不断渗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懒人经济”的兴起普及,外卖越来越成为人们解决食物需求的主要形式。外卖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因其食品选择多样化、使用体验便捷化等特点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倾向的消费选择。当外卖经济的行业未来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时,危机重重的现实环境也摆在了所有行业人士的面前。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幸福体验的追求,伴随而来的是对外卖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外卖行业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供需矛盾的激化也使得外卖行业产生了诸多的安全风险。研究外卖经济的安全风险及防控对策,对于治理外卖经济引发的安全问题,构建可持续的外卖生态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外卖经济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外卖经济的概念。“外卖”是一种从无网络时代中就出现的现象,过去以打包的形式销售给顾客带离店铺的食品便是最早出现的外卖形式。而现代所言的“外卖”则是指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传统餐饮行业与网购技术、移动支付等新兴产业相结合产生的服务项目,是典型的“互联网+”体系下的O2O(OnlineToOffline)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以O2O模式为基调的外卖行业以显著的优势在国内市场已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气象。正因其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的独特优势和其应时代而生且应时代而运的发展潜力,“外卖”也逐渐被餐饮行业以外的其它行业看见其中喜人的可利用率,随之“外卖”概念逐渐延伸到各行各业。尤其是疫情以来,以生鲜、药品为代表的即时配送的各类非餐饮外卖业务快速拓展,各类非餐饮外卖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笔者认为,“外卖经济”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线上闭环交易、线下即时配送完成交易履约的交易服务形态。因考虑当前非餐饮外卖业务正处于新生阶段而外卖餐饮行业的安全形势险峻,所以本文侧重对外卖餐饮行业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考虑。
外卖经济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频发。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风险大。食品安全乃是餐饮行业的一项基础性指标。当外卖生活逐渐成为大众流行的生活方式时,外卖食品安全广泛牵涉到大众的切身利益,而食品安全的保障也成为外卖餐饮行业发展的关键。但由于外卖市场入门标准低、监管链条不完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跨区域跨部门合作监管渠道不畅通、过度重视外卖食品包装等原因从而导致当前外卖经济发展中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各种行业丑闻频发。一是商家利用外卖订餐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食品选材上过于追求低成本以至于食品原材料低质,且部分商家对食材的存放不规范导致食材不新鲜甚至于过期。二是商家的线下实体经营场所不规范,部分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员工生产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三是在外卖配送过程中因少数配送人员素质较低、外卖食品包装和配送箱不规范等外部因素影响,从而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如今城市生活节奏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一次性塑料制品成为以外卖为代表的速食用餐的显著符号,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目前,环保餐盒虽有推广,但一次性塑料以其耐高温、耐油和价廉等特点依旧是外卖包装的“主力”。而外卖商家为吸引眼球对食品过度豪华包装以及塑料的可回收利用价值低,大量的一次性塑料垃圾被随意填埋,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017年发生的“全国首例外卖污染案件”体现出社会各界对外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感到深深忧虑。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就外卖平台未向用户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选项导致消费者无法选择环保行为,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由将“美团”“百度外卖”以及“饿了么”诉至法院。这一举动虽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因外卖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多。在外卖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赖以生存的骑手队伍也日益壮大。骑手通常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层见迭出的交通违法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骑手在各方压力的迫使下,过度追求配送速度,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之有些配送车辆的安全性能不合格,送餐箱设计不合理,影响安全驾驶,从而形成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
违法犯罪行为滋生。包括:容易诱发诈骗、偷盗、强奸等犯罪。网络外卖作为新事物难免被某些不法分子视为新的犯罪渠道,进而实施诈骗、偷盗、强奸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常利用外卖送餐人员这一身份的便利和网络技术的漏洞,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掌握消费者大量的个人信息,利用外卖实施诈骗,更有甚者假借送外卖名义入室实施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从而对社会治安造成严重的破坏。在互联网技术的保护之下,因网络外卖而引发的犯罪行为隐蔽性强,不易被别人发觉,使得犯罪分子愈发猖狂。外卖员“送货上门”的这一最大的优点从某种层面来说也成了外卖行业里最危险的缺点,外卖便捷性与安全性的矛盾难以化解。
外卖经济存在安全风险的原因
应对外卖经济安全风险的有效防控对策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快完善统一的外卖经济安全监管体制,厘清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整合监管力量,强化部门协作,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事前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监管局要监督第三方平台对注册的商家严格把关,认真检查商家营业执照、营业环境和卫生状况,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审查资质,严格控制入驻的商家数量和质量。事中牢牢把握发展大方向,定期考察监督外卖商家的营业状况和营业环境,不遗余力惩罚问题商家,并追究第三方平台的相应责任,以此倒逼平台加强自身监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联合外卖第三方平台为消费者、骑手等平台用户提供畅通的沟通申诉渠道,建立投诉举报快捷通道,形成多方合力压缩不良商家的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提高社会整体的安全意识。事后综合运用社会治理手段实现齐抓共管,公安机关要严肃查处外卖订餐中的各项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利益。
完善外卖平台设计。外卖经济环节包括外卖平台、营业商家、外卖骑手、消费者。外卖经济所引发的问题往往是这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如何健全好每个环节的监督保障体系,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外卖平台作为外卖经济主体的中心点,应不断完善平台设计,对商家的经营资质、骑手培训和人员管控以及顾客权益保障等方面承担相应责任。
主要有:完善平台体制机制建设。外卖平台应在外卖系统的各个环节把好关口,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各项平台制度,科学优化平台设计。完善外卖配送体制,提高并保证出餐速度,采用“外卖封签”等方式提高外卖安全性,优化外卖包装性能,提供便利取餐通道。加强外卖配送员的教育管理,提高配送员素质,保障配送过程的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制定平台员工激励制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疫情期间,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配送员给予抚恤。完善问题反馈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问题反馈流程,面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商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商家作为外卖产业的源头性部分应当展现出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加强自身法律和道德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与同行之间相互监督,促进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尤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入驻商家需要不断在行进中寻找解决方案,严格遵守行业规则制度,严格把关食品食材安全,提升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商家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更新速度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