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同中对特许经营权转让有何限制条款?法律知识

合同中对特许经营权转让有何限制条款?

1.特许人同意条款: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特许经营合同中应明确约定是否允许特许经营权的转让,如允许,需经特许人书面同意,并与受让人重新签订特许经营合同。这意味着特许经营权的转让不能单方面决定,必须取得特许人的明确同意。

2.资质条件限制:受让人需要满足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资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注册资本、经营能力、管理经验等,以保证特许经营体系的质量和声誉不受损害。

3.通知义务及程序:在实际操作中,转让方和受让方有义务提前通知特许人并按照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转让,否则可能导致转让无效。

4.续约限制:部分特许经营合同可能会规定,在特许经营权期限届满前,未经特许人同意不得擅自转让,或转让后新的受让人须重新申请续约。

5.连带责任条款:即使特许经营权发生转让,原特许经营权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仍需对转让前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引用法条】

特许经营权转让后原加盟者义务是否终止?

特许经营权的转让并不当然导致原加盟者的全部义务终止。特许经营关系是一种基于合同而建立的法律关系,其权利义务主要由特许经营合同来约定。当特许经营权发生转让时,原加盟者与特许人之间的合同关系是否解除以及原加盟者的义务是否继续存在,关键取决于以下几点:

1.特许经营合同中有无明确约定在特许经营权转让后原加盟者的义务状态。如果合同明确规定在转让后原加盟者的义务终止,则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2.若合同没有明确约定或约定不明,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债务随合同主体变更可能一并转移给新的受让人,即新加盟者可能需要承担原加盟者未履行完毕的义务;同时,原加盟者也可能因为尚未履行完自身的合同义务,比如保密义务、竞业禁止义务等,在特许经营权转让后仍需继续履行。

3.另外,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特许人在进行特许经营权转让时,应当通知特许人,并取得特许人的同意。在实际操作中,特许人可能会在同意转让的同时,对原加盟者的后续义务作出具体安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2.《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特许经营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这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原加盟者可以通过解除合同的方式终止自身义务。

3.第二十一条规定:“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副本报送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特许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或者阻止被特许人将其特许经营权转让给第三人。”虽然此条款并未直接规定转让后的义务问题,但强调了特许经营权转让应遵循法定程序及双方协商一致的原则,这也会影响到原加盟者义务的处理。

特许经营权转让过程中如何保证权益?

3.特许人同意: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特许经营资源的所有者(即特许人)对特许经营权的转让具有决定权,未经特许人书面同意,受让人无法取得合法有效的特许经营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经对方同意,可以将自己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人。”

2.《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应当在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被特许人在合同订立后一定期限内,可以单方解除合同。被特许人单方解除合同的,应当提前通知特许人。特许经营合同中未约定被特许人单方解除合同权利的,不影响被特许人依法行使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特许人和被特许人另行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经营权的转让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通过明确细致的合同条款、充分的信息披露、必要的行政手续以及特许人的同意等手段,才能有效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特许经营权的转让并非单纯的合同权利义务转移,而是一个涉及到多方利益调整的过程。在起草和审查特许经营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并合理设定关于特许经营权转让的限制性条款,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降低交易风险,同时也维护了特许经营市场的健康发展秩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大律师网是您最可靠的法律伙伴,让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THE END
1.商业特许经营资源范围的界定笔者认为,既然商业特许经营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将未注册商标简单地排除在经营资源范围之外未免有些因噎废食,也不利于中小型特许经营企业的品牌培育以及企业发展。况且商标法第三十二条已经明确了“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同样受法律保护。因此,在商业特许经营的特殊情境下,引入商标法对于未注册商标“有一定影响”之限制条件...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2/09/id/6936698.shtml
2.浅析特许经营及限制竞争行为之法律规制摘要:特许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营销方式,其核心问题就是对无形财产的特许推广。因受许人的受许业务受特许人的支配和控制,极易引发指定购买、搭售、联合定价、独占经营、限制转售价格等一些限制竞争行为。为规制这些限制竞争行为,我国应借鉴欧盟立法模式,在反垄断法中规定规制的重点,严格规定其“适用除外”的条件...https://www.yjbys.com/bylw/faxue/100878.html
3.关于限制经营的法律规定什么是国家限制经营?国家限制经营是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经营销售,不许超过限度也就是范围。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以...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29081913.html
4.商业特许经营合同的合规考察——从反垄断的视角专业文章因特许经营合同的签约主体为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通常为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的关系,故特许经营合同中常见限制竞争条款多为纵向限制条款。以中国《反垄断法》是否有明确列举为划分依据,该等纵向限制竞争条款可分为纵向价格限制条款和纵向非价格限制条款。纵向价格限制主要是固定转售价格和限定转售最低价...https://www.allbrightlaw.com/SH/CN/10475/bb2539f609fe041d.aspx
5.特许经营应与垄断经营明确划清界限5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征求意见稿)》指出,政策制定机关不得制定违法设置或者未经公平竞争授予特许经营权;不得制定排斥、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外地经营主体参加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以及其他经营活动的政策措施。 如果说,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案件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制止滥用行...https://www.solidwaste.com.cn/news/343774.html
6.新办法出台,“环卫特许经营”能否顺势起飞?禁止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办法》在多个条款中对这一理念有所体现。 《办法》第三条即开宗明义,“本办法所称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政府采用公开竞争方式依法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特许经营者,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风险分担,约定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https://www.cn-hw.net/article/detail/984418114219278337
7.国际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A、一般许可 B、特许经营 C、合同制造 D、管理合同 16、“巴黎水”矿泉水在法国的宣传点是营养健康,而在美国的消费者对矿泉水的营养健康不感兴趣,在产品不变的情况下,宣传点则改成“时尚饮料”。这种国际产品选择策略属于(B ) A.产品和促销直接延伸 B.产品直接延伸,促销策略改变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3818433
8.反垄断与特许经营:固定加盟商销售价格被认定违法如上所述,《欧盟纵向限制指南》指出,由于维护统一经营模式的需要,许可人可能对加盟商施加其他纵向限制。在欧盟的规则下,如果许可人和加盟商(合计)的市场份额均低于30%,则对于该许可人和加盟商之间达成的特许经营协议中的特定限制推定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同时,对于特许经营模式下所包...https://www.kwm.com/cn/zh/insights/latest-thinking/antitrust-and-franchising-fixing-franchisees-sales-price-is-considered-illeg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