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巴彦淖尔市医院感染科
辛建文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
培训目的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感染的概念及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特点,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其报告时限。2、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3、了解: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概述感染与免疫传染病发病机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预防法定传染病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寄生虫病是由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两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传染病学的概念: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预防规律的科学。概述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的范畴
1952年报告麻疹为104万例肺结核城市15岁以下感染率85%,死亡率200-300/10万性病1000万以上1931年长江水灾淹死14.5万灾后传染病流行病死300多万1950、1951年全国分别报告了4.3万和6.1万例天花病人概述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12传染病的一些变化总的发病率降低总的死亡率降低大多数病的致死强度(病死率)减弱不同传播途径疾病构成改变大规模流行减少
可归功于预防接种、居住环境、饮用水、食品卫生、营养状况、卫生习惯、医疗条件、生产方式等的改变概述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13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1.一些新发传染病已经存在、或者流行
感染与免疫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谱)
潜伏显性携带状态隐性感染病原体被清除
频度感染与免疫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侵袭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毒力:包括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内毒素
数量: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感染与免疫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特异性免疫应答①概念
发病机制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进入人体后,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内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使后者释放内源性致热源,通过血液循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释放前列腺素E2,致体温升高。急性期改变1、蛋白代谢
2、糖代谢3、水电解质代谢4、内分泌改变发病机制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1、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2、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传播途径有五种: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尘埃消化道传播水、食物、食具接触传播污染的水和土壤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血制品
垂直传播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3、人群易感性(susceptibility):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ople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periodicity)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30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变化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经血与性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31>=1000100-99901-9GlobaldistributionofSARSprobablecases(2002.11.1-2003.7.30)n=8098Canada251USA29MainlandChina5327Hongkong1755Taiwan346Vietnam63Singapore23810-99SARS远距离跨越式传播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
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susceptiblepeople)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指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自然因素:季节性、地区性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34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因素自然因素对传染病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
洪涝灾害社会因素对传染病的影响
人类工业化进程:环境破坏、污染
人类城市化过程:人口流动、密集
饮食方式:生吃野生动物、海鲜
药物滥用
血制品污染
恐怖主义威胁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35传染病构成改变的原因计划免疫——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公共卫生设施(饮食、饮水、厕所)
——减少肠道传染病爱国卫生运动——减少虫媒传染病不安全的行为(性开放、吸毒)
——增加经性、血传播疾病医院感染
有病原体(pathogen)
有传染性(infectivity)
有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feature)
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基本特征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的临床类型依据:临床病程长短,轻重及临床特点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典型,非典型基本特征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正确的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先决条件,又是早期隔离患者所必需。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传染病诊断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有无与传染病病人接触史(潜伏期内)发病地点是否为疫区或到过疫区免疫接种史及既往患传染病史发病季节发病年龄职业有无向下传染病例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病诊断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病史及症状
潜伏期长短,起病的缓急,发热特点、中毒症状、特殊症状(菌痢的里急后重、脓血便、脊髓灰质炎的肢体弛缓性瘫痪、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三痛”等)体格检查
Northern印迹、原位杂交、微反应板杂交扩增法:PCR;RT-PCR实验室检查
传染病诊断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57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同位素扫描检查电子
计算机体层扫描(CT)等其它检查:诊断性穿刺(腹腔、胸腔、脑脊液、肝脏
等)、活体组织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传染病诊断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63鉴别诊断发热的鉴别黄疸的鉴别皮疹的鉴别腹泻的鉴别病因的鉴别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正确诊断的三个环节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全面客观整理分析,建立诊断。科学思维治疗观察,验证诊断。勇于修正传染病诊断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免疫学检测:
特异性抗体检
特异性抗原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
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其他:
内镜检查、影像检查、活检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传染病的预防环节综合措施,不同传染病应有所侧重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报告制度(3类);接触者检疫措施;病原携带者的处理;动物传染源的处理;对消化道,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为其主导作用的措施;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提高特异免疫力(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防控基本原理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颁布。建立全国疫情报告系统,报告管理18种规定的传染病。1978年9月19日《急性传染病管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