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乐园属于游乐园的一种,园区内通常包含多个具有不同故事线的区域,区域内的景观、建筑、人造景点及活动设施均基于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其特征主要包括:长期商业运营,有大量资金投入,建设有游乐、餐饮、零售和其他综合服务设施,游客需付费参观游览,有固定经营场所,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的封闭式园区。
全球主题乐园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主题乐园投资规模大,占地面积广,城市用地为主,需要一定规模、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客流作为支撑。复盘全球头部主题乐园,建造于20世纪的欧美主题乐园主要由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驱动,如好莱坞环球影城、巴黎迪士尼等;而日韩地区的主题乐园则同时伴随着当地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大型主题乐园率先在人口稠密、人均GDP较高的东部沿海、一线城市发展起来。
二、“沉浸式娱乐”成新时代主流,主题乐园积极拥抱虚拟现实技术
1、沉浸式娱乐成消费的新潮流,“虚拟现实+主题乐园”成为行业趋势
2、以虚拟现实为核心的主题乐园布局加速,逐渐成为主流
VR虚拟现实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体验,给主题乐园提供更多的内容和主题选择。同时,还能为主题乐园带来新的盈利模式。除了门票收入,主题乐园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的租赁、增值服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获得额外收益。基于上述优势,以虚拟现实为核心的主题乐园布局加速,逐渐成为主流。
事实上早在1994年,EpcotCenter就向公众开放了阿拉丁魔毯体验区,游客戴上头盔就可以享受体验。1998年,迪士尼开放了一个室内主题乐园,专门为用户提供互动体验DisneyQuest,并上线了《大力神》和《加勒比海盗》两款VR游戏,但后续布局门店数目较少,受制于佩戴厚重的VR装备和较为粗糙的场景画面,用户体验不佳。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元宇宙概念爆火,在今年2月18日,“x-meta|机遇时空”国潮元宇宙主题乐园暨《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全球首发会举办,这是国内首个正式向公众开放的数实融合元宇宙文娱体验项目。预计未来“元宇宙+主题乐园”的模式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也将为疫情下低迷的旅游经济转型提供强劲的科学助力。
三、乍暖还寒,行业曙光已现
1、2010-2018是行业黄金时期,疫情让行业发展受阻
全球排名前25位娱乐/主题乐园
排名
乐园
变化
2020年游客量
2019年游客量
1
迪士尼魔法王国
-66.9%
3941000
20963000
2
迪士尼乐园
-80.3%
3674000
18666000
3
东京迪士尼乐园
-76.8%
4160000
17910000
4
东京迪士尼海洋
3400000
14650000
5
日本环球影城
-66.2%
4901000
14500000
6
迪士尼动物王国
-70.0%
4166000
13888000
7
迪士尼未来世界
-67.5%
4044000
12444000
8
长隆海洋王国
-59.1%
4797000
11736000
9
迪士尼好莱坞影城
-68.0%
3675000
11483000
10
上海迪士尼乐园
-50.9%
5500000
11210000
11
环球影城(美国佛罗里达洲)
-62.5%
4096000
10922000
12
冒险岛
-61.4%
4005000
10375000
13
迪士尼加州冒险乐园
-80.5%
1919000
9861000
14
巴黎迪士尼乐园
-73.1%
2620000
9745000
15
环球影城(加利福尼亚洲)
-85.8%
1299000
9147000
16
爱宝乐园
-58.2%
2760000
6606000
17
乐天世界
-73.8%
1560000
5953000
18
长岛温泉乐园
-59.7%
2400000
5950000
19
欧洲主题乐园
-56.5%
2500000
5750000
20
海洋公园
2200000
5700000
21
香港迪士尼乐园
-70.1%
1700000
5695000
22
艾夫特琳主题公园
-44.9%
2900000
5260000
23
华特迪士尼影城
1410000
5245000
24
欢乐谷
-23.4%
3950000
5160000
25
长隆欢乐世界
-45.3%
2681000
4905000
2019-2020年全球排名前25位主题乐园总游客量增长率
-67.2%
83258000
253724000
2、千亿市场潜力再现,行业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主题乐园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在行业逐渐恢复趋势下,世界各地主题乐园均积极在创新业态和产品、提升互动体验感、多元化服务、科技赋能等方面采取新举措助力行业复苏回暖。以提升互动体验感、多元化服务为例,长影世纪城打造“非常实验室”“华夏翱翔”等项目,让“看电影”变得更有趣;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将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与其“通天帝国”项目相结合,让游客的游园体验更有沉浸感、参与感。创新业态和产品方面,众多主题乐园通过引进主题化/沉浸式酒店,补充零售、休闲活动等功能,形成完整的度假区产品体系。新近开业的酒店包括艾夫特琳大酒店、巴黎迪士尼的漫威艺术·纽约风格酒店,以及东京迪士尼度假区的第一家玩具总动员主题酒店。西班牙冒险港、迪拜亚特兰蒂斯、墨西哥里维埃拉玛雅的西卡莱特集团(GrupoXcaret)和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史诗宇宙主题乐园(EpicUniverse)等多家景点亦有大规模的扩建计划。预计2023年主题乐园行业将全面回暖,行业洗牌加速。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十多年以来,我国主题乐园行业虽得到长足发展,但仍存在IP自主设计、研发能力弱、变现能力不强等问题。未来深度挖掘、有效利用国产IP资源建立竞争力,建构“护城河”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四、国内主题乐园行业盈利模式单一,二次消费是营收关键
过去十年,我国主题乐园行业蓬勃发展,游客量年平均增幅达到了13%。随着各地主题乐园快速开发建设,年游客总量已达到近1.9亿人次,这些业绩数据虽然看起来非常漂亮,然而暗藏盈利危机。据调查,目前国内主题乐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00家左右,其中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主题乐园只占比约10%。根本原因在于主题乐园投资成本巨大、回报周期长。在游乐园、文化园、影视基地等类型的主题乐园中,游乐园投资金额最大,占比高达48%;同时,由于缺少对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正确认识,部分投资者往往过高估计客流量,忽视了主题乐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不能正确把握投资回报期。国内主题乐园投资回报期至少在5-10年,以万达城为例,平均投资规模200亿元,整体建成需5-10年;华强方特平均投资成本为30亿元,建设周期2-3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投资规模超千亿,预计需运营10年以上才能盈利。
此外,国内主题乐园还存在简单模仿、缺乏细节、过度开发地产、丧失旅游业本质、衍生品占比过少、过于单一门票收入模式等问题。AECOM报告显示,国外主题乐园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中门票占比30%,购物占比30%,衍生品等其他占比4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大量的主题乐园目前主要还是依赖门票经济,这部分收入占比70%-80%。伴随主题乐园进入成熟期,依赖门票收入会面临增长瓶颈,而进园后的餐饮、酒店、衍生品等增值服务带来的二次消费才是提高单个客流人均消费、推动营收增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