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义上看,民宿和个人业主的短租业务有重叠的部分,但民俗更多面向旅游需求,属于住宿业新兴分支,以“非标准”为核心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五种民宿种类并非互斥,一家民宿可以同时属于一种或几种。例如,一家配备了智能设备的城市高档住宅区民宿就同时属于城市民宿、精品民宿和智能民宿。
03上游产业链
民宿产业链的上游部分在设计与建造方面涉及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房屋设计师以及民宿用品供应商等。建筑商和设计师负责将民宿的建筑和室内空间进行规划和实施,而用品供应商则提供民宿运营所需的各种物品。
运营多房源的房东比例提高,多房源管理逐渐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多房源管理倒逼房源运营效率提升,加大了单纯依靠房东自营的难度,推动托管运营业务增长。
04中游产业链
中国民宿行业的主要竞争者包括大型在线预订平台和本土民宿品牌。在线预订平台如携程、爱彼迎(Airbnb)、去哪儿等几乎主导了整个市场。总体来看,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大,市场份额的争夺十分激烈。
县域民宿供给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2023年,乡村旅游成为国内旅游复苏浪潮中的一大亮点。据携程统计,主要节假日期间乡村旅游总量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
05下游产业链
中国民宿行业的下游主要面向广大的消费者群体。从消费者的年龄结构来看,31-50岁的消费者占比最高,达50%;其次是18-30岁的年轻群体,占43%。这表明,民宿的主要客户群体涵盖了中青年,尤其是那些追求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
民宿市场处于不断加剧的增量竞争阶段。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头部玩家具备竞争优势:
①行业整体平均入住率为35.9%,而行业前20%的民宿入住率高达62%;
②行业整体平均单房收益99.8元,而行业前20%的民宿单房收益高达219.2元。
民宿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中高端市场有较大增量空间。
06发展趋势
1、多元化与个性化:
民宿行业正在朝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独特的住宿体验,这促使民宿在设计、服务和文化融入方面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主要趋势将集中在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个性化定制、主题化创新等方面。
2、数字化与平台化:
除了传统的乡村民宿外,城市民宿、度假型民宿等新兴业态也逐渐占据市场份额,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业生态。民宿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住宿功能,更多地与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种元素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同时,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融合、绿色旅游及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共进也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