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环境问题

二、环境管理及手段

何为环境管理?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目前环境管理可采用的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及宣传手段。

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主要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制定方针、政策,建立法规、颁布标准,进行监督协调,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行政决策和管理。如划分森林保护区,重点污染防治区等;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求其整顿,甚至强制其停产等;管理珍稀动植物物种及其产品的出口、贸易事宜;对重点城市、地区、水域的防治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或技术帮助等。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是依法管理环境是控制并消除污染,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是环境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环境管理一方面要靠立法;另一方面还要靠执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国家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和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等所组成的环境保护法体系。

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控制生产者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以便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如:对积极治理污染的单位予以奖励,促进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对积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减少排污量的企业给予减免税和利润留成的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对排放污染物损害人群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排污单位,责令对受害者赔偿损失;推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征税制度等。

4、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牢,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的的手段。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是环境管理有效的手段。环境管理政府强制不如企业和公民提高技术手段,减少污染或无污染生产更好。

企业和个人加强技术学习,交流推广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及先进治理技术,环境问题解决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能及时发现环境问题,而且即使发现了,也难以控制。例如,围湖造田、施用化肥和农药,常常会产生负的环境效应,就说明人类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没有科学地预见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

5、宣传教育。宣传教育传除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更重要是思想动员。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广播、展览、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各种文化形式广泛宣传,使公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激发公民保护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把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变成自觉行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制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让人们真正能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环境管理的措施

面对各种环境问题,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1、转变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传统的生产模式“资源――产品―废物”转变为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传统生产模式经济发展越快,付出的环境代价也越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产生的废物还占据耕地,影响土质,降低农产品产出。循环经济克服了这一缺点。将废物转变为“再生资源”,提高生产和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和产生最小的环境污染,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

2、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水平和运行效率。通过发展新科技,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即要求我国工业化要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发展机制。通过发展科技作为支撑,建立人与环境和谐的科技体系。

3、在节约的基础上,修复自然环境。发展节约型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要从本质上根除环境问题就必须在节约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在恢复植被过程中,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达到恢复环境的目的。其中主要包括恢复森林、湿地、农田生态系统。森林、湿地对于缓解洪灾,防止干旱,涵养水源等发挥重要作用。

4、提高认识,合理发展经济。很多人常常把发展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等同于工业发展。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过度地开发资源,使之趋于贫乏。要从根本上改变环境要从认识水平开始: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的,过度地开发与利用,必然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如海啸、地震、干旱、洪灾、疾病等。只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

环境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国家、公民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丁忠浩,环境管理与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环境管理

我国人口众多,尤其以农村人口居多,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3%,达6.74亿。不仅如此,我国农村占地面积大,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村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环境的好坏。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1],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老百姓的素质普遍相对偏低等原因使得目前农村环境管理难度大,造成了农村环境恶化速度远大于城市的局面。

1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农村环境有广义或者狭义之分,狭义的农村环境是指乡村和田园、山林、荒野;广义的则包括小城镇[2]。由于农村经济较为落后,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远大于城市同等情况下的环境问题。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污染物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及不易检测性。

农村的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面源污染,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现代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我国普遍存在人多地少,农民为了追求高产,盲目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塑料薄膜等,致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农村居住点的生活污染,在农村,目前基本上没有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这就造成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直接进入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污染,近年来,由于经济相对较好的城市禁止污染严重企业的进入,于是其逐渐向农村迁移;另一方面,城市工业中的“三废”逐渐向农村蔓延,这些使得农村污染加剧;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农村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废弃物(粪便、污水等)也越来越多,但处理条件落后,而将其直接排放入农村环境系统中,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2.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正处于加剧趋势,其污染速度甚至赶超了城市,其主要原因如下:

2.1重视程度不够

2.2措施不力、资金缺乏,农村污染治理机制难以建立

长期以来,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到工业污染治理以及城市污染治理方面,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乏。另外,由于农村聚居点和小城镇单体市场规模小,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难以进行市场化运作,从而必须依赖财政资金,但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最终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缺乏,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3三是治理措施不适宜,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农村的生活污染、化肥农药面源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是农村的主要污染源。由于资金缺乏,且政府部门基本上没有能够制定专门的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治理模式,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低。

3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但对农村环境管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

3.1环境管理体系对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适用性不强

目前对于农村环境问题的管理更多的是采用城市环境问题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但是农村由于其经济落后,相对分散,农村建设中无合理规划,导致农村环境管理体系难以建立。

3.2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在农村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政府资金支持,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同时,由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建立有效的收费机制,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3.4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有大量的环境法规,但有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仍不健全。如环境保护部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是目前比较全面的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但有关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作物秸秆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政策、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等不全面。

4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方法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以及农村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从事农村环境管理研究的学者[2-5]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解决措施,主要包括:

4.1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县乡村各级部门对于农村环境管理的环保机构,强化县乡(镇)村级环保部门人员环境监测技术。

4.2制定农村及乡镇环境规划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难以解决,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聚居点的相对分散,这增加了治理难度,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划。

4.3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这就需要对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进行适当的环境教育培训,同时要求政府部门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合理安排乡镇工业的布局,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

4.4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等污染严重,加强农村环境管理问题,就需要解决农业生态过程中过多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推广生态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发展,使生态农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重要支撑点。

4.5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环境保护往往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代人就能够做好的工作,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5展望

参考文献

[1]杨顺顺,栾胜基.农村环境多主体仿真系统建构-农户模型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6(1):129-135.

[2]叶文虎,张勇.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第二版):149-156.

[3]高志永,张国臣,贾晨夜,王凯军.我国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探析[J].环境保护,2010,(19):18-19.

[4]雷静,杨居凤,兰英,李巧义.我国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9,(3):129-130.

[5]冯彬.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矛盾日益尖锐,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环境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工具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企业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需求。本文将对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及其信息类型进行分析。以使环境管理会计更好地应用于企业的环境管理中。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理论基础信息类型

一、引言

二、环境管理会计(EMA)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环境管理会计专家工作小组的定义,环境管理会计是“为满足组织内部进行传统决策和环境决策的需要,而对实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等)、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确认、收集、估计,编制内部报告和利用它进行决策”。这个定义强调了环境管理会计范围内须考虑的实物流信息及货币流信息,以及环境管理会计通常使用的信息分析技术。

Tellus学会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核算物资耗用和环境成本的方法。物资会计是一种通过某种方法跟踪物资流动以体现投入与产出,目的是评价资源有效性以及环境改进机会。环境成本会计是关于怎样将环境成本进行确认并分配到物资流中或公司经营的其他有形方面。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是,EMA仅仅是管理会计的一个更好和更全面的方法,并且聚焦于与废料和其他环境问题有关的成本。其要点包括:1.EMA重点研究公司的内部成本,不包括对社会的成本以及对公司来讲不可计量的成本。2.EMA强调与环境有关成本的会计问题,包括废物管理成本以及废料损失价值。3.EMA不仅包括成本信息,还包括材料和能源的数量、流动以及处置信息。4.EMA信息对很多类型的管理活动和决策是有价值的,但是对于环境管理尤其有用。5.EMA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和决策需要,但是EMA信息日益被用于外部报告目的以及年度环境报告。

三、环境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它强调人类应当通过发展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而不是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来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为人类长远利益的角度赋予了环境管理会计迫切发展的理论基础经济。

2.经济的外部性理论

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对企业的排污进行收费甚至罚款,这已经被许多国家的政府所采纳并得到实施。外部性理论要求国家制定相应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使其承担社会成本,督促其实行环境管理会计。

3.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作为国民财富的一部分,环境资源必然有其价值。此理论要求企业重视周围环境的改善,将环境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本对待,从而迫切要求环境管理会计对其价值进行核算。

四、环境管理会计的信息类型

1.环境管理会计中的实物信息

2.环境管理会计中的货币信息

五、环境管理会计的计量方法

一般说来,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均可运用于环境管理会计之中,所不同的是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需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或将环境因素重点对待。另一方面,环境管理会计还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故而将其他学科的方法和工具加以转化,利用到环境管理会计之中,也形成了一些新的管理会计方法。由于环境信息存在货币和实物两种形式,相应的环境管理会计方法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环境成本管理的,包括作业成本法、总成本评价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全部成本计算等;一类是基于资源管理的,有资源效率会计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另外还有近几年才流行的流量成本会计。

笔者认为,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且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当务之急应当在继续丰富理论研究的同时,把环境管理会计引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企业环境业绩和经济业绩的双赢。

[1]钟朝宏,于胜道.环境管理会计概念解析.现代会计.2006(1).

[2]郭晓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论文摘要:企业如何适应复杂变化的内外部营销环境,是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混沌系统理论的假设,企业管理者要面对高速变化的复杂动态的营销环境,抛弃精确预测的管理理念,提高系统的自组织协同能力,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

企业是个开放的组织系统,它的生存发展以企业营销环境为条件。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又输出给环境,企业进一步的活动又受到环境对其行为反馈的影响。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环境,这些因素都不是静态简单的,而是动态复杂的。在确定系统系统下企业越来越容易发生突然的不可预料的变化,企业也越来越处于一种有限动荡或混沌状态中

1混沌的企业营销环境的表现内容

(1)企业内部环境的自由化动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的三大核心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也越来越不可确定。比如财务资源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职员每天面临网络、报纸、猎头公司、中介机构等提供的强大诱惑,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的传播手段影响下员工的个性越来越强。尽管企业对外部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可能随之增强。但是高层管理者则根本不可能对每一条信息都及时做出反应。

(2)商业活动日趋全球化。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商业活动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一体化趋势。从当前情况看,其进程进一步加快,主要表现在:世界统一大市场加速形成、生产全球化日益加深、生产要素全球化在迅速扩展等。

(3)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加快和购买行为呈高维的非线性。这使得企业采用的营销组合策略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能准确预测的。消费者群体是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这种非线性表现在生理、心理、物质、精神、关系等方面。这些方面常常会表现出随机性与分散,比如无理性的冲动购买。但大部分程度上,人们的购买行为更表现出混沌性,这可以从无论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有其购买者看出。

(4)速度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创新呈现连续中断(continuousdiscontinuity)而导致产品市场可能很快出现和消失,竞争规则发生变化,大规模定制等不确定性变化的特点。能否准确的、迅速的进行复杂问题的判断考验了一个企业的反应能力,而知识管理便是在全局角度提供复杂决策的一个体系。同样用来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标准作业流程带给企业的是更强的竞争条件,在企业的战术层面,这是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工具,而知识管理能让企业聪明地赢得战略的胜利。

(6)技术对企业营销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当今世界,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特别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在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影响需求和用户规模的重要因素,已被提到企业战略制定的议事日程上来。

2基于混沌系统的企业复杂营销环境的对策

(1)企业的营销活动并不是纯随机的行动,它是在企业吸引——营销战略目标的吸引下,在科技进步、市场竞争、顾客需求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发生的一种行为。它虽然受营销战略目标的吸引,但却不可能精确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总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吸引域内活动,是有边界而又不可重复的行为过程。

(2)企业应制定长期的营销战略计划。企业系统内、外部存在着许多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使得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人与人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对企业系统输入初值的微小差别,将导致输出的巨大差别,因此预测的结果常常是不确定的。基于“因果失联”的思想,企业作长期计划不应过分注重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而应注重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的分析,减少营销战略的刚性和被动适应性、缩短战略规划长度,增加战略的柔性、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3)企业应提高系统的自组织协同能力。自然系统在远离平衡态而进入混沌后能够产生新的有序行为,它们产生过程的方法同样可“移植”到企业系统的混沌管理。企业系统混沌发生的内因是企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及内部子系统(或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机制,外因则是其周围的环境条件。按照“混沌运动背后隐藏着确定秩序”的观点,企业系统可以通过诱导随机性“涨落”即混沌的产生,为企业产生有序结构提供新的契机;另一方面由于混沌系统能够迅速地在许多不同的行为方式之间进行转换,在企业系统内部可用一个混沌子系统来扰动其它子系统,以使它们产生协同现象,就显得特别灵活。如可以通过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等方法,使企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为了适应奇异、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形成一种有序的结构和状态,即“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4)企业要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系统中,在组织形式上呈现为“金字塔”式的层次型结构。为了在混沌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管理者应将注意点转移到“适应、调整、变革”上来。通过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各部门)之间通过建立“网络结构”的柔性组织形式,消除企业系统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边界,使得企业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富有“弹性”,各不同层次都能等同地面对环境,相互并行地协同并适应环境变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境,则能增加企业系统的开放度,提高企业系统适应系统环境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治,韩国照著.市场营销的方法论问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

一、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

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

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

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

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二、未列入本名录的建设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三、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

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

四、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如其环境影响特征(包括污染因子和生态因子)对该敏感区环境保护目标不造成主要环境影响的,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否按敏感区要求管理,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求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意见后确认。

五、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用清洁生产工艺替代落后工艺,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现有污染源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适当简化。

六、纳入区域性开发的建设项目,如编制区域开发规划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采用的生产工艺符合区域开发总体要求的,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适当简化。

七、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类别按其中等级最严的确定。

一、我国的环境规划

“规划”一词被解释为,一部分人或组织针对某一方面进行地长远的发展计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长远性和整体性,是融合多要素,多领域的整体行动方案。简单的说,规划(Planning)可以理解为制定出规划方案(plans),画出在一定期年内希望通过行动能够实现的最终状态的详细蓝图。

环境规划,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协调环境和经济发展,在人们生活的时空范围内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以便达到约束人们自身行为,保护自然环境,节约社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效益的目的。

在我国的环境规划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它明显的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1973—1980)。1973年我国首次召开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环境保护的三十二字方针,协调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环境规划的政策指导。

探索阶段,(1981—1985)。此阶段环境规划特征突出。环境规划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规划之中,并对环境规划提出明确发展要求。

发展阶段,(1986—1991)。这一时期,环境规划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环境规划工作不仅与国民经济相结合,同时将环境规划与第七个五年计划相配合,在此期间“七五”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成熟阶段(1992至今)。环境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视。里约热内卢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世界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纪元,我国环境保护也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环境规划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政策特征,其中包括,超前性,层次性,整体性,稳定性,多元性,合法性,权威性,动态性等等,但其中最为突出的为权威性,层次性以及动态性。公共政策不因作为政府规划政策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而僵硬死板,灵活动态的实施成为公共政策的一大亮点。同时,明显的层次性使得环境规划作为政策实施中具有突出成效,阶段性政策实施为环境规划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环境规划中具有较强的城市化特性,在城市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大城市数量递增。人们的观念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进步改善。环境规划的政策职能定位逐渐清晰,过去的“越位”,“错位”以及“缺位”现象在社会发展和政府完善的过程中得以改善。政府在环境规划的主导作用,发挥关键力量的现状不断淡化,逐渐向社会公共政策转变。

三、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向自然环境无节制地索取,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我们自然索取的时候忽略了环境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合理的环境规划将对自然环境管理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环境规划改善环境破坏。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都有着飞速地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着极大的进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在环境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到自然环境的有限性。环境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起到改善作用。

(三)约束人们行为。环境规划以政策法规为依托,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准则。合理地,指令性地约束人们行为。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用最小的资源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尤为重要的。只有用公共政策,指令性的计划、要求对环境的开发使用作出限制,才能够在环境管理中起到行为的约束和环境的管理。

四、结语

环境规划作为环境管理中重要手段,具有战略性作用,将环境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变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也将成为我国环境建设里程上的一大丰碑。

针对临海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来分析目前环境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1.两港口企业之间的博弈现有A、B两个港口企业且企业规模相当,他们对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有两种选择:治理和不治理。如果两个企业都不治理的收益分别为R1和R2。由于环境改善的正外部性和长期性,设治理污染的支出成本分别是C1和C2,则收益分别为R1-C1(

2.港口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博弈现有A港口企业和港口附近某一居民a,A企业对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有两种选择,即治理和不治理。如果不治理的收益为R1,由于环境改善的正外部性和长期性,A企业治理污染的支出成本是C1,则治理后收益为R1-C1(T,即a居民参与保护环境最后获得的收益是T-C2(<0),若a居民不参与申诉治理,则获得的收益是0。因此,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不保护和不治理。由于缺乏环境制度创新,没有建立起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社会调控和监督环保机制,公民很少或不愿意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这也是目前环境管理制度的缺失面。

3.港口企业和环保部门之间的博弈港口企业面对环境污染有两种选择即治理或不治理,环保部门选择也有两种即管制或不管制。若港口企业治理污染后所得收益为R1,治理污染的费用为C1,且C1>R1,环保部门对其征收的排污费为F1,对超额排放污染罚款为F2,且F1+F2>R1,管制后环保部门收益为R2,环保部门实行环境管制的成本为C2,则R2>C2。根据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假设该港口企业治理污染的概率为X,不治理污染的概率为1-X;环保部门管制的概率为Y,不管制的概率为1-Y。首先,设港口企业的期望利润函数为P1。通过分析,两者的选择取决于其期望收益或期望利润。同时也反映出临海经济区域环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即:虽然确定了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费和罚款标准等,但总体标准较低;同时出于地方经济保护主义,环保部门对一些大型化工产业、石油行业、电力煤炭行业等企业执行环保力度和惩罚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

二、秦皇岛临海经济区环境管理制度设计

通过秦皇岛临海经济区环境管理制度问题分析,结合秦皇岛市自身特点,对秦皇岛临海经济区环境管理制度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环境管理会计对企业环境效能的影响

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认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从投入到衰退整个生命周期将发生的环境成本,帮助企业识别和预测环境管理活动的财务利益和其他商务利益,预测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所产生的环境效益。通过比较成本、效益,更好地计量和报告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以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从而保障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而废弃物和排放物控制成本、预防性环境管理成本、研发成本,虽然短期投入巨大而收益相对滞后,但从长期来看,从源头控制好企业的环境成本,企业潜在的环境负债成本就会降低,不确定性成本会大大减少,同时环境管理会计还可以进一步地指导产品定价。可见,成本提高并不是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唯一结果,相反企业很可能获得巨大的潜在收益。在实践中可采用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传统管理会计的指标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帮助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环境管理会计信息会反映出企业应该采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无害的新工艺,主动更新加工设备降低产品以及非产品输出包含的资源成本和资源损失。通过环境业绩评价,还有利于企业优化经营流程,实现权责对等。

(二)降低风险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许多资产的价值可能已经发生贬值,导致或有负债没有得到正确反映,某些环境损失未纳入核算范围,于是企业经营业绩被夸大,信息使用者的风险随之加大。实际上,财务风险的增大,是由企业缺乏自我约束其环境行为和控制其环境影响的内在动因所决定的。环境管理会计以其所特有的功能,在影响决策者意识与行为的过程中扮演了一种重要的角色。其具体机制是将企业对于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而使企业为之承担起社会责任,也就是所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一旦外部环境成本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他们就会列入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之中,体现了会计的稳健性原则,降低了财务风险。

(三)改善公共关系

2.政府关系。作为环境保护主要监督者的政府,不但制定了严格的处罚条例来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对于一些“绿色企业”还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优惠融资贷款等措施。例如,我国政府对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或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企业,从一开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到最终的利润分配,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享受某种优惠政策;对于主要用于防治和治理环境污染的设施,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以尽快收回投资。

(四)提高质量

环境管理会计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环境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其最终目标是降低产品与服务对环境的有害影响,企业内部价值链始于原材料的采购;然后是零配件的生产、制造和装配、批发分销;最后是零售产品或服务到最终用户,也就是销三个环节。环境管理理念要求企业采购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材料和使用清洁的能源;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成本企画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售后产品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利用。

环境管理会计是一种应用技术。作为企业环境污染主要动因的资源流动与消耗,需要企业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系统去跟踪、识别和分析整个资源流转,深入各环节分别计算废弃物发生成本,寻找全面提升环保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在动因。“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由于消费者对企业质量的信赖,必然会增加对其产品的购买,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对外开放的作用

三、对环境管理及环境管理系统的作用

[1]鞠秋云.试论我国环境管理会计走向现实的基本途径[J].理论界,2005(11).

[2]肖序,周志方.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计研究,2005(9).

[3]周一虹.生态效率指标:环境业绩指标和财务业绩指标结合方法探讨.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3).

[4]赵丽丽,管占龙.借鉴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会计之友,2005(8).

论文摘要介绍了推广蛋鸡绿色养殖和生态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的管理措施,如合理选择场地、科学饲养管理、提高鸡群体质和防止污染,以期指导养殖户规避养殖环境对蛋鸡生产的负面影响。

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式家禽业生产已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一旦发生疫情难以控制。现就推广蛋鸡生态养殖和绿色养殖过程中养殖环境的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1鸡场的选址

鸡场如果选址设计不合理,再好的品种和饲料也达不到应有的生产水平。目前农村养殖户的鸡舍多采用塑料大棚或简易鸡舍,冬不保温,夏不防暑,通风差,空间小,密度大,鸡的成活率无法保障。

建造鸡场时应选择在远离交通要道、地势较高、背风向阳、靠近农田的地方,要有利于禽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鸡舍最好选择东西走向排列,应充分考虑地势、气候、环境条件等对鸡群的影响。

2科学饲养管理

2.1NH3和CO

冬季为了保暖,饲养员常常紧闭门窗,舍内换气不良,大量NH3滞留,对人和鸡造成危害。NH3会直接危害呼吸道,在NH3较浓的条件下,会引起鸡免疫机能的下降。当鸡舍内NH3的浓度大于20mg/L时,鸡最易感染新城疫,也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

冬季在使用煤球取暖时,特别是燃烧不全的煤炭,紧闭门窗会发生CO中毒,CO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有毒害作用。为防止NH3和CO中毒,应保障鸡舍内空气新鲜、流通。

2.2致病微生物

鸡舍内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传染病的祸首,通过直接接触、空气和污染物传播疾病。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应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是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措施,消毒的方式可采取空气消毒、饮水消毒、用具消毒和饲料消毒。

2.3光照与噪声

蛋鸡对突发性的噪声非常敏感,突发的噪声使鸡群受惊,会出现坠蛋现象,应保持鸡舍安静。

2.4温度

温度过高会导致鸡生产缓慢,死亡率增加;气温低会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产蛋明显减少。温度应保持在13~23℃之间,冬季最好保持在10℃以上,夏季最好保持在28℃以下。不适宜的环境温度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2.5安全措施

要根据鸡的生理特点,科学饲养,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注意给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经常打扫鸡舍的卫生,消毒药品合理配比,交替使用,外来人员、外来车辆不能随意进场,确需进场的应严格消毒。保持饮水卫生、新鲜,用具经常消毒,防止污染,阻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农户小批量养殖必须注意科学性,保证家禽生活环境的需要。要做到通风透气,方便管理,发展绿色畜牧业,保证人类食用安全,身体健康。新晨

3提高鸡群体质

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一是提供均衡的全价饲料;二是产蛋高峰期及产蛋后期,使用免疫力高的疫苗;三是鸡舍内常通风换气,密闭式鸡舍可打开所有门窗,促进空气流通,开放式鸡舍可安装吊扇;四是密度适中;五是尽量减少应激反应,高温季节,接种疫苗应选择在早、晚进行;六是不同批次的鸡群不能由同一名饲养员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4防止污染

5参考文献

[1]霍长江.养鸡环境与设施的缺陷是疾病发生的隐患[J].中国养鸡,2003(11):39.

[2]周旭东,仇明生.病毒病与养殖环境[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1(9):41.

[3]严d,林开.简易设施养鸡的环境评估内容建议[J].中国禽业导刊,2006,23(9):27.

关键词:环境管理企业综合竞争力

Abstract:Theenterprisesintheproductionprocesswillinevitablyoccurwiththesocialandenvironmentalclosely,enterprisedevelopmentisgoodorbad,dependingon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and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corporatesocialforcesconstitute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ofitscoreworld.Discussesthecorporatepublicrelations,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comprehensiv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proposedenvironmentalmanagementistoenhancethemodern(listed)companiesanimportantmeansofsocialforces,whichdirectlyaffect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Keywords:environmentalmanagementcomprehensiv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

现代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当今的社会与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在传媒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企业的形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履行好社会职责,处理好公共关系,构建良好的发展氛围对于企业的发展与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加强现代企业的公共关系建设,积极开展公共关系友好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还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

一、企业公共关系及其重要性

1.现代企业公共关系概述

现代企业公共关系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客观原因与主管原因两种。企业在进行公共关系处理过程中先认清企业公共关系产生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再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对于企业的公共关系的处理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

一般而言,企业公共关系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包括生产事故与服务事故两种。其中生产事故主要是指产品生产质量、运营事故与灾害、设备损坏、生产伤亡等,当这类事故发生时事故影响会在媒体的宣传引导下扩大化,进而企业会面临一定的形象危机,根据媒体将该类事件进行无限反映扩大化的惯性规律,企业内部的主观事故会发展成公关媒体中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与人员素养问题,因此,这类危机企业不应该单纯的进行企业的内部公关。企业的服务事故发生主要表现为企业职员素养低等,该类事故的发生主观因素较多,在公关处理中也会发展成形象危机。而现代企业的公共关系客观原因主要是不法利益驱动与政府行政因素等,这些客观因素带来的公关危机也会在媒体中无限扩大,因此企业应该认真对待。

2.现代企业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公共关系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影响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好公共关系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一般而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与生产,还受其与社会协调关系的影响,因此企业不仅要做好危机处理工作,还要在企业日常管理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协调作用,不断通过公益活动推进企业融入到社会组织体系中去,构建和谐的外部关系,最大程度的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二、现代企业环境管理问题

现代企业的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三大核心内容,分别是环境管理定位、环境计划管理及环境管理技术三方面。此外,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借助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及行政手段、教育手段等。现阶段,企业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明显存在不足,多将其置于项目的附属地位,企业也缺乏高水平的环境管理人才,环境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定位不准。做好环境规划与管理是影响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应该找准切入点,做好环境管理工作。

三、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整合

1.管理方法的整合。

企业在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过程中,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即通过将各种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和管理,可使资源的投入、管理的方式要求、测量和分析及改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体系中所包含的各个过程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2.文件的整合。

文件是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文件的产生和使用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在二个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除了环境手册和质量手册要分别单独描述外,不少体系文件可以共享。如可将ISO14001EMS中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不合格、纠正与预防措施,分别和ISO9001QMS中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不合格品控制、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结合起来使用同一程序文件。而操作性文件中既可以包括环境管理方面的操作要求,也可以包括质量管理方面的操作要求,共同作为第二层文件——程序文件的支撑文件。

3.资源管理的整合。

在二个体系的整合中,可统一对资源管理进行策划和实施,如人力资源的配置、职责的界定、人员意识的提高、技能的培训等,既要考虑符合ISO14001的要求,也要满足ISO9001的要求。

4.内审、管理评审的整合

四、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加强公共关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现阶段,企业在加强公共关系建设工作中主要进行了四个环节的加强工作,包括加强企业危机管理、加强企业的品牌意识、强化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及强化企业外部环境四个环节,这四项环境建设工作开展的目标是处理好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良好发展创建氛围,可以说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是现代企业提升综合实力的前提与基础。

现代企业加强公共关系建设中包括协调企业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工作,其中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是企业各项事业开展的保证,而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而且处理好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民众的信任,这是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基础环节,对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企业环境管理与综合竞争力

现代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与企业的社会力、综合竞争力与经济力具有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

现代企业作为社会一分子,不仅仅生产产品、创造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随着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到来,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与管理工作开展的焦点,做好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便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所谓环保无小事,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不仅会消耗企业的经济力,还会造成民众的信任力与支持力降低,对企业的综合实力造成重创,因此现代企业加大环境管理资金投入,认真履行环境管理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树立民众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本文着重介绍了现代企业公共关系建设与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对这两方面与企业综合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企业要想提升综合实力不仅仅要追求高经济效益,还应该做好企业软文化的创建工作,以求全面提升企业效益,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东昱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我国企业中的作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2]施放,宣永江,陈洪涛,张瑜.环境管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浙江学刊.2008(03)

[3]陈晓晖.“法律之脚”与“技术之脚”的配合——浅议二者对我国环境管理发展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0(11)

[4]王建刚,祝圣训.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如何搭建有效实施平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01)

[5]朱雪梅.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J].环境教育.2007(03)

[6]辽宁(中德合作)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中心《职业教育与环境保护》培训模块开发小组.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及主要内容[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2)

[7]刘晓伟.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6(03)

[8]杜强.企业环境管理的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

THE END
1.与生产企业相比,商业企业公关有何特点?商业企业公共关系策划的特点,有许多地方与生产企业是相共相通的。 (1)进行商业企业公共关系策划,首先要纠正目前一种认识上的偏向——公共关系活动中过于强烈的推销性、劝说性、偏视性和直接功利性,从而将推销术、广告术与公共关系策划区别开来。 (2)将商业公共关系策划贯穿于商业活动的全过程,改变某些企业只是在销售中...http://m.xiaokaoku.com/shiti-67731/
2.公共关系的特点有哪些?网友(匿名用户)职场问答"公共关系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情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我国古人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把“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2、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https://zq-mobile.zhaopin.com/zpdOutputQuestionForXZH/6816779
3.舆论引导艺术: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好书推荐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贵在“早”与“快”!中央、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任贤良将领导指挥、成功处理、跟踪研究的多起重大危机、群体性社会事件进行概括、总结、分析,指出了应对突发事件需掌握的3个重要时间点,列举了包括滴滴公司系列舆情、红黄蓝虐童事件在内的超50个重大热点焦点新闻,阐述了各级领导干部正确面对媒体、有效...https://zgw.dg.gov.cn/dgszgw/hstj/201906/43c87fe4f2c44361b00eaf1bde748775.shtml
4.公共关系学:理论方法与案例第3版第5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公共关系学:理论、方法与案例 第3版 第5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从业人员.pptx,第六章 ;案例:偷走班克斯 澳大利亚Art Series酒店集团拥有三家艺术主题酒店,每家都是受某个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的启发而设计的。2011年,他们对梦想着当艺术品大盗的人们发出了无比诱人的挑战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06/8075060124004115.shtm
1.组织管理——从愿景到现实CEIBS受经济增速放缓、整体教育水平提高、人才流动性加强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员工找不到与自身资质相匹配的工作,员工认为怀才不遇的现象在组织和企业中普遍存在。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会产生什么影响?企业如何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有资质过剩感的员工应该如何打破“能者困境”?在本文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金台烈...https://cn.ceibs.edu/organisational-management?page=0%2C0%2C15%2C0
2.公共关系的本质特征公关关系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等一系列公共活动。公共关系涉及组织的目标、战略等诸要素,处理的是组织的关系和大舆论,追求整体的公关效应和组织的社会形象。https://www.kuaiziyao.com/arts/ez4wvvopq.html
3.什么叫公共关系什么叫公共关系学按逻辑学的法则,公共关系的“属性”应是“社会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所谓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 \r\r 2.综合的功能性定义 \r\r 从公共关系价值功能的角度出发,所谓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https://www.renyilink.com/16731.html
4.公共关系论文(通用9篇)(三)财务公共关系和会计公共关系的研究是组织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财务公关和会计公关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原则、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互补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讲,在开展财务公关和会计公关过程中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必然将赢得更多的社会公众...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00617080918_2418033.html
5.公关礼仪有哪些呢?1、尊重公众原则。公关礼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对公众的尊敬。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是公众,只有尊重公众,才能很好地与公众沟通,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达到组织的公关目标。 (1)尊重公众的人格。人格是人之为人的主体格位,即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主体地位和价值的确认或表征,是人对自己生存价值的肯定。人格集人的价值、...https://www.jy135.com/zhichang/1552442.html
6.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与作用(通用20篇)即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与蕴含的道德规范,对职工的群体行为影响很大,为符合企业发展的行为规范指明了方向。[1]企业文化主要是在道德层面上约束职工,利用群体行为的压力让职工行为得到规范,提升职工自觉性并让其进行自我约束。例如,广东惠州LG电子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为激发员工积极性,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帮助职工更...https://www.oh100.com/peixun/qiyewenhua/230254.html
7.(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5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包括招聘、职位分析、薪酬设计、培训、考核评价等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二是人力资本存量,包括组织的管理型人力资本、知识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和普通型人力资本的.总和;三是组织成员关系和行为,强调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个人意愿、相互情感...https://www.wenshubang.com/renliziyuanguanlibiyelunwen/4562467.html
8.幼儿园园长的三种角色幼儿园作为一个社会性组织,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存在于一定的场域之中。幼儿园的发展一直受家庭、社区及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幼儿园与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发生联系。幼儿园要获得良好发展,就需要创设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处理好对外公共关系。对外公共关系是指幼儿园与外部公众,包括...https://www.yjbys.com/edu/zongcaiyanxiu/301394.html
9.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通用12篇)2、负责公司的后勤、行政事务等管理,如车辆、固定资产、会务组织安排、公文撰写等办公室管理工作;; 3、负责集团办公室的全面工作,工作标准,密切各部门工作关系,加强协作配合做好衔接协调工作; 4、协助公司领导开展外联工作,联系和对接各政府机关及职能部门,公共关系的维护及公司的宣传与推广;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j69r08c.html
10.警察内勤工作总结(精选5篇)交警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与社会阴暗面打交道较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社会消极腐败现象对交警队伍的影响一时难以完全消除,交警队伍自身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影响的客观现实难以根本改变,交警工作易受腐蚀滋生不正之风的现实危险性正在增加,发生违法违纪问题...https://www.ruiwen.com/word/jingchanqgzzj.html