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PPP新旧机制的5点比较政府财政部新机制ppp项目国家发改委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联系人:陆银波、袁玲玲

事项

11月8日,国办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PPP新机制)。同时,2015年5月国办转发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不再执行(PPP旧机制)。

报告摘要

对比PPP旧机制,此次PPP新机制的“新”主要体现在5点:包括PPP的管理责任分工、回报机制、项目类型及期限、参与方、政策保障及激励机制等。

1、管理责任:发改委、财政部等多头管理→发改委牵头

PPP新机制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做好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工作,切实加强政策指导”。PPP将由原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多头管理,转向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

新机制规定PPP“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国家发改委“牵头做好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工作”,实际上意味着PPP各领域的工作或将由国家发改委统筹。此外,新机制还将PPP项目审批核准等职责统一到各级发改部门。

2、回报机制:三种模式共存→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

旧机制中提及的回报机制有三种: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后两种回报机制涉及到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

PPP新机制规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当前,使用者付费项目投资额占全部PPP项目的10%左右。

与此同时,政府对PPP的补贴政策也相应收紧。2015年PPP旧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PPP新机制规定,“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

但新机制允许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在项目建设期对使用者付费项目给予政府投资支持;政府付费只能按规定补贴运营、不能补贴建设成本”。政府投资支持的具体方式,新机制未明确,可能具有参考意义的是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投资条例》,“政府投资资金按项目安排,以直接投资方式为主;对确需支持的经营性项目,主要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也可以适当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

3、项目领域及期限:领域更聚焦,期限更长

一方面,旧机制允许“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务”;新机制要求PPP项目限定于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合理把握重点领域。

另一方面,新机制将特许经营期限延长至40年,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项目还可以适当延长,此前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期限最长为30年。

4、参与主体: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优先选择民营企业

PPP旧机制提出,“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

此次PPP新机制提出要“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并制定民营企业参与的项目清单。清单依据不同项目公共属性强弱,将项目分为三类,具体见图表4。

目前我国PPP领域由国有企业主导。根据明树数据,2022年,国有企业PPP全口径中标项目规模达2.4万亿元,在全部项目中占比95.67%。

一是土地要素保障,PPP新机制明确“两个支持”和“一个探索”:支持“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建设”、“支持依法依规合理调整土地规划用途和开发强度”、“探索分层设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二是融资方式创新,鼓励发行REITs。三是激励机制创新。详见正文。

(二)开放:1)10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11月5日,总理在进博会发表主旨演讲,“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并在上海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三)财政:1)11月6日,财政部通报8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2)11月8日,国办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

(五)产业:1)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2)11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3)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4)11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5)11月13日,文旅部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

风险提示:

PPP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政策更新不及时。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PPP新旧机制的5点比较

11月8日,国办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简称PPP新机制),规定“2023年2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清理核查前未完成招标采购程序的项目,以及后续新实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均应按照本指导意见规定的新机制执行,不再执行2015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简称PPP旧机制)。

对比PPP旧机制,此次PPP新机制的“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PPP的管理责任分工、回报机制、项目类型及期限、主要参与方、政策保障及激励机制等等。

(一)管理责任:多头管理→发改委牵头

PPP新机制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做好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工作,切实加强政策指导”。PPP新机制发布后,PPP工作将多部委分工管理,转向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

新机制带来的管理责任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国家发改委将统筹各领域PPP工作,此前由多部委共同负责。

新机制出台前,PPP领域工作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委分工管理。此次PPP新机制规定“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而国家发改委“牵头做好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工作”,实际上意味着PPP各领域的工作或将由国家发改委统筹。此前主要政策脉络如下:

2016年7月7日,国常会听取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情况汇报,“会议厘清了有关部门职责”。

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等,切实做好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PPP推进工作”。

2016年10月,财政部出台《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各级财政部门要聚焦公共服务领域……在能源、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深化PPP改革工作”。

2017年4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这一改革任务,明确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各级发改委统一审批核准PPP项目,旧机制未直接明确。

2015年PPP新机制未直接明确PPP审批核准部门,仅指出“建立项目实施方案联评联审机制,提高审查工作效率。项目合同签署后,可并行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有关部门要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办理程序,主动加强服务”。

此次新机制将PPP项目审批核准等职责统一到发改部门,“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严格把关项目特许经营方案等有关内容,依法依规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严肃财经纪律”。

(二)回报机制:三种模式共存→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

PPP旧机制中涉及的回报机制主要有三种: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后两种回报机制涉及到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且允许符合条件的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创新资源组合开发模式,针对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等不同支付机制,将项目涉及的运营补贴、经营收费权和其他支付对价等,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入年度预算、中期财政规划”。

PPP新机制规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且“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但“政府可在严防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在项目建设期对使用者付费项目给予政府投资支持;政府付费只能按规定补贴运营、不能补贴建设成本”。文件并未明确“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的是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投资条例》,“政府投资资金按项目安排,以直接投资方式为主;对确需支持的经营性项目,主要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也可以适当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

当前使用者付费项目投资额,占全部PPP项目的10%左右。根据财政部PPP中心《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2022年11月报》,2014年至2022年11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累计使用者付费类项目投资额1.6万亿元,占管理库的9.5%;累计可行性缺口补助类项目投资额11.7万亿元,占管理库的69.6%;累计政府付费类项目投资额3.5万亿元,占管理库的20.9%。根据明树数据《2022年中国PPP市场年报》,“2022年底,我国PPP存量项目规模为20.92万亿元,其中使用者付费项目规模2.67万亿元”,计算出的占比为12.7%。

(三)项目领域及期限:领域更聚焦,期限更长

一方面,新机制对项目领域更具聚焦、细化,要求PPP项目限定于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要求合理把握重点领域。PPP旧机制明确“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务”,新机制要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应限定于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在具体领域上,旧机制更宽泛,新机制更为细化。旧机制指出“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新机制明确了重点包括交通、园区、市政、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水利、社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部分项目,如“具有发电功能的水利项目”、“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等。

另一方面,新机制将特许经营期限延长至40年,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项目还可以适当延长。PPP旧机制未提及项目年限问题,可以参考的是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期限应当根据行业特点、所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需求、项目生命周期、投资回收期等综合因素确定,最长不超过30年”。

(四)参与主体: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优先选择民营企业

PPP旧机制提出,“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参与机会,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

PPP新机制明确要“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含改扩建)项目”,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2023版)》。根据国家发改委投资司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清单“采取了不完全列举形式”,“根据不同项目公共属性强弱,结合实际情况,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含改扩建)项目分为三类”:

1)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属性较弱的项目,应由民营企业独资或控股;

2)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属性较强的项目,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

3)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属性强且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项目,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

当前,我国PPP领域由国有企业主导。根据明树数据《2022年中国PPP市场年报》,“2022年,从社会资本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包括地方国企、央企和央企下属公司、其他国企)在市场中仍占据较大的份额,全口径中标项目规模达到2.40万亿元,在全部项目中占比95.67%。自2014年来,民企在PPP成交市场中的数量与规模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

与旧机制相比,此次PPP新机制在政策保障方面,有以下三方面亮点:

一是土地要素保障。PPP旧机制提出“实行多样化土地供应,保障项目建设用地”。PPP新机制明确“两个支持”和“一个探索”:“支持在不改变项目地表原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建设”、“支持依法依规合理调整土地规划用途和开发强度”、“探索分层设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是激励机制方面。PPP旧机制更多强调“补偿成本、合理收益”。PPP新机制明确“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积极创新等获得的额外收益主要归特许经营者所有”。

THE END
1.国际上的特许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专利特许经营经营模式特许经营...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国际上的特许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专利特许经营、经营模式特许经营、复制式特许经营。()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https://www.shuashuati.com/ti/5abf77bb39de47b2bec974003a160bd9.html?fm=bdbds0cd62263e7b6afd06225af4949568eca
2.特许经营PPPABO三种投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全网热点文章市场上衍生出多种创新的投融资模式,现仅就具有相对可行性、合规性的三种模式(特许经营、PPP、ABO)...https://www.tax100.com/thread-612429-1-1.html
3.BOTBTTOT三种特许经营权运作模式简述BOT、BT、TOT三种特许经营权运作模式简述 BOT、BT、TOT三种特许经营权运作模式简述一、BOT模式 1、BOT的定义: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实质上是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社会投资机构之间达成的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社会投资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26/6130241235004214.shtm
4.酒店运营模式应选择委托管理?特许经营?还是自主管理?酒店经营的商业模式主要可分为委托管理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和自主经营三种模式。酒店项目选择哪种运营模式,需要考虑酒店项目的地理位置、现场的优劣势、市场定位(产品定位、档次、规模体量、设计风格、客源市场、竞争对手);开发成本及投资回报情况等因素来综合评判。具体运营模式分析如下: ...http://www.northstarhk.com/newsinfo/4874397.html
5.头条文章政府授权属地国有企业作为项目业主立项基建项目,这里必须是政府属地的国有企业,政策法律允许地方政府代表国家以国有资产向属地国有企业投资,履行出资人职责, 如果政府是向异地国企授权开发基建项目,则不能适用以上规定,参照特许经营及PPP模式的相关规定,政府选择社会资本必须采用竞争性方式,因此需要进行公开招投标等竞争性...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940026378322294
6.一文读懂PPP产业基金投资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助创视点PPP产业基金,顾名思义,是指以产业基金形式直接或间接投资PPP项目的一种基金,一般通过股权或股债联动投资于地方政府纳入到PPP框架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具体基建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政府根据协议授予项目公司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在基金存续期限届满时通过约定回购、份额出让或资本市场变现实现投资的退出。http://www.nmgzcfund.com/index.php?a=show&catid=24&id=267
1.特许经营模式马贵生律师特许经营模式主要有单店特许、区域加盟、代理特许及二级特许四种模式。 (1)单店特许单点特许是指特许人赋予受许人在另一个地方开设加盟店的权利;受许人需亲自参与店运营,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网点上加盟,受许人的经济实力普遍不高;特许网点一般设置在有限的区域内,特与受许人直接签订特许合同。优点:特许人直接控制...https://m.66law.cn/lawyers/s2d07b0f8e3d5f_i1312832.aspx
2.特许经营的类型有哪些,怎么划分的(2)制造商和零售商。汽车行业首先采用这种特许方式建立了特许经销网;在石油公司和加油站之间也有同样的特许加盟关系。它的许多特征同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有相似之处,并且越来越接近这种方式,汽车制造商指定分销商的方式已经成为经营模式的特许。 (3)批发商与零售商。这种类型的业务主要包括计算机商店、药店、超级市场和汽车...https://www.64365.com/zs/714218.aspx
3.连锁店经营有哪三种模式?各自的特点连锁经营是最有效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体系之一,是指多个企业经营类似商品或服务,形成一定形式的联合体,连锁经营具有先进的组织结构和规模经济效益,连锁经营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并逐渐发展成为三种商业模式:直销连锁模式、特许加盟经营模式和自由连锁模式。 https://www.yoshu.com.cn/news/show-6208.html
4....项目合规运作及城乡区域综合开发项目投融资创新模式等培训班...近期,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及改革提出“三道红线”。国办转发《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3〕115号),确定项目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等新机制。 https://www.hnjrcpfw.com/a/tongzhigonggao/2023/1208/22029.html
5.特许经营“有限合伙企业”模式在特许经营项目中的实施要点(上)前提说明:第一,特许经营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和盘活存量资产三种项目类型,从理论上看,有限合伙制在三种类型的项目中均可以适用。但从实践看,含有“建设”元素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更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因此,本文所归纳的实施要点是建立在新建与改扩建项目基础上的,对单纯的盘活存量资产项目不再单独讨论。第二,有限合...https://www.zzydjt.cn/article/detail/23ab8d39da28f4eb683e25849d16741e
6.“有指挥的即兴发挥”:一位美国华裔学者眼中的中国改革理解中国顺势而为的过程,需要区分政府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指经济分权结构和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软件则是在硬件基础上发展的管理实践,特别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特许经营模式”,将公务员分为两层管理,实现了统一与多样的合二为一。这就像协商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一样,看似矛盾,实则精妙。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6738
7.国家数据要素化总体框架——环节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下篇)基于特许经营和授权的公共数据、国企数据与其他社会数据的供给,针对市场需求,向数据需求方提供合规、安全的数据产品,提供数据标准化、评估定价、支付结算等交易服务;三是基于大数据的增值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为企业、行业和城市数字化提供数据咨询、解决方案、行业数据平台和数据信任安全等增值服务;四是构建数据产业生态...http://www.databanker.cn/info/355330
8.酒店的模式,酒店管理的四大模式酒店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直接关系到酒店的发展和经营效益。在现代酒店业中,存在着四种主要的酒店管理模式,分别是自营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托管模式和联合经营模式。 自营模式是最常见的酒店管理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下,酒店的业主自己直接经营管理酒店。他们雇佣自己的员工并负责酒店的日常运营...http://www.ywyclub.com/article/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