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本报联合数十家房地产开发商在岷山饭店举行了主题为“地铁梦财富会”的大型地铁财富论坛。会上,与会开发商以及商家代表就地铁催生的商业模式及创新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地铁商业是指在地铁内建造的一些带有盈利商业性质的地铁商铺、商业街、地下商城等,依据商业设施与地铁的关联程度,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地铁站厅内部零星的商业网点。大多设置在地铁的公共空间部分,如过道、候车点、出入口等处,面积小的以即时性消费商品和专业服务为主,面积较大的站厅内部商业设施,以便利性商品和服务以及流行性商品为主。这些点式的商业网点,多为地铁运营商自己经营或出租给连锁商家经营。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世如表示,红旗连锁此次也进入到了成都地铁1号线,总共将开六个店,而且红旗连锁地铁店面,要求更高,不管是装修还是里面的商品都会根据市民的需要来满足消费者。地铁在成都是个全新的东西,经营上需要的创新也是必须的。
四川省营销学会会长、四川
大学教授李蔚强调说,连锁经营,应该加强服务多样化,产品的多样化。这样就会很快适应地铁带来的经营模式的变化。
二是拓展地铁连线优势打造大型商业项目。大多通过一层楼面直接与地铁通道相连接,使出入地铁站的客流可以直接通过专用的通道进入购物中心。虽然很多项目不是直接和地铁站厅平层相连,但都可以有直接相连的通道为往来商场的客流提供快捷的交通方式,这是很多城市中高档地铁上盖商业项目所考虑的因素,也就是说,商业项目可以通过地铁口和地上商业实现有机结合,依靠地铁口的交通便利性,带来巨大客流,从而带动地铁进出口周边商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辐射力很强的购物中心。
摩尔百货总经理黄志强谈到,地铁毕
竟是第一次进入成都,这个对
于成都的经济、交通甚至人民的生活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摩尔百货的所在位置——天府广场,离地铁最近最方便,也是最中心的位置,地铁开通对摩尔百货是极大的利好,因此下一步的商业品牌形象,包括产品组合、管理、服务等等,都应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去适应地铁经济所带来的变化。
三是地铁的地下商场或商业街。大多设置在地下的通道或必经的一些层面上,以街道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家商铺或店面,构成地铁通道商业街或地下商城。商业街经营的主要是快速消费品,比如快餐店、药店、便利店、花店、书店等,这类商业与地铁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的客群目标均是出入于地铁的客人;地下商城一般经营流行性服饰、皮具和其他中低档商品,目标消费人群通常可以确定为大中学生以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一族。
华西都市报记者黄琳
地铁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地铁商业。与此同时,地铁商业也能为地铁运营者和整个城市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香港地铁获得纯利40亿港元,成为世界上盈利最多的地铁。从收益比例看,1999年香港地铁72.5亿港币的经营收入中,票价收入占56.4亿港元,其余的收益都来自于地铁商业的增加值;东京地铁2002年度靠提供场地收取的租金有9亿日元,加上它拥有的38家便利店的57亿日元销售额,合计66亿日元,只占地铁总收入的2%。
资料链接
地铁的财富效应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