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有劳动力市场、店面在居民区附近,里面站在一排排等着找事做的叔叔阿姨。有谁家需要保姆、保洁、钟点工、师傅了,雇主就会进去挑选。
2005年,辽宁劳务市场
而现在,互联网不断深入,家政商业本质依然未发生改变。只是形式上略有不同。
现在你找家政的方式:
二是你知道专门的家政网站、小程序、APP,你可以直接在上面下单,等着钟点工上门服务。
而实际上,这些家政网站、应用程序的幕后逻辑是:
以前:雇主——劳力市场——服务人员
现在:顾客——平台/网站——服务人员
唯一有些区别的就是:
1.对于找活计的大哥大姐,以前要在一个地方等着活上门,等着雇主来挑选,而现在完全没必要,直接用线上传递消息,效率得到提高。
2.对于家政公司:可以完全抛弃门店,只对接服务信息和服务人员。门店的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有人上门谈合同。而这部分现在又是少之又少,毕竟合同也有了线上签订的方式。
造成的结果就是:
1.家政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顾客对自己的家政人员一无所知,得等到人员上门甚至整套服务做完后,才能了解。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诟病无论上哪个平台找的家政人员,服务水平有高有低的原因。
2.家政公司遍地开花,不单单通过正规渠道注册的公司越来越多,没有注册公司的个人、夫妻工也是越来越多(此处又关系到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等问题)。提供家政服务的人和公司越来越多,服务能力和效率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
3.催生了数量众多,且有规模的中介性质的家政公司。这些公司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地面推广接本地的单子,赚取利润,而不一定需要有真实的门店。比如我在福建,有上海、北京的服务群,我一样可以做上海北京的生意,我只需要把劳动力介绍给千家万户,从中抽取费用,又不需要支付店租。
现代家政的公司借用更多工具实现清洁
第一种中介型家政公司
第二种平台型家政公司
这种公司自己招聘服务人员、培训。比如XX同城,凭借着早期积累的流量和资源,入局家政领域,用自己培训的人员上门做服务,实现大部分利润。因为可以从服务者培训、顾客支付报酬、平台会员付费等方式,收取费用。
但这两种模式,对于顾客来说都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第一种显而易见的,对服务人员的控制性太弱。服务人员的水平远远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只能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自己满意,服务能力又强的家政人员。
第二种乍看美好,实际上限制颇多。一是收费更高;二是服务效果随着他们覆盖的城市越多就越差。
怎么理解呢?
而当平台越做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要想把100个人管理会,则是至少需要10人以上的管理岗位。10人的管理岗又需要有人来做管理,这种雪球的滚动下,造成了平台的管理费用是只会越多而不会越少。同时,平台的盘子要做到,营销的费用同样只能高不能低。这也是为什么你看有些知名的家政平台,每年服务的人数越来越多,利润比越来越高,但依然年年财报亏损的原因。
而这些成本最终只能落在消费者上。消费者花了更多钱想的是获取更优质的服务,而实际上其实买了这个品牌的名气。因为它最后所提供的服务依然还是外包服务。
家政服务本质是做人与人之间的生意。无论是中介型还是平台型,都算不上是能解决消费者与服务者关系的最佳答案。
可以断言,未来良性的家政市场必然是以“省市”为主的本地化有口碑的圈子型生意。
而平台型家政的最终形态是融合一个个圈子,而不是做一个个城市的直营生意。
只有本地化,口碑效应才能发挥最大优势,才能将劣币驱逐。而圈子型的本地化,又可以帮助优质的家政公司把盘子做大,这个“大”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果这个盘子已经做到了全国,那么服务程度依然会得到降低。
也就是能充分保障服务水平,又有利润空间的状态,“省市”级的家政平台会拥有口碑与利润的双重效益。
上海某家政公司内部培训考核
1.市场潜力很大,但挣得的都是辛苦钱。
人口老龄化、人均收入提升、追求生活水平等多种因素催生下,家政服务的需求只会愈发旺盛,且仍处于一片蓝海。这也是越来越多公司成立、越来越多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的主要原因。市场价值相当广阔,但目前家政服务中的价格,对应的服务成本、服务时长等,所获得的利润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规模小的获客能力不足,难以长久产生高额利润。规模大的,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居高不下,只能是硬着头皮亏损-融资-亏损。(某到家平台披露的财报可以看出这点)
家政不像电商产业,可以用低利润高成交量来赚数量多,单价少的钱;又不像房产行业,可以用高利润低成交量来赚数量少,单价高的钱。
2.家政市场整体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
原有的老牌家政公司,主要老板和管理基本年龄50岁以上,或者文化程度较低。他们缺少动力去思考和学习,怎么运用互联网和技术来扩大自己的生意和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
而年轻人学习力和互联网思维卓越,但是少有愿意入局家政行业的。面子问题、跟叔叔阿姨的管理沟通问题、对行业的向往程度低等问题,都极大限制了年轻人进入家政市场。
3.家政市场本质上是做“信任”的生意,而大部分的家政公司都在消耗信任
家政属于服务行业。无论是平台,还是家政公司,其实都是中间商的角色。最终顾客的满意度取决于上门服务的阿姨、叔叔。而中国本身就是劳动力大国,阿姨、叔叔很好找,就容易产生不负责、不尽责的情况。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和实操积累经验的服务人员,经常会引起顾客的不满。
很多家政平台,家政公司在获得顾客的同时,没有想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也没有想着怎么获得口碑。反而是想着怎么吸顾客和服务人员的血,变着花样用活动刺激消费,就会导致“三输”的局面。使得整个行业的风评愈来愈处于负面。
我们也在筹划搭建一个福建本地的家政服务社群,只为帮助靠谱的家政公司找到更多顾客,帮助更多顾客找到靠谱的家政服务。无任何费用,如果你也有兴趣,欢迎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