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8.10内蒙古
“艺术商业是商业的下一个阶段”。
——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
我们为什么要探讨“艺术商业”的运营模型?因为目前实体商业的现状比较严峻,经济下行和消费分级放缓了消费者进入实体店的意愿,还增加了艺术本身的盈利难度,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噱头”,来吸引更多客流和增加营收项。因此,如何使艺术和商业相互成就、增加艺术给商业带来盈利价值,实现经济可持续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PACKINGFUNSTUDIO总结的5种“艺术商业”运营模式:
·纯艺术博物馆
·艺术产业化中心
·艺术主题购物中心
·艺术博物馆主力店式商业
·艺术策展式商业
1
纯艺术博物馆
纯艺术博物馆模式是一种专注于收藏、保护和展示艺术品的文化机构,旨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深度的艺术体验、促进艺术的理解与欣赏,以及推动文化传承。这种博物馆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组织形式的影响。
纯艺术博物馆根据组织形式可分为公共非盈利组织、私人非盈利组织和私人盈利组织。公共非盈利博物馆通常由政府、基金会或其他非盈利机构支持和管理,其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捐赠和赞助。私人非盈利博物馆可能由个人、家族或基金会创办和资助,其运营依赖私人资金和捐赠。而私人盈利博物馆更注重商业化运作,通过门票销售、文创产品的商业化运作、特别活动和合作赞助来获取收入。
▲MoMA参观者坐在作品前交谈,1950年图源于MoMA官网
盈利情况方面,纯艺术博物馆的实现收支平衡存在一定挑战。公共非盈利博物馆通常依赖政府拨款,但可能面临来自政府预算的不确定性。私人非盈利博物馆则依赖捐赠者的慷慨程度,需要有效的资金筹措能力。私人盈利博物馆可能通过多元化的商业化手段实现盈利,但需要灵活的商业策略以适应市场竞争和观众需求的变化。
纯艺术博物馆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方面需要权衡文化使命和经济可行性,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灵活的策略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体验。
案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MoMA门口,1950年图源于MoMA官网
位于曼哈顿中城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是美国第一家专门展示现代艺术的博物馆。成立于1929年,MoMA在2000年进行了扩建,由日本建筑师谷口吉郎设计,成为一座花岗岩和玻璃堡垒的独特建筑,总面积达到708,000平方英尺(约6万7平方米),总投资额高达8.58亿美元,于2016年再次扩建,耗资约4.5亿美元。
MoMA是一家私人非营利组织,其运作几乎不依赖政府资助,而是通过自运营来维持。2023年,MoMA的总收入达2.37亿美元,净资产达21.47亿美元。这家博物馆实现了可观的营收。MoMA是如何实现这样的营收的呢?
门票售卖、会员会费、投资收支政策、零售、出版和餐饮活动、年度基金捐款、其他赠款和捐款、其他。
▲根据MoMA官网2023财年财报制作
门票售卖Admissions
博物馆对参观博物馆的观众收取规定的门票费用,并在销售博物馆的画廊、展览、剧院和表演工作室的通行权时认可并确认收入。2004年MoMA重新开放后,其入场费从12美元增加到20美元,自2011年起,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对每位成人收取25美元的入场费使其成为该市最昂贵的博物馆之一。
会员会费Membership
博物馆销售各种类别的会员,通常为一年期。博物馆在整个会员期内按比例认可会员收入。会费在售卖会员时即时收取。MoMA的会员选择有6类,包括访问会员(Access)110美元/年,探索会员(Explore)200美元,支持会员(Supporting)600美元,贡献者会员(Contributor)1,500美元,捐助者会员(Benefactor)5,000美元,以及领袖会员(Leader)15,000美元。针对不同会员资格享有的福利和权益也各不相同。
零售、出版和餐饮活动
Retail,publishing,andrestaurantactivities
博物馆的零售收入来自实体店、电子商务、邮购和贸易业务。零售和餐厅运营的收入在销售给顾客时即时确认。博物馆在销售时收取现金或在销售后几天内收取信用卡收据。出版物的收入在发货给客户或根据寄售协议结算时确认。
其中,MoMA设计商店在零售收入中做出了重要贡献。MoMA设计商店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零售分支,专注于推广独特的艺术与设计产品。这个设计店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原创作品,涵盖家居用品、文具、饰品等领域。每一件商品都经过精挑细选,展示了MoMA对卓越设计的追求。店内展示空间时尚现代,将艺术与商业融为一体。MoMA设计商店还推出限量版和特别设计的商品,为顾客提供独特的购物体验,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现如今,MoMA设计商店已经不只是是博物礼品店,更是成为了一个全球零售品牌,在纽约设有三个分店,在日本有两个分店,在香港有一个分店,成为了通往MoMA的门户。
▲MoMA设计商店部分门店图源于MoMADesignStore官网
投资Investments
博物馆在广泛的资产类别上进行投资,包括公共股票、固定收益(包括政府和公司债券)、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包括收购、增长、风险投资和信用)、实物资产(包括房地产、传统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基础设施)、以及现金和其他。博物馆可以直接投资于这些资产类别的证券,也可以通过对基金和有限合伙企业的权益间接投资。
MoMAMuseum的内容组合
▲MoMA部分楼层布局及商业图均源于MoMA官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
艺术产业化中心
艺术产业化中心模式是在纯艺术博物馆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其商业模式不仅将艺术馆作为核心吸引点,更着眼于将艺术融入商业运作的方方面面。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博物馆,艺术产业化中心在其周边创造更为丰富的业态,构建一个完整的艺术主题商业生态系统。
这一模式中,艺术馆不再是单一的陈列空间,而是作为最核心的客流吸引点之一,与周边业态共同构成整个中心的商业体验。不同于艺术主题购物中心的普通商业运作,艺术产业化中心的商业定制更为精致,例如定制化的艺术主题咖啡厅、独特的文创产品店,以及其他涉及艺术的商业合作。
这一商业定制化的运作策略旨在确保整个体验不脱离艺术本身,而是将艺术融入到消费者的购物、用餐和娱乐活动中。通过引入各种商业元素,艺术产业化中心实现了多方共创的营收模式,使艺术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和学习的对象,更成为商业运作中的创新引擎,为艺术家、企业和观众创造更丰富的互动与价值。这种商业模式的灵活性和定制化,使其更符合当代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为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模式目前的实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府的支持,以确保艺术产业化中心在经济可行性和艺术体验上取得平衡,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案例-深圳蛇口海上世界艺术中心
▲深圳蛇口海上世界艺术中心俯瞰图源于槇综合计画事务所官网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是国内首座创新型文化综合体,集展览、演艺、教育、商业四大业态于一体,以文化服务和基金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公众持续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由中国招商局集团投资建设,并由招商蛇口旗下的综合创新设计聚合力平台【设计互联】招商商置持有运维。
项目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两层。建筑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传奇建筑师槇文彦及其领衔的槇综合计画事务所创作,项目设计从2011年启动持续了7年,在2017年12月启幕。
空间建筑设计
SWCAC的空间设计处处体现着建筑和人之间的联系。在这样一个幽静与喧嚣并存、自然与繁华共处的公共空间,人们既可独处、又可交流。槇文彦把建筑看作一座小型城市,不同于功能单一的建筑,运用城市造景的手法,让山、海、城三重视野在这里交汇。
▲概念分析图源于槇综合计画事务所官网
槇文彦说,这是一座人民的山丘,访客能自由漫步其间欣赏美景——在山脚小憩,在半山驻足,还可登山问顶,将整片深圳湾与对岸的流浮山影尽收眼帘。它几乎40%的面积都是开放的,人们可以不用进入室内就享受这趟山间旅途。这份空间上的包容,完美呼应了文化上的包容。
内容规划及营收项
在这座创新型文化综合体中,涵盖着博物馆级别的专业展馆、阶梯式山景室内音乐厅、全海景多功能发布厅以及一系列创意主题的教育、画廊、家居零售和餐饮空间。
在为大众提供独特丰富的文化体验的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高标准、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空间,成为了高端品牌发布会、时尚秀场、商务峰会、讲座培训的首选场地。
从内容空间类型上可以分成三大类:大型临时展览的空间(4个)、可租赁空间(11个),和商户(15个)。
这些内容有自营的,也有招商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也首次到海外设分馆,与深圳「设计互联DesignSociety」合作开设的海外永久展厅。
▲深圳蛇口海上世界艺术中心楼层业态分布图均源于海上世界艺术中心官网
展览门票|会员资格|场地租赁|自营零售|商户租金|基金会|文化合作
展览门票
展览门票价格根据不同的展览主题而定。以最近在主展馆举办的“多维体”Rhizomatiks中国首展为例,它的票价为49元/人。
会员资格
海上世界艺术中心的会员分为3类:家庭Friend11【550元/年】、家庭Friend12【730元/年】、SWCACFRIEND【365元/年】
▲深圳蛇口海上世界艺术中心会员类型图源于海上世界艺术中心官网
基金会
2019年8月27日,由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并筹建的非公募基金会“深圳市设计互联文化艺术基金会”(简称:设计互联基金会)正式成立。管辖单位为深圳市民政局、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3
艺术主题购物中心
艺术主题购物中心是传统购物中心和纯艺术博物馆的一种独特融合模式,不仅在购物中心内引入艺术内容,还通过空间场景的艺术形态化,将艺术融入到购物场景的方方面面。
在艺术主题购物中心中,商业和艺术相互交织,购物中心的每个角落都成为艺术表达的空间。与传统的艺术博物馆商业模式不同,这种模式强调购物体验与艺术欣赏的有机结合。不仅仅是在商店内售卖艺术品或文创产品,购物中心本身就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场所,使顾客在购物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相较于传统购物中心,这种模式更强调艺术性和体验性,使购物不再仅仅是商品的交易,而成为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旅程。相比于纯艺术博物馆,艺术主题购物中心更注重经济效益,因为它能够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体。然而,成功的艺术主题购物中心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因此在内容配比上,更偏向高客单价的奢侈品,以确保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这种综合模式不仅提供了商业机会,也为顾客创造了一个融合艺术与购物的独特场所。
例子:香港K11MUSEA
▲香港K11MUSEA图源于KPF官网
K11是全球首个博物馆零售概念及艺术与商业混合模式,率先融合博物馆零售三大要素。K11不仅永久收藏本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还通过提供各种多维空间,让公众在购物休闲时欣赏不同的本地艺术作品和表演。此举有助加强本地艺术家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培养艺术欣赏习惯,让年轻艺术家有更多展示作品的机会,促进本地艺术的发展。
▲分布在K11MUSEA各个楼层的艺术作品图源于K11MUSEA官网
▲K11ArtHouse图均源于OftInteriors官网
4
艺术博物馆主力店式商业
艺术博物馆主力店式商业在商业载体内巧妙地植入了艺术馆或艺术博物馆,将其作为商业的主力店。在这种模式中,艺术博物馆不再仅是一个独立的文化机构,而是成为商业环境中的引流利器。
这种模式不仅使艺术馆成为商业载体的独特卖点,吸引了更多的顾客,同时也为艺术博物馆本身提供了经济收益的机会。在一些成功的案例中,艺术博物馆主力店可能通过门票销售、文创产品、特别展览或其他商业化手段实现了自盈利,使其在商业运作中更加独立和可持续。
例子:南京德基
根据赢商网数据,2023年德基广场实现全年销售收入239亿元,年销售额仅次于北京SKP位列全国第二。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德基的重奢品牌集中度极高。以5大奢侈品品牌香奈儿、普拉达、古驰、路易威登和爱马仕为例,在北京、上海,均有多个商场。但在南京,目前只有“德基”一家。
另一个吸引大量用户的便是位于德基广场二期八层的德基艺术博物馆。德基艺术博物馆是由德基集团创立的非营利艺术机构,占地9000平方米,由建筑师隈研吾先生设计,凝聚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美学精神。作为城市中心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德基艺术博物馆旨在最接近公众的地方,通过极致的艺术引领时代审美,搭建起大众与艺术之间的桥梁,让走进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丰沛的美学滋养,从而实现公众审美提升。博物馆门票90-180元/人。
▲德基艺术博物馆往期展览图源于德基艺术博物馆官网
5
艺术策展式商业
与传统的盒子商业动线游览不同,“策展式”商业不断融入创新概念,通过空间策展、艺术文化、社群活力等多方面手段,为商业空间赋予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当人们在这样的商业空间中产生超出预期但符合需求的感受时,消费反而变成了一个自然而次要的结果。人们真正为之买单的是整个感受产生的过程。策展式商业将消费从单一的商品购买转变为全方位的感知与体验,强调了感受的个性化和情感共鸣。艺术策展式商业的盈利结构并未过多创新,主要通过强化购物体验刺激消费。然而,在五种艺术博物馆式商业中,这种模式的运营成本相对较温和,也是艺术的一种更生活化的传递。
例子:TX淮海
TX淮海是由百联集团、锦江集团与盈展文化三方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策展型零售商业空间,结合了沉浸艺术体验、策展型零售品牌和社群联接平台,是淮海路的潮流地标。2019年试营业期间凭借超前的定位,开业一年即实现盈利。2020年带动该地段客流550万人次。2023年“五一”期间日均客流近5万人次。是整条淮海中路人流最集聚的购物中心之一。
内容上,TX淮海引入了大批潮流品牌、原创设计等首店。空间上,以策展型零售为理念的TX淮海更追求100%的内容呈现,预留了近25%的公共空间,用来策展、举办品牌发售、艺术节、讲座等文化活动。商场总体分为三种展览空间,分别是商业零售空间、主题空间、公共空间。TX淮海将艺术更加生活化得融入了购物场景中,丰富购物体验的同时吸附了大量同频的人,为商家赋能。
▲TX淮海策展场景图源于网络
小结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创新的时代,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正在迎来一场变革,是机遇也是挑战。PACKINGFUNSTUDIO的研究总结了五种“艺术商业”的运营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劣势,需要的投入成本和精力也大不相同。
根据本文的5个模式及其案例来看,艺术和商业两者结合是可以相互借势的,商业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盈利。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艺术产品化、场景体验化等,都是成为未来的趋势。
“艺术商业”会成为未来实体商业常态化的运营方向。通过尝试和创新,我们或许能见证更多引人注目的“艺术商业”模式崭露头角。
参考资料:
[2]RobertsASAGAshNgu,Brandon.2013.MuseumofModernArt-nonprofitexplorer.ProPublica.\
[3]Statista.2023.RevenueandsupportoftheMoMAinNewYork2021-2023,bysource.Stati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