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前身是家庭旅馆,在台湾,有超过6000家民宿,在鼓浪屿、丽江古镇等旅游业发达的地方,许多当地人都用自家的房子来招揽客人,顺便接管饮食,介绍旅游路线。它们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价格和货真价实的当地风情。
民宿变得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在乡村租用或购买当地人的民房来开民宿,这些民宿接近精品酒店,业主通常会聘请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民宿和建筑师发生密切的关系是这几年发生是的事情。无意间,“民宿热”已遍地开花。
这家民宿酒店“云庐”,位于贵林阳朔一带,这里周围都是成片的农舍,散落在卡斯特地貌的山脚下,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土坯房。
酒店由建筑师刘宇扬参与设计,他毕业于哈佛,毕业后在全球最大的综合建筑事务所之一SOM待了3年,离职回国之后做了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等景观规划。后来改建了上海当代艺术中心,建立自己的同名建筑事务所。
与个人业主合作往往意味着有更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像云庐酒店这样的小体量项目,正好适合刘宇扬这样的小事务所去操作,可以完整地把这个项目落地,从设计到后面跟进施工。
施工完成后,民宿受到很多游客的追捧。新建的部分只有一个一层楼的餐厅,使用了可活动的玻璃门做墙面,是通透的,正好与土坯房有一个反差,相互之间有对照和互补。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居住需要,增添了现代感的设计,比如在斜坡屋顶上开了小的天窗,白天有帮助照明的作用;晚上,橙色的光线就透出来,是现代住宅设计很常见的手法。重新安装了窗户和屋顶,窗户用了简单的铝合金方框玻璃,而旧屋顶是掀掉重盖的,还是用当地的瓦。
外观改动少的原因也在于对当地环境的顾忌。即便是想将餐厅做玻璃墙,业主都很小心,担心与周围建筑环境不够协调,无法征求村民的同意。
刘宇扬也想过用现代的材料或者手法去加高,但发现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衔接土砖和瓦片,因而放弃了,反而将这种纯粹得以保留。桂林阳朔一带的喀斯特地貌是这家酒店的天然优势,尤其对于生活在都市或者平原地区的人,相当于一张名片。去那里住的游客很容易产生隐居的心态。
整体设计上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动,房子依然保留了原先的格局和样子,土砖土瓦,自成一个院落。酒店分两层,从表面就能看出墙体颜色的上下分层,土砖加高,还是一个整体。住进去的人一定是住在原有的房子,而不是仿建或半改建的,更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
餐厅是唯一有现代感的建筑,瓦片用了与周围建筑一样的瓦做的单坡屋顶,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门,里外通透,室内有变截面的钢结构,使空间显得有质感。天气好的时候,餐厅的玻璃门可以沿中轴完全打开,到了晚上,橙黄色的灯光配合青山青瓦,浪漫而温馨。
餐厅的独特之处在于,屋檐压得很低,使外面的景色被遮住了,只有到外面去的院子里才能看到完整的山脉景色,可以让人保持新鲜感,不会对阳朔这种特有的景色产生审美疲劳,这也是设计师在做餐厅时注意到的与普通住宿的区别。
有人说,民宿不是一个好的生意,因为它需要的投入度和专注度大大超过普通商业项目。也有人说,民宿是现阶段一个莫大的商机,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特色农味民宿。尽管众说纷纭,但“民宿热”风潮确实已涌起。说到底,还是人们难以忘怀那挥之不去的风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